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思明居士 2017-08-01

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关于唐玄宗在位多长时间的问题,一直以来说法不一,大体来看,一说是44年,一说是50年。这二种说法依据不同,所以差距较大。

认为唐玄宗在位44年观点的依据为:唐玄宗于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即皇帝位,肃宗于至德元载(756年)七月于灵武即位,因之唐玄宗在位时间应为44年。

认为唐玄宗在位50年观点的依据为:唐玄宗于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即皇帝位,至德元载肃宗即位后仍尊玄宗为“上皇天帝”,亦即“上皇”。乾元元载(758年)肃宗继尊玄宗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亦即“太上皇”。一直到宝应元年(762年)玄宗逝世,其仍被尊太上皇未变。因之,玄宗在位应为50年,不则何以称之为“五十年太平天子”。

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唐史学者贾祝文认为,上述二种说法皆有不确之处,相对而言,玄宗在位应为46年较为确切,此说理由有三:

一、至德元载七月十三日于灵武即位称帝的太子李亨,其皇帝地位并不“合法”

中国古代,先皇帝仍健在的正常情况下,他人继皇帝位主要有二种方式,一是先皇帝禅位,也就是先皇帝主动放弃皇位、皇权,同意将皇位、皇权让予继位者。二是不论先皇帝同意与否,都将之皇位、皇权废掉,改由他人登皇位,行使皇权。

李亨于灵武即皇帝位时,虽说依据的是马嵬兵变后玄宗“欲传位太子”的口谕,但玄宗其时只是隔空传谕,并未与太子面对面行禅让之实。而且,当时本来可以,但并未将正式传位的传国玺及玉册授予太子。更重要的是,玄宗自马嵬隔空口谕“欲传位太子”后,其时和之后并未放弃皇位,而是继续行使皇权,直到太子于灵武即位后仍然如此。所以说,玄宗马嵬欲传位口谕,其实与安史之乱前玄宗数次说要传位太子,但每次都有言无实大同小异。

客观而言,由于其时信息不通,至德元载七月十三日太子于灵武即位后,唐廷出现了南北二个皇帝同时行使皇权的局面,也就是说,太子于灵武即皇帝位并未完全“合法”,而身在蜀中的玄宗仍为实质上的和名正言顺的皇帝

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二、玄宗口谕欲传位,太子灵武即位后,身在蜀中的玄宗,仍以皇帝身份下诏,行使皇权

玄宗马嵬虽口谕欲传位太子,但并未行传位之实,在入蜀过程中及太子于灵武即位后,玄宗仍继续以皇帝身份行使皇权。如,玄宗先于歧山以剑南节度使崔圆为节度副大使。至河池郡,又以崔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陇西公李瑀为汉中王、山南西道采访防御使。至普安时,以房琯为文部侍郎、同平章事。太子于七月十三日于灵武即位后,尚不知情的玄宗仍于七月十六日下诏委任官员,部署各地军事作战指令,诏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同时对朝官、各节镇及永王、盛王、丰王、虢王等诸王等众多官员进行了委任。其后,又任崔涣、韦见素为相。这足以证明玄宗马嵬口谕“欲传位太子”,也就说说而已。而且其时于灵武勉强即位的肃宗,自觉心虚,仍尊玄宗为实质上的皇帝,只是改称为“上皇”而已。

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三、玄宗得知太子已于灵武即位后,方开始传位的实质性程序,因之肃宗仍尊玄宗为皇帝

至德元载八月十二日,肃宗所派使者到达蜀郡后,玄宗方知太子已于灵武即皇帝位。八月十六日,玄宗下制退位为上皇,但是,并未撤消太子于灵武即位后玄宗仍以皇帝身份所下诏命。八月十八日,玄宗委派自己任命的三位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奉送传国宝玺、玉册往灵武。九月二十五日,韦见素等玄宗任命的三位宰相于顺化(甘肃庆阳)见到肃宗。肃宗不管内心乐意不乐意,但都不敢对三人宰相身份持异,更何况三人是受玄宗委任来传宝、册的。但是,肃宗不见玄宗,仍不敢正式接受皇位禅让,只是把传位宝、册奉于别殿,视为玄宗皇帝代身而每日早晚行定省之礼。由此可见,直到此时,肃宗仍尊玄宗为实质上的皇帝,而且包括掌控江南大局的永王等皇子诸王,仍尊玄宗为皇帝。

自太子于灵武即位一年半之后的至德二载十二月,玄宗方返京至咸阳,肃宗亲往咸阳奉迎,不著黄袍,只着紫衣,且固请玄宗居行宫正殿。待玄宗至长安,肃宗屡请避位返还太子东宫。肃宗此举,既表明了其大孝之心,同时也说明其虽于灵武勉强即位,但直至玄宗返长安,其一直将玄宗仍尊为实质上的正统皇帝。

事实也是如此,因为直到玄宗返长安,肃宗仍未正式接受即皇位最重要的传国宝和玉册二件印信。

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四、至德二载十二月,玄宗正式将传国宝授肃宗,但并未授玉册,尚未完成禅让皇位的全部程序

玄宗于蜀地返长安后的第一件大事,是于十二月甲子日御宣政殿以传国宝正式授肃宗。但不知何故,却未同时授之玉册,并未完成禅让皇位的全部程序。这就是说,此时的玄宗先皇帝和肃宗继皇帝,仍处于皇位交接过程中,二人正处于玄宗正式让出皇位,肃宗名正言顺接受皇位之际。可以说,这种情况下,二人的皇帝身份皆属似是而非。这期间发生的一件很敏感的事也明显映证了这一点。

其时,肃宗正在清理处置原唐臣投靠安禄山之案,其中原唐相张说之子张均、张垍已定为死罪。因张说及其子张均、张垍父子于肃宗有恩,肃宗欲免张均、张垍二人死罪,但不敢自专,遂呈上皇决。玄宗未请肃宗自决,反而断然驳其意。《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对此记载云:“上欲免张均、张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贼,皆任权要,均乃为贼毁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头再拜曰:‘臣非张说父子,无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见说(张说)于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张垍为汝长流岭表,张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从命。”

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五、乾元元年正月,玄宗御宣政殿,授肃宗玉册并加之尊号,至此玄宗与肃宗的正式禅位程序方全部完成

肃宗乾元元年正月戊寅日,玄宗再御宣政殿,授肃宗玉册且加肃宗“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尊号,肃宗涕泣拜受,且尊上皇曰“太上至道圣皇天帝”,即后世所称的“太上皇”。至此,玄宗禅让肃宗皇帝位的正式程序全部完成,时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正月。

如此算来,计算皇帝在位年头,按照古时计虚多不计实少的惯例,玄宗在位时间既非44年,亦非50年,而应是唐先天元年(712年)——乾元元年(758年),计46年较为客观和合理。唐玄宗在位既非44年,也非50年,为什么说46年较为合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