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历史笔记

 木立 2014-03-28
一、古代埃及

1、  古代埃及建筑历史背景(延续3000多年)

·三个阶段:
上古王国时期 (BC 3000年) 以陵墓为主
中古王国时期 (BC21~18C) 以庙宇为主,有些规模大且结合地形
新王国时期 (BC16~11C) 有庙宇、石窟庙、石窟墓与住宅等
晚 期 (BC332~30年)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两大部分:
上埃及:尼罗河中游峡谷
下埃及:河口三角洲

·“法老”------统治古代埃及的王,是神与人的化身,所以其统治兼有对神崇拜成分。

2、  古代埃及两种原始的住宅:

(1) 以木材为墙基,上面早木构架,以芦苇来编墙,外面抹泥或不抹屋顶也有用芦苇密排而成的,微呈拱形。(下埃及)
(2) 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像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上埃及)

3、  古代埃及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1)  以石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梁柱结构。
(2)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  建筑与装饰混合在一起,建筑构件表面总是不满雕刻。
(4)  成功的纪念建筑设计,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做纵深序列,对称布置,大规模、大尺度,稳定的几何形体。
(5)  不仅在造型上、型制上反映中央集权和奴隶占有制国家特点,而且在风格上也是沉重、压抑、震慑人心。

4、玛斯塔巴:

是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即,地下墓室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四边的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称“玛斯塔巴”。 是金子塔的早期形式。

4、  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孟卡拉
玛斯塔巴————昭赛尔————麦登————达舒尔————吉萨 胡 夫
哈弗拉
(1)  昭赛尔
· 阶梯状的金字塔形式,是最早的一座由加工过的石块垒砌而成的金字塔;形式和风格,简练稳定;金字塔外形的发展经历了阶梯形、转角形等多种形式,最终才形成了平滑的外观形态,早期的金字塔是一组陵墓建筑中的组成部分。
· 石砌,阶梯形,底边--东西125m 南北109m 高60m 6层 四周有庙宇。
(2)  吉萨金子塔群
· 建于第四王国时期
· 胡 夫: 最大,形体呈正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
H = 146.6m   底边 = 230.35m
哈弗拉: H = 143.5m   底边 = 215.25m
孟卡拉: H = 66.4m   底边 = 108.04m
· 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捷
  这三座金字塔都呈“正方锥形”,其排列顺序与天上猎户座三颗最亮的星星排列顺序相一致。
  三座金字塔都由淡黄色的石灰石砌成,外面包砌着一层经磨光的白色石灰石面层,其中体积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塔尖原来是包金的,上面刻有祈祷的文字,这种做法既装饰了金字塔也保护了内部的石材免受风沙的侵蚀。


胡夫金字塔结构图
胡夫金字塔之迷:
1.这些来自南方阿斯旺的巨石是如何运输的?它们是如何抬升到如此高度的?
2.不用任何粘合物,石块间是如何紧密缝合的?
3.巨大的基座是如何求得水平的?
胡夫金字塔的神秘数据:
1.金字塔的高度乘10亿正好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2.金字塔的高度乘2除以底座面积正好等于圆周率(3.14159);
3.穿过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平均分割;
4.金字塔的重心正好是各大陆引力的中心。

5、  方尖碑:

·神庙前的方尖碑呈对出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断面呈方形,
上小下大,高 / 宽 = 10 / 1
·一般修长比为(9~10)/ 1 用整块花岗石制成
·碑身阴刻象形文字,碑顶部都由黄金装饰(镀合金)
·起初摆在建筑群的中心,后来布置在庙宇大门两侧,现存最高者
达50m

6、  庙宇形制:
神庙的形制在中王国定型。太阳神庙也采用了这个形制,在门前增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的标志的方尖碑。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的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举行,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内部的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顶棚上画着飞翔的鹰隼,这是皇帝的表记。大殿里浮雕的题材大多歌颂皇帝的武功神力。皇帝像很大,高达2-3m,使朝拜者自觉渺小无力。

▲ 卡纳克神庙
· 卡纳克神殿因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
· 总长 = 366m 宽 = 110m
大殿内部净宽103m,进深52m,密排着134棵柱子;细长比只有1:4.66,柱间净空小于柱径,制造了神秘、压抑人的效果;柱梁之间的交接非常简洁
· 前后共6道大门,第一道大门最高大,庙的轴线朝向西北
· 由圣殿、柱廊大厅和院落组成,宗教信仰的中心;规模庞大,建筑华丽;厅与厅相连接,地面逐渐升高,顶棚逐渐变矮,空间越来越隐蔽。
· 承重构件与被负荷构件之间在视觉上是均衡的,艺术上很成熟。

▲ 鲁克索神庙
·总长 ≈ 260m 大门 宽 = 65m 高 = 24m
·柱子形状比卡纳克的精致一些,但柱子上没有浮雕

▲ 阿布辛波石窟庙
·高 = 30m 宽 ≈ 35m 呈梯形
·是典型的庙宇布局,最大特点是正面牌楼门和门前四尊雕像都是在悬崖上凿出来的;是古埃及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波凿岩所建的神庙。
7、  卡宏城
长 = 380 宽 = 260 内有笔直的互相垂直的街道
全城内外有砖砌城墙数道,设防严密
城分东西两区,且两区分隔明显,对比鲜明,反映了努力制社会阶级化情况

8、  古代埃及柱子形式
一般柱子 H = 5 D 柱间距一般是一个柱径
最常用的3种柱子的外形的象征意义:莲花象征尼罗河上游的上埃及(右图中左数第3个),纸草象征下埃及(左数第1、2个)。赋予柱子某种象征意义的做法对后世建筑师也有不小的启发。

二、古代西亚

1、古代西亚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⑴ 以土为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
夯土墙----土坯砖----烧砖
⑵ 创造了拱券结构和彩色流利砖贴面的方法
⑶ 上游的亚述帝国除用砖外,还用当地所产的石材
⑷ 古波斯盛产质坚的彩色石灰石,用做建筑材料,并发展了梁柱式结构
⑸ 建筑设计 · 建筑均建于大平台上
· 内院式布局,总体布局自由
⑹ 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
2、乌尔城观象台 (BC 3000年)

⑴ 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约公元前 2125年,苏马连文化时期建造
⑵ 建于一大平台上,外形呈阶梯形,四角正对 方位,内为实心土坯,高达数十米,顶上有庙宇或祭坛,由坡道或双坡道通达,坡道与台侧垂直,或绕台侧盘旋而上
⑶ 底边 = 62 X 43 m H = 21 m

3、萨艮二世王宫 (BC722~705年)
·建在高18米、边长 300米的方形土台上。大小30多院落,200多间组成,平台下砌有拱券排水沟
·土台南面有台阶。宫门设四座方形塔楼,塔楼间有三座拱门;(即,王宫正门入口处由塔楼与塔楼之间的拱券组成)中央拱门宽4.3米,墙上部作雉堞,下部有高约4米的石板贴面,其余部分满贴彩色琉璃面砖。
·宫殿西部有庙宇和山岳台,台的基座约43米见方,四层分别刷有黑色、红色、蓝色、白色,分别象征阴间、人世、天堂、太阳。
·人首翼牛像――
          又称“五腿兽”。雕刻与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的石板上。由于所处的位置,它有正面和侧面两个面,正面两条腿,侧面四条腿,转角处一条腿共用,故又称“五腿兽”。 象征智慧和力量,守护着宫殿,大门处的一对高3.8米。

萨艮二世王宫全景图

4、新巴比伦城:

       ·建于BC7~6世纪
       ·平面近似方形,边长约1300米
       ·南北向的中央干道,串连着宫殿、庙宇、城门和郊外园地;城内道路相互垂直,城外有护城壕,城墙上有250个塔楼、100道铜门
       ·正门“伊什达门”彩色琉璃砖砌动物形象,并且装饰有华丽的边线,西侧则有“空中花园”

伊什达门(Ishtar门。虽然它明显有模仿埃及的门楼的痕迹,但上面用琉璃砖拼出的神兽图案依然代表着这方面他们的不朽成就。对比上图就能发现后来的波斯人已经不会用拱搭门了,他们的门都是矩形的,和埃及的一样。)

空中花园――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7~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
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的。其实是一座人工小山,花园布置在这座假山
上,远望好像是悬在空中,十分壮观。假山的骨架是以许多巨大的石柱
支撑起来的,通向假山顶的阶梯则用大理石砌成,假山分上、中、下三
层,每层又加上用柏油胶合柳条制成的覆盖层,以防漏水。上面再砌上
两层砖石,然后浇筑上铅板,使之坚固耐用。骨架完成后,再在上面覆
盖一层厚厚的泥土,然后将奇花异草栽于上面。为了花木的成活繁茂,
工匠们还为这座花园设计了一套汲水合灌溉设施;平面近似长方形,是
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花园每边长120米,高25米,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
装的小山。
这座“空中花园”建造如此精巧,被人们誉为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5、波斯波里斯宫殿 (BC518~460年) 
         ·百柱厅:  H=11.3m  柱距=6.24m  平面68.6米见方
         ·接待厅:  H=18.6m  直径=1/12H  平面62.5米见方 
                内有柱36根

6、琉璃饰面两种构图形式:
            ⑴ 以整墙面为一幅画面,上下分几段处理,题材横向重复,而上下各段不同
            ⑵ 在大墙上均匀地排列一两种动物,简单地不断重复

三、古希腊

1、古希腊建筑历史分期:

           ⑴ 荷马时期(英雄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其建筑今已无存

           ⑵ 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其建筑遗迹以石砌神庙为主

           ⑶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叶——公元前4世纪中叶)
                  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成就——雅典卫城

           ⑷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
                  希腊文明发扬并向外域传播

2、古希腊建筑特点:
         ⑴ 城市与广场:
                希腊化时期的米利都城,采用方格网城市规划理论
                阿索斯广场采用敞廊,城市建设善于利用地形。

         ⑵ 建筑类型扩大:
                 埃比道拉斯剧场、会堂、音乐纪念亭、风塔等,
即,除庙宇之外,还创造了各种公共建筑类型。

         ⑶ 柱 式: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式,以及人像柱式。

         ⑷ 庙宇形制形成:
                   胜利神庙前后廊式。
                   帕提农神庙周围柱廊式。

古希腊神庙平面布局形式:
前后廊端柱      前后廊列柱          假双排柱围廊         双排柱围廊

端柱式         列柱式           假列柱围廊           列柱围廊
           
         ⑸视差校正:
               帕提农神庙水平线中间升起,
柱子有侧角、卷杀、角柱加粗
 

         ⑹ 装饰、雕刻与建筑密切结合:
                       雅典娜女神像成为雅典卫城建筑
群的中心,建筑风格明朗健康

         ⑺ 结构技术:
                采用柱式系统,发展梁柱结构
(以大理石为原材料,高度发展石梁柱结构)
         ⑻ 典型代表:
                雅典卫城

         ⑼ 建筑群体布置:
善于利用地形,布局形式自由
           建筑单体布置:
平面简单、风格成熟、立面用视差校正法

         ⑽ 主要建筑成就:
                  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

3、古希腊柱式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类 型  多立克(仿男体)  爱奥尼(仿女体)
1  比 例  粗壮 1:5.5 ~ 5.75  修长 1:9 ~ 10
2  开 间  较小1.2~1.5 柱底径  较宽 2个柱底径左右
3  檐 部  比较重(高度约为柱高的1/3)  比较轻(柱高的1/4以下)
4  柱 头  简单而刚挺的倒圆锥台,外廊上举  精巧的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
5  柱 身  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  棱长有小段圆面(24个)
6  柱 础  无  复杂、富有弹性
7  收份和卷杀  较明显  不明显
8  线 脚  极少  多种复合曲面线脚、串着雕饰
9  台 基  三层朴素台阶,中央高,四角低,微有隆起  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无隆起
10  柱子细长比  1:3.92~3.96,
柱间净空只0.707个柱底径  1:8柱身下部1/3全作浮雕

11  装饰与雕刻  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
流行于意大利、西西利,沉重粗笨  薄浮雕,强调线条,流行于小亚细亚,秀美华丽、轻快,开间宽阔
12  代表作品  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  雅典卫城的伊瑞克先神庙

科林斯――除柱头宛如一旺盛的忍冬草,其余全部用爱奥尼式样。

柱 式:柱子——柱础 檐部——额枋
        柱身 檐壁
        柱头 檐口
       
       

科林斯柱头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4、米利都城 (BC5世纪)

       ·方格网城市理论,最早提出
       ·“希波丹姆斯式”的城市

5、阿索斯广场

       ·梯形广场,两边有敞廊,空间较封闭,较宽的一底造有神庙
       ·反映了希腊化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经济文化特点对后来的罗马广场有一定的影响

6、雅典卫城:
建于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在西波战争中取胜,雅典泊里克利主政时期。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为多立克柱式,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
·雅典卫城群体布局特色: “巧妙利用地形”
            ·布局和祭祀雅典娜的仪典密切相关
            ·根据使用功能进行流线动作设计:
①  考虑山下的游行队伍的观赏,建筑物大都沿周边布置
②  为了照顾山上人的观赏视点,建筑物不是机械的平行或对称地布置,而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将最好的角度朝向人群
③  尤其是胜利神庙,雅典娜像的设计考虑了人们的心理活动
④  利用建筑群体向的均衡、形成完整统一的外部空间形象
              ·整体与个性的统一
①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与地形结合巧妙完美,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②  卫城上的建筑物有形制和大小的变化,柱式也不同,每个建筑都有个性,但是整个建筑群统一。具体手法:帕提弄神庙是中心,它的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形制最隆重,装饰最华丽雅典娜像以垂直的体量,把周围分散的建筑同意起来,所有建筑都是白色大理石砌筑

      
卫城在现                   雅典卫城


·卫城山门
①  公元前437年—前432年设计建造,建筑师:穆尼西克里
②  位于卫城的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因地制宜,不对称形式。建筑主体是多立克柱式,内部是爱奥尼柱式。当中一跨特别宽大,净宽3.85米,突出了大门,无顶做了两段处理。内部装饰狐狸,外观简洁、朴素、庄重。
③  前后面各6根柱子,东面高8.53~8.57米,西面高8.81米,底径都1.56米,细长比大约1:5.5,檐部高与柱高之比为1:3.12额枋呈弧形,中央隆起4厘米,柱身卷杀减弱,显得刚挺

卫城山门
·胜利神庙
     设计人:卡里克拉特
     形制:前后廊端柱
     爱奥尼柱式,很小台基面积5.38 X 8.15米,
前后个4根柱子,柱子较粗壮1:7.68



·伊瑞克先神庙
·设计人:皮忒欧
·位于帕提农神庙之北,地形高差起伏,不对称构图手法
·由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东面门廊爱奥尼柱式,风格轻快,南面女像柱廊为一片白色大理石墙所衬托,并同帕提农神庙隔路相望。
·各立面变化大,体形复杂,但却构图完整、均衡,切各个立面之间相互呼应,交接妥善,圆转统一
·比例和谐得体,构图生动独特,柱头、花饰、线脚、雕饰精细。


伊瑞克先神庙 伊瑞克先神庙女像

对比  伊瑞克  帕提农
风格  爱奥尼  多立克
形体  不对称、复合形体  对称、单纯长方体
性格  活泼轻巧  凝重端庄
装饰  繁复,但淡雅  金碧辉煌

·帕提农神庙


· 设计人:伊克底努
克拉特参加设计,费地及弟子创作雕刻
· 雅典卫城主题建筑,平面长方形列柱围廊式,外围柱廊多立克柱式
· 位于卫城的中心,卫城最高处,距山门80米,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8 X 17柱,台基面30.89 X 69.54米,柱高10.43米,底径1.905米
· 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卫城最华丽的建筑物,白大理石砌,铜门镀金,满是雕刻
· 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
· 内部分成两半,朝东的一半是圣堂,朝西的一半放国家财物和档案的方厅
· 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开朗,各部分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材料除屋顶用木外,全部为白色云石,还用大量镀金饰件,云石局部施以鲜艳色彩,具有节日气氛。
7、雅典风塔
· 约公元前48年,平面八角形
· 位于雅典中心广场,是一观测气象的建筑物
· 顶上有风标,檐壁刻有风神、日晷,由于墙面石块雕刻过大,使建筑尺度比例失调



8、埃比拉斯剧场
· BC350年,直径约20.4米
· 古典晚期最著名的露天剧场之一,中心是圆形表演区,叫歌坛,

四、古罗马

1、历史分期
① 伊特鲁里亚时期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
该时期罗马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着突出成就。罗马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 罗马共和国盛期 (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30年)
公路、桥梁、城市街道、输水管等。
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罗马角斗场
③ 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公元后476年)
帝国纪念性建筑物建造集中时期。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剧场、圆形剧场、浴场。

2、古罗马建筑特点:
① 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主次轴线,空间序列)
② 结构方面: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
③ 材料方面:除砖、木、石之外,天然混凝土
④ 城市:提姆加德等军事营寨城,罗马中心城,庞贝休养城,商业城,城市大都进行了规划
⑤ 广场:成为皇帝个人的纪念物,图拉真广场有明显轴线,有凯旋门、纪功柱
⑥ 建筑类型:
· 公共建筑:大角斗场、卡瑞卡拉浴场、巴西利卡,这些公共建筑规模大,艺术水平较高
· 宗教建筑:万神庙,内部空间完整单一,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跨度最大的建筑物
· 住宅建筑:高达5、6层,潘萨府邸、豪华气派
⑦ 市政工程:出现工程浩大的输水道
⑧ 材料与结构:用生山灰制混凝土,为穹顶的巨大建筑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此外还有筒形拱和交叉拱,形成了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
⑨ 柱式:创造了五柱式和券柱式
3、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 提出了建筑三原则:适用、安全、美观
· 古罗马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当时的建筑经验编写的一本书,共十篇。内容包括:希腊、伊特鲁里亚、罗马早期的建筑创作经验。从一般理论,建筑教育到城市选址,选择建设地段,各种建筑物设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和机械等,这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建筑学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 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 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 成就一,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成就二,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成就三,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的设计原理
成就四,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
4、罗马五柱式

塔司干 多立克 爱奥尼 科林斯 组合柱式
5、巴西利卡
·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是用做法庭,商业贸易所或
会议厅的大厅。平面是长方形,两段或一端有
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
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中央比较宽的是
中厅,侧廊窄,中厅比两侧高入口通常在长边。
· 这种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 堂的基本形式
·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建成,主要承重结构为墙面和粗大的柱子

6、罗马·泰塔斯凯旋门
· 建于公元82年
· 单券洞凯旋门的典型
· 立面上使用组合柱式是罗马现存最早实例
· 稳定、庄严感,混凝土浇注,外部白色大理石贴面,檐辟
上有雕刻

7、图拉真广场(98~113年)
  ·罗马帝国最大、最壮丽的广场,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安交替;室内、外空间交替;雕刻和建筑物的交替
①  凯旋门:
     广场正中,三跨式凯旋门

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

②  纪功柱:
     多立克式,高=29.55米、底径=3.70米;柱身白色大理石砌成,分18段;中空的柱子,内有石梯盘旋可上;柱顶原有图拉真像,1587年换为圣彼得像
③  图拉真巴西利卡:
古罗马最大的“巴西利卡”,木珩架是古罗马最大的;位于图拉真广场北端,内有两个半圆形龛,内部有4列高=10.65米的柱子,将其分为5部分



8、罗马大斗兽场(72-80年)
· 圆形剧场中最大的。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平面椭圆形);立面,高=48.5米,分4层,第4层石墙,外饰以科林斯式壁柱,下面3层券廊,由下而上,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即:底层是多立克式柱,第二层是爱奥尼亚式的,第三层是科林斯式的,最上面是壁柱。给人感觉就是越往下的柱子越稳重,越往上的柱子越轻灵!)结构采用混凝土筒形拱和交叉拱。
·注意每一个拱及其两边柱子组成的单元,又会发现柱子的每个细节都严格遵守柱式,而拱的大小又是最合适于相应的柱式的。就是说你把拱宽加大一点,但是拱高就超过了柱子能撑到的高度,这样你还得把柱子加高,总体的比例又回到了原来。

9、卡瑞卡拉浴场(公元211—217年)
· 是古罗马最大的浴场之一;罗马建筑空间和功能最复杂的建筑;结构出色、功能完善,内部空间组织得简洁而又多变;内部装饰富丽、地面贴大理石板、镶马赛克绘壁画。

10、庞贝城
·建于公元前4世纪,平面长约1200米,道路主次分明。
·庞贝·潘萨府邸:(BC2世纪)
四合院式,二进院,中轴线布局,室内装饰富丽堂皇


庞贝城广场入口

11、提姆加德城
·建于公元100年,平面近似方形
约325 X 355米

12、罗马·万神庙

·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十分完整
·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穹顶直径43.43米,顶端高度43.43米
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穹顶内面五圈凹格,以减轻重量,每圈28个;混凝土结构,连续承重墙。
·希腊式门廊
·内部体现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庄严特色,内部空间完整紧凑;
·墙面和穹顶都以水平划分为主,周圈一致,与单一空间协调,庙的左右两侧有建筑物紧贴所以外部艺术处理在柱廊。


罗马万神庙(室内) 罗马万神庙门廊



罗马万神庙平面 罗马万神庙立面

罗马万神庙剖面

13、罗马拱顶
①筒形拱

②交叉拱

③罗马券

14、券柱式
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子,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保持原有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


古罗马迦特输水道

五、初期基督教建筑和罗马风建筑

1、初期基督教建筑:
(多半是利用罗马的原有的建筑建物)
·三种类型:巴西利卡式
集中式
拉丁十字

2、罗马风建筑特点:
⑴ 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形成了罗马风结构特点的四分肋骨拱和六分肋骨拱,创造了“扶壁”、“肋骨拱”、“束柱”
⑵ 教堂平面拉丁十字,长轴东西向
⑶ 外观沉重,透视门,对哥特建筑有一定的影响

3、比萨大教堂建筑群(教堂、洗礼堂、钟塔)----罗马风建筑典型代表



4、法·卡昂的圣埃提安教堂 (1068—1115)

六、拜占庭建筑

1、拜占庭建筑特点:
(帆拱和装饰)
⑴ 结 构:解决了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度问题,利用了帆拱结构,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
⑵ 空 间:采用立在独立支柱沙锅内的穹隆顶覆盖较大空间,形成宽阔、丰富、无穷无尽的内部空间和有组织的外部结构,新的集中式空间构图
⑶ 平 面:希腊十字形平面型制|(由巴西利卡发展而来)
⑷ 外 观:内部空间组织决定外观,不用柱式,柱廊,只用厚厚的墙和不大的窗
⑸ 内部装饰:豪华富丽(采用大理石贴面、镶嵌画水平较高)
⑹ 技 术:穹顶技术的发展,穹隆顶有筒式、复式、弧形等;
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式;形式灵活多样

2、帆拱:

· 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部分,称“帆拱”
· 这是拜占庭建筑主要特征之一

3、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教堂 (532—537年)
· 集中式构图
· 复杂而有条理的结构体系
· 集中统一而丰富多变的内部空间,高敞宽阔、空间上增大了纵深,明确的象心性
· 穹隆顶底部密排采光窗口
· 内部非常华丽的大理石贴面
· 灿烂的色彩:柱子大多深绿色、少数深红色
· 穹顶中央用马赛克画着耶稣基督的像
4、威尼斯· 圣马可教堂 (1042—1085年)
· 希腊十字,拜占庭建筑在西方的典型实例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七、伊斯兰教建筑

1、伊斯兰教建筑特点:
⑴ 伊斯兰教礼拜寺是主要建筑类型,有严格规定的平面形制
⑵ 立面比较简洁,墙面多半是沉重的实体,大门和廊子多用各式拱券组成,平屋顶加尖形圆顶
⑶ 内部柱林上面支撑拱券(早期)丰富的墙面装饰(晚期)用几何图案,不能用人像动物和写实的植物题材(《古兰经》规定)
(圣龛朝麦加,四角有光塔1,2,4或6个;必须有入口有一院子,有喷泉和水池,拱券种类很多、尖券、马蹄形券、四圆形券等,穹隆顶做成洋葱形,墙面做成红白交错线条。)

2、麦加:克尔白
· 伊斯兰教的最高圣地

3、格拉纳达·阿尔汗布拉宫 (1338—1390) =====》 “红宫”
·两个大院,四个小院和周围的房屋组成
(狮子院、玉泉院)
内有124个纤细的白色大理石柱
南北向----石榴院 东西向----狮子院

(即艾勒哈卜拉宫。西班牙中世纪时伊斯兰教格拉纳达王国的宫殿。在格拉纳达城东的山丘上。建于13~14世纪。阿尔汗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有“红堡”之意,指其建筑外墙多用红色沙岩;又称摩尔宫,因建立格拉纳达王国的主要是由北非来到西班牙的摩尔人。此宫是西班牙最重要、最美丽的伊斯兰教建筑。除城防系统外,主要建筑物是两座长方形宫院及其厅房。其中的狮泉庭院尤为知名,院内中央是12头白色大理石狮子簇拥的盘形喷泉水池,廊庑雕饰极为精美,各厅房也有图案别致的石钟乳状垂饰花纹,为阿拉伯风格的杰作。)

4、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 园丁之园(詹诺瑞利夫)
· 城堡园 (阿尔卡扎园)
5、亚格达,泰吉·马哈尔陵(1630—1653年)


6、开罗,伊本·土伦礼拜寺(876—879年)
四合院,院东、西、北面都绕以回廊,朝麦加一面有礼拜室和圣龛,院子内部约92米见方,中间有喷泉,亭寺前中央与东北角的地方各有一座螺旋形光塔(像古西亚星象台)

八、哥特式建筑

1、哥特建筑的特点:

⑴ 宗教色彩:大都具有、且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钟楼、束柱、花窗棂、透视门
⑵ 建筑类型:教堂为主,此外,还有优美的住宅及市政厅,
以及市场
⑶ 城市、城堡:城堡,具有防御性
城市,自发形成、混乱、缺乏规则
⑷ 雕刻: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保守、呆板

⑸ 哥特教堂:
①  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为框架式
的,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薄到25-30厘米左右,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侧推力也变小,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就细小了一点
② 骨架券把拱顶菏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
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走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即,飞扶壁解决了水平推力
③ 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较
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和拱可以
一样高,内部形象整齐,单纯,统一,向上动势
④ 光线:彩色玻璃、五彩缤纷、光线透过加强了宗教气氛
⑤ 外部:形成向上的动势
·西立面的典型构图:
·一对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分为三部分
·水平方向利用栏杆、雕像等也分三段
·中央是圆形玫瑰窗,象征天国,圣母的
纯洁,底层三个门洞
⑥  内部:结构全裸,近于框架;垂直的线条,统率全局;
空间显的高耸,象征天国
⑦  装饰:外部布满装饰,主题:向上的动势,
束柱形成升腾动势,
如:垂直线条体现宗教感情
总之,整个教堂强调了高耸的构图、玲珑剔透的雕饰,
使哥特教堂表现了向上的飞升和超凡脱俗的气势

2、法国·卡尔卡松城
· 13世纪法国典型城市,防御性、自发性
· 有两道城墙、上有雉堞,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敌楼

3、法国·韩斯主教堂:(1211-1290年)
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典型的法兰西哥特式。一圈放射状的祈祷室聚集在中央主体的周围,每个都有自己的尖屋顶。

·夏特尔主教堂:(1194-1260年)
正立面的两座钟塔为尖塔形,两塔建造时间相差400年,形式各异

· 卢昂奥文教堂(1318-1515年)

4、法国 ·部亥日市政厅

·鲁昂法庭

·康半尼市政厅

5、巴黎·圣母院(1163-1250年)



· 法国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实例
· 入口西向,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
中厅高是侧廊高的3.5倍,侧廊高≈9米
· 柱墩承重,柱间全部开窗,屋顶结构为六分尖券、肋骨拱顶
· 正立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钟塔,粗壮的墩子把立面分为三部分,
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部分联系起来
· 立面中央是直径达13米的玫瑰窗
6、英国·索尔兹伯里教堂(1220-1265年)
双十字平面,
平面有双重翼部,西面一对钟塔不显著,中央塔楼非常突出,高达123米

·伦敦西敏寺(韦斯明斯特修道院,13世纪—15世纪)
富丽堂皇的西敏寺是英国历代国王的加冕至地,也是国王、名
人、英雄的墓地。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科学家牛顿、达
尔文,大文学家狄更斯、乔叟都安葬在寺内。

·温彻斯特教堂(1371-1460年)

7、德国·科隆主教堂(1248年)
·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平面143 X 84米,中厅高46米,宽12.6米
立面一对八角形尖塔建于1842-1880年,高150余米
·教堂内外布满雕刻与小尖塔等装饰,垂直向上感很强烈

8、意大利·米兰主教堂(1385-1485年)
· 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仍保留了巴西利卡特点
· 意大利哥特风格,较保守
· 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外部雕刻精致,许多垂直向的装饰,
西立面上无明显钟塔
· 内部中厅高45米,侧廊高37.5米,束柱上有柱帽,向上感不强

·兰兹敞廊(1376-1382年)

·佛罗伦萨老市政厅与贵族广场(1298-1314年)
·广场平面不规则,周围建筑格调不一
·反映中世纪广场特点
·兰兹敞廊位于广场南面,文艺复兴时期,又增添了雕像、
喷水池

·威尼斯公爵府

①  兼“市政厅”始建于9世纪
下面两层,为白色云石尖券敞廊,顶层为白色与玫瑰色云石砌筑
里面构图具有“韵律感”
②  平面四合院式:南面临海,西面朝广场,东面有一条狭窄的河,主要房间在南边,一字排开
③  立面:
主要特色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
1)  把上部近1/2的高度作成一片墙面,而下部两层则作成连续券廊,最上层,则除了距离很远的几个窗子之外,全是实墙,墙面小块各色大理石拼镶,形成斜的方格图案,使墙面无砌筑感;同时,墙面屏弃了一切作为厚墙标志的线脚或者雕刻装饰,窄的窗边框凸出墙外,使光光的平墙显得薄如绸缎;焰口,轻而细,转角处的圆柱线脚也都增加了强面轻而薄的印象(墙面处理手伊斯兰建筑影响)
2)  最底层,敞廊柱子粗壮,强而有力
3)  第二层,敞廊,担当上下两部分、两层间的过渡任务,较底层多1倍的柱子、较封闭;上面的一列圆形小窗透空度更小,是券廊和实墙之间的联系者(即,是安全开敞的连续券廊和完全封闭的墙面间的顺利过渡处理)其所有的券都是尖的或者火焰式明显伊斯兰建筑风味;同时,它的圆窗内做哥特式的十字花
4)  因大会议厅是后扩建的,所以,南里面第三层东端的窗子的位置略低一些
总之两个立面构图富创造性,奇光异彩,盛装浓饰而天真淳朴;端庄凝重,而快活轻悄

④  北面与圣马可主教堂毗邻,方正的轮廓,稳定的水平划分;反衬着主教堂的穹顶、尖塔、山花,造成复杂的形体和蓬勃向上的动势院内,东、西、南三面柱廊,与北面主教堂的侧翼形成鲜明对比,总督府与主教堂又以券廊和富丽的色彩为共同特征,取得协调;同时总督府檐头没有一排透剔的装饰,同圣马可主教堂略为呼应

9、飞扶壁

九、文艺复兴建筑(15—18世纪)

1、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人文主义与复兴古典文化的新建筑文化)

⑴ 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形构图的手段

⑵ 建筑造形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以此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反封建、倡理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至上的宗教观念

⑶ 具体设计手法:采用古典柱式,半圆形拱券,半球形穹隆,厚实墙,水平向厚檐,取代了哥特教堂中的尖券、尖拱,下重上轻,强调稳定的造型,追求立面构图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条理性

⑷ 城市与广场:
①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改建追求庄严对称,涌现出许多理想城市方案;如,斯卡摩齐的环形和放射形道路系统方案

②  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很高的成就,这时期的广场类型多

· 按性质分有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
· 按形式分又有方形、梯形、圆形、不规则形、复合式等

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的建筑物陪衬,典型的实例有圣马可广场,圣彼得主教堂前的梯形与圆形广场,卡比多梯形广场

⑸ 在单体建筑方面:
(世俗建筑增加,设计手法有所创新)
①  平面设计严谨,讲究对称、均衡,按轴线发展
②  立面也趋于规律化,如:吕卡第府邸,利用粗细石块分层,门窗排列整齐、距离相等。在坦比哀多圣彼得主教堂中,古典柱式取代了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成为建筑造型的主要手段;此外,迭柱、券柱、双柱、巨柱、壁柱也被广泛应用,这时,教堂需要表现集中和团结,因此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隆,水平向的厚檐等被用来表达合乎理性的稳定感,他们取代了哥特教堂中的尖券、尖拱,潘道菲尼府邸中隅石的做法,表现了粗犷的坚固的特征,所有这些使文艺复兴建筑有了崭新面貌
⑹ 园林

⑺ 技术: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使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墙用砖料;下层用石,上层用砖;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顶用双层及肋料的做法

⑻ 理论: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理论著作
·阿尔伯蒂《论建筑》、《建筑十卷》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建筑五柱式》

2、文艺复兴时期三为最著名的艺术家
⑴ 达·芬奇

⑵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3、伯鲁乃列斯基(开朗亲切的建筑风格、严谨的古典构图)
⑴ 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1420-1434年)
·直径42.5米,亭子顶距地面,高达115米
·穹隆顶是文艺复兴第一朵报春花,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开始


⑵ 佛罗伦萨·育婴院(1421-1445年)


⑶ 巴齐礼拜堂(1429-1446年)



4、吕卡第府邸(佛)
·建筑师,米开罗佐
·布局分两不分:
左面,环绕一券柱式回廊内院的是主任的起居部分,主要活动在二楼,后面有一服务性后院
右面,环绕一天井的是随从与对外商务联系之用
·立面构图为了追求稳定感,三层墙面各层处理不同
底层,以粗石砌筑
二层,用平整的市侩,但留较宽与较深的缝
三层,是磨石对缝
·檐口较厚(按古典比例),出挑约2.5米,其厚度为立面高的1/8,与柱式的比例相同

5、鲁切拉府邸(佛)
·建筑师:阿尔伯蒂
·立面分三层,每层都有壁柱与水平向线脚
二、三层窗用半圆券,顶上一个大檐口(出檐深远)把整座建筑统一起来(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手法)

6、庇第府邸(佛)
伯鲁涅列斯基,阿尔伯蒂等

7、潘道菲尼府邸(佛)
·拉斐尔
·外墙采用了粉刷和隅石的结合
·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在手法上的探索

8、法尔尼斯府邸(罗)
·建筑师,小桑加洛
·典型的盛期文艺复兴府邸
·平面为一大体对称的巨型,主轴与次轴线明显,布局整齐,
中央是24.5米见方的内院
·周围环有券柱式的回廊,主要房间在二楼
·内院的立面分三层分别用不同的壁柱、窗裙墙和窗裙窗和窗梅山花

9、维尔尼斯别墅(罗)(1547-1558年)
·建筑师:维尼奥拉

10、西诺拉广场(佛)(14-16世纪)
·曲尺形平面,文艺复兴广场之先驱

11、波波罗广场(罗)17世纪
·放射式广场,中央方尖碑


12、坦比哀多(罗)(1502—1510年)
·建筑师:伯拉孟特(盛期)
·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直径6.10米,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16棵柱子,高3.6米
·穹顶饱满,体积感强;体量不大,但层次清晰,圆厅内直径4.5米;有几何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形体端庄,手法娴熟,雄健刚劲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



13、圣彼得大教堂(罗马)(1506—1626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 (梵蒂冈的教廷教堂)
·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郎琪罗等
·平面,拉丁十字形,外部共长213.4米,翼部端长137米
·大穹隆,内径41.9米,从上面的采光塔顶上十字架顶端,到地面为137.7米,是原罗马城最高点
·内部墙面用各色大理石、壁画、雕刻等装饰,富丽堂皇、穹隆为夹层;内层上有藻井形的天花,下面是神亭;外墙面是花岗石的,以大柱式的壁柱做装饰
·前面的广场“梯形 + 长圆形”组合的复合式广场



14、维晋察·巴西利卡(1549—1614年)帕拉第奥
·采用了“帕拉第奥母题”的处理手法
·帕拉第奥母题-----实际上是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在每间中
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
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构图“虚实互生、有无相成”,实部和虚部均衡,彼此穿插,形
象完整,以虚部为主;方的、圆的对比丰富,整体上以方开间为
主,开间里以圆券为主,有层次,有变化,小柱子、大柱子形成
尺度对比,立面雄伟,小柱子进深方向成双,同大柱子均衡,以
大柱子为主
·大柱子上的檐部转折凸出,同女儿墙上的雕像相应,形成垂直划
分,略打破占主导地位的水平划分,使建筑显得活泼
·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
性强
·“巴西利卡”是市民们进行公共集会和商业活动的地方

15、维晋察·圆厅别墅 (1552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设计
·平面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爱奥尼柱6根,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一上有穹隆的圆形大厅
·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显得十分凝练;多种几何体互相对比,变化丰富;主次清晰,垂直轴线显著,形体统一、完整;四面柱廊进深大,增加层次
·这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严谨的四面对称,伤害了居住的功能,但形象上的主宰四方之感吸引了后来不少的追随者



16、卡比多广场(罗)(1546—1644年)米开郎琪罗
·梯形广场,进深19米,两端分别为60米、40米
·入口有大阶梯自下而上
·在视感上突出中心,把中心建筑物推向前之感
(文艺复兴盛期开始用的手法)
·广场主体建筑元老院,中央有高耸的塔楼,南边是档案馆,北边是博物馆
·后两座建筑立面在巨柱式之间再有小柱式的分层处理
·广场正中有罗马皇帝铜像,地面铺砌有彩色大理石图案,
周围有雕像,装饰华丽
·它前面,梯形较短的底边,完全开敞对着山下大片的绿地

17、提服利 爱斯特庄园 (利果瑞)
·丹斯特别墅,七层台地园

18、巴涅阿 兰特庄园 (维尼奥拉)
·台地园
19、斯卡莫齐
·帕尔曼诺瓦城规则,环形加放射道路系统的最初尝试
·十二边形理想城市
·圣马可广场新市政大厦

20、圣马可广场:(14—16世纪)(威尼斯)
⑴ 空间组合方面:三个梯形广场组成封闭“复合式”广场
⑵ 设计手法:梯形广场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⑶ 结合自然环境:四周采用外廊与水城风光呼应
⑷ 艺术处理方面:有节奏、有主题,四周的建筑使用了统一的母题---券
廊,建筑中心是圣马可教堂,高耸的钟塔起对比作用
⑸ 比例尺度宜人:从西面进入广场,券门匡出一幅完整的广场建筑画面,
建筑群之间的大小与高低的组合适度
⑹ 不同时期的广场统一于一个广场中,既有各自的时代特色,又能相互
配合,联成一整体
⑺·主广场,教堂正面,封闭式,长175米,两端宽分别为90米、56米
·次广场,教堂南面,南端两根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开向亚德里亚
海)的界限,该城的贸易中心(梯形)
·教堂北面的小广场、主广场的一个分支
·教堂西南角附近的“大钟塔”高100米,在构图上统一全局
·次广场傍“公爵府”哥特风格,庄严秀丽
·圣马可图书馆,建于1486—1570年,建筑师,珊索维诺,是一座券
柱式的壮丽而活泼的盛期代表作


十、巴洛克(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

1、  巴洛克建筑特征:

在文艺复兴建筑的基础上应用曲线与变形,并喜用强烈的装饰、雕刻与鲜明的色彩,追求自由、动态、神秘与富丽的效果。
⑴ 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形成动态建筑
⑵ 利用透视术或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体积感强
⑶ 建筑部件的断折、不完整,形成不稳定形象和折断的或双层的檐部、山花
⑷ 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凸凹起伏和运动感
⑸ 室内运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
⑹ 强烈的装饰、雕刻与色彩
⑺ 用互相穿插的曲面与椭圆形空间
平面上,由于教堂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巴洛克教堂多采用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
空间上,由于平面特殊形状,赋予空间以凹凸分明,由此围合的各种动态强烈的室内空间,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
外形上,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圆形的雨罩与台阶、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疏密排列来助长立面起伏变化与运动感

这样的处理使建筑的形体支离破碎,似乎有一种力在里面冲突挣扎,引起世人惊讶。

2、罗马·耶酥会教堂(1568-1602年)
·维尼奥拉 & 泡达
·第一个巴洛克建筑
·巴西利卡式平面(平面略呈十字形)
正立面壁柱是成对排列的,在中厅外墙与侧廊外墙间有一对大卷涡,以及中央入口处的山花双重


▲ 新异的教堂形式:第一,节奏不规则地跳跃
第二,突出垂直划分
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第四,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
第五,制造建筑的动态,不稳定,空间流动

3、罗马·圣卡罗教堂(1638-1667年)
·波洛米尼
·巴洛克最典型实例
·主殿平面是变形的希腊十字
·内部空间凹凸分明并富于动态感,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
藻井形,来自夹层穹隆的光源使室内光影变化强烈
·临街的西立面,波浪形檐部的前后与高低起伏、凹面、凸
面与圆形倚柱相互交织,使其显得生动、醒目。(构图稳
定)

4、罗马·和平圣玛利亚教堂(1656—1657年)
·科托那
·把洛克建筑善于从凹凸面的对比中突出主题的典型实例
·教堂入口处于小回廊内院中,立面两旁展开,两层处理,底层与两旁回廊平接,上层退后凹入呈弧形,使中央部分显得探伸向前,底层并不平淡,而是向前舒展形成一半圆形门廊,立面上的柱子、壁柱与倚柱的间距疏密不等,用以加强前后凹凸效果。
·平面呈六角形

5、威尼斯·圣玛利亚教堂(1632—1682年)
·龙恒那

6、[德]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1744—1772年)
·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7、[法]巴黎神学院教堂(1634—1659年)
·巴黎,伐尔 德 格罗斯教堂(1645—1650年)

8、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1655—1667年)
·伯尼尼
·由一梯形和一长圆形广场复合而成
·巴洛克广场的代表

9、圣安德烈教堂(1678年)
·伯尼尼设计
·平面横向椭圆
·立面简洁,包含多种几何形状,虚实、明暗对比呼应,立面雄伟、挺拔,变化丰富而整体性强
·内部简洁,大侧窗照明,宗教气氛不强
·穹顶上是飞翔天使图案、亲切、活泼

10、罗马·波波罗广场(17世纪)
·法拉弟亚
·罗马城北门内,三条放射形大道的出发点(通向全罗马的幻觉)广场中央有一座方尖碑,位于放射形大道间建一对形式相近的教堂,更突出了广场中心,广场长圆形,主轴、次轴明确
·巴洛克开放式广场的最早实例,开敞



11、巴洛克时期的著名广场:
⑴ 卡比多广场(罗) 1540—1644年
·米开朗琪罗
·梯形
⑵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罗)
·梯形 + 椭圆形 复合式广场
·伯尼尼 (1655—1667年)

12、罗马·西班牙大阶梯(1721—1725年)
·阶梯平面花瓶形,布局时分时合(即在此上行的人不断地在转换方向)巧妙的把两个不同标高,轴线不一的广场统一起来,表现出巴洛克灵活自由的设计手法
·大阶梯的西面(下面)是西班牙广场,东面(上面)是三位一体教堂前的广场
·建筑师:斯帕奇

13、罗马·巴波利尼府邸(1626年)
·底层一间进深3开间的大厅,朝花园全部敞开
面阔7间,第二进5间,第三进3间,平面近似三角形
·主要的大厅排成一列,门开在一条直线上,造成多层次的、深远的透视效果——“连列厅”
·进一步发展了文艺复兴晚期使室内外空间流转贯通的手法

十一、英国文艺复兴建筑 (1558—18世纪)

1、  都铎风格:
⑴ 中世纪贵族寨堡的遗风还很浓
⑵ 比较喜欢用红砖做墙面,灰浆很厚,有点尼德兰的影响
⑶ 屋顶结构、门、火炉等都爱用四圆心的扁宽的尖券,这种尖券有时还用在木护墙板的装饰线脚上
⑷ 窗子常有方额,有时被分为几部分
⑸ 烟囱很多,三五个一组,口上有线脚装饰
⑹ 室内主要大厅的天花露着极有装饰性的锤式屋架或其它华丽的木屋架
⑺ 细部都表现出大陆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

2、  罕帕敦宫:
·新罕帕敦宫(喷泉院),克里斯多弗·仑

3、  白厅及宴会厅(1619—1621年)
·英尼哥·琼斯 & 约翰·魏伯
·宫殿西边正中圆形院子——波斯人院

4、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1615—1716年)
·克里斯多弗·仑 (C·雷恩)
·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

5、  勃仑罕姆府邸
·最大最著名
·对称的三合院式平面,主楼正中

十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16—18世纪)


·16世纪以后,法国走向统一,建筑风格,也逐步脱离哥特传统而走向文艺复兴。17实际中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此时期的法国在政治上倡导绝对君权,在思想上鼓吹唯理主义,艺术上则表现为象征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文化。古典主义对其他先后走向君主制的欧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

1、  建筑特点:

⑴ 早期:建筑平面趋于规整,但形体仍复杂,商堡府邸、维康府邸都散发着浓郁的中世纪气息。
⑵ 古典时期:为了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和秩序,古典主义者采用了富于统一性的与稳定感的构图方法,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模巨大。
代表作:凡尔赛宫 卢佛尔宫
⑶ 晚期:建筑讲究装饰,出现“洛可可”装饰风格。
⑷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传统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结合的产物,它在广场、宫殿、苑囿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⑸ 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崇尚晚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理论。
⑹ 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倡导规则的几何形体。
⑺ 立面强调严谨的构图,倡导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并严格规则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以此来象征永恒感与秩序感。
⑻ 在建筑外形上追求端庄、宏伟、简洁,室内则追求豪华,在空间效果和装饰上表现为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构图简洁、几何性强、主次有序、完整而统一。

2、商 堡(1526—1544年)
·罗亚尔河谷最大的府邸商堡,是国王的猎庄。
·法国早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典型。
·平面布局和造型保持中世纪的特点,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屋顶高低参差复杂。
·布局造型对称,墙面的水平划分与细部线脚处理是文艺复兴的风格。
·一圈建筑物围成一个长方形院子,三面是单层的,北面的主楼高3层,院子四角都有圆形塔楼,主楼北立面在一条线上,三面突进在院子里。
主楼每层在4个同样的大厅,用扁平的拱顶覆盖,形成十字形空间,在这个十字形的正中,是一个大螺旋形楼梯,有两股踏步,各从相对的一面起步,互不干扰,适于十字形空间特殊处理。

3、卢佛尔宫(1546—1878年)
·法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巴洛克风格
·一个四合院,主体两层,上有阁楼,柱式严谨,水平划分占主导地位,几何性很强,中央和两端向前突出
▲ 卢佛尔宫东廊(1667—1674年)
·彼洛,勒伏,勒勃亨
·长 = 183米 高 = 28米
构图采用横三段,纵三段手法
·横向底层结实沉重,中层是虚实相应的柱廊,顶部是水平向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为2:3:1
·纵向分5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构图,中央部分则上有山花
·柱廊采用双柱以增加其刚强感
·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
·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唯理主义、理性美


4、维康府邸(1656—1660年)
·法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建筑师 勒伏
·房屋与前面的花园严谨地依着同一轴线对称地布局房屋,
以一椭圆形的沙龙(Salon,客厅)为中心
两旁则是连列厅,两端是法国独创的方穹隆,花园的道路分布、绿化配置与水池亭台等全部几何形

5、凡尔赛宫(1661—1756年)
·法国古典主义最为杰出代表,欧洲最大的王宫,巴黎西南凡尔赛城
·主要建筑师:J。H。孟莎
·宫殿总长400米,立面为纵横三段处理,点缀装饰、雕像,内部装修极尽奢侈
·镜廊——居中的国王接待厅;长73米,宽10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
富创造性,厅内侧墙上镶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的立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
·宫前大花园:自1667年由勒诺特设计建造。面积6.7平方公里,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林、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点缀各色雕像,成为勒诺特式花园,或法国古典花园的杰出代表。
·三条放射形大道:事实上只有一条通巴黎,但在观感上使凡尔赛宫有如整个巴黎,甚至整个法国的集中点。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地标

6、巴黎·残废军人教堂(1680—1691年)
·法国古典主义教堂代表
·建筑师:J·H·孟莎
·平面方形,60.3米见方(希腊十字平面)
上盖着一里外三层的穹隆,内部大厅十字形,四角上各有一圆形祈祷室;立面分两大段,上部穹隆为构图的中心,下部方正,本身构图完整,外观庄严挺拔。教堂外貌简洁,几何性明确,庄严而和谐。

7、南锡广场(1750—1755年)
·“古典主义 + 巴洛克”的综合风格
·设计人:高尼 + 勃夫杭(洛可可装饰名手)
·长圆形 + 狭长跑马广场 + 抹去四角的矩形广场
三部分组成,按同一轴线对称排列,全长450米
·广场群形体多样,既统一又变化,既开敞又封闭,既收又分,既分由合,变化丰富而统一。

8、小特里阿农宫(1762—1764年)
·建筑师:J—A 加贝里爱尔
·形制,帕拉第奥式
·位于凡尔赛大花园内,其立面为典型的古典主义横三段,纵三段的构图,基座高,门廊有四根科林斯式柱子
·虚实、纵横中比例得当,手法严谨、简洁


9、旺多姆广场(1699—1701年)
·建筑师:J·H·孟莎
·广场平面为抹去四角的矩形,长 X 宽 = 141 X 126米
有一条大道在此通过
·全面规划,明确主从关系,追求和谐统一、有条不紊,古典主义时期特色

10、巴黎·和谐广场(1755—1722年)
·开敞,方尖碑代替路易十五的骑马像(埃及掠夺来的)

11、巴黎的万神庙(1764—1790年)

十三、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法国古典主义晚期出现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采用各种曲线和涡卷,喜爱娇艳的颜色,线脚大多金色,是富贵气的装饰。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构图完全不对称,连建筑部件都不对称。和巴洛克风格不同,洛可可风格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主要表现在府邸的室内装饰上,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洛可可风格的广谱性,各个领域中文化,精神的统一性,说明它是一种时代风格,其总体上说格调不高。
盛期装饰名手——麦松尼埃。
洛可可是行将没落的贵族社会萎靡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古典主义的过于威严排场和巴洛克风格的过于夸张的逆反。它转向自然化和生活化。
洛可可风格在建筑物外部表现较少。府邸的外表还比较朴素。

1、  调和广场
·南北长245米,东西宽175米,四角微微抹去
·洛可可开放式广场
·巴黎市的交通中心

2、  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公主沙龙,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十四、俄罗斯建筑

1、  基辅 索非亚教堂(1017—1037年)拜占庭色彩,风格沉重
2、  伏兹尼谢尼教堂(1532年)
3、  莫斯科、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1550—1560年)
4、  彼得保教堂(1712—1733年)
5、  叶凯撒玲宫(1752—1756年)
6、  冬宫(1755—1762年)
7、  彼得保的海军部(1806—1823年) 萨哈洛夫
·古典手法与民族传统结合
·19世纪俄罗斯建筑的杰出代表

十五、日本建筑

1、  伊势神宫(三番县)
·日本神社建筑的代表
·竖鱼木,干木是古式神社建筑的重要特征性构件
·鸟居:牌楼式门

2、  桂离宫
3、  数窗屋:田舍风住宅,模仿茶室(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
4、  枯山水:京都府尤寺方丈南庭 & 大仙院方丈北、东庭

十六、古印度建筑

·BC500年产生佛教
·BC2000年创立婆罗门教

1、  谟亨约·达罗城
·城市的街道是按主导风向排列成南北向,东西则用次要道路联系起来,非常整齐,拐角都作成圆角
·城市下水道

2、  萃堵坡(BC270—BC52年)
·埋葬“佛骨”
·最大的萃堵坡在桑契,阿育王时期建造,半球形坟墓,
D = 32米, H = 12.8米,
在4.3米彭形基座上,四周有石栏杆,每面正中设一门,
朝向正方位

3、  石窟
·最著名的石窟在阿旗陀
·支提窟
·精舍
·“象背山”屋顶、石块叠涩而成,外形浑圆光滑

4、  佛陀塔
·释迦牟尼“悟道”的地方——菩提迦耶
建于2世纪,塔用砖砌 H = 56米,立于高高的方形台基上,在台基四角有相同的四个小塔,塔身平面为方形,由下至上逐渐缩小外轮廓呈饱满弧线,塔表面刻满雕饰。

5、  泰姬·玛哈尔陵(1632—1647年)
莫卧儿王朝“印度的珍珠”
⑴ 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
·布局单纯,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居于中轴线末端观赏距离较好,视角大约为1 :4.5
·不同建筑色彩对比(白、褚红)
⑵ 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明朗的形象
·构图稳重而又舒展
·体形洗练
·比例和谐
·主次分明
·层次进退、光影变化,虚实对照,活泼轮廓线
⑶ 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很单纯的建筑丰富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