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唯铭】上海舞厅:在这里大众将肢体狂欢(13.3.29)

 陈世万相 2014-04-01
image
30年代的四大舞厅之一,百乐门。
image
那个年代的上海,跳舞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image
早在1850年的英租界,也许就在英国总会里,上海第一次跳起了交际舞。
image
华尔兹的舞曲曾夜夜响彻礼查饭店的餐厅。
 
 
这个活动来自欧洲宫廷

20世纪的整个30年代,在上海,除了有邬达克设计的美妙的小体量建筑,除了有公和洋行为代表的西方各大洋行设计的各种类型的庞大的公共建筑,还有一种建筑也格外地引人注目,不是因了它在建筑学上的意义,而是因了它在人文层面上的重要性,那就是公共舞厅,一个能让大众将他们的肢体在音乐节奏中作自由但充满规律活动的空间。

舞厅,舞蹈者的肆意空间,当我开始说起这个地方时,那么,穿越便是必须的,我们必须穿越到开埠之日,那个决定上海这座城市未来或伟大或渺小命运的决定性时期。

据了不起的历史如此说道:1850年,开埠之后7年,在英租界,上海有了第一次交际舞会,地点不详。随后,又过了14年,那是英国与美国两家将它们的租界合并之后,你也可以说,交际舞从此进入了中国上海,尽管上海这时还只是一个与渔村、农田有更多相关的地方。

现在,我们有必要再作一次穿越,且让我们来到15世纪的欧洲宫殿,对此种舞蹈有点感性认识。600多年前的那些日子里,欧洲已从它黑暗的中世纪中走出,它也在方兴未艾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获得了勃勃生气,其时,欧洲的大小宫廷每每总有隆重的舞会即时举行,宫廷舞,你也可以称它为“帕凡”、“拉伏而地”、“伏而塔”,是那个时代的淑女或骑士们的必修课程,倘若你要进入后来的上流社会,这便是一张必须到手的通行证,也因此,在烛光如同星光一般照耀着的宫廷空间里,气度不凡的男女学习、操练乃至膜拜着这种有着“严格规定的舞步、举止、仪态和程序的舞蹈”,从而获得一个精英阶层必须时时表现而出的矜持和高贵、潇洒和风度。

进入17世纪,欧洲宫廷中又出现了由4首舞曲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随后是小步舞曲、苏格兰舞曲,大名鼎鼎的巴赫所创造的“G小调小步舞曲”,不仅使得小步风靡欧洲,也让他名扬天下。

进入18世纪,由德国与奥地利农民在打谷场踢场动作演变而来的三步舞维也纳华尔兹进入了奥地利宫廷,随后,又风生水起于欧洲各大宫廷,当施特劳斯父子创造出华尔兹圆舞曲后,这种舞蹈便成了舞中之王。

安垲弟中的上海第一个舞厅

生活总以它的逻辑进行,如同黄浦江的江水一样,它的流动是无法阻挡的。张园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那张园,当年落成在而今泰兴路的南端,地处南京西路之南、石门一路之西、威海路以北的这片区域。

19世纪的下半期,上海开埠已经30多年,西方冒险家已经将一个渔村的上海打造得开始有了规模、有点气象,这时,和记洋行的大班,名叫格农的,便在1872年至1878年之间,在租得的20余亩土地上,辟成了一个私家花园。

若干年后,中国无锡商人张叔和,自格农手中购得此园,起名“张氏味莼园”,简称为张园。

有些事情是当事者也始料不及的。

那张园,张叔和原意是用来给母亲大人颐养天年,却无意地成为晚清末期上海滩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

张叔和对张园可谓用心良苦。在多次扩建和修缮后,先是张园的规模已从格农时的20余亩上升到了后来的61亩,1893年,张叔和又斥巨资建造了当年上海滩最高的一个建筑,取名为“安垲弟”(Arcadia Hall),意为世外桃源。这“安垲弟”是否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们不得而知,但因了它的高耸,那时,凡到上海者,必来此处登高,眺望上海的那派逐渐繁荣昌盛起来的胜景。对上海民间舞蹈史来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上海第一家舞厅,便落成在“安垲弟”里,现在,在华尔兹圆舞曲中翩翩起舞的不再是让农民们相当愤恨的“外国赤佬”了,晚清的富商或才子,都一一地介入其间,更多的晚清上海市民,他们很兴奋地体验着“蓬嚓嚓”的那番全新经验。

伟大的历史随后如此记载:到上世纪20年代,上海已有商业舞厅为大中华、巴黎、桃花宫、远东、爵禄、月宫、凤凰、大东、东亚、新新、嫦娥等数十家舞厅,它们几乎全都集中在了西藏路、北四川路以及南京东路这一带。其中那个设在西藏路宁波同乡会隔壁巴黎饭店内的黑猫舞厅,更以它的锦幔天花板、迷离的墙壁以及如抹了油般的跳舞地板,而让上海舞客们激赏不已。而那个在黑猫舞厅中乱抛媚眼、花枝乱颤的红舞女王吉,更是被无聊的小报文人称之为“乱世佳人”,只恨不能一睹芳泽,或同床共眠。

进入上世纪30年代,上海舞厅已有百家之多,相比同时代的天津五家舞厅、武汉三家舞厅、香港七家舞厅,上海遥遥领先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从南京路到延安路这一段的西藏路,便有高峰、远东、爵禄、逍遥、大新、锅台、米高梅、维也纳等8家舞厅,在舞客们的嘴巴里,西藏路,至少这一段西藏路又被叫作“舞场路”。

四大舞厅中的镀金往事

关于“四大舞厅”是那“四大”,无论伟大的历史还是渺小的个人都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排列。“百乐门、大都会、仙乐斯、丽都”为一说,“百乐门、大都会、仙乐斯、新仙林”再一说,“百乐门、大都会、仙乐斯、爱尔令”为又一说,说法种种,不一而足,但可以由此发现,首先那上海滩在上世纪30年代,是有“四大舞厅”,其次,“四大舞厅”中的百乐门、大都会与仙乐斯的地位恐怕无人可以撼动。

百乐门建成于1933年,由上海商人顾联承投资银两70万。设计师是很少有人知晓的杨锡镠,关于他,稍后我将专作介绍。在这个号称“远东第一乐府”的地方,它的微微颤动、仿佛踏波无痕的弹簧地板,成了坊间的神奇传说,在这个空间,又因生出舞场中的多少爱恨情仇,多少欲望、野心,让人为之神往。只说一个细节便在30年代让人瞠目结舌,在百乐门出没的那些风姿绰约的舞女,仅月收入,便为三千银元至六千银元,那是当年境况已经很是不错的职员收入的十倍以上。

通常排位在百乐门之后的,是广东商人江耀章在戈登路(今江宁路近南京西路口)的大都会舞厅。建造的年代为百乐门之后一年,1934年。设计师不详。尽管不详,但其时的红男绿女,却是万分熟悉了它的建筑特色:八角形的外形,舞厅正中有一个罗马式的穹顶,顶下,则是圆形舞池。放眼看去,整个舞厅都是画栋雕梁,古色古香得如同清代的某一个后宫。风格与百乐门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那大都会的诸多硬件也让人称道,诸如停车场、热水汀、冷气、灯光音响设备,以及舞厅休息室。尤其是当时的那些红舞女,是要让舞客们看得心旌荡漾的。

排名第三的仙乐斯舞宫,让它产生的第一推动力乃是人类的不满、愤懑和狂妄的情绪。具体说来,是因了上海滩其时的大亨维克多·沙逊当年前往百乐门跳舞而招致冷遇,这让他产生了要造一家同等规模的舞厅与其一决高下的决心。1935年,依照美国纽约“仙乐斯舞宫”的全部样式,上海的仙乐斯舞宫同比例地安置在了静安寺路444号,1936年年底前沙逊大人已经将它用作招待宾客,那一刻,当他尊贵的客人一一走进仙乐斯舞宫,他是否冲着百乐门方向轻蔑地一笑,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在“看电影”这个市民生活方式的一边,便是“跳舞”这种摩登的生活。有人为此感慨:“今年上海人的跳舞热,已达沸点,跳舞场之设立,亦如雨后之春笋,滋茁不已。少年淑女竞相学习,颇有不能跳舞,即不能承认为上海人之势。”

“不能跳舞,即不是上海人”,一种生活方式到了可以对人的城市身份作出界定和判断,由此可见这种生活方式对市民有着多大的威力,而这是设计舞厅的杨锡镠们无法预料还要惊叹不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