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方真谛:4 加味导气汤临床运用 养阴清肺汤古方今用 独活寄生汤干金之良方

 连元康lian 2014-03-29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方真谛:4 加味导气汤临床运用 养阴清肺汤古方今用 独活寄生汤干金之良方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方真谛:4 加味导气汤临床运用

热度 6已有 526 次阅读2010-8-20 08:59 |

4.加味导气汤临床运用    临床上我治疗下腹部的一些疾患,如少腹胀痛、气滞肠形、阴囊水肿、睾丸坠痛等,喜分寒热治之。热郁用四逆散类加减;寒郁用导气汤类加减,具有执简驭繁,治法简效的作用。四逆散想必大家都用得比较熟了,还是重点谈一谈导气汤的运用体会。
导气汤出自《医方集解》,其方组成为:吴茱萸、川棟子、木香、小茴香,共四味药。药味简单,方意明确。主“寒疝疼痛”。凡因寒邪所致之少腹痛、睾丸疼者,皆可随症加减,均有良效。方中川棟子苦寒入肝舒筋,利气止疼,解挛急之苦,治疝疼主药。木香降诸气,调和脾胃,通利二便,疏肝而和脾。小茴温煦丹田,理气祛寒。吴茱萸入肝经气分,暖肝散寒,共成行气散寒止痛之剂。临证加减法:少腹胀满者加香附、乌药,疼见肠型者加荔核、橘核,隐疼不休者加白芍、甘草,湿重者加苍术、茯苓,少腹重坠者加柴胡、桔梗,瘀血者加蒲黄、五灵脂。临床上以导气汤加减治疗寒性少腹疼,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加味导气汤,乃辛亥革命以后,西安市书院门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医,泾阳焦培堂老中医所创,陕西中医学院巳故王正宇教授推广,名加味即上方加木瓜、槟榔也。临床上治阴囊水肿有可靠疗效。
现举两例示之:例一  刘XX  女,40岁。初诊:少腹疼五天。素常少腹易疼,每因起居不慎、寒热不当、饮食不适等因由,而致疼痛加剧,但可自行缓解。近五天来疼痛逐日加剧,时胀疼难忍,腹鸣不已,少腹如负冷物,遇温则适。大便溏日行数次,质溏无赤白。无里急后重,自述有虫,曾服逐虫药,未见虫下。疼如故,小便清长。查:少腹柔软,按之不拒,但隐隐作疼。苔薄白,脉沉。症属寒邪郁久,气行不利,治宜导气散寒,温通止疼,导气汤加味:吴茱萸、小茴香、木香、川棟子、元胡、桂枝、沉香、白芍、茯苓、甘草,三剂。二诊:药后疼痛逐减,今时而微疼,矢气时转,少腹尚冷感,纳食已好,大便尚溏,日行二次;苔薄白,脉沉,拟再进前方。患者懒于煎药,希用成药,故以茴香橘核丸以善其后。
例二  刘XX  男  9岁  家住南稍门四民巷  2008年9月10日初诊。患者于感冒后继发阴囊水肿,少腹微胀满,小便不利,面色晄白,舌苔白润,脉沉虚弦。辨证属寒湿之邪阻滞肝经,下注阴囊,随拟暖肝散寒导湿利气之法,投加味导气汤原法为治,川棟子12g  槟榔9g  吴萸9g  小茴香9g  木瓜12g  木香9g  上方嘱每煎分二次温服,外用白芷10g  蝉衣30g水煎外洗,一剂则小便清长,诸症悉除。按:此案所述病证即祖国医学所谓之水疝。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疝病之本,不离乎肝,又不越乎寒,以肝脉络于阴器,为至阴之脏,是太阳之脉属肾络膀胱,为寒水之经。可见水疝与足经太阳、厥阴有关,多系寒水相结为患。患儿睾丸肿大行及少腹,伴有小便急结不利,实由寒湿之邪阻于厥阴、膀胱二经,气水相结,寒湿凝聚所致,故拟加味导气汤,以温厥阴、暖膀胱、利气机、导湿浊而收捷效。
体会 : 加味导气汤所治之证虽有多种多样,但因全方药味主入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经,且诸药的作用部位皆偏于下焦,故其所主证侯多以小腹、少腹、胀痛,阴囊肿痛为其辨证要点。因其发病多属气滞,寒凝湿聚,故舌质多淡,苔多白腻或滑、脉多沉滞或涩.这些临床表现上的共性,则为加味导气汤证的诊断提示了规律。加味导气汤的运用范围:从该方的组成来看,可知此系原导气汤加木瓜、槟榔而成。然导气汤始见于《医方集解》,汪氏认为除治寒疝,水疝、筋疝,气疝,狐疝,癞疝等外,并可治男科遗尿,癃闭,阳痿、胞痹,滑精以及妇科血涸经闭,咽干,足蹩,癃闭,小腹痞块,阴挺,痔核诸证。这些见解,在导气汤的临床运用上则给我们以很大启发。然焦氏在此四味药的基础上,增加了槟榔、木瓜两味,我体会到,加此两味药后,一是增强了原方的疗效,二是扩大了原方的治疗范围。临床上除治上述二证外,我还喜用于非器质性病变的腹胀,肠形,隐痛,寒性痛经及不明原因的少腹不适等症。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方真谛:5.养阴清肺汤古方今用

热度 12已有 701 次阅读2010-8-22 13:32 |

养阴清肺汤古方今用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这类病的治疗西医一般是打抗生素,约需要一周左右,甚至还有一周多仍然不愈的。中医我用养阴清肺汤为主加减,治愈率几近百分之百,毫不逊色于西医,而且费用低,时间短。故此,在这里表一表养阴清肺汤的功劳。
“养阴清肺汤”原方载于《重楼玉钥》,据说系清代郑梅涧所撰,郑的平生史实已不可考,只知郑氏精针法治喉科有奇效,其方药以养阴清肺汤为主。按养阴清肺汤原方仅八味,以生地、玄参、麦冬为主药(生地30克,玄参24克,麦冬18克),即《温病条辨》之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生地各24克),丹皮、白芍、贝母、甘草、薄荷为辅药。在《重楼玉钥》书中此方治白喉,后世亦据此方治白喉。
由于现代医药科技的发达,白喉疫苗预防的注射,临床上已很难见到该病了。病没有了,方不能作废了。白喉是一种病原体,现代急性扁桃炎、咽炎、气管炎的感染也是一种病原体,且都是发生在上呼吸道,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移方养阴清肺汤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的治疗应是可以的,也是行得通的。临床上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包括化脓性的)、咽峡炎时我常加入升降散(片姜黄、蝉衣、僵蚕、大黄);治疗急性气管炎时加入金荞麦、黄芩、鱼腥草各30g,则收效更为快捷。
曾治一病男孩,12岁,叫王岩松,感冒后,引起扁桃体发炎化脓,在儿童医院西郊门诊部注射头孢曲松钠一周,仅控制住发烧,嗓子仍红肿疼痛,咳嗽有痰,来到我处要求中医治疗。根据捡查情况,我认为是热毒郁滞咽喉,属中医的双蛾喉,处方:生地30g  麦冬30g  元参30g  白芍12g  浙贝15g  僵蚕15g姜黄10g  蝉衣6g  大黄10g  丹皮10g  薄荷10g  山豆根15g  三付  水煎服。三天后复诊,嗓子红肿巳退,不咳亦不吐痰了,观双侧扁桃体还有点红,因服药后大便稀,每天2---3次,故减量上方,又续二付,痊愈。
最近,又治一例68岁老太太,西电公司退休职工,姓贺名永凤。住院一周,治疗感冒合并气管炎,现感冒症状巳消失,但气管炎并未控制住。因迷信中医要求出院,来到我处就诊。刻诊:中等个子,面灰青,舌暗红,苔干厚黄,脉弦滑略数,咳嗽痰多,略胸闷,低烧,大便略干,小便正常,纳食一般,稍口渴,有高血压病史。辨证:痰火郁肺,化热伤阴,出方:养阴清肺汤加黄芩30g  鱼腥草30g  金荞麦30g  北沙参30g  三付  水煎服。三天后,患者复诊,咳痰大量减少,巳不发烧,胸不闷憋,效不更方,略事调整,又续方五付,基本痊愈。后以玄麦甘桔颗粒和附子理中丸交替服用善后。
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中医所称之乳蛾、喉蛾、或单、双蛾喉、喉痹之类,患者亦以儿童为多。患者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头痛,有恶寒发热,或发高热,如确诊为咽喉疾患,扁桃体肿大或有浓液,黄白斑点。本人治疗均不采用解表退热药,只投以养阴清肺汤,效果颇佳。为何感冒发热,甚至热度很高的患者使用养阴清肺药物而获效呢?笔者初时也未留意探索,及至看到《方剂学》书中介绍的例子和《中医杂志》记载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咽炎文章后有所启发,现略谈一下其药理作用。养阴清肺汤之主药生地,玄参、麦冬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并具养阴生津之效,用治温热病热邪入营而见高热,口渴,舌质红绛以及温热病后期的热甚伤津等。玄参能泻火解毒,故善治咽喉肿痛,麦冬亦可用于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其他辅药中,丹皮凉血活血,对金**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白芍除养血和阴外,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抗茵作用。贝母功能清热化痰,清热散结,甘草作用为清热解毒,薄荷性味辛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兼治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直接病原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或因热性病诱发,为此如单纯使用解表退热药,但总不如使用养阴清肺汤略加治喉之专药山豆根等收效之速。
总之,愚见以为,养阴清肺汤可应用于急性扁桃体炎等咽喉疾患,因热邪已传人咽部,使咽部附近组织发炎,已和单纯性之邪热在表者不同,可不必忌讳养阴之药,.因养阴药本身具有清热凉血作用,何况更配有抑菌抗菌解表之药配合,故能迅速退热消炎。使用本方易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加减为宜,而且方中生地、元参、麦冬的量应该大一些为好。上述两案已作示例,各位可举一反三,灵活处之。
 
 
 

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方真谛:6.独活寄生汤干金之良方

热度 9已有 1500 次阅读2010-8-23 09:51 |

6.独活寄生汤干金之良方   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其中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作为学中医者,更是厚爱有加。平时在临床上我常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但尤其偏爱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每每首选,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组成】 独活三两 (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牛膝(15g)  细辛(10g)  秦艽(12g)  茯苓(15g)  肉桂心(6g)  防风(10g)  川芎 (10g) 人参(10g)  甘草(10g)  当归 (10g) 芍药 (10g) 干地黄(15g)各二两  (方中为我临床常用量)。   
注意!方中独活用量较重,三两,其余药物均为二两。这是一个关键点。很多人都会用这个方子,但常说效果不大,我观其方发现其中独活不是用的轻了就是与其它药平行,完全违反了制方人的本意,故尔不效。
本方是治疗痹证的名方,也是治疗腰痛的效方。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临床几十年,用过治腰腿痛的方子无数,治疗上述现代医学所称的疾病,效果都不是很满意,而且还要分型辨病十分麻烦,一直都想找一个方子为主代替。后在某医学杂志中,恕实在记不清了,发现有人用独活寄生汤治疗上述一类病效佳,而且不详细分型辨病,统统用该方为主治疗,仍然取得显著疗效。有这么一个执简驭繁,药精效宏的方子,何不取之为我所用。自此后在临床上,凡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的专方。其中的原理在哪里呢?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这类患者具有“天气预报”的称号。
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结合痹证来看,病程日久,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由于本病的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湿等温燥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再者,病程日久,由痹证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久病多瘀。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瘀血之象。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导致小关节变形即是瘀血的典型表现。
通过对痹证日久的分析,再来看一下本方的组成:独活、桑寄生、细辛、秦艽、防风五药均能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桑寄生、杜仲、牛膝、肉桂心、干地黄五药均能补益肝肾:茯苓、人参、甘草、川芎、当归、芍药、干地黄,即八珍汤去白术,能够补益气血;牛膝、川芎、当归三药均能活血。可见本方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与上面分析痹证日久的病机相一致。所以本方主治的特点是: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经络瘀滞。其中,病程日久是最客观的指征。此类痹证的证候表现有腰膝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或关节变形,畏寒喜温,或伴有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细迟等。
  由于本方所含细辛,其止痛力强。独活、秦艽、杜仲、肉桂等均具有较明显的止痛作用,所以本方止痛作用显著,对于痹证的疼痛具有较强的缓解作用,从而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此外,由于本方中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药物的配伍,只要辨证准确,本方可长期服用,以求标本同治,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下举例示之:
曾治一张姓患者,年55岁,男,系西安市长安区农民。由于长年在外做小生意卖面皮,起早贪黑,劳苦作累,患下了腰腿疼,天气一变冷,腰就僵硬板滞,弯不下腰,并疼痛不已。这次病又犯了,专门从大南郊赶来找我,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1.75m左右的个子,人微胖,面略苍暗,舌淡苔白腻,脉寸浮滑关尺沉细。口述,这两天腰疼得直不起来,啥活也干不成,眼晴还上火,干痛,饮食一般,小便略热黄,大便正常。贴了几张追风透骨膏,不起作用。西医拍X光片,有腰椎增生。辨证:寒湿浸注,经络痹阻,郁久化热,灼伤肝肾。
出方:独活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川断15g  怀牛膝15g  桂枝15g  秦艽12g  细辛10g  防风10g  党参15g    茯苓15g  白术12g  炙甘草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5g  生地15g  石斛15g  密蒙花12g  夏枯草15g    五付  
水煎服。加白术有肾着汤之意,密蒙花 夏枯草去肝火。       
一周后复诊,腰已不甚痛了,已能直起。减密蒙花夏枯草,加豨莶草鹿含草各30g,又续服十剂,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