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学中医(11)气化

 huangailan 2014-03-29

(二)中医如是说

 

1、气化

 

研究中医就不能不说到气化,前面引用《内经》说到了:阳化气;精食气;气归精,精归化;气生形,化生精。那么,究竟什么是“化”呢?让我们继续在内经中顺着精神气化的线索寻找答案吧。

 

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可见,人的骨筋脉肉皮从里到外所建筑起来的形体是从精的形成开始的。

 

那么,这个为身形之本的精究竟是什么呢?

 

《决气》篇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可见,精是由父母阴阳两神相合而成形的。

 

精由两神相合而成,又由化生,那么,神与化有什么联系呢?神又是什么呢?

 

灵枢《本神》篇云:故生之來謂之精,两精相搏謂之神。前面说精为两神相搏合而成形,这里又说神为两精相搏而成,那到底是神在先还是精在先呢?

 

下面来看素问《天元纪大论》中鬼臾区对黄帝一段玄之又玄的论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为了能看清脉络我们省略一些内容: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热湿燥寒五气,在地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

 

接下来我们对这段节选过的文字试着做一下白话的解读:阴与阳,一体两面,相反相成。是天地共同遵循的法则,是能使万物变化的父母。有形之物初生叫做化,生到极点叫做变。阴阳不能测的觉知叫做神,神之作用无迹可寻叫做圣。这个变化无常的神之用,在天名为玄,在人名为道,在地名为化。在地的化能生五味可食之物,在人的道能生明察事理之智,在天的玄能生超然形上之神。神在天表现为风热湿燥寒五种气,在地表现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所以神在天则从阳化为气,在地则从阴变为形。形与气相感和合,而万物从中化生。

 

原来,无论在天的阳化气,还是在地的阴成形,都是阴阳不测的神的功用。而在万物变化之中独往独来的神,正是精气升华而成。神藏则聚为精,精动则化为神。精如灯油,神如灯光。油尽灯枯则此处光灭,而光的本体并不会随灯的熄灭而消失。据物质与能量守恒定律,精是可以气化为神的成形之物,其形必为光明收敛聚合而成。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这个处于生长收藏之中的土曰备化的长夏,之所以可以化生五味能使万物生长壮大成形,靠的不正是一年之中最强烈的日光的照耀吗?

 

《道德经》云: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从这两句中再来推敲一下神与化之间的关系:神的本质是光,神是不死的。神之用在天名为玄,玄是无限的深远,深远之中有光明,此光为日,日为天地之母。神之用在地为化而生五谷,五谷中藏着可以不死(再生)的神,人食五谷而生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而成精神之用。所以说:民以食为天。

 

化可等待而不可替代,只有到了土曰备化的长夏,也就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未月,日光得以充分照耀土壤的时候,万物才能成熟。实际上化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也就是地得神之用的时候,说白了也就是日照最充足的时候。这个时候万物都能得到太阳的照耀而充分生长成熟,并产生使自己乃至后代可以再生的种子,也即精。

 

可见,一切都是来自神的作用,化只是神用最充足之时而已。神的本质是光,光的本质是能。光可以聚成形,产生物质。物质可以化成气,可以发热,可以产生动力。动物既具有可以产生热能的动力,又具有可以主宰形体的神明。既有光的身,又有气的身,又有形的身。形是生成的,有生即有死。气是化成的,有聚即有散。神是用起的,有来即有去。

 

自宇宙生成之时起,万物即在光的不断成形变化之中聚散起止成住坏空着。生命只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只是光影变幻的一个梦境而已。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