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

 老玉米棒 2014-03-27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

瘀无热不散


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发生脑中风呢?气血本来循着经络脉道而行,周流不止,循环往复,就像地上的河水沿着河道畅流一样,因为寒气会使物质黏稠凝结,当寒气侵袭,血流就会运行缓慢,甚至瘀堵不通,如果脑脉络不通,就发生了瘀堵,这时候机体就会不断地调动能量(阳气),试着打通瘀堵,就像河道有瘀塞,后继的河水不断冲击瘀堵,越积越多,如脉络一样堵塞,脉络支撑不住就破裂而出血,瘀血阻络是脑梗死的根本因素。


笔者认为,脑中风是内虚引起的,内虚的条件是阳虚,因为阳是动力,阴是物质,瘀是物质,之所以会有瘀血,那就是缺乏阳气的动力而造成瘀的存在,尤其是肾阳虚。为什么这样说呢?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肾藏精以化气,元气为脏腑机能活动、气血运行之原动力,正如《医林改错》所谓:元气即虚,阳气运血无力,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占为瘀,肾精不足,精不化血,则血少,血脉不足,血行缓慢而瘀。


清代王清任大医家认为血瘀才是诸病发生的原因,创立了五个逐瘀汤,特别是针对脑病的方药中,他提出,半身不遂、偏瘫麻木是气虚血瘀的结果,提出补阳还五汤,这是治疗脑病划时代的进步,提高了脑中风的治疗效果。


当然,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量很大,在一个处方中黄芪用量达240克,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脑中风病情的缓解并不十分明显。我们发现,益气不温阳,达不到通经活络、化瘀行血的目的,只有在益气的基础上加温热药如麻黄、附子、细辛等,效果才明显。


如果治以益气活血法,不加热药,那么脑病患者常出现血流缓慢,肢体发凉,曲屈不能伸,容易遗留挎栏臂、划圈腿、失语等后遗症。如果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用人参、附子、麻黄、细辛等药,疗效明显提高。


我们通过彩超观察,单纯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血流黏稠度,或颈动脉内斑块的消失情况,与补阳还五汤加用附子、麻黄、细辛等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其指标改变有明显的差别,可见用温热药和不用温热药大不相同。治疗脑中风之脑梗死、脑出血配用大温大热、阳中之阳的温热之药,能温其血脉,通利筋骨,热之便瘀散血行,瘫痪的肢体才得到恢复。


所以笔者深感,瘀无热不散,尤其是针对脑病的治疗,在益气活血的同时,加用温热之药,效果会更好。当然,这都要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来确定。只是因为,脑病患者多显阳气虚弱、瘀血内阻的病机。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

浅谈温热法治脑病用药

据有关文献记载,对于肿瘤的治疗,多数中医专家学者都认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而,我们认为,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阳不化气、阴盛阳衰、寒血凝滞、瘀血内结,因而提出治疗肿瘤应以扶阳化气、温热扶阳、温通脉络,消散肿块、化痰散结为大法,常以附子为君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用辛温发汗之法,解开皮腠,通调水道,使尿量增加,脑压下降,瘀血得化,从而起到热能化冰,辟秽开络,化瘤为血,散结活血,气血得利,经络得畅,脑瘤顽疾自可削减,以至消失而痊愈。临床近万例病例也证实了温热扶阳法治疗脑瘤、脑梗塞、脑出血、脑昏迷、植物人、脑痴呆、脑萎缩确有疗效。

脑病的症状多样繁杂千变万化,所以在临证时要分清是阳损及阴,还是阴损及阳,是阳占得多,还是阴占得多。我们在脑病的合并病当中,归纳为一开一合两大症,在开证中如:发热、流汗、流泪、咳嗽、流涕、多尿、出汗、泻泄、哮喘、呕吐、腹胀、出血、黄疸、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在合证中如:肢体痉挛、抽风、失语、尿闭、尿少、脑萎缩、脑痴呆等。开证的病因是阳气不足,阳不敛气,合证的原因是阳不化气,在治疗法则上开证宜以阳敛气,合证宜以阳化气,总与阳气有关。

治疗脑病与合并症中,如心衰:用附子加苓桂术甘汤,肺癌:用附子、升麻加清肺滋阴汤。泌尿结石:用附子加八正散。高黄胆:用附子、赤芍加小柴胡汤。乳腺增生:用附子、急性子加半夏厚朴汤。脑瘤: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吴茱萸汤。脑梗塞瘫痪:附子、麻黄加补阳还五汤。脑出血、脑昏迷:附子人参四逆汤、心脑复苏汤。多汗:附子、地骨皮加桂枝汤。心绞痛:附子、麻黄加桔梗白散。肝脾肿大:附子、柴胡芍药汤。风心病:附子加瓜蒌薤白汤。糖尿病:附子、益智仁加六味地黄汤。

以上的经验用温热扶阳法没有排斥八纲辨证,临证必须结合四诊八纲来认识疾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施方的依据,切不可把温阳一法凌驾于八纲之上,否则会延误病情。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

急性脑中风治疗回阳是第一要务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把脑中风的发生与发展分为三期三型论治,即中风先兆,中风期(闭症、脱症、闭脱兼症型),恢复期(阳虚型),根据各期各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均可取的较好的疗效。这里,我们谈谈对急性脑中风治疗的3个认识问题。

1.关于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我们认为,在CT诊断下,出血量25毫升以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于这样的病情,这个时候,手术是首选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客观对待病情,不要强调保守治疗就是效果好。中医要采取“三不”原则,即不与西医争病人,不拖延手术时间,也不放弃中医治疗。手术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可施用活血化瘀、温阳气血等中药。

2.活血化瘀药物在脑出血时能不能使用,在什么时间使用效果较好,会不会有加重出血的危险?这是很多医生关注的问题。我们的主张是在脑出血手术后尽早使用,对于不做手术的脑出血病人,也应及早使用。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脑中风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为血瘀、水瘀等交织在一起,症状虽复杂多变,但“血瘀”、“水瘀”占重要地位,血瘀是脑出血的主要病机,脑中风无论是缺血还是出血皆是同源异流,出血与梗塞是血瘀与水瘀发展的各种不同结果,故采用利水活血化瘀,能祛除瘀血,制止出血,符合于《内经》提出的“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病理变化,不过在使用活血化瘀药上要有适度,不可过度,选用活血又止血的中药,如三七、水蛭等,严格掌握用量,并配伍加减,使用的方法可用鼻饲、灌肠等方法。

3.温阳药能不能应用于急性脑出血的病人?有的人担心使用温阳药,会使脑出血量增大,担心使用温阳药患者血压会急剧升高,担心使用温阳药后引起脑疝。又怕施温阳法后病人体温升高,诱发脑昏迷加重,说到底,就是一个问题,到底在中风急性期能不能使用温阳药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采用温热法治疗脑中风,效果显著,这在临床中得到验证。临床中风急性期脑出血、脑昏迷,其病人表现昏迷欲死,语謇,肢瘫,神昏不语,呼吸衰竭,这个时候不仅水血瘀脑,而且阳气衰亡,阴盛阳虚,病势急迫。

脑出血出现亡阳、亡阴,均是正气外脱,虚衰已急,不管是闭证,还是脱证,都是阴阳离绝的状态,由于阴阳互根,故亡阴伴有不同轻度的亡阳,亡阳伴有不同轻度的亡阴,单独亡阳亡阴比较少见。但阳气较损极快,阳如火熄灭,所以脑出血治疗的第一要务,应以回阳为主,重用附子大辛大热之品,可斩关夺门,破阴回阳;重用辛散宣肺的麻黄,司呼吸,发玄腑,通水道,朝百脉的作用来治疗危重病人,效果显著。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中风先兆期(三大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麻木)也要及时用药,提前预防,及时缓解病情,以防危候发生。我临床常用方剂如下:

桑钩汤:桑寄生12克,钩藤15克,竹茹6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

息风汤:全蝎12克,天麻10克,南星10克,僵蚕10克,陈皮6克。

小中风汤:丹参12克,石决明12克,草决明15克,血蝎10克,赤芍12克,钩藤10克。

血得平胶囊:专门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石斛30克,麦冬30克,菊花20克,元参20克,牡蛎20克,山萸肉20克,南星20克,泽泻20克,连翘20克,蒺藜6克,柴胡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6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肉苁蓉15克。上药晒干,粉碎过后装胶囊,每粒0.3克,每日3次,每次5粒,2个月为1疗程。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4)

中风治疗要明辨闭证脱证

中风治疗要明辨闭证、脱证,因为闭脱显示不同的病机,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详细说明之。

中风闭证指脑窍闭塞,人事不知,昏迷不醒,闭证分热闭、寒闭,热闭宜凉开,寒闭宜温开。

热闭除昏迷不醒、喉中痰鸣外,还有面赤体硬,呼吸气粗,大便秘结,牙关紧闭。笔者一般用三化汤(枳实10克,大黄10克,厚朴10克,羌活5克),已故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对脑中风72小时内不适宜手术者,必先投三化汤加蒲黄、桃仁煎服,并口服安宫牛黄丸,日服3粒,间隔8小时1粒。

寒闭,表现为昏迷不醒,痰声辘辘之外,还多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脉迟缓,笔者一般用三生饮(川乌15克,附子10克,广木香10克,生姜10片,人参30克),在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引起的闭脱相兼者都可以使用。方中生附子、生川乌温阳散寒,木香理气,使气顺而痰引,生姜散寒,并可解三生之毒,诸药合用,有祛风化痰散寒之效。已故名老中医赵锡武老师讲此方妙就妙在于用人参30克一同煎服,对闭脱相兼均可使用。

中风脱证。脱证的病人多神昏深沉,情志多恍惚,面色多惨淡失神,气息多急促低微,肢体多松弛无力,脱证有三大症,即脉微、汗出、肢厥,用参附龙牡汤合四逆汤,视病情严重者重用附子到100克,重用人参到60克,以大剂量人参、麦冬、五味子加山萸肉急救固脱化痰。

内闭外脱。内闭外脱者多出现口开、眼合、撒手、遗尿、汗出如珠、痰涎壅塞,神昏不知,既要救其脱,有要救其闭,权衡取舍,在参附龙牡合四逆汤加南星、生姜、苏合香,如果脑干出血,大面积脑梗死,鼻扇,脉散大,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心衰,脑疝,脑危象,选用心脑复苏汤.麻黄15克,附子50克,山萸肉60克,龙骨50克,牡蛎50克,甘草20克,人参15克,辛夷15克。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毫升文火煮开,5次分服两小时一次,日夜连服一到两次,病势危重者,随煎随服,鼻饲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服。

大小续命汤对内闭外脱也行之有效。小续命汤(麻黄15克,防己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附子30克,肉桂15克,白芍15克,川芎2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防风20克)对不能行手术治疗的脑昏迷、植物人患者,用法有三:1.药氧吸入。2.药液热敷前后胸腹。3.鼻饲或灌肠。对于脑出血患者手术后也可使用,可促进瘀血吸收,麻黄是辛散发汗之要药,不应禁用。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5)

小续命汤——治脑出血金方

我们举个典型病例来说明小续命汤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患者秦某,男,35岁,山西人,平时高血压140~160/90~110mmHg,并有头痛、恶心等症,1999年1月28日因所牵毛驴受惊,头部着地面,突发神志不清,右半身不遂,左肢发抖,急送某院,查血压140/100mmHg,右侧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牙关紧闭,膝肘僵硬,四肢缩成背弓状,全身寒战,发抖。CT提示:基底节出血约20毫升,诊为脑破裂伤伴重度昏迷。

经专家会诊,施止血、脱水、抗炎、降颅压。每天大约输液2500毫升左右,吸氧、鼻饲、导尿,经治八天,昏迷加重,咳嗽气促,通知家属,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无奈之中,于2月9日急诊收入我院。

病人昏迷欲死,舌僵肢瘫,神昏失语,四肢痉挛,身屈背弓,肌无弹性,骨瘦如柴,入院诊断:脑中风,属中脏腑闭证。追述病史,平素血压偏高,后因抢救时大量液体输入,阴长阳消,阴寒收引,肺失宣化,脑窍郁闭。

急用古今录验小续命汤:麻黄10克,防己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制附子60克,肉桂15克,白芍15克,川芎2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防风20克。

用法:①药氧吸入;②药液热敷前后胸腹;③鼻饲或灌肠,每日6次,每次60毫升,间隔4小时。连用3日后,双眼睁开,患体肢软,抽搐停止,排出尿液,全身汗出。做头部核磁共振,结果与1月28日CT片对比,出血面积缩小,脑破裂伤密度减低,仍用药氧吸入、鼻饲小续命汤。前后治疗120天痊愈出院,一年后随访,仍和常人无异,可以驾驶汽车。

思考本病案,主要是重用麻黄、肉桂、附子,此大温大热之药,可发汗消瘀,通畅五窍,使出血得以吸收,受损的脑组织恢复。

此案使笔者认识到孙思邈把“古今大小续命汤”录入到《千金方》之中,对治疗中风昏迷欲死者的奇效推崇备至,曰“大良”,曰“甚良”,曰“必佳”,曰“诸风服之皆验”,评价如此之高,绝非偶然,此案例使笔者真正体会到了小续命汤的确是治疗脑出血的金方,方中强调“录验”二字,说明古人用此方即应验,所谓“续命”乃指在生命断续的情况下可续命而生之意,故该患者瘫痪肢体逐渐得以恢复。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6)

温阳救厥法治脑出血

我们举个验案来说明温阳救厥法治脑出血的具体方法和疗效。

患者李某,男,山西省襄汾永固人。因突发情志不清、口眼歪斜、左半身不能活动,急送襄汾县医院,CT确诊脑出血(大脑内囊出血约20毫升)。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施抗感染、强心、强呼吸等,在第五天突然出现昏迷症状,面部发红,颈部强硬,面色潮红,下肢冰凉,经院方会诊一致认为是回光返照,病入膏肓,立即通知家属病危。病人回家后特邀请我去会诊。当时已是子丑时分,病人重昏迷,头面颈发红,呼之不应,痰湿雍盛,双下肢发凉,脐周围发凉,其脉象沉细微弱,此乃下真寒、上假热危急之证。

治则:扶助元气,固摄扶阳,温热救逆。

方剂:参附汤:附子100克,甘草50克,干姜15克,红参30克,麻黄15克,三七15克。

煎法:上药煎半小时约300毫升,每隔两小时煎一服。

用法:鼻饲100毫升,灌肠100毫升,药氧100毫升,每隔2小时使用上药100毫升。

经过10小时共5剂参附汤的紧急抢救,病人先睁开眼睛,呼之可应,可以饮水。这位病人复苏后继用补阳还五汤加附子治疗,15剂后半身不遂好转,后选用瘫痪康复丹巩固3个月后,基本能够活动。

采用参附汤治昏迷急症,古人虽有文字记载,但此方我们以前从未治过脑出血,当时还不敢用温热法治疗脑出血,怕用热药致出血更多,但《内经》有言:有故无殒亦无殒,有此症就有此药,想到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故有斩关夺门回阳之效,故还是权衡用之。《中华医药大词典》称附子有复苏脑细胞的功能,对神经有兴奋作用。因而中药治急证,不要被西医的诊断来影响对中药的运用。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7)

扶阳与固脱并用

脑出血病情既见闭证,又见有脱证的表现,要以回阳为要,且扶阳固脱并用,方能转危为安。下面举例说明。

潭某,男,69岁,2007年11月2日初诊。患者左半身突然活动失灵,倒在厕所内。当家人扶到床上时已昏迷不醒,急送某县医院抢救,CT诊断为脑出血,因病情危重转诊于我处,症见面色微红,大汗,湿透内衣,手足厥冷,痰声辘辘,二便失禁,神志昏迷,呼之不应,牙关紧闭不张,两手紧握不开,脉浮大,属大虚之后的危症。

从脉证分析属中风入脏,闭脱相兼,病情十分危急,用真武汤无疑,但痰声辘辘,两手紧握,口噤不开,一派闭窍证候,CT证实为脑出血,开始欲用附子100克,又恐引起大出血,为慎重起见,用附子50克,人参20克,煎药液100毫升,鼻饲,2小时后病情见有好转,立即服用心脑复苏汤:麻黄15克,附子50克,山萸肉60克,龙骨50克,牡蛎50克,甘草20克,人参15克,辛夷15克。水煎300毫升,每隔30分钟鼻饲100毫升,半小时后微微汗出,手足转温,体温升高。经过5个小时的救治,脉转为洪大数脉,洪脉指示阳气旺盛,这位患者由来诊时的沉脉欲绝转为洪大数,说明阴证转为阳证,这时给病人服用0.5克冰片冲服,以清心开窍。10天后病人出现转机,神志清醒,痰声消失,二便正常,病情稳定,但病人左侧肢体瘫痪,怕冷,苔白,脉沉涩,证属阳气不足,气虚血瘀,投以补阳还五汤加附子、人参,配合头、手、足三针疗法和足针疗法,停用中药汤剂,改服瘫痪康复丹,每次5粒,每日3次,2个月后能扶杖独走,针药并举又治疗2个月后,生活能自理。

此患者处于脑出血的急性期,发病很危急,昏迷瘫痪,牙关紧闭,喉中有痰,两手紧握,属闭证。但汗出、二便失禁、手足厥冷、脉沉欲绝属于阳脱证,阴阳绝则病情危重,按常规讲,给热药怕出血,给凉药怕伤阴,阴阳更脱,病情更加危急。怎么办?这时,有一分阳气,就有一分生机,就有一分救治机会,故人参、附子投入后病情好转,后改为心脑复苏汤加用针灸,特别是用足针,终得满意疗效。脑出血急性期有脱闭并见时,首先选择回阳,此时投附子救命,是取胜的重要决策,如左顾右盼必误性命,应以借鉴。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8)

开窍醒脑回阳救逆——心脑复苏汤

心脑复苏汤是我多年治疗脑病逐渐摸索出的经验方,它药味不多,但含有多个方子,效果卓著,现介绍如下。

组成麻黄15克,附子50克,山萸肉60克,龙骨50克,牡蛎50克,甘草20克,人参15克,辛夷15克。

方解麻黄破阴回阳,开利肺气,破癓瘕积聚,消坚化瘀,附子破阴回阳,斩关夺门,回阳救逆,山萸肉为救脱之要药,收敛元气,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固守复阳,龙牡收敛元气,甘草调和诸药,解附子之毒。辛夷通窍达脑。

功效使心脑复苏,抢救呼衰,扶正固本,开窍醒脑,回阳救逆。剂量大者,宜复苏,剂量小者,宜慢养。

主治闭脱之危重急症,如脑出血、脑干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脑昏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脱水酸中毒、休克等,见出冷汗,四肢凉,面白光白或萎黄,鼻尖凉,喘息抬肩,口开目闭,心悸怔仲,二便失禁,神志昏迷,气息奄奄,脉沉迟微弱。

用法一日3剂,隔8小时1剂。病缓者,文火煎服,病势重者,武火急煎。服用法:1.口服法;2.药氧法;3.鼻饲灌肠法;4.药液热敷前后胸背法。病情危重者,24小时内频频使用2~3剂也可,病缓者,每日1剂。

说明心脑复苏汤来于四逆汤,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人参名曰参附汤,其功能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对阴阳俱竭、阳越于表、脉虚浮大者,可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固本。而后,我又读到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载有“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对中风昏迷欲死的奇效妙方,推崇备至,曰:“大良”,曰:“甚良”,曰:“必佳”,曰:“诸风服之皆验”,此方评论如此之高,绝非偶然,方中强调“录验”二字,说明古今医生用此方即应验,而“续命”乃指在生命断续的情况下,可续命而生之意。

古今录验小续命汤(麻黄、附子、人参、甘草、桂枝、防己、黄芩、杏仁、白芍、防风、川芎)从方药组成看,含有人参附子汤(人参、附子)、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还魂汤(麻黄、桂心、杏仁、甘草)。在《千金方》卷二十五,载有诸奄奄气绝、无复觉、口噤不开。麻黄入肺,以通其魄,杏仁入络,以降其逆,甘草入腑,以缓其暴。而人参附子汤益气固脱,回阳救逆。麻黄汤逐邪出表,可宣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气畅通,不仅经脉运行顺利,还可助脾胃升降。还魂汤可治心脏停跳,脑昏迷复苏。此方主药麻黄味辛,一茎直上,能上升又能外散,其生麻黄之地,冬不积雪,其茎能冲破冻地而生,可见其破阴回阳之力,并能发越下焦之阳气,达皮毛之窍。肺合皮毛,故麻黄为开利肺气、通调水道之要药,又善搜肺风,泻肺定喘,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消坚化瘀,不但能走太阴之经,亦能走太阳之腑,因而麻黄有五通的作用,即通血、通窍、通汗、通便、通尿。

附子大辛大热,为纯阳之品,有雷霆万钧之力,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力挽垂绝之生命,麻黄、附子、人参、甘草相伍治疗心脑衰竭,呼吸不足息,曾挽救了不少危重患者,但对汗出者心脑衰竭力不从心。附子一药,量大者不敢用,量小者不顶用,只能寻找新的方药,后来,我在任继学老师的指点下,通读张锡纯的《衷中医学参西录》,发现张师所创“来复汤”(山萸肉60克,生龙牡各30克,生杭芍18克,野台参12克,甘草6克)对寒温外感,大病瘥后,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目睛上视,势危欲绝,或怔忡,或气不足以息,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读完这一方剂后,好像有神暗助一样,突然心明眼亮,对治疗急危脱症有了新的思路,张锡纯对脱症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因而提出山萸肉救脱之力为第一,脱救之功,较参、术、芪更胜,山萸肉对所有阴阳气血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我在实践中,也逐渐体会到,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效力非凡。来复汤中加用龙骨、牡蛎两味药,意在增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之力,可缓解麻黄和附子汗多伤阳的弊端,合为参附龙牡汤,提高了破阴回阳的作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加麻黄、山萸肉,更加强了回阴救脱之力。

辛夷之味辛走散祛邪,而取其质地轻浮,能温中助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达脑。中州清阳下陷,脑失所养,则元神失其调节内脏官窍的机能。从脾胃入手益气升阳乃脑病治疗之一法,故此方中加辛夷一味,加强了扶正固本、开窍醒脑、活血化瘀、复苏心脑、抢救呼衰、纠正全身衰竭作用,确实起到了神奇的效果。

心脑复苏汤对治疗脑出血、脑梗死昏迷、脑危象病,为中医治疗急症寻找出新的思路。现在,核磁共振、CT等检测手段,对准确诊断大有帮助,特别是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已成功挽救很多急危症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用中医中药治疗脑危急重症还有很大的空间,如脑干梗塞、脑出血破入脑室,因病变位置不能手术者,恰是中医抢救的强项。

在临床中,凡中风昏迷者,我们皆可用心脑复苏汤,已成范例。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9)

温补气血治半身不遂

对于中风的防治,一是对中风先兆期要早防早治,减少发病率,二是对急性期要有好措施,不留或减少后遗症,三是在恢复期制订有效方案,把致残率减低到最底水平。

恢复期偏瘫是重要的临床表现,还有失语,语言不利,大小便失禁,记忆力减退,生活不能自理等等。

笔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脑中风引起的偏瘫患者,大部分表现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多用温热回阳、补肾荣脑、温热气血、补气活血、醒脑开窍之法,及用大剂附子、麻黄、吴茱萸温热通脉行血,协调阴阳,畅通经络,往往收到满意效果。兹举病案说明之。

桑某,男,63岁,山西省大宁县甘棠村人。2006年9月15日前来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早晨突然右半身不能自主运动,肢体强痉,曲伸困难,畏寒怕冷,还没有入冬,却穿一身棉衣,兼有语言不利,口眼歪斜,便溏,下肢肿胀。来就诊前曾用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丹红注射液治疗两个月,不见好转。来就诊时,舌质暗淡有瘀斑,脉虚细涩。

证属:阴盛阳衰,气血不足,血瘀经络。

治则:温热除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方药:真武汤加减。

附子50克,干姜30克,肉桂3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赤芍30克,川芎30克,桂枝15克,丹皮15克,木通3克,香附15克,甘草30克,麻黄15克。

服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温服。

屈伸困难者加穿山甲20克;语言不利加蒲黄20克,远志15克;口眼歪斜加白附子10克,白芍15克;肢体麻木者加威灵仙15克,伸筋草15克,便秘者加芦荟10克,番泻叶6克,火麻仁30克,郁李仁15克;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60克,乌药30克;上肢瘫痪者加桂枝15克,桑枝15克;下肢瘫痪软而无力加怀牛膝15克,川续断30克。(编注此案用药量超过常规剂量,读者在学习和应用高允旺医师经验时,请根据实际病情酌选药物和剂量)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0)

重剂温通治愈八年瘫痪

刘建平,男,46岁,于2004年6月因突发神志不清,语言不利,昏不知人,左半身不遂,急诊入某医院,因病情危急,又转上一级医院,诊断为脑出血,急做开颅手术,引流瘀血80毫升,经抢救月余,脱离危险,左侧肢体瘫痪。右侧肢体活动受限,CT诊断示双侧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虽然血溢引出,遗留瘫痪,回家休养,至今年四月,已卧床不起八年。

曾经多家医院会诊,皆诊为难治之症,疗效甚差,来院之前,其妻病故,儿子患病,极为沮丧。经朋友介绍寻一线希望,来我处求治。神清,体胖,体重100公斤,颈酸眩冒,转颈困难,扶身坐起,头颈曲屈,腰弓背屈,左上肢微动,不能抬举,双下肢重度瘫痪,触及冰凉,牵动剧痛,CT复查双基底节片状软化。脉沉紧涩。

证属阴盛阳衰,气滞血瘀,肝气不舒。治以温通阳气,活血化瘀。

处方:附子60克,黄芪200克,赤芍30克,地龙1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红花15克,丹参30克,羌活15克,另加康复丹每次5粒,每日3次,因两侧肢体剧痛,加服消积止痛散每次3克,每日3次。

经服用20天后。疼痛有减,其他症状如故。

追问病史,卧床八年,不见天日,又因丧妻,情绪悲观,纳呆少食,少寐失眠,脉络紧涩。以护胃养胃、健脾舒肝为治,方用理中汤合舒肝汤加砂仁15克,草蔻仁15克,莱菔子15克,焦三仙各15克。

共饮15剂,食增寐多,上肢有力,前背可移动,经治疗两个月后,仍感颈软眩冒,转颈困难,头颈前屈,肢体发凉。

从病症分析,病机乃为气滞血瘀,寒气阻闭,元神被困,瘀血留脑,髓海不足,精血难于奉脑。

以证施方:麻黄15克,附子100克,细辛15克,羌活15克,辛夷15克,人参15克,甘草15克,红花15克,静脉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另加康复丹和足针疗法。

经过月余治疗右下肢肌力增加,可离地抬起。但患者左侧下肢肌力0级,肢凉如冰,坐起仍感困难,头俯难举,腰部无力。

再次分析,本病为奇经八脉病变,缘由正虚邪中,痰湿内生,寒伤督脉,真阳失运,因卧日久,不见天日,浊阴潜居阳位,脑内死血瘀结,深伏督脉,督脉统阳失司,当以温阳督脉,故重用葛根150克,此药专利颈项,通督达脊。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透发邪寒,开太阳之表,开门逐盗,引邪外透。重用黄芪至300克,以补大气,益大虚。白术200克,强腰肌,增扶力,补肾虚,增肌力。冰片穿透攻破,兴奋阳气,并辟秽开窍,引达通所。山萸肉强力收敛,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适用于虚加瘀情况,助附子复阳。

故最后拟方:葛根100克,黄芪300克,白术200克,山萸肉30克,冰片1.5克(冲服),麻黄15克,附子100克,细辛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此方20剂,配用药氧、钩针,颈强头抬,双下肢有热感,左臂可举越头,手扶轮椅可行动。患者经过半年的治疗,目前扶之可站,双手自如。

我们体会到,脑梗塞、脑出血恢复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对有些病患,坚持不懈,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1)

温阳补肾治痴呆案

胡某某,75岁,洪洞县苏堡村人。2008年2月3日初诊。

患者高血压多年,2007年3月早晨穿衣服时觉得左上臂无力,穿上衣伸不开袖子,急送医院,CT诊断脑梗塞,而后渐渐加重,出现神呆,目光不活,言语迟钝,昏痴健忘,甚至出现呆坐不语,舌苔薄白,舌质暗淡,脉沉细而尺弱。

尺部脉沉反映肾的病变,肾主髓,通于脑,肾虚脑衰,细脉见真阳不足,沉细弱脉,久病及肾,肾阴肾阳俱受耗损,肾主生髓,脑为髓海,因脑海空虚,不能供养元神之府,而痴呆、健忘诸症丛生。气不能上达,郁于血中,脑髓失养,清阳不得。元神与脏腑之气不接,形成灵机记忆紊乱,而发生痴呆。

证属:肾阳虚损,脑窍失养。

治则:温阳补肾,活络开窍。

方药:附子30克,龟板30克,鹿角胶15克,阿胶12克,杜仲15克,怀牛膝30克,麦冬10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菖蒲15克,远志15克,紫河车15克。

服法:每日1剂,连服30剂,病情稳定后,服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此后始终以温阳补肾、活络开窍为法则,患者经4个月的调养,神志清晰,活动基本正常,生活能自理。

方解:紫河车益气补精血;杜仲、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龟板、熟地黄补髓益脑益智。鹿角胶、阿胶补髓养血,菖蒲、远志开窍醒脑。此方剂对六七十岁的老人健忘、记忆力减退,及日久不能康复的脑梗塞、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2)

温阳调补治失语案

张某,男,63岁,山西省西桥庄人。2008年7月8日,患者平素无任何病症,血压不高,血糖不高,在地里拔草,突然头痛,眩晕,卒倒不语,咽中噫噫,舌强难言,右侧肢体无力,但能活动,急送当地县医院求治,但疲乏无力,口齿不清,语言闭塞,来诊时已半年不能语,伸舌困难,舌体活动受限,脉虚无力。

此乃气虚不足以运气血,故脉象无力,血虚不足以冲于脉,故脉虚而不语。

证属风癔失语,治以补五脏味,行五脏气。

方药:附子50克,肉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30克,升麻30克,山萸肉30克,蝉衣10克,甘草30克,郁金20克,麻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连服20天。患者略能发声,后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出入,调养三个月,语言通畅流利。

上述病例,经补五脏之味,行五脏之气,语言謇涩责之于五脏气血虚弱、脉道不通,舌体与心、肝、脾、肺、肾等有密切的关系,心脉系于舌根,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咽嗓,肾脉循喉咙挟舌本,肺经与喉盖开关。上述心肝脾肺肾五经抵达舌本经络,如气血虚弱无力或郁阻脉络,不能通行,阴精不能上奉养喉舌本,则可发生失语。此患主病在肾,加之病久,肝虚不养血,脾虚肌肉无力,舌萎,舌活动无能,语言更涩。补五脏之虚,行五脏之气,使气行血畅,语言自然恢复畅顺。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3)

扶阳缩泉汤治尿失禁

康永才,男,58岁,山西省蒲县县委干部,在北京出差时头晕、头痛,右侧肢体麻木,血压160/90mmHg,服用降压灵、依那普利,而后入睡,晨起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在北京天坛医院急做CT,确诊为左基底节脑梗塞,急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半个月后右侧肢体仍感无力,腰痛酸软,小便失禁,等不得准备就尿裤子,使用导尿器定时开放,一周后全身发烧,控制感染后,尿失禁更加严重,尤其是晚上,被子、褥子都被尿湿,家属着急,病人受罪,医院建议用中医中药治疗,转到我处求治。

症见:面色白光白,舌体萎软,舌淡苔白,衣服可闻尿味,脉沉弦,尺脉弱涩,头痛,头晕,小便失禁,腰膝酸软,咳而遗尿,说话舌短,流口水。

证属:阴损及阳,肾失封藏。

治则:扶阳温肾,缩泉利尿。

方药:扶阳缩泉汤:附子30克,干姜10克,益智仁30克,乌药15克,菟丝子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山萸肉30克,磁石20克,山药15克,白术20克,黄芪20克。每日1剂,早晚各半。

服10剂后尿失禁稍有好转。尿失禁病在下焦,实属冲任二脉所系,故在扶阳缩泉汤的基础上加用鹿茸2克(冲服),补肾气,扶阳气,统冲任,继服15剂后腰酸好转,晚上小便有了意识,为方便服药,将扶阳缩泉汤制成丸剂,每日3次,每次1丸,继续服用3个月后,小便能自行控制。废用的肢体痊愈。

分析 患者年近六十,天癸已竭,肾气已亏,肾失封藏,体虚身弱,冲任失约,肺脾两虚,土不治水,真元阳衰,阴邪阻滞膀胱气化,小便失去约束,故小便失禁,流口水。益智仁、乌药为缩泉丸(《校注女人良方》)主药,具有温肾固涩、缩泉止遗的作用。附子扶阳温肾,回阳消阴,增强关门之力。白术、黄芪补脾生土,助肾通调水道,蒸腾气化。菟丝子、附子相配,温补固涩作用更强。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4)

温阳化瘀治头颈部肿瘤

李某,男,39岁,井下矿工。2010年7月2日来院就诊,因颈后不适,自摸颈背部有一肿块,经山西省临汾市医院作MRI检查,颈椎肿瘤(颈1~颈2),骨质破坏压迫神经,自感颈项强痛,颈向右倾,转颈时痛,斜颈。头晕,呕恶。左肩酸困,右臂抬举困难,自感背部酸软。怕冷喜暖,出矿井回家,很喜热饮,似感冒状,按感冒治疗总是收效甚微,脉迟细涩,舌胖苔白。

病属督脉病变,督脉为诸阳之会,易受寒邪,每天下井采煤不见天日,在风、寒、阴、湿之地操劳,正气易虚,湿困脾土,阳气不足,寒伤督脉,经络不通,真阳失运,瘀血内阻,阴寒成积。

观其脉症治之,宜辛散表邪,温阳通督,软坚化瘀散结。因为阳气充盛,气血得利,经络通畅,颈部肿瘤自可削减。

同时重用葛根、白术。因为葛根为颈项病的专用药。方用:葛根60克,姜活20克,杜仲20克,麻黄15克,细辛6克,红花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白术50克,当归20克,白芥子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元胡15克,辛夷10克。10剂。日1剂,水煎服。

口服10剂,汗出,转颈松动,头晕,呕恶减轻,仍喜温凉,纳呆少食。

上方去麻黄15克,加云苓15克,山慈菇15克,再服10剂,转颈痛轻。瘤体触及大小无变化。

又在市人民医院作MRI,较前片未变化,在上方的基础上加补骨脂、鹿茸、鹿角胶,以补真阳,加用足针、药氧、头针、拔罐等方法,经两个月的治疗,并随证加减方药,诸症消失,瘤体缩小。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5)

温阳通络治中风疼痛

李某,男,37岁,2010年3月因脑中风,左侧上肢不能举,下肢肌力III级,语言吐字不清,经治,效果不显,回家修养。

此次来诊,因瘫痪肢体屈曲不能伸,踝关节肿胀,肘膝关节僵硬、肿痛难忍,住院治疗。现左肢体失用,触及肢痛,屈伸不利,上肢难以举,肘膝踝关节肿胀,下肢微寒而疼痛,脑CT右侧基底节病灶已软化,舌苔白腻,脉弦紧涩。

此属脑中风急性风湿病,宜温经活血,自拟温阳通络汤:附子50克,川芎15克,白术50克,当归15克,麻黄15克,益母草15克,羌活15克,细辛15克,独活15克,在此基础上随时加减,治疗3月余,疼痛渐渐消失,瘫痪肢体也渐渐恢复。

应该怎样治痛?怎么消肿?怎样能使瘫痪康复呢?这要从《内经》的观点发掘与提高,研究脑中风的来龙去脉。

半身不遂病人十之八九发生疼痛,这个过程,疼痛减轻后瘫痪肢体也逐渐好转,这又是为什么呢?

《素问?举痛论》讲到:“寒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经脉受寒则收缩,经脉收缩则屈曲拘急,因而外边经脉受牵引,就立刻发生疼痛,只要得到热气,疼痛就会立刻停止。
为什么痛与阳虚有关系呢?

因为日照当空,阴霾而散,如阳气不足,寒水凝滞,脉络拘急收引而疼痛。所以温阳是治疼痛的重要法则,主要药物是附子,因为附子性属阳,是热药,可直接破除寒与水,寒水破后,水还得有个去向,因而止痛又要用麻黄这个辛散药物。据我多年的经验,治疗中风后疼痛、瘫痪不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附子配麻黄的效果很好,或者在温阳的基础上加用麻黄等发散药,效果明显。当然治疼痛还加好多药物,但都离不开这一思路。

脑中风不仅产生肢体僵直,还会出现划圈腿,挎篮臂,屈曲收引,怎样能恢复功能障碍呢?《内经》讲“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阳气”处在静的状态下才能养精,阳气处在封藏、收藏的状态,则能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如睡眠的时候,就是养精的阶段,精神充沛,如果睡眠不好,就会没有精神,昏昏沉沉,疲乏无力。

阳气处在柔和的状态下可以养筋,“木曲多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而养神,动而养筋”,这个规律失常筋就失养,曲伸不利,活动受限。实际上就是阳气失用导致的功能障碍,那么对曲伸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就使用温阳药。中风疼痛解决了,中风后遗症的屈曲难伸的问题也解决了,恢复阳气升发作用,使得障碍功能得以恢复。

脑中风瘫痪肢体肿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讲的肿满,就是湿的现象,为什么湿了就不流通了呢?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就瘀积于筋络关节,因此我们要提出温阳健脾,活血利水。

总之,要把病机弄清楚了,才能真正有疗效。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6)

说说脑瘤的治疗

在《内经》和其后历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脑瘤这一名词,脑瘤是西医所谓,但《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指的是肿瘤,张仲景在《伤寒论》描述过“头痛,呕吐者,吴茱萸汤主之”类似脑瘤的症状,为什么张仲景提出温阳降逆的方法呢?我认为,脑瘤是由血瘀、水瘀、积块阻滞了清阳不升,浊气不降,阴阳不调而出现的头痛、呕吐等症状。

我们观察到,脉络瘀阻,络破血瘀,宿昔成积,或血瘀后,血瘀不行则为水,俗称水瘀,郁阻于脑部,就成脑梗塞、脑水肿、脑出血、脑瘤,都会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半身不遂、失明等一系的症后群。

脑瘤不同于脑中风,而是慢慢的进展和推移,是逐渐发生发展的,为什么会引起呕吐呢?因为阳虚阴积,血瘀阻络,水瘀积脑,血瘀成积,血犯于上,颅脑积浊,胃寒犯肝,肝胃不和,而发生的呕吐。根据多年经验,我摸索出治疗脑瘤头痛的方子消积止痛散。

《素问?举痛论》曰:“寒客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这就要问,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为什么抵不住寒呢?这要从脑瘤的产生谈起,寒是脑瘤产生的主要原因,寒也是疼痛产生的原因,所以说,脉络不通,而引起血脉不通,谁主血脉呢?是心,痛与心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心为阳中之阳,如果阴盛阳衰,阳气不足,血水内结,血与寒而成积,则积血而不行,不通则痛,痛的原因找到了,归根结底在于是寒,那么就是阳气不足,所以治痛应以破阴回阳而治之。

头痛是脑瘤的一大症状,能否缓解头痛,是取得病人的第一信任、能否使病人继续治疗的关键。若辨证用药失误,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就会放弃治疗。在这一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因而发掘、探讨、研究一个有效的方剂,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曾苦觅古方,寻求妙方仙丹,后在临床中发现,流传于民间的“追风散”是治疗脑瘤的有效方剂,此方在宋代《和剂局方》有原始的处方,在《局方祛风》也载入该方,并详细讲到该方有祛痼疾、除陈疴、祛风化积等效果。到了明朝,龚廷贤所编着的《寿世保元》也记录该方在本书的“头风门项”,都是原药味,原剂量,皆成治头痛为奇方。

我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此方的药味上加了麻黄、白芷等药后疗效更佳。该方起名为“消积止痛散”:川乌、草乌、石膏、川芎、白芷、人参、甘草,天麻、附子、明雄黄(研末入药)、乳香、没药、辛夷、细辛、芥穗、防风、麻黄、羌活、全蝎、僵蚕、地龙。此散剂的制法过程从略,共二十二味药。

川乌、草乌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络表里、内外,破沉寒,除痼疾,驱伏邪,透表里,芎、芷、防、芥、羌、辛夷芳香透窍,直入脑海,行上开窍,疏风化湿,天麻、南星、附子化积定风,石膏甘寒清热,防辛热燥烈之过,雄黄解毒消瘀,乳香、没药化瘀定痛,诸虫深入血分,搜剔伏邪。白芷一味,称植物麝香,芳香直通七窍,与川芎相配,专治头痛。麻黄微辛,破阴回阳,其尚能发掘下焦之阳,达皮毛之窍,凡空隙之处皆可锐而入之。故麻黄有破冰解瘀之功效,配诸药,对寒积交结,湿浊血瘀,深伏不出,引起的头痛,祛邪外出,使邪有出路,因势利导,引伏邪外透。
“消积止痛散”引药直入脑窍,破其积滞,通十二经络表里内外,通经活络,对脑窍暴性头痛,服之可效,并可使积聚缩小。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7)

扶阳——治疗脑肿瘤的重要原则

我们反复说过,脑瘤的形成与阳气虚弱有很大的关系。阳虚不化气,阳气不能散寒,阴寒得于凝聚,长期则寒血凝结,瘀血内结。所以“积无热不散,瘤无热不解”是治疗脑瘤的重要思路,使用温热扶阳疗法,其方药有:真武汤、麻黄附子辛汤、吴茱萸汤、心脑复苏汤、消积止痛散、化瘤丸、脑瘤丸。

阳气的重要性在《内经》中多次提及,《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强调要保全真阳之气,并强调了阳气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相当广泛和重要。心无阳则血不能运,脾无阳则水谷不能化,肝无阳则疏泄不行,肺无阳则宣降失司,肾无阳则浊阴凝闭,脑无阳则积阻升降。因而温通阳气是治疗脑瘤的一大法则。

笔者依此法多年总结了经验方脑瘤丸,先介绍如下:

脑瘤丸方药组成辛夷、麻黄、附子、细辛、山萸肉、人参、甘草、山慈菇、蚤休。

功能温热扶阳,消坚化瘀,通利九窍,消散肿块。

主治脑瘤,脑膜瘤,脑脊髓肿瘤,脑瘤术后复发,不适宜手术治疗的脑瘤,如脑干肿瘤。

方解:辛夷治脑瘤,摘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指出,辛夷之味辛走散,祛邪,而取其地质轻浮,能温中助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达脑。因中州清阳下陷,元神失其调节内脏官窍的机能,揭示从脾胃入手,益气升阳乃脑瘤治疗之一法,能够加强扶阳固本、活血化瘀的作用。

麻黄为开利肺气、通调水通之要药,调其癓瘕积聚,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消坚化瘀,我多年临床,发现麻黄有五通作用,即通血、通窍、通汗、通便、通尿。

附子为纯阳之品,有雷霆万钧之力,破阴回阳,挽垂绝之生命

附子、辛夷、麻黄相伍为用,对脑瘤可发挥攻坚消瘀、扶阳化阴、宣通开窍、温通血脉、消散肿块、破阴回阳、辟秽开络的作用。

山萸肉一味较党参、白术、黄芪更胜,能收敛阳气,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山慈菇、蚤休为治肿瘤之要药,消肿散结抗瘤。

诸药合用,具有散开皮腠、通调水道、通利九窍、破冰回阳、活血化瘀作用,血得热化,气血得利,经络为畅,脑瘤顽疾自可削减。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8)

辛散通便治脑瘤

辛散通便是治疗脑瘤的着力点,这是我多年的体会。很多人治疗肿瘤着眼于攻毒化瘤、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但往往忽略辛散开窍和通便的治法。
事实上,扶阳同时配合辛散开窍、通便之法治疗脑瘤,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佳效。

辛散是指发汗,《伤寒论》中的麻黄桂枝汤,用辛散发汗法,因为肺主皮毛,朝百脉,有宣升和肃降的功能,下输膀胱,通条水道,通脑开窍,而麻黄恰恰有这方面的功能,所以麻黄在治疗脑病尤其是要宣肺开窍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孙思邈首创大小续命汤,用以抢救脑昏迷,临床行之有效,这给我们很多启示。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脑出血、脑瘤,用麻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麻黄可起到五通作用,即通脉、通尿、通窍、通汗、通便,尿量增加,颅压下降,瘀血得化,热能化冰,破阴回阳,辟秽开络,化瘤为血,引水下行,气血得利,经络通畅,脑窍诸症自然缩减。即使是肿瘤还在,处于“人瘤同在”的状态,也会缓解症状,减少痛苦。

关于通便,目的在于使邪有出路,使之顺利排除,辛散之麻黄可使尿量增加,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麻黄通过宣肺可助大肠的排便功能。

总之,用大黄麻黄附子相伍具有破冰解凝的作用,辛夷配麻黄有通窍达脑、祛积化瘤的作用。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19)

扶阳消阴火治偏瘫足心热案

李荣,女,46岁,山西省尧都区土门村人,2011年7月10日来诊。

右侧上下肢体偏瘫一年余,双足心热两年多,右侧上肢不能举,右侧下肢行动跌跛。不仅如此,更痛苦的是因为双足心烧热如冒火,日夜发烧,而在晚上烧热难忍,要拿凉水毛巾包住双足才稍安。即便是冬天也要把双足放在被子外边,平日经常喜欢双足放在铁板上凉一凉。患者自述口干纳呆少食,喜凉怕热,喜食凉物,腹胀吐酸,求医甚多,多数医者以滋阴补肾、滋阴降火、以阴虚骨蒸劳热治之。以六味地黄丸为多,药多施大熟地、生地、菟丝子等。但均罔效,甚至有些药服后更为加重。

此病案,属于偏瘫足心热顽疾,中风因寒而患,而病人以足热而突出表现,用滋阴清热方法偏瘫越治效果越差,可见药不对证。足心热口干,小便多,纳食差,是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为。命门之火为生命之根,由命门为一身之真火,阳化气之源,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水谷不化而纳呆,人之津液全凭命门之真火温煦,化气蒸腾于上,一旦化气缺少,就出现口干,下焦火衰,不能摄统肾阴,引发阴火沸腾。足心热虽为火焚,但并非实火,乃污浊之火,为阴火,一旦遇到阳火即灭。其治法,宜温热扶阳,扶其真火,阴火自然消除。滋阴活血只能使病情越重。
处方:附子30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一日一剂,连用七日。

患者服后自感足心热减,右侧下肢有热感,有力,而后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补阳还五汤十五剂后,足心热消,偏瘫状况也大为改观。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0)

扶阳法治运动神经元病案

李国英,女,53岁,山西省洪洞赵城西关人,于2011年3月进行性失语,伸舌困难,自感舌头缩短,舌伸曲无力,语言渐渐发音困难,在北京天坛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多以肌萎缩为主要症状,经多方治疗花费30多万,症状仍在进行性进展,因激素冲击治疗副作用太大,不敢再继续使用。

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较为难治的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神经营养因子的方法,效果也不肯定,很多患者都希望寄托于中医中药治疗。

此患者口干,唇焦,苔黑,舌体如正常的二分之一大小,伸舌困难,左右不能摆动,纳少,尿少,语言吐字不清,脉细沉。我查阅她在北京、太原、临汾求医处方的复印件,绝大数医者都采用滋阴补肾、滋阴降火之法,有一处方中用大熟地达到300克,反而音失、苔焦黑更加严重。

思考病案,舌头缩小,语言无声,纳善少食,失眠,唇焦舌苔黑,属疑难怪病,辗转多家医院,以效差而休治。服滋阴之众剂为什么无效呢?治病必求于本,此恐怕为真阳衰竭,不能蒸熏,津液不能上承,则阳缩一份,肌肉缩一份。若能回阳救逆,阳气化津,蒸腾之水液敷布全身,则枯焦可润,唇润、黑舌苔即除,肌肉恢复运动功能。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寿而不彰,下焦命门之火一点燃,真火一发功,十二经脉运行畅通,五脏六腑的气化运行周行,生命的根启动。后天脾胃气化蒸腾,湿润之气供于舌,黑舌苔自然消除。舌的营养充足,舌体自然增大。火旺土旺,火能生土,脾主肌肉,舌得其养则舌体自然增大,伸屈自如,语言正常。

施方:附子30克,麻黄15克,细辛6克,白术60克,人参30克,山萸肉30克,红花15克,巴戟天20克,炒枣仁30克,鹿茸2克(冲服)。

服十剂后,唇焦好转,《伤寒类方汇》谓附子味辛大热,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随着病情变化,后用心脑复苏汤,加荆芥后说话有声,但仍不清楚。

后在此基础上加增液汤,并配加荆芥15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山萸肉30克,进退30余剂。后考虑舌与五脏经络有关,改为五味汤,以促进经气化水通经活络,经过三个月的服药、足针、灌注等综合方法治疗后,舌动自如,声音清爽。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1)

温通法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亦属脑中风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剧烈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特别强调镇肝熄风、化痰降逆,应当说是有其内在的道理的。然而,笔者认为,对本病的治疗,仍应注意温热类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温通作用而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不可畏于“出血”而不敢用热性药物,以防“因噎废食”。下面介绍一病案。

李某,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村人,2005年8月12日因突然感到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在乡医院急用甘露醇脱水治疗,但因患者对甘露醇过敏而出现皮肤出血点,并很快出现口眼歪斜,周身发痒,头疼,呕吐,并进行性加重,急来我院治疗,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后患者头痛如裂,频繁呕吐,气促咳痰,精神恍惚,视物不清,六脉弦滑,辨为肝胃不和,肺失肃降,气血逆乱,上蒙神明,治宜镇肝熄风,调理脾胃,降逆醒神。方用铁落、龙骨、牡蛎、半夏、柴胡、当归、代赭石、防风等药,服3剂后皮疹消失,神志稍清,但呕吐、头痛不见好转,此时采用仲景吴茱萸汤配合治疗,头疼、呕吐稍有缓解,但又出现下肢浮肿,夜眠不安,左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脉沉涩。

改用补阳还五汤合吴茱萸汤:吴茱萸、干姜、铁落、龙骨、牡蛎、牛膝、代赭石、半夏、赤芍、红花、桃仁、丹参、地龙、地榆、生地、珍珠母,连服10剂后主症明显缓解,在服药期间曾配用安宫牛黄丸等药,并输入速尿、地塞米松,以及β-七叶皂苷钠,均未出现毒副反应。后病情一直向好。

按本案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开始采用甘露醇降低颅压,但因药物反应而停用,颅压再次升高,头痛加重,病人垂危之际,按照止血、降颅压、利水、抗过敏的原则符合西医理论,但因过敏而使病情加重。在这紧急关头,笔者脑海里浮现出医圣张仲景的一句话——“干呕吐涎沫,头痛着吴茱萸汤主之”,领悟到此与蛛网膜下腔的主症头痛、呕吐相似。证属胃寒反肝、肝胃不和、痰饮上冲,血苑于上,以方证分析,采用吴茱萸汤,治疗后主症减轻。通过这一案例,认识到经典是更高层次的中医基础,无论何证都离不开辨证治疗,中医治疗疑难大症,渗透着经典的思维和方药。立法遵循内难,辨证效法仲景,才能解决不少世界医学难题。笔者自己先学西医,后又经过长时间的中医实践,深深体会到西医绝对不能替代中医,也绝对不能把中医和西医硬套在一起,中医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但前提是辨证准确,尤其是脑病,要根据症状果敢辨证和用药,不要因为是脑病出血就畏温热法,弃之不用。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2)

温热法治颤抖

因脑血栓引起肢体偏瘫的患者,有时会出现手足及头部不自主颤抖的情况。一般医者均采用镇肝息风法治疗,效果常常并不显著。我在临证之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采用肉桂、附子、干姜等辛热之药治之,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细细体味,颇有其内在道理。

李某,男,49岁,1996年3月专程前来求医。因脑梗死左侧肢体瘫痪,活动不灵,上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力Ⅱ级,有时头左右摇摆不定,说话时上下牙齿空击有声,偏瘫侧站立时,震抖不稳,手抓东西时震动欲坠。曾经中西药治疗一年余,不见好转,专门来我处治疗。

患者精神欠佳,面色无华,手足震颤,强力控制亦不能停止,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时更为严重,手足并抖,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根据经验,应予以温经通络,滋补气血,方药组成为:制附子15克,干姜12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开水煎服。

连服6剂后,再次来诊:头摇、手足发抖明显减轻,继服上方化裁10剂,来诊时左侧偏瘫的肢体活动有所好转,令其站立行走时,足能着地而不发抖,手抓实物亦不颤抖。

分析:脑出血及脑梗死形成患者偏瘫后,会有部分患者出现手足颤抖这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久治难愈,故为临床疑难病症之一。

笔者所拟方药首先从颤抖的病机说起。一般而言,抖动属阳气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温养所致。阳气虚弱则使手、足、头抖动不止。为什么偏瘫之后抖动症难以治愈呢?笔者以为,偏瘫的原因一般是由高血压引起,而大多数医家不敢用阳热之品,怕引起血压再次升高。附子乃大温大热之药,究竟能不能用,理应遵循“有故无损,亦无损也”的原则,只要有此证便可用此药,这就必须打破传统常规。仲景在《伤寒论》中所指出的:“身颤动,振振欲辟地,真武汤主之”,自然也应属于此类情况,并不忌用温热之品。本例脑梗死偏瘫抖动患者,证属阳气不足,筋脉失温,采取温补阳气以养筋脉,使阳气振,使精血补,故有效而彰。

对于脑出血、脑血栓及脑梗死等中风病,按照中医基本理论固守常法虽然有相应的治疗功效,但对于部分顽固性患者,我认为也应该挣脱传统思维的约束,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大胆遣用温热之品进行治疗,不可因“出血”而畏用辛热之剂,使疗效难以彰显。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3)

温热法治脑萎缩

脑萎缩近年来发病较多,这一病症是德国医生阿伦斯发现的。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5%的人患此病,在中医属于脑病的一种。中医治疗以益气补髓、活血化瘀为大法,在实践中以贯通脑海和血海为主,调理心、肝、脾、肺、肾和调控阴阳为原则,可使脑萎缩发生的症状迎刃而解。

李某,男,62岁,2002年8月因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定向障碍来我院求诊,患者曾于1998年表现有健忘,有时买报纸忘给人付钱,进而发展到定向力越来越差,在山西省临汾市医院做头颅CT显示脑梗死,近半年来头晕目眩。脑鸣健忘、性格烦躁、沉默寡言、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不爱活动、二便失禁,曾服用西药,效果不显。来我院复查头颅CT显示陈旧性脑梗死、脑萎缩。

观其患者形体消瘦,形寒肢冷,牙摇发脱,目无光彩,轻度失写、失读,两下肢行走沉重,舌淡红苔白而燥,脉沉细无力,中西辨证属肾虚亏损,血海不足,脑髓不充,阴阳失调,五行相生相克失职,治法以温肾养精,交通两海。方用“真武汤”和“阳和汤”。

处方:附子50克,干姜10克,人参15克,熟地20克,肉苁蓉15克,肉桂15克,茯苓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大枣3枚,薄荷10克,白芥子15克,鹿茸1克(冲服)。每日1剂,连用30剂,日渐好转。

脑萎缩病位在脑,虚实夹杂,病程呈慢性进展性疾病,由于年高、七情内伤导致肾精亏虚,五脏功能失常。《内经》曾讲“年过五十,阴气自半”,脑萎缩多发生在五十岁以上。脑为髓海,髓海不足,脑失所养,下为血海、肾水不足,上为精血亏损,神明失聪。此病案以填精补髓、补精养脑、开窍安神、温通血脉,以恢复大脑经络功能。

真武汤和阳和汤合用,滋肾阴温肾阳,填精益髓,切中病机,水气升,精气充,自然萎缩重鼓,故日渐好转。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4)

脑中风并胃脘痛案

我先后诊治中风患者数万人,其中有一部分中风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又患上了其他病,如肺气肿、肺癌、肝炎、肝硬化、腹水、黄疸、胃癌、胃炎、肾炎、肾病综合征,头痛、头晕更是常见病症。这就要求脑病专家不仅能治中风偏瘫,也要有治疗并发症的经验。

田某,男,56岁,患中风偏瘫5年,左下肢活动自如,而上肢屈曲不能伸。2005年9月2日因早晨外出锻炼,回家路上突然心口绞痛,前来求治。我马上诊断:脉紧沉,手按腹部,弯着腰,面色苍白,急服一包胃寒散,十分钟后疼痛缓解,但左肢瘫仍需服瘫痪康复丹。

赵某,女,47岁,2007年4月10日初诊,该患者胃脘痛十余年。2006年患中风先兆经治而愈,现又反复发作胃脘痛,时轻时重,痛时放射至背部,遇冷加重,有时感到冷气撞心。经胃肠造影发现有龛影,又作胃镜检查,示为胃溃疡。连服胃寒散,每次1包,每日3次,连用10余天,胃痛消失,饮食增加。连服两个月后,钡剂造影复查龛影消失。

胃寒散组成:附子6克,肉桂4克,干姜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元胡12克,枳壳10克,米壳4克,吴茱萸10克,黄芪12克。

将上述生药研细,过20目成粉,装包,一包4克,每次服一包,每天服两次,上方也可水煎服,一剂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服。
按:俗话说“—人九胃,十胃九寒”。意思是说十个人当中,就有九个患过胃痛,而十个胃病患者当中有九个是因为寒而引起,可见胃病病机与寒密切相关。中医把胃脘痛称之为“心痛”、“心下痛”,胃脘痛是指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笔者使用胃寒散验证多例,疗效卓著。

上个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洪洞的鼓楼街有位姓魏的老先生治胃痛很出名,他在街上摆了个小摊,并挂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胃寒痛吃一包,一时三刻保管好,有钱没钱捎一包,十人九胃离不了”。逢集赶庙的人,宁可不吃不喝,也要拿几包胃寒散回家。我父亲就买过几包胃寒散,记得有一次我在放学回家路上淋了大雨着凉了,胃痛得很厉害,喝了一包胃寒散,不一会儿胃就不痛了。我们家一下子就买了十几包,左邻右舍有胃痛的时候就送给他吃上几包。后来有一位县领导得到了胃寒散的成分,并将此方传给我用,经过临床观察,该方对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癌确有效。

胃病患者中属于脾胃阳虚或阴寒痼冷者用胃寒散屡屡见效。从 1986年至2001年经治172例,皆有验证,其中有53例在服3~9剂后疼痛都能消失。我还观察到不少老年人发生胃脘痛,凡属寒痛者,有中风偏瘫者,服后偏瘫也有所好转。另外,我还发现中老年人服胃寒散后,如果胃痛不缓解者,应怀疑是胃癌早期阶段。

河北德州张玉虎,他是我门下一名忠实的学生。他使用胃寒散走村转户,治好了不少胃痛的病人,他因此还在一个企业家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胃肿瘤医院。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5)

脑中风并偏头痛医案

弓某,女,46岁,2008年5月10日,因冒雨回家后半夜发热,畏寒头痛,右下肢无力,CT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经用解表发汗、泻火、服中药后,热退食增,但右下肢无力,两眉棱骨疼痛不可缓解,昼重夜轻。又作副鼻窦CT,诊断为额窦炎,血管神经性头痛。观其患者心烦意乱、隐屈不得言,食指、中指按压两眉中心疼痛可减。口干、腹胀、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此属余热未清,肝阳上扰,热阳相持,扰乱上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可投柳枝散。

组成:柳枝40克,薄荷12克,白芷6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苦参10克。

制法:上药晒干,研细过箩装胶囊,每粒0.3克, 200粒为1剂。

用法:每次4粒,每日3次,疼痛加重可改为每次4粒,每日4次。

服上药数剂后痛减,下肢走路有力。

按:柳枝散针对胃阳风热型头痛而设,其有虚实之别,虚者见之即发,实者眼睁不开,昼重夜轻。《素问?生气通天篇》说:“阳气者……日中阳气降,日西而阳气虚”,病人感受风热,风邪与阳邪,两邪相持,故头痛始于日出,剧于日中,失于日落,这是情绪激发和阳气相持的天人相应所致。眉棱骨在高与巅之上,遇邪而发。方中的柳枝,《本草纲目》记载用其煎服可清黄疸、白浊,酒煮可祛风、止痛、清肺。柳枝配羌活、防风擅长祛风止痛,白芷善治头面诸痛,诸药相配无禁忌,无偏性,治痛卓效。因着雨而受凉,右肢体瘫痪,因阳热相袭,扰乱上气,脑髓不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肢体失动。服柳枝汤使上下之气相交,阴平阳秘,头痛减而肢体愈。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6)

脑中风并痰喘案

咳、痰、喘、炎四大症,经常出现在急慢性老年性气管炎和肺气肿,脑中风偏瘫前后往往合并咳喘,因缺氧也加重了中风的发生,给治疗带来困难。为了促进中风的早日康复,对兼有的咳、痰、喘、炎的治疗也应十分重视。治疗的关键,一是减少痰的产生,二是加强痰液的排出,三是清除咳、痰、喘、炎四大症的反复出现。

脑中风并咳痰喘 

方某,男,58岁,2007年12月5日,患者于两月前突然中风不语,右上肢瘫痪。经治疗语言流利,唯右下肢活动受限,平素患有慢性咳喘症已六年。今年冬天感冒即出现发热重而恶寒,咳喘加剧,吐黄色黏痰,偶尔痰中带血丝。此次来诊,因上述症状加重,症见呼吸急促,唇紫发绀,舌红,苔黄,脉细滑,两肺下叶有中小水泡音。胸部拍片,两肺下叶纹理增重。诊断为支气管感染、肺气肿、脑梗死。

辨证为风热袭表,痰热阻滞。治用解毒散风,清热化痰,养阴润燥。处以麻杏石甘汤,加天竺黄10克,瓜蒌20克,川贝20克,白茅根15克,海浮石10克,连服12剂,诸症痊愈,继用笔者经验方瘫痪康复丹治疗下肢瘫痪,半年后肢体恢复。

按:治疗咳、喘、痰、炎时,治咳嗽不离于肺,不限于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实喘治肺,虚喘治肾,治痰治脾,化痰理气。支气管炎虽然有炎症,然咳久必有痰,咳久可致喘,喘可由咳、痰引起,所以咳、痰、喘难以截然分开,应以兼顾治疗为原则。

脑中风并夜间咳喘 

孙某,男,63岁,2006年2月15日,于2005年11月患脑梗死左侧肢体瘫痪,经服瘫痪康复丹逐渐好转,但他咳嗽气喘已三年,近半年以昼轻夜重为明显的咳喘,反复性发作,经常感冒,每次有咳嗽、发热、轻度气喘,而后气喘渐渐加重,不感冒也气喘,以昼轻夜重发作,睡眠很差,虽然经中医、西医结合治疗,也未控制其发作。症见面色白光白,体质虚胖,呼吸急促,舌质胖,苔黄白,脉沉迟,两肺干鸣,中小水泡音。

急用喘速康汤,每日一剂,连用15天,夜间咳喘减轻。又服十余剂,哮喘已基本控制,中风偏瘫继用瘫痪康复丹,半年后患肢活动自如。

喘速康汤组成:炙僵蚕30克,附子20克,地龙20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蚤休10克,甘草6克。上药煎服,每日一剂。

按:支气管哮喘病人常昼轻夜重,此多为机体阴盛阳虚,加之日久哮喘,肢瘫阳弱,阳虚者较多在夜间,人体气衰邪盛,故引起哮喘发作。

喘速康由僵蚕、麻黄、细辛、附子、七叶—枝花等药组成,僵蚕止痉平喘,抗过敏,附子温肾补阳,麻黄宣肺解痉,止咳迅速,地龙平喘,扩张支气管,细辛温肺化痰。全方治喘也治瘫。

通过上述病例分析,夜喘乃阳虚所致,采用温热之法,治疗效果较好。联想到脑梗死中风偏瘫患者往往晨起发生,也多属阳虚而发,是否可用温热之剂预防中风呢,可以进一步观察。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发现,在治疗喘症的同时,中风偏瘫也就有效,而且同样都是采用温热的治法。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7)

脑中风并腹泻案

陈某,男,48岁,2008年10月9日上午来诊,患者因脑梗死出现右半身不遂已一年多,现有所好转,但右手仍欠灵活,感觉迟钝,伸舌斜,近日腹泻,一日四五次,身倦疲乏。在某医院求诊曾服西药,经治10余天,仍一日三次水样便,口干,右侧肢体软弱无力,困倦想睡,脉弦沉细,苔薄白,给予补脾益肠汤不见好转,后用车前子粉,每次5克加红糖适量温水服下,每日3次,5天后泻止便干,食欲增加,精神好转,病侧肢体稍有力。

组成:车前子200克。

制法:将车前子研细,过细罗收粉为药。

用法:每次5克,加红糖适量温水服下,每日3次或2次,儿童减半,每日1次,每次1克。

按 车前子粉制作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止泻有特效。有些事物往往如同历史上千古之谜一样,在人们未破解之前,感到非常神秘,一旦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又觉得很简单。

1965年,我们在河津下乡搞“四清”运动,一进村因水土不服,有的工作人员腹痛、腹泻,一日行十余次。听说本村贺医生有治腹泻的绝招,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他配制的药,一吃就好,邻近的几个县,方圆几十里老百姓久痢久泻几年,治不了的肠炎,花上一两元钱就好。我们买了几包,的确很灵,两天后大便就完全正常。我亲自找到他,问起他的药,他总是拐弯抹角不肯告诉我。秘方是不能告诉别人的,他要凭这一方一药维持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听老乡们说,你这一辈子也知道不了。那一年破四旧,把他斗来斗去,他都没有说出来是什么药,难道你能问出来?

有一天我到贺家吃派饭,在炕上盘腿而坐,和他聊天,贺氏懂医学,我送给他一个有效方子,让他给老百姓去治病,闲谈中我突然发现他的炕席沿有黑色颗粒,很像中药车前子,我马上想到,贺医生的止泻药会不会是车前子?回到办公室后反复琢磨,一味车前子有那么大的效果吗?我将车前子研细过罗成粉,其颜色和味道与贺医生给的药面一模一样。为了试验效果,我服用了8片果导造成腹泻,每日大便5~6次,第二天立即服了车前子粉5克,果然一次即愈。

在我行医的50年里,凡遇慢性结肠炎,急性腹泻,或久泻不止,或中风偏瘫泄泻不止,或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使用此方治疗,多有效验。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8)

脑中风并眩晕案

左某,男,58岁,2008年3月20日初诊,因中风右侧肢体瘫痪已半年。患者体胖痰盛,眩晕已有3年,每于清明节前后发作,发病时如倒立在车上,天旋地转,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有时昏厥,每到秋冬季节好转。平素血压偏高(140/90mmHg),脉弦涩、舌红、苔薄黄。连投中药15剂,眩晕好转。

此属患者痰液内盛,痰浊随肝气上聚清窍,当滋补肝肾,制约肝阳上亢。

组成:胆星4.5g,陈皮3g,半夏6g,茯苓9g,远志3g,菊花10g,龙齿6g,铁落15g,龙骨12g,牡蛎12g,磁石9g,菖蒲4.5g,紫石英9g,甘草10g。上药煎服,每日一剂。

按: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影响较为明显,自然万物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的生长变化过程;人也不例外,对正常的气候变化,在生理上可产生相应的反应。且肝属木,与春天之气相应,春季万物生长,肝气顺应自然界之气,易于生发条达。患者体胖丰满,痰液内盛,清明时节木气升腾,痰浊随肝气上聚清窍,故眩晕在清明加重;秋冬之节,秋收冬藏,眩晕因而缓解。治当滋补肝肾,以制约肝阳上亢。方中胆星、陈皮、半夏、茯苓、菖蒲燥湿化痰,行气开郁;铁落、龙骨、牡蛎、龙齿、磁石、紫石英重振潜阳;菊花清肝明目、疏散肝风;远志宁心安神。服后诸症可消失。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29)

脑中风合并结石病案

张某,男,41岁,个体户,2007年5月来诊。患者体胖(108公斤),走路气喘,高血压、高血脂、蛋白尿已半年。曾于同年3月下肢瘫痪,经治好转。前几天突然腰痛难忍,尿血,昨晚阵发性下腹绞痛,急诊来院。经CT检查确诊为左肾结石,伴见肾盂积水;CT扫描:左肾有6X5mm的结石,输尿管结石,收入外科病房欲行手术治疗,但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

后转出中药治疗,投以排石汤:金钱草21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决明石12g,甘草3g,川牛膝10g,石韦30g,车前子12g,云苓50g,牛膝12g,每日一剂,连服20剂后,绞痛、腰背痛缓解。2007年6月5日,排尿疼痛,尿线时有暂停,阵发性疼痛,尿频、尿浊,一次排尿时有石头落地声,取出洗净,大小约为11×8mm,示于医护人员面前,均惊喜于色,以后相继排出大小不等的3块结石而愈,下肢瘫痪仍在继续治疗中。

组成:金钱草120~30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决明石12g,甘草3g,川牛膝10g,石韦60g,车前子12g,茯苓20g,泽泻12g。

用法:上药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半小时,每次煎取400ml。药汤分早晚2次饭后服,服后活动半小时。

按  此方经临床验证20余年,疗效确切,重复性强,具有清热、利湿、促进排石的功能。方中鸡内金、金钱草有化石、溶石作用,车前子、滑石清热利尿,茯苓、泽泻渗湿利尿。诸药合用可迅速加大尿量,川牛膝引导结石下行,石韦扩张输尿管和尿道,利于结石在自然狭窄处通过排出,此方用于临床,排石率在70%以上。

排石汤系业师岳美中教授所传。笔者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深造期间,随岳美中教授查房、看病、抄方,受益匪浅。他常讲读书要通,通是精的基础,百通为了一精,精才能解决疑难大病。

当时,冀东彭村有位名医,对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有诀窍。他亲自找到这位名医,亲眼看到服药后排出的大小不等的结石。为了得到排石方,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把病人买到的排石方一味一味地挑选出来,发现该方由十几味药组成;把整个方药煎成汤剂,又把排出的结石放人煎剂,发现金钱草、石韦、鸡内金和海金沙煎液有溶石作用;但溶石不等于排石,体外能溶石,不等于在体内有同样作用。

况且中药反应机制,不是机械的而是整体的,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对泌尿系结石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岳美中指出,结石由肾而生,由肾到肾盂、肾小盏,又排到肾小管,再进入膀胱,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这条排尿的道路曲折、狭窄,结石的排出需要几个回合,可以归纳为“化”、“移”、“冲”、“排”四个步骤。

“化”就是使结石的棱角化圆,由锐化钝,由大化小;“移”就是诱导结石由静变动,左右摇摆,从上移下;“冲”就是增加冲击的动力,产生“急流”或“漩涡”,使结石摔打摇摆,这一冲击的力量在一瞬间可以增加尿量、解决输尿管的狭窄和痉挛问题,达到通利的效果;“排”是在“化”、“移”、“冲”的条件下,把结石排出体外。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0)

脑中风并胃气痛医案

雷某,女,49岁。市电业局工人,半年来因工作劳累,睡眠欠佳,先觉头晕乏力,渐而肢体麻木,而后于清晨起床时感到肢体僵硬不遂。某医院CT扫描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刻诊,夜不能寐,每遇忧愁恼怒,心情不舒则活动不遂,胃痛腹胀,纳呆少食,喜温怕凉,反复发作,体质消瘦。近年来胃痛加重,曾用理中丸、香砂养胃丸、桂附理中丸、黄芪建中汤,时好时重,胃镜查,浅表性胃炎。最近胃痛加重,自感有一股气上冲至咽喉。我处以百合汤治疗,患者见处方只有两味药,怀疑治不好她的病。后来知是名医陈修园给皇帝治病的处方,遂一下买了十余剂,经服七天后,胃痛减轻,气上冲咽消失。又继服十余剂,精神好转,右侧僵硬不遂的肢体恢复有力,食欲、睡眠好转。

按  百合汤载于陈修园《时方妙用》、《时方怡》两本书。陈修园是清朝一代名医,是为皇帝治病的御医。他在《时方妙用》中写到此方,余从海外得来,可见皇宫的医生也能赴民间博采众方,寻求古训,集众人之经验,著书于《时方妙用》,曾述到专治心口痛。服诸热药无效时亦属所痛,七情之气郁滞而痛,宜用百合汤有奇效之功,因为热得清,气得行,则痛可止。

《神农百草经》中载百合味平甘,主治五邪气腹心痛,百合汤土金之气,而兼天之清和,故味甘平微寒,解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陈修园亦强调,“百事合成瓣成,有百合一宗之象,其色白如肺,肺主气主降,气降则诸气俱调”。百合治心腹痛之功,关键在于百合人手太阴肺经,能降肺气,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得降,诸气皆调,且百合微寒,能清热,乌药辛温之性,能疏胸腹邪道之气,一切痛之属气者皆能治,两药相配,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对胃气痛、热痛均适宜。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1)

脑中风并大汗案

廖某,男,58岁,干部,2006年9月2日患者因脑出血而住院,左侧肢体瘫痪3个月,经住院治疗一个月好转后回家休养,在此期间,瘫痪肢体拘急,难以屈伸,酸胀感明显,近月来因感冒小便困难,汗出不止,经多方求医,服中药月余,更是大汗不止,精神不振,疲乏无力,来我处治疗,脉浮虚。

给予桂枝加附子汤:桂枝15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附子15克,地骨皮15克,地肤子15克,太子参5克,党参15克,服药第二天见效,患侧肢体发软,第四天大汗停止,患侧可伸直。

按  此例患者中风后又患感冒,服药后大汗淋漓不止,服止汗药取效甚微,《伤寒论》云:“发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服后汗止,瘫痪的肢体可屈能伸。本案对我们有个启示,就是只有学好《伤寒论》,才能用好《伤寒论》。用中医的思维和经典方药起沉病、去痼疾,可救治急难危症。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2)

脑中风并黄疸案

王某,男,56岁,某地区金属回收公司干部。患者于2007年11月3日因脑中风出现左半身不遂,在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治月余,左侧肢体仍活动受限,经服经验方瘫痪康复丹3个月,下肢可独立行走,上肢肌力Ⅱ级,仍在治疗中,复因患乙肝8年,因肚腹胀大,脘腹挛急,纳食量少,下肢浮肿,食后腹胀,小便短少,胁肋疼痛曾住院,经中西医治疗后,诸症缓解。最近其腹大如鼓,下肢浮肿,面目发黄,全身黄染,右肋下痛,肋下肿块大而坚实,胸腹壁静脉怒张,肝大在肋下1.5厘米,脾大6厘米,质地较硬。造影为食道静脉曲张。B超、肝扫描均提示:肝硬化、肝脾肿大、腹水征阳性。黄疸160单位,谷丙转氨酶84单位,谷草转氨酶184单位,血清蛋白总量41g/L,白蛋白21g/L,球蛋白28克/L,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脾大、腹水。

中医辨证为肝脾血瘀、瘀毒黄疸、水湿内停。用化瘀退黄汤治疗。

处方:人参12克,赤芍120克,木香20克,砂仁15克,黄芪30克,川牛膝30克,怀牛膝30克,山慈菇20克,丹参20克,龙葵20克。
连服7剂,小便量增加,腹水减少,又服10剂。黄疸指数90单位,上方加五味子及葛根各30克,山楂30克,继服10剂,精神好转,腹胀消失,饮食增加,面黄有泽,肝脏缩小。继以赤芍大剂量的活血退黄汤加减服用,经3个月的治疗,诸症基本好转。
活血退黄汤组成:赤芍80~120克,木香15克,砂仁15克,川牛膝30克,怀牛膝30克,茯苓30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丹参30克,鳖甲30克。

按:在《伤寒论》“瘀血发黄”、“瘀热发黄”理论指导下,以赤芍为主,自拟活血退黄汤来治疗肝硬化出现黄疸为主症的病症。黄疸的出现是因肝细胞坏死和不能代谢胆红素所致,因此它的出现,可以提示肝细胞衰竭的严重程度。同时也表明肝硬化预后不良,而活血退黄汤以赤芍凉血活血为主,并以恢复肝功能的中药改善肝细胞的功能,使肝细胞再生,促进黄疸消退,进一步恢复肝功能,可见黄疸的消退是肝硬化见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肝硬化病人中,观察到黄疸并非是湿热或寒热发黄,也不属火盛,而是瘀热交结发黄。正如李梃所述:“伤寒发黄虽然不一,皆内热而湿或失汗或下渗,以致阴阳经中,血热而见,真色于皮肤,谓之瘀热发黄。”陆渊雷曾讲:“黄疸因病原体感染,瘀象又暗,含邪湍之义,胆汁郁滞,人于血循环以后发生黄疸之瘀。”以上论述瘀热和血热为重要原因,因而活血凉血是其治黄疸的大法之一。

《读书随笔》也提出用化瘀退黄的观点。关于赤芍退黄,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药品化瘀论》论述“赤芍味苦能除滞,酸入肝,专治肝火,益肝造血,清热凉血”的理论,而在医籍中,采用赤芍退黄汤,未见记载。特别用于治疗肝硬化黄疸,前人更未提出,也没有用于临床。笔者在一个偏方中发现赤芍有退黄疸的作用,于是在处方的配制上、药物的剂量上,曾经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并经过大量实践,发现大剂量的赤芍确有良好的退黄效果,故在治疗肝硬化黄疸中,用赤芍和不用赤芍,效果大不一样。方中以大剂量赤芍活血、凉血、化瘀、退黄;辅以当归、牛膝、云茯苓活血利水、通利小便,使胆汁从小便而出;木香、砂仁、丹参理气活血;党参、黄芪、鳖甲益气散结、健脾扶正,均可促进赤芍的退黄作用。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3)

脑中风并乳腺病验案

乳腺病包括两种,一是乳腺增生,二是乳腺癌,均为妇女临床较常见的疾病。 

乳腺增生,是乳腺异常增殖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中医的“乳中结核”,这种增生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一部分可转化成乳腺癌。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癌症之一,多发生在中老年妇女身上,特别容易发生在未婚或未育或丧偶者之中,年龄以40~60岁妇女居多。乳腺癌中医称为“乳岩”,朱丹溪曾指出:“妇人若不结于夫,不亲于友,忧怒郁闷,年久累积,脾气阻滞,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大为棋子,不痛不痒,方为痞陷,名为‘乳岩’”。

脑中风并乳腺增生案

卢某,女,43岁,某市机械厂工人,两年前因离异生气,郁闷忧愁,头晕,头痛,两胁胀痛,整夜不寐,因病情加重,遇前夫争吵后,次日早晨发现右侧肢体活动受限,下肢行走困难。CT扫描诊断为脑梗死,经治疗较前好转。最近两个月来,发现右乳头经常溢出红色黏液性分泌物,右侧乳腺左上方有1.5厘米×1厘米大小的肿块,医生怀疑患了乳腺癌,在省城某医院作病检否定乳腺癌,确诊为乳腺增生。服用了66剂中药,肿块不见缩小,乳头溢出的分泌物没有停止,思想包袱很大,总认为自己得了癌症,饮食较差,夜寐不安,遇气则怒,时常发脾气。后来经人介绍来我处求治,给予乳痹消汤10剂,在月经前5天开始服药,连服5剂,来月经时肿块不再疼痛,发现肿块缩小,质软。在第二次月经前再服5天,过了几天乳头再未溢出分泌物。第三次月经前又服5天,经调三个月经周期共服15剂乳痹消汤药后,乳腺肿块完全消失。在调经的同时兼顾治疗中风偏瘫,服用瘫痪康复丹,肢体活动也康复如常。

乳痹消汤组成  急性子50克,夏枯草12克,连翘 20克,柴胡6克,枳实12克,白芍20克,青皮10克,瓜蒌 30克,当归10克。

制法  上药凉水浸泡半小时,文火缓煎半小时,剂量为400毫升左右,早晚分服。

用法  月经前5天服药,连续服5剂,月经期不服药,等下次月经前5天再服5剂药,有的月经不正常时,只要有结节痛胀或比平时肿大时就开始服5剂药,一般多有良效。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4)

脑中风后遗并关节痛案

褚某,男,53岁,因脑出血右侧瘫痪,肢体疼痛就诊。2007年12月8日突然昏迷,右侧肢体瘫痪,在某医院经CT扫描,诊断为脑出血70毫升,经外科引流术后神清,右上下肢瘫痪仍无好转,经内科治疗后出院。最近右侧肢体疼痛,触之痛剧,尤其足、肘、腕、膝关节红肿热痛,经服用布洛芬、强的松可缓解症状。近日髋关节、膝关节痛剧,屈伸困难,肩关节酸困,动之痛甚,来我处专求中医治疗。

诊见右侧肢体肌力Ⅱ级,触之发凉,屈伸疼痛,关节不肿,脉沉紧,苔白薄,中医诊断“痹症”。

处方:炙马钱子0.3克,络石藤30克,忍冬藤30克,石膏30克,牛膝30克,细辛3克,徐长卿30克,继用20剂疼痛减轻。加服瘫痪康复丹一次5粒,一日3次,继用中药巩固,三个月后关节疼痛消失,瘫痪的下肢已能行走。

按:马钱子是我用治关节痛的常用药物。我的经验方痛痹散胶囊就是由制马钱子10克,麻黄20克组成的,具体制法是将麻黄和制马钱子放入500毫升冷水中,浸泡一个小时,把麻黄取出不用,而取马钱子制作粉剂,马钱子的制作方法是取沙子置于锅内,先把沙子炒热,放入马钱子,炒至深黄色并鼓起,取出马钱子,刮去毛,研末制成粉剂。

马钱子另一种制法,先用麻黄煮过的马钱子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取麻油少许,置锅内烧热加马钱子后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制成细末。将马钱子粉装入胶囊,1个胶囊装0.3克粉剂。

第1、2、3天,每日服2粒,用白酒或白开水送下,第四天改为每日3粒,每日1次,第5、6天每日4粒,1日1次,晚上服。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别对剧烈性疼痛性关节炎有独特的疗效,痛痹散胶囊可在短期内减轻症状,疗效可靠。

此外,我常将马钱子和络石藤作为治疗治关节的基本方。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可随症加减,肘关节痛用桑枝100克,桂枝30克,羌活30克,马钱子粉0.3克,络石藤30克;膝关节痛用络石藤30克,牛膝30克,防己15克,独活15克,马钱子0.3克(冲服) ;髋关节疼痛用络石藤30克,女贞子 30克,炙马钱子0.3克(冲服) ;麻木性关节疼痛用络石藤 30克,五加皮20克,益母草30克;关节性剧烈痛用络石藤 30克,威灵仙20克,徐长卿30克,白毛藤20克,马钱子0.3克(冲服);冷痛者加附子30克,肉桂15克,忍冬藤3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红花10克,炙马钱子0.3克(冲服)。将马钱子0.3克装入胶囊,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又可加强止关节痛的作用。

中风偏瘫合并关节疼痛是常见的症状,瘫痪影响关节疼痛,关节疼痛更影响瘫痪的恢复,因而先治关节疼痛,中风偏瘫随之而解,用温热疗法更为有效。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5)

脑中风后遗肢体麻木案

姜某,男,46岁,小学教师,2007年10月11日,患者以左侧肢体麻木难忍就诊。平素血压波动在160/100毫米汞柱上下,时感头痛、头晕、眼花、心悸,食欲欠佳,肢体麻木以上臂为重,不能举手和握物,口眼歪斜,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脉伏弱。经某医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

证属肝阴不足,肝血不足,阴虚阳盛,阴阳失调,寒热交错。治以调和阴阳,养肝补血,引经散寒,方用附桂乌梅汤加味治之。

处方:附子1.5克,桑寄生20克,乌梅15克,黄连10克,桂枝10克,干姜3克,黄柏3克,炒川椒1.5克,当归3克,杜仲15克,葛根15克,细辛1.5克,党参5克。

将上药一起浸泡0.5小时,煎45分钟,煎至300毫升。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早、中、晚分服。7剂。

二诊时麻木不仁不减,上方加山楂50克,伸筋草、木瓜、牛膝各15克,以舒展下肢,15剂;三诊时续上药,加天麻10克,加减出入2月余,血压恢复正常,肢体麻木已不显。

按  此患因肝失养筋之力而出现麻木不仁,手指不能握物,又因肝失疏泻,新陈代谢功能低下,而出现食欲低下,大便数日一行。出现高血压、头痛、头晕、眼花口眼歪斜。由于阴阳不调,气血不足,肝血失养,上升之力有余,下降之力不足。法应以疏筋活络,降逆为要务,高血压为厥阴之症,当用乌梅汤治之。乌梅一味为君,大酸养肝,泻肝家之阳亢,补肝家之阴亏。黄连、黄柏,人心、入肾,苦寒泻热为臣,配乌梅更兼苦酸泻之,配附子、干姜辛温为佐,干姜通五脏六腑,四肢关节诸络脉,治脏腑诸经,寒气凝结,能引药入于血分、气分,尤能通心阴,开心气。附子走而不守,引补气药行于十二经,以复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养真阴。细辛、川椒为使,二药均辛辣,细辛能开九窍,散风泻热,润肝经之燥,川椒缓胃消食,温中下气,通三焦,利关节。当归补血,党参补气,桂枝通阳,因而附桂在此有四两拨千斤之功,使全方调阴阳、和气血,祛寒除热,矫正气之升降,故能取效。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6)

脑中风并肝硬化案

乔某,男,43岁,2007年8月患脑梗塞,右下肢瘫痪,经治好转,病者已患肝炎3年。此次就医,因在某地区医院诊断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后有私人诊所医生保证能治好他的病,经过6个月的治疗,服中药200余剂,花费4000余元,病情却越来越重,因而求余治疗。

就诊时患者口干口苦,纳食而吐,腹胀而满,形体消瘦,右胁下痛,大便干结,饮水腹胀,小便短少,精神不振;面部及手背有散在的蜘蛛痣,朱砂肝掌,肚腹胀大,高出胸部,按之坚硬,腹壁静脉怒张,午后下肢浮肿;舌绛,苔黄燥而厚,六脉虚而细数,肝脉顽坚。

肝功化验:谷丙转氨酶180单位,谷草转氨酶360单位,蛋白电泳:球蛋白25%,血浆蛋白总量 5g%,白蛋白2g%,球蛋白3g%,黄疸指数6单位。抽腹水为漏出液,造影可见食道静脉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征阳性。用复肝利水汤治疗,连服8剂,下肢浮肿消退,尿量增加。

因在院外就医时,用攻破药较多,神疲乏力,脉虚,则有气虚下陷之症,故重用人参30克煎服,又连用10剂复肝利水汤,腹水减少,腹胀消失。
继用上方加软坚补肾之药女贞子20克,丹参30克,鳖甲20克,牡蛎20克,连服30剂。腹水消失,肝功能好转,血浆蛋白总量68克/升,白蛋白40克/升,球蛋白28克/升,病邪已去,正气恢复,继用此方巩固疗效。

复肝利水汤组成:人参10克,黄芪20克,通草6克,木香20克,砂仁12克,没药10克,陈皮12克,白芍20克,枳实15克,草果15克,茯苓60克,大腹皮20克,厚朴15克,乌药6克,槟榔10克,蒲公英20克,沉香1.5克。

用法:以上药物用水煎1小时,煎至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

作用:疏肝理气,开瘀散结,利水降逆,清热利湿,扶正固本。

按:复肝利水汤系广西桂林市著名老中医魏道先生所传,现将魏老先生的家传秘方披露于世,为肝硬化病人排忧解难。

魏老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对中医的理论非常精通,他对肝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有其独到见解。曾讲到肝病不外水裹、气结、血瘀,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为气、血、水病。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疏泄,若气机不利,则血液流行不畅,致肝气郁结。肝脏受累的另一方面是肝气郁结不舒,则横逆而乘脾胃,脾胃受克,以致运化失常,水湿停留,与血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有关。肝脾同病,进而影响于肾,则肝、脾、肾俱病而成臌胀。

若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使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影响水液输化,从而形成腹水。若气滞血瘀,结于胁下,则形成痞块,脾主运化,脾旺则运化正常,可分湿浊,若运化失常则不能分别湿浊,使体内水液停留,又加速了腹水的形成。

肾主水,司开合,主气化,肾的功能失常,水液停留于体内,亦可促进形成臌胀。若肝脾俱病,稍久致虚,进一步累及肾脏,肾阳不适,无以滋养脾土,肾则虚,肝木亦少滋荣,肝脾益惫,虚者越虚,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水浊壅结更甚,实者更实。

门静脉性肝硬化到了晚期,久病必虚,正虚是本,脾大、水臌是标,所以应治其本,兼治其标。必须切记,肝硬化最忌峻攻、破血、破气,应平稳缓治。治疗失败者,多因猛攻、猛下、猛利所造成,应以为戒。

复肝利水汤方中的木香、砂仁、陈皮、草果行气和中;乌药、沉香理气降逆;厚朴、枳实散满消肿;陈皮、槟榔、茯苓分利二便;通草健脾、通络、利水,量大而不伤正;白芍养肝止痛,养血滋阴;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此方对血瘀、气滞水停引起的肝硬化最为对症,效果绝佳。

高允旺扶阳法治脑病经验(37)

脑中风并肝硬化案

乔某,男,43岁,2007年8月患脑梗塞,右下肢瘫痪,经治好转,病者已患肝炎3年。此次就医,因在某地区医院诊断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后有私人诊所医生保证能治好他的病,经过6个月的治疗,服中药200余剂,花费4000余元,病情却越来越重,因而求余治疗。

就诊时患者口干口苦,纳食而吐,腹胀而满,形体消瘦,右胁下痛,大便干结,饮水腹胀,小便短少,精神不振;面部及手背有散在的蜘蛛痣,朱砂肝掌,肚腹胀大,高出胸部,按之坚硬,腹壁静脉怒张,午后下肢浮肿;舌绛,苔黄燥而厚,六脉虚而细数,肝脉顽坚。

肝功化验:谷丙转氨酶180单位,谷草转氨酶360单位,蛋白电泳:球蛋白25%,血浆蛋白总量5g%,白蛋白2g%,球蛋白3g%,黄疸指数6单位。抽腹水为漏出液,造影可见食道静脉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征阳性。用复肝利水汤治疗,连服8剂,下肢浮肿消退,尿量增加。

因在院外就医时,用攻破药较多,神疲乏力,脉虚,则有气虚下陷之症,故重用人参30克煎服,又连用10剂复肝利水汤,腹水减少,腹胀消失。

继用上方加软坚补肾之药女贞子20克,丹参30克,鳖甲20克,牡蛎20克,连服30剂。腹水消失,肝功能好转,血浆蛋白总量68克/升,白蛋白40克/升,球蛋白28克/升,病邪已去,正气恢复,继用此方巩固疗效。

复肝利水汤组成:人参10克,黄芪20克,通草6克,木香20克,砂仁12克,没药10克,陈皮12克,白芍20克,枳实15克,草果15克,茯苓60克,大腹皮20克,厚朴15克,乌药6克,槟榔10克,蒲公英20克,沉香1.5克。

用法:以上药物用水煎1小时,煎至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

作用:疏肝理气,开瘀散结,利水降逆,清热利湿,扶正固本。

按:复肝利水汤系广西桂林市著名老中医魏道先生所传,现将魏老先生的家传秘方披露于世,为肝硬化病人排忧解难。

魏老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对中医的理论非常精通,他对肝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有其独到见解。曾讲到肝病不外水裹、气结、血瘀,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为气、血、水病。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疏泄,若气机不利,则血液流行不畅,致肝气郁结。肝脏受累的另一方面是肝气郁结不舒,则横逆而乘脾胃,脾胃受克,以致运化失常,水湿停留,与血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有关。肝脾同病,进而影响于肾,则肝、脾、肾俱病而成臌胀。

若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使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影响水液输化,从而形成腹水。若气滞血瘀,结于胁下,则形成痞块,脾主运化,脾旺则运化正常,可分湿浊,若运化失常则不能分别湿浊,使体内水液停留,又加速了腹水的形成。

肾主水,司开合,主气化,肾的功能失常,水液停留于体内,亦可促进形成臌胀。若肝脾俱病,稍久致虚,进一步累及肾脏,肾阳不适,无以滋养脾土,肾则虚,肝木亦少滋荣,肝脾益惫,虚者越虚,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水浊壅结更甚,实者更实。

门静脉性肝硬化到了晚期,久病必虚,正虚是本,脾大、水臌是标,所以应治其本,兼治其标。必须切记,肝硬化最忌峻攻、破血、破气,应平稳缓治。治疗失败者,多因猛攻、猛下、猛利所造成,应以为戒。

复肝利水汤方中的木香、砂仁、陈皮、草果行气和中;乌药、沉香理气降逆;厚朴、枳实散满消肿;陈皮、槟榔、茯苓分利二便;通草健脾、通络、利水,量大而不伤正;白芍养肝止痛,养血滋阴;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此方对血瘀、气滞水停引起的肝硬化最为对症,效果绝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