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地标NO.45】宝山路?老北站记忆(13.9.16)

 陈世万相 2014-04-01

宝山路 百年老站的激情岁月

【I地标NO.45】宝山路 <wbr>老北站记忆(13.9.16)

列车驶过3号线高架轨道

 

老北站 一幕幕历史剧

某日,一位上海老知青乘轨交3号线经过宝山路站,望见窗外十几条铁路线上的列车,他的心里忽然像一锅水被烧开,沸腾起来,翻江倒海,难以自制。4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他正是从这里乘上火车远去新疆。当时的上海火车站就在现在的宝山路站下面。锣鼓喧天,月台挥别,青春与豪情,梦想与磨难。后来返沪探亲,又是一次次在这里泪别父母,身扛肩背大包小袋挤上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四天三夜的旅程后,还要换长途汽车……正是这些钢轨与火车,将人生拽入另一陌生轨道,上海火车站站场画面与边疆生活的风霜雨雪交杂汇合成沸腾的人生记忆。

其实,在这处曾经的上海火车站,不仅上演过一代知青火热伤感的青春剧,它还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舞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从这里坐火车赴南京就任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他在站台上与前来欢送的军政要员和上海商团首领及民众代表合影的照片,至今还挂在铁路博物馆。废除帝制、走向共和的新生的光芒照耀在他们的脸上。然而,次年发生在这里的悲惨一幕又让中国走向了混乱与迷茫。1913年3月20日,积极倡导共和的宋教仁在火车站遇剌身亡。共和梦随之破灭。

1921年,中共代表们从上海转至嘉兴南湖召开重要的“一大”会议,也是从这里行色匆匆坐上火车。7月31日,代表们分散来到车站,互相装作不认识,全部乘上了7点35分上海始发开往杭州的104次快车。那天凌晨,上海市区下了一场透雨,一扫闷热的暑气。彼时,碧空如洗,清风徐徐,朝阳辉映着红通通的站屋。28岁的毛泽东作为参加中共“一大”的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流中。他长衫布鞋,提着简单的行李,向进站口走去。

铁路局 我的青春献给你

宝山路与天目东路围合起一座沉稳朴素的院子,这里正是上海铁路局机关所在地。我1985年大学毕业,在上海铁路局的这座大院工作了近30年。上海铁路局辖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铁路单位,是整张铁路网的指挥中枢,最多时有三十多万员工。上世纪80年代,上海火车站就在我办公室边上。窗外始终是人流如潮,耳边全天候播放着女高音安全提示:“严禁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硫酸、盐酸、硝酸、雷管、炸药、鞭炮……”至今犹回响在耳边。

我一次次从楼下的车站出发,沿铁路线赴各地采访,回到办公室写稿编版。楼下的车站迎来送往,客运量与日俱增,高峰时,每2.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出发到达,一度承担了上海70%以上的陆上客运任务。百年老火车站终有不堪重负的一天。1987年12月28日,它宣告退役,不再办理客运。此后,这里的站场被用作上海客车技术整备作业所,长途奔波回到上海站的火车被拉到这里做再次出发前的检修。同日,在它西面二三公里处,上海新客站建成投入使用。2006年7月1日,上海南站开站,分担了南下列车的运输。2010年7月1日,上海虹桥高铁站启用,连接起崭新的沪宁、沪杭、京沪高铁。我的铁路局,我的青春岁月,与城市发展的脚步一路同行。

明珠线 老铁路新轨交

多年前,上海建造了首条高架轨道交通线路——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3号线的称呼不像上海地铁其他十几条线那么单一,它还有个爱称叫作“明珠线”。

3号线是在原淞沪铁路和老沪杭铁路的地基上建造的。当时这两条铁路从东北至西南穿过整个上海城区,道口众多,不仅严重影响市内交通,也给铁路运输带来制约。废弃作用不大的淞沪铁路,将沪杭铁路从远郊绕行,利用这两条位于城中心的废弃铁路地基建一条高架轨道交通,既取消了拦路的道口,又增加一条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线路,也为铁路运输松绑。此举一经提出,便得到各方响应,铁路部门也积极支持。

因3号线90%是高架线路,大家起初称之为“轻轨”。在研讨过程中,有专家经过一番考证提出轻轨与地铁的区别,不在于是建在地上还是地下,而在于运量。轻轨列车载重不超过4节车厢,像这条行驶6节车厢列车的轨道交通应该叫作地铁,按建成时序,列为地铁3号线。地铁,顾名思义,地下铁道。眼看着高架轨道,如何叫得出地铁两字?因此,“轻轨”仍被众人顺口叫着。

正式场合怎么办呢?叫地铁?叫轻轨?都不太合适。后来有人想出来一个看上去颇为严谨的称呼——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明珠线,与东方明珠同名,可见这条高架轨道交通线曾经有着“明珠”的骄傲和地位。但是这个学名毕竟太长,太文。所以,至今大家还是各喊各的:地铁3号线、轻轨3号线、轻轨明珠线等,不一而足。好在民间口头称呼,只要听的人能懂就可以了。

 

宝山路老地名

 

【I地标NO.45】宝山路 <wbr>老北站记忆(13.9.16)

1911年上海北火车站外景

 

商务印书馆

旧址位于今宝山路499弄584号。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闸北时,商务印书馆全部建筑被毁于炮火之中,损失巨大,被迫停业。上海沦陷之后,这里成为棚户区。

东方图书馆

旧址位于今宝山路499弄584号。又名上海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建于1924年,曾享有“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之美誉。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飞机轰炸大楼,又派遣日本浪人潜入纵火,大楼严重受损,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大楼再度遭到轰炸。图书馆和许多珍贵的图书善本被毁。

宝山路街道

位于闸北区东部,东至东宝兴路,南至铁路,西靠西藏北路(原和田路)。辖区内革命遗址众多,有毛泽东、杨开慧工作过的三曾里中央办公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四·一二”大屠杀血流成河的宝山路和“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地等共9处革命遗址。

 

溯源宝山路

【I地标NO.45】宝山路 <wbr>老北站记忆(13.9.16)

上海铁路博物馆

 

宝山路

北至同心路。修筑于1902年,因位于宝山县境内而得名。宝山路为闸北区主要街道,建成后不久设立商务印书馆,南端由于靠近北站,商业繁荣。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淞沪会战中,宝山路受到重创,战后除南端商业得到部分恢复外,大部分成为贫民区。

上海老北站

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吴淞铁路通车,自今河南北路、塘沽路口起,沿现宝山路走向,抵达江湾,后延伸至吴淞码头。通车一年后被毁。1898年9月1日,在原吴淞铁路基础上新建的淞沪铁路通车,全长16公里,始发站为宝山路站。1909年,沪宁铁路通车。上海火车站设在今3号线宝山路下方。1916年,沪宁、沪杭铁路在此接轨,这里成为两路总站。因上海城区的南面还有上海南站,故这里改名为上海北站。1932年,上海北站站屋毁于战火。1933年修复。1937年,上海北站、上海南站先后遭日本飞机轰炸破坏。日军占领期间,上海北站再次修复。此后的50年,上海北站一直是上海主要的陆上大门。1987年12月28日,新的上海火车站建成后,该站被称为老北站。

铁路博物馆

位于天目东路200号,原上海北火车站东侧,以沪宁铁路上海站为样板,按80%比例建造,于2004年对外开放,展示上海及华东铁路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

轨道交通3号线

标志色为黄色。于2000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全线共19座车站,有9个车站与轨交4号线共用。2006年12月18日,3号线北延伸段开通,新设10个车站。

 

网友眼中的宝山路站


 
   【I地标NO.45】宝山路 <wbr>老北站记忆(13.9.16)

1980年代初的老北站

 

@蒯蒯-晓青:宝山路站我老熟悉的,附近的虬江路二手货市场很热闹,以前是露天的市场,可以兜很长很长的时间,如今改造后统统搬入市场,规模比之前小多了。直到今天,爸爸有时还喜欢去那里逛逛。另外,宝山路站附近还有个长途汽车站呢。

小提琴311:生在宝山路,长在宝山路,现在回想起来,和我小时候的宝山路相比,如今的宝山路已经完全大变样了。

 

地标

 

上海铁路博物馆

位于老北站站屋的旧址。外墙用红砖砌筑,拱形的窗和门十分漂亮。原来的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被炸毁,新世纪之际重建。

铁路雕塑

上海铁路局大院里的雕塑,用拆除的老淞沪铁路的枕木、铁轨、道钉等材料组合而成,以展示中国铁路曲折的成长历程。

蒸汽火车头

陈列于上海铁路博物馆后侧。火车头外形壮观,为蒸汽机时代的象征。这个庞然大物是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有震撼力。

轨交宝山路站

轨交3号线、4号线宝山路站,就在原来的铁路老北站北侧。轨交高架下面的铁路轨道上停满了南来北往的列车,它们静静等候着调度,而地铁列车在高处来来往往,俯视着昔日的老北站。

 

宝山路站

 

位于闸北区交通路和宝山路,于2000年12月26日开通,是上海轨交3号线和4号线的共线车站。车站共有2个出入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