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玄宗与杨贵妃(十五)江山与美人的抉择 —蒙曼.20131209

 快乐小钟 2014-03-29

唐玄宗与杨贵妃(十五)父子的皇位游戏—蒙曼.20131210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玄宗丢掉了祖宗基业,仓皇逃出都城长安。到了马嵬驿,不成想部下又发动了马嵬之变,让他失去了心爱的女人杨贵妃。牺牲了杨贵妃,虽然换得了暂时的平安,但是,玄宗逃亡的道路依然危机四伏。在之后的出逃岁月里,唐玄宗最终把皇位也丢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玄宗面对国破家亡的局势引咎辞职,还是另有隐情呢?)玄宗逃亡路上,马嵬事变,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杨国忠死了,还要不要往四川走?其将吏皆在蜀,不能去。意见多,有人说去河西,有人说去太原,有人甚至说回长安。玄宗还是想去四川。犹豫不决,后有追兵,韦谔说还京应该有御敌的准备,还是先去扶风,再考虑。既可以北上也可以南下,玄宗满意,这是四通八达之地。这个方案,韦谔还是想去四川,这是缓兵之计。躲避敌人上,一定正确。但是如果打击敌人上,这是特错。蜀道难,敌人不容易打进去,你自己进去了,也难打出来了。就相当于把中原送了出去。会不会有转机?玄宗一行向西时,父老乡亲挡在路上,讲,今舍此,欲何之?不要家不要祖坟,希望不要丢。玄宗没抵抗的信心,何况此时心灰。最后还是决定西走。皇帝留不住,这些人留下太子李亨,愿意率领子弟跟殿下作战,向东打收复长安。聚集了几千人,李亨呢?讲孝道,本应该跟着。他讲,吾岂忍朝夕离左右?至少应该请示一下吧。要追赶的样子。这些人会不会要他走?不会。李亨的儿子心腹等拉住马,四海分崩,还谈什么兴复帝业?如果入蜀,再也出不来,中原河山就送人了,再聚拢就难了。别走了,留下来,召兵跟敌人拼命。再迎回至尊,何必整天在父母身边?百姓也附和。李亨叹一声,就顺应天意民心,不走了吧。玄宗在不远前方等呢,急呢。使者告诉他,太子被父老留下了,不走了。玄宗叹天也。三天发生多少事呀。众叛亲离呀。两人就分道扬镳了。

我觉得没史书这样简单,事实上,太子李亨有准备,甚至是他策划的。一是有分道扬镳的主观愿望。他愿意自己走。当时他四十五岁了,当了二十年太子,没少受猜忌,本想等到父亲死了接任,没想到安史之乱,变数大。收复两京的就能当皇帝,如果他去四川,凭什么收复江山?二是父老挽留的时间蹊跷,马嵬让玄宗的威信下降了。三是李亨有策划挽留的道德需求。得解决一个难题,孝道的难题。这是顺民心的表现。父老挽留,不强烈,人数比挽留父亲要多得多,这是群众演员。李亨这出戏成功是百姓也希望李唐来率领他们抵抗。他们愿意配合。这也就算是符合天意民心了。玄宗往扶风走,李亨留下来了。

玄宗走得不顺利。人心散了。太子也分道扬镳了,士兵思想混乱。许多人抱怨。流言厉害了。陈玄礼眼看着又控制不住了。难保不第二次政变。玄宗当时有杨贵妃,现在替罪羊也没了,心凉了。好在有天相。绝望时,救命来了。春彩,丝绸,从四川进贡来的,四川十多万匹进贡的丝绸进来了,玄宗想出办法来了。把这些堆到院里,召集士兵说,最近几年来,托付非人,导致四海分崩,现在只好避避锋芒了。我知道你们走得急,没和父母告别,辛苦了。感觉惭愧,不如咱们告别吧,我带领儿孙自己走,你们回长安吧。这些是我留给你们用的,见到父母,代我问好,愧对你们。这也是苦情戏,置自己于弱者地位,人们都同情了。不满意的都不好再说什么了。都表示愿意跟着走了。军心稳定了。路再难走也好走了。这年七月中,来到了普安郡,四川的剑阁。追兵基本不来了。玄宗的心轻松了,开始考虑全国问题了。他发布重要的制书。一是承认自己要对天下大乱的局面负责。罪己责躬。收拾人心。二是做整体部署,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玄宗把自己所有能干的儿子动员各自领兵打仗合围安禄山,无论谁取胜,江山还是李家的。

可是,儿子李亨在前三天就登基称帝了。太子当时往朔方跑,一是领过朔方军节度使,二是朔方军兵强马壮可以依靠,三是离长安不远,便于指挥战略反攻。朔方军欢迎吗?郭子仪当时在河北打仗,是杜鸿渐在主持工作。听说太子到了朔方郡了,他高兴,奇货可居,派人迎接。七月十日来到朔方。李亨先是称帝,七月十三日,登基了。为什么?他手下有一批要名分的人,逃难的人,朔方迎接的人,谁不想做功臣呀?不是图拥立之功?纷纷劝进,让他称帝。杜鸿渐说,这些来的关中人都是想要回家的,所以冒险来这儿,不是因为您当皇帝,他们立功吗?否则可能要走了。所以殿下为了兴复还是勉强一下当皇帝吧。大帽子一戴,几次后,太子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李亨登了基,这是唐肃宗,改元至德。灵武成了政治中心了。玄宗呢?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玄宗在八月一日到达成都的,使者到了,向他讲了儿子当皇帝了。现在我们决定您是太上皇了。玄宗听到后,心里难过,现实中却只能是喜,吾复何忧?非常迅速地承认儿子合法。做了四件大事,一是颁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两京收复后就不用通报了。二是把自己任命的宰相打发到灵武去了。不保留政治班底。三是把传国宝给肃宗送去。四是取消其他皇子的任命,去皇帝那儿报到去。没有表示任何异议。接受了太上皇的现实。感情上不愿意,为什么实际上这样做?除了地理上,还有重要的理由。他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此刻是需要团结的。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避免了内部纷争。这是他做的最后一个贡献了。当了太上皇,时间就多了,反思吧。他反思出两点,75610月谈起姚崇,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开始怀念宰相了。对李林甫,妒贤嫉能,亦无敌也。裴士淹问他为什么用那么久呢?玄宗默然良久。责任在他这儿,有什么可说呢。二是,专门派人去祭祀张九龄,反对宠信边幸安禄山,那时觉得迂腐,现在悔恨呀。落难至此,终于醒悟了。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