分享

老年学书“十要”<< 转>>

 yiyidaodao 2014-03-24

老年学书“十要”<< 转>>  

2008-08-01 23:49:22|  分类: 网络共享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此文不只适合老年朋友,更值得和所有书法爱好者一起欣赏

老年大学书法教学的主体是老年学员,他们大多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对某体某家碑帖钟爱有加,并且想通过老年大学的短期学习,找回他们昔日的自尊和快乐。但他们对书法的认识不同,书法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想要满足他们每个人的自身要求,只能是顾此失彼。笔者根据他们知识面广;理解、阅读、自修能力强的特点,将学书的过程归纳为“十要”。

一要选准碑帖。每个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所学碑帖。同一碑帖,版本不一。有些碑帖看似清晰俊秀,实则经某些出版者的修饰,使本来经过刻石就已有悖原作的碑帖更加远离了原作意味。要尽量选择虽有剥蚀但无修饰的碑帖。初看上去斑剥难识,费神费力,但阅读久了,临习的遍数多了,自然也就窥其奥妙,识其真谛了。

二要收集与碑帖有关的资料。如碑帖作者简况,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尤其注意收集当代名家对该帖练习的体会文章。占有了丰富的资料,也就把握了学习书法的主动权。在临习中感到茫然时,翻读之便可以答疑解惑。

三要认真读帖。认真研读所选碑帖及有关资料,了解该帖的主要内容,做到识字读句。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是方是长,是肥是瘦,是倚是邪,将整体形象印在脑海里。中央美院著名书法教授邱振中先生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智商低,但我仍然认为后天训练极其重要。人群中天才毕竟太少,但良好的训练可以使我们、在某些方面天才起来。”他还说“用半个小时来观察四个字,大家或许认为太慢了。但是,面对一个碑帖,如果你能用这种方式认真处理好其中的五十个字,那么你对这个碑帖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四要察点画形态。孙过庭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点、画是构成个字的基本素材,它最初是人们用笔写字时自然进行的痕迹,并无奇特之处,只是后来某种书体经某个书家长期的书写实践,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将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撇、捺、折、转、钩、挑加以修饰,塑造出了独具个性的笔画走型。如欧阳询楷书点画以方为主,方中寓圆;颜真卿的楷书点画凝重、雄强,放而不流;赵孟兆页的楷书则圆活遒美,楷中带行。

五要窥个字结构。有了优美的笔画造型,即具备了构成结字的最基本要素的零部件。把这些零部件组合起来谓之结构。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说:“学书以用笔为主,结字众需用工。”这就是说,有好的点画,并把点画组合到最佳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书法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趣,将笔画的长短、粗细、或倚或斜巧妙排列起来,同是一个汉字出现了不同的面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体”——颜、柳、欧、赵等。颜体微长而方,欧体长而狭,赵体方圆;欧字结构为中心紧、四周疏;颜字则内外均匀、整体疏朗。

六要品味神韵。书法的墨韵与神采,是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的要素。书法的墨韵指的是书写时笔墨在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运笔速度和力的作用下在纸上呈现出的富有节奏感的状态;而神采则是变化万端的笔墨形式在感觉中的综合。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情趣,也就会出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说,书法的墨韵与神采,有色似无色,无味又有味。似晨曦中天边的云,似明或暗,似浓或淡,似品茶,呷茗在口,浸入肺腑。常品常新,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七要悟其筋骨。品评观赏某体书法作品时经常听到有人说,笔笔有力,字字遒劲;或者说有血有肉,洒脱灵秀。清张廷相、鲁一桢在《玉燕楼书法、骨法》中说,“夫骨,非棱角峭厉之谓也。必也贯其力于画中,敛其锋于字里,则纵横大小无或懈矣。惟会心直、紧二字,斯能得之。”“骨”是指笔画中隐含的劲直的力,“筋”则是贯于笔画当中运动的、连结的力。

清刘熙载也说,“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非悟难以察之。”

八要临帖。临帖是学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书最关键的环节和过程。临帖就是对照碑帖的字体,依其用笔方法,观其形书写于纸上。“拟之者贵似”,既要形似,又要神似。观其点画形状,入纸是藏是露,停笔是回是驻。于点画中求笔法,于点画连接处求形似。仿形追神,逐步达到点画精、结构严,实中有虚,虚中寓实。在此基础上,书写佳诗名赋,进行模仿性创作,提高背临能力。临所书作品应悬于书房,边读帖边审作品,从单字结体看点画行笔;从行间看布白,从字间看传承,综观通篇看章法,找出不足,再临,再创作。三分写,七分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渐入信手拈来抒心声之佳境。

九要修古典诗文。中国书法几千年来是按照其自身逻辑不断发展的,已形成了中华民族固有的艺术特征。它是以古典诗文歌赋为灵魂,以线条为筋骨,诗、书、画为境层的艺术。如果说一幅好的作品笔墨是它形式存在的灵魂,更是诗文、格调、情韵、文化的综合。明朝中期的周臣,名声很大,很多名士都曾拜在他的门下。有人问周臣,你的学生唐伯虎的成就为何比你还高。周臣回答说,因为他比我多读了三千卷书。苏东坡的经验之谈是“退笔如山未足王尔,读书案卷始通神。”

十要斗痼疾旧习,勤练笔,长寿毫端。老年学员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养成些随意挥洒的习惯,如执笔不正确,行笔不得要领等,甚至还有的信笔书来,自以为潇洒流利、畅快,殊不知这些都是障碍学书进步的绊脚石。用笔要留得住,拓得开,不疾不燥,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下去,不要见异思迁,一曝十寒。书法是心、身、气的综合运动,是一种刚柔相济、动中寓静的活动,它与气功、太极拳活动有异曲同功之妙。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瀑生,譬如户枢不朽也。”阐明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记两棒师语》中阐述书法活动用力运气时说“全身精力到毫端。”现代学者、书法家马叙伦有诗云:“好书臂指须齐运,不是偏将腕举高;须知控纵凭腰背,腕底千斤笔始精。”说明了书法活动能够健身的涵义。一个人的健康长寿,有多种因素,过于夸大书法的作用也是不妥当的,但书法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更是一项综合的健身运动。书法能健身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非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持之一恒,锲而不舍,是可以进书法家之行,入长寿者之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