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响起熟悉的“当当当”声音,眼看着黑白相间的护栏缓缓落下,心里懊恼“又赶上火车了”,许多上海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知不觉间,上海的道口在消失,或者是架设了天桥,不必再等火车过去才能通行,或者是路线弃用后道口封闭,现在,再也不会听见那象征着那个年代的声音了。 火车的汽笛声、道口的“当当当”警示声、自行车的铃声、人群中“来勿及了”的抱怨声……1987年夏天的一个清晨,铁路沪宁线光新路道口,各种声音搀杂在一起,人们的心里如同夏天的天气一样,火烧火燎。
上班的人路上遇到道口过火车,自然是心急火燎,就觉得这一节一节的车厢怎么走也走不完。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在道口看火车是件好玩的事情。 一位住在志丹路甘泉新村的老上海说,她小时候就很喜欢到光新路道口观看火车。飞驰而来,呼啸而去的火车,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是神秘诱人、满载精彩的,她时常会编织乘火车去向美丽远方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火车驶入上海北站
10岁那年,我爸到贵州“支内”。听爸说,火车从北站开出经过光新路道口。在爸每次去贵州时,送他坐上78路公交车后,我就到交通路志丹路口的街面守候,盯视着每列经过的火车,希冀看到窗口里的爸,但我还没来得及眨眼,一个个车窗就闪过啦。凝视着一列列远去的列车,心中荡出深深的失落和惆怅。 沪杭铁路穿过长宁区境内。1980年时,每天穿越的火车越来越多。火车通过长宁路铁路道口时,正好是人们上早班的高峰期,大家只能在道口两边排队,有时要等上二十多分钟,大家意见很大。 昔日沪杭铁路长宁路道口火车经过时的情景
在各个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施工场地需要的动迁。在建桥过程中,还得到上海铁路西站、上海台版二厂、上海第一丝绸印染厂和武夷路派出所等单位的协助。 终于在1981年6月,天桥开始动工建设,同年12月1日竣工。此桥为钢结构,桥高6.2米,全长32.4米,桥面宽5米,两端以阶梯式踏步上下桥,阶梯两侧各有50厘米宽的坡道方便自行车上下推行。 时光飞逝,只是过了一二十年,原本穿插在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道口,已面临“要不要继续存在”的问题。 2000年上午10点,最后一列货运列车通过后,已经有着84年的铁路沪杭线老沪闵路道口,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老沪闵路道口位于徐汇区的新龙华地区,从1916年12月9日投入使用后,每天通过的客货列车超过70趟,而这一道口每天的过往的人流也要超过10万人次。众多的人流,与频繁关闭的道口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并成为当地交通的瓶颈。 1932年地图上标注的沪杭铁路及沪闵南柘路部分路段
![]() 淞沪铁路原为吴淞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北(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了轰动。 淞沪铁路的上海火车站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客运线渐渐退出,此时的淞沪铁路主要以货运为主,直至80年代中期,这条铁路线运输功能渐渐地退出,每天仅有一二趟火车经过。
![]() 许多人都知道复旦大学的校园里跑火车。在那里经过的是淞沪铁路的分支线路之一。 611线 这两条311线和611线,611线也称江湾机场线,此线抗日时期就已经有了,是当时日本军队修建,鼎盛时期611连接——华东物资总后勤处05仓库,国定路货场,江湾机场和建筑材料江湾供给站。有逸仙路,吉浦路,纪念路,国定路,复旦大学宿舍正门,淞沪路以上几个道口。 江湾机场以及淞沪路道口早已废弃年代不详,国定路货场复旦大学宿舍正门道口是经过货场的必经之地,这个道口由于经过宿舍区和教学楼,不少学生因为被拦下而迟到,迟到率大大增加,后校方多次向铁路局反映,铁路局同意国定路货场缩线,不久就废弃。 华东师大闵行校区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闵行校区,铁路直接从校园中穿过,且成了教学区与宿舍区的“天然分界线”,华师不得不修筑了多条地下道连通两块校区。 不过,虽然火车看似是在校园中穿行,但铁轨的两侧都有围墙,师生们是不可能接近火车的,紧贴着铁路的这一狭长区域实际上在“校外”。周围的一些居民甚至还顺着铁轨走进了这片区域,利用轨道旁的狭小空间种植蔬菜。 这条铁路现称“七库线”,从吴泾支线淡水桥站牵出,终到浦西站,全长不足4公里,仅一个区间。七库线原是吴周支线的一部分,吴周支线全长20公里,除了现存的淡水桥至浦西的一小段,这条铁路在黄浦江对面的浦东还曾有16公里的线路。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吴泾被国家列为重点的化工和仓储基地以后,吴泾区域的铁道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其中,大家熟识的是“吴泾线”和“七库线”。 “七库线”主要承担着仓储粮食、冷冻食品以及粮油、农资公司等单位货物的运输。当时,储存大量粮食的上粮七库,还有被称为远东第一冷库的吴泾冷库,都对国民经济以及备战备荒的重大战略物资的调运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走“七库线”的火车,一天至多也就一到两趟。 (综合:新民晚报《千军万马过道口》作者 金志刚、普陀区图书馆《光新路道口看火车》作者 张林凤、《火车悠悠穿校园,还曾坐船去浦东》摄影 张亦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