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是天下华人的感恩节

 山爷wzs0718 2014-03-31

清明,是天下华人的感恩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与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并称为“八节”。    

 2008年清明节增设为法定节假日,意味着政府对国人及其家庭的尊重。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莎士比亚的墓志铭上写道:“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是一部历史”。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的恩德,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千百年来,人们每到清明,就会自然而然地怀着淡淡的忧伤,缅怀先人,招魂续魄!既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敦亲睦族,传承血脉!

 清明扫墓的主要活动,是举家到亲人墓前除草、添土,修整坟头。

 坟墓有如先人的房屋,在谷雨前整理好屋顶,以防雨水冲入坟中。修整坟头后,陈设供品,点燃香烛,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健康、家族兴旺。祭罢烧纸钱,或把纸钱压在坟头,让人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和其他节日不同的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清明节期很长:以四月五日清明为中心推算,有十日前八日后或十日前十日后之说,在这20天的日子里都属于清明节,有些地区可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期长的原因,是不少亲人远离在外,需要协调时间以便一起参加祭祀活动。  

 我国扫墓的习俗缘自寒食节,其起源早在两千年前。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哀悼隐居绵山抱柳树焚火而死的介子推,下令在冬至后105日、即介子推忌日为全国火禁日,家家户户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生冷的熟食,这便是在传承数千年的“寒食节”的由来。

 经后人考证,这一传说应该和古代春季防火有关。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大致到了唐代,两节合二为一,所以清明又称寒食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含有气温升高,雨量增多,草木繁茂的意思。

 此时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的农谚。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唐代诗人对清明节特殊气氛和江南春雨的真实写照。

 清明节与节气一体的特点,还形成了扫墓后插柳、植树、踏春的风俗。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满街杨柳丝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古人认为清明插柳植树,不仅能绿化环境,还有怀念亲人避免疾疫的作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周密《武林旧事》:“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

 古代人对知己讲究离别赠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离别赠柳表示了难分难离,恋恋不舍的心意。

曾子《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指慎重,远指祖先,终为亡故。全句意为,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清明是天下华人的感恩节。

 清明节扫墓所蕴涵的感恩意识,表达了感激先人赐予生命,缅怀先人道德风范,实现先人理想追求进而教育后人持仁爱之心,由己及彼由家及国,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有明确的论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其意思是一切的礼,与其奢侈,不如放在节俭上;丧葬之礼与其过于治办,不如放在哀戚上。

 一个不知道孝顺的人终究是无出息、无前程的人,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终究是无作为、无希望的民族。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讲,天下最不能等的是个孝字!

 忠孝仁德之心根植于民,便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和土壤!

 我想,清明扫墓与回家过年一样,都是天下华人可贵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价值和凝聚能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年风霜而屹立不倒,其原因或许正是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