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食中国之董小宛和“鲜花糖露”

 宁似卿 2014-03-29
 整整368年前,农历十月,19岁的董小宛嫁给了冒辟疆。董小宛进了冒家,上有公婆和冒辟疆的大老婆,自然就得小心做人。她除了和冒辟疆吟风弄月搞情调以外,还承担起了做饭的重任。比如冒辟疆喜欢吃甜食和腊味,董小宛就在这上面费尽了心思。

  先说她研制出的一种饴露,在百花盛开的时候,采集花蕊,用盐梅浸渍,色香经年不变,鲜艳如刚摘下。“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其中最好吃的一种是秋海棠露,海棠花本不香,但做成饴露,味美独冠群花。

  另外一种东西,叫作瓜膏。取桃汁或者西瓜汁,用纱布漉尽丝瓤,用文火煎至七八分,然后慢慢搅糖细炼。最后炼出的瓜膏,浓淡数种,或如金丝内糖,或如大红琥珀。请客的时候拿出来,给冒辟疆挣足了面子。

  董小宛做的豆豉,要先取颜色鲜黄的豆子,九晒九洗,收拾干净,再一粒一粒剥去衣膜,以瓜杏姜桂和酿豉汁等细料相拌,煮熟,拿出来,颗粒可数,味道也比买到的豆豉好得多。她做红乳腐,要将豆腐蒸五六次,再仔细削去豆腐皮,这样才特别入味。

  董小宛如此精心,想必是凝聚了对冒辟疆深深的爱意的。冒辟疆写道,她做的腊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鲟鱼骨如白玉,油鲳如鲟鱼,虾松如龙须。至于烘兔、酥鸡,是可以拿着当零食吃的。她煮的豆腐汤像牛乳一样,另外,莲藕、笋、蕨、鲜花、野菜,都能被她做成美味吃食。可惜,这些东西,具体的制作方法,都查不到了。

  董小宛传下来的美食有两种,一种叫“董糖”,是她制作出来的一种酥糖。在冒辟疆娶她之前,屡次拒绝她的时候,她除了流泪,就是制作出一包又一包的酥糖,托人给冒辟疆带去。后来嫁到冒家,仍然常年制作这种酥糖,成为冒家的送礼之物,被商家仿造,董糖的名声大了起来。至今董糖还是江南一带的特产。

  另外一种好吃的,叫做“董肉”,又叫“虎皮肉”,是董小宛烧制出来的一种红烧肉,事先要把肉烤一烤,去毛,再用刀划出虎皮纹,再下锅烹煨,烧好后味道从虎纹处进去,非常好吃。现在在网上,就可以查到它的做法。董肉和东坡肉,成了少见的用人姓名命名的红烧肉。虽然心灵手巧,但董小宛的伙食,是茶水泡米饭,再加几粒豆豉,或者一点咸菜,就打发过去了。

  董小宛尽心尽力,在厨房中抒发着自己对冒辟疆的热爱。可惜这些,冒辟疆并不领情。清兵南下,举家逃难,冒辟疆几次都想把董小宛留下来看门护院,而董小宛逆来顺受,什么过分的要求都平静地答应。最后还是冒辟疆妈妈看不过眼,要求带上董小宛,她这才跟着一家人逃走。在路上,冒辟疆背痈发作,不能平躺,必须趴在董小宛的身上才能入睡,所以每天晚上,董小宛只能坐着,让冒辟疆趴在自己腿上。她竟然就这么坐了一百多个晚上。

  董小宛死的时候,才28岁。冒辟疆对董小宛的死因讳莫如深。

  失去的才是最好的。过了好多年,冒辟疆写下《影梅庵忆语》,对董小宛极尽思念,他说,自己一辈子的福气,都在和董小宛一起的这九年里,用完了。

老手艺·新体验·趣生活
    超越《舌尖上的中国》,《悦食中国》又是一个新的跨越
最近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又倾力打造另一个纯粹讲述手工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纪录片《悦食中国》,关注大时代里的小手艺,走近食物手工劳动者的真实生活……
《悦食中国》有一期介绍了现代寻隐者江南食客若谷,是个半路出家的手工匠人,可是有着优良文化底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他,却把古法美食最大化的复刻的出来。《影梅庵忆语》里曾提及董小宛制作的一种“鲜花糖露”:酿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董美人的手制花露仅仅用了八个字,便将彼时那种细腻优雅的日常滋味升华成了传奇。这不仅成了若谷最终将自己手制的糖桂花命名为“桂花糖露”的由来,也激发了他想要将这种“古老的日常滋味”还原出来的念想。
从采集桂花、青梅,调配砂糖,若谷用现代的电磁炉,仿制了这种古代食品,有句话说,越传统的才是越现代的,在现代化食品流线线的大发展下,传统手工的个性化显得难能可贵,食客在穿越时空中体会返璞归真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