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功为什么会出现手麻的现象

 青衣问道 2014-04-01
练功为什么会出现手麻的现象?
 
       在练习“瑜伽导引法”的时候,有些在线修炼的会员会出现手麻或者手臂发麻的现象,这并非偶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练习方法上的错误
       很多人在练习一些支撑性的体式时,尤其是初学者由于身体的协调性尚未调整好,往往会使身体的重力过于偏向手臂,造成手臂血流受阻而引起发麻。
       比如,预备功法和扭脊功的练习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过于将身体的重心压向撑地的手臂上,这时候手臂不发麻才怪了。

                           
 
       此类手麻的现象无须多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身体往往容易较劲儿、紧张,这也比较正常,只要注意适当放松、重心平衡就可以了。
       其实,我们在预备功法的引领当中,已经有所提示:“不要把重心全部压到手臂上,(重心)在臀部和两臂之间”。
       因此,在这里要再次提醒大家,在线修炼的重点是“跟练”,而跟练的要诀则是“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引领上”。
       我们再三强调——瑜伽是心法;练习瑜伽要“用心不用脑”。原理很简单,当你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引领上的时候【当然,老师的引领水平和内涵是前提要素】,你就等于直接完成了当下、自觉、心归一处、意守、身心合一,就直接进入了瑜伽的状态、氛围和气场当中了,这也就直接到达了“精神内守”的自然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又直接完成了“以静制动”的体式练习。所以,这远比你是否抻筋掰腿、挑战和完成动作上的极限要重要千百倍,若非如此,瑜伽何以修身而养性呢?
另外,大多数人会把完成“动形”当作唯一的目标,以为功效都在动形上,是这样的吗?这个答案您可以自己去找,不妨问问自己或者久练体操、技巧、杂技和“外形瑜伽”的人们——达到了何种调理身体的功效?打通了那条经络呢?






   练功时出现的手臂发麻,除去练习方法的问题以外,还可以反映出你的身体状况和经络、气血的运行情况,还有“瑜伽导引法”的调节功能,比如:
       第二,气血不足
       我们可以想象和回忆一下,我们的身体如果出现发麻的情况,一般都在哪些部位?四肢或者面部、头皮的部位会出现发麻的现象,请问:有谁经常出现肚子发麻、胸部发麻,或者心肝脾肺肾发麻的情况呢?要是这样恐怕就直接没命了。
       理由再简单不过了,这是因为身体必须自保,血液首先要供给维持生命的重要机关,否则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因为麻是缺血的表现。
       比如,有些人在动了大气之后,委屈、憋闷之时,会突然出现肢体甚至面部肌肉、头皮发麻的、发僵、发凉的情况,这是身体出现突发状况后的自救,因为身体突然产生急剧的消耗,气血逆乱,气脉出现暂时性闭锁,这个时候,身体的气血会自动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集结,赶紧“保命”是第一要素。因此,远离心脏的部位就会出现短暂的缺血现象,这也属于正常的循环功能出现了暂时性的障碍。
       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清楚,其实在出现这种发麻现象之前,严重的时候,是先出现发凉、发僵、发木,甚至休克的现象,这叫“痹”,其实如果到了“麻”这个阶段的时候,已经是身体在慢慢缓解的阶段了,因为“气为血之帅”,气到血没到才会发麻,如果气和血都没到,就没有知觉了。
       发麻是“气到血没到”的一种反应,紧接着就是“气到血到”了,否则不会出现发麻。
       由此说明一个道理,有些人在练功的时候出现手麻,一是反映出经脉不通,或者气血不足,而当你运用了“瑜伽导引法”中的内力之后,可以收束气血蓄势待发,然后随着接下来的彻底放松之后,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气血当然就会自动、自然的打通气脉啦。
       这就叫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运与动的结合,不也正是瑜伽——“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连接、一致的体现吗?
       所以,这也反映出一个道理——用大脑的意识去指挥身体,就是“动”死了,动作幅度再大,难度再高,身体内部“运”的功能也不买你的帐。
       所谓内功、东方修炼术,最潇洒的地方就在于——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官止神行,这也正是“导引”的内涵所在。
比如中国导引术中的推掌、立掌、撑掌、提踵、暗劲、力贯十指、如树植地、松空等等,都是内在修炼的体现。
 



       而我们在“文道瑜伽导引法”的整套功法的修炼当中,都已经吸取了我们老祖宗的这些内功精华,同时也提炼了瑜伽的内功精华,比如“极限上放松”、悬息收束等等。
 


 
       但是,提醒大家注意,当你在练功的时候不要刻意的去考虑这些问题,我们之所以强调整套功法的“跟练”,是因为在练功的时候,越自然、越放下、妄念越少,效果则越好,这样就可以使你很自然的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闲心而劳形”和“气从以顺”的状态。至于那些专业问题和专业术语如何体现,那是专业培训和实践教学当中去理解、消化的课程。
       而我们在引领大家的练习当中,已经融入和体现了这些功能,大家只要用心跟练就可以了,功效是在用心跟练当中产生的。
       同样,只要不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发麻,以及练习不当引起的发麻,瑜伽内功的调节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害处的。即使是由于压掌而出现的短暂性手臂发麻,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当你结束这个动作并且放松之后,它很快就会气血回流,只要身心放松,不要人为的收紧肌肉、神经紧绷就可以了。
 

















第三,不同的感觉常常反映出某些不同的身体状况  

        【例】:几年前,在北京的一次“日常调理功法”修炼课结束之后,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问我:“老师,我刚才练习的时候,怎么会手麻的厉害?”
    旁边一位正在参加专业培训的朋友抢先回答:“是你太过用力压到了手臂,引起了缺血呗。”
    我看了看这位女士的身型和面色,摆摆手说:“不是。”我开始询问她是在练习那个功法的时候出现了手麻?她手臂横向伸展了一下,说是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一看便知是“三角伸展式”。
    要知道,这只是一个伸展手臂,而不是扭曲和挤压手臂的体式,所以不存在因压、挤引起缺血的可能。

 



       其实,这时候我已经知道大概原因了,但还是追我了一句:“告诉我,哪个手指麻的最厉害?”她说:“手指基本都麻,中指、小指麻的厉害。”
   我立刻问她:“你血粘度高吗?”
   她很讶异的反问我:“您怎么知道?”
   我继续问她:“几年啦?”
   她说:“七、八年了。”
   我说:“你的血粘度还不是一般的高。”
   她说:“是的”。


       为什么只从一个伸展手臂动作当中,我会判断出她的血粘度高呢?看上去这不过只是一个“侧平举”的动作而已嘛。
       如果仅仅是一个侧平举的动作,她是不会出现手臂发麻的,这恰恰是因为她练习的是“瑜伽导引法”才使她出现了手臂发麻的状况。
       什么原理?
       在中医看来,所谓血脂、血粘度高,就是身体里有较为严重的瘀血和痰湿,而我们在前一种类型当中说过,出现“麻”的情况,往往是“气到血没到”。试想一下,一般血液清稀、洁净、血管光滑的人,血液的流速自然也就顺溜的多,而一个血液粘稠度高、血脂高的人,血液的流动就很“费劲”了。这时候,如果“气”的压力比较大,再加上血管狭窄,就形成了“气到血难到”的情况,所以麻感严重,有些人还会伴随着胀痛感。
       为什么反而是练习了正确的瑜伽功法或者“瑜伽导引法”才出现了这样的反应呢?
       如果像做操似的练习“三角伸展式”,一个侧平举的动作,不会有人感觉手臂麻胀,而我们在这个功法的练习当中,引进了《易筋经》的“撑掌”和“横担降魔”等多种内功方法,它可以在打开手三阴、手三阳6条经络的前提下,收束气血,配合调息,以聚集能量(气)的方式,形成强大的动力、气流(中医认为,气主动),最后又通过“松空”的方法,彻底打开气血通道的“闸门”,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以此来打通经络、宣导气血。因此,有人练习这类功法的时候,会在某条通道上有热流涌动的感觉,这在中医当中叫做“温通”。
       每个人练功时出现的体感都不尽相同,而上面这位女士,当她运用了这种内功、内力的方式练习之后,出现了小指、中指发麻比较严重的现象,这两个手指恰恰是心经、心包经循行的经络。再结合望诊,发现她不仅人有些发胖,而且面色发紫暗色,综合起来就不难推论出她的体内有瘀血,就形成了“气流”大而血流慢所造成的手麻。
       她问我:“那老师我该怎么办?”
       我说:“继续练习日常调理功法,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梳理经络,关键是正确的练功方法可以帮助你——引火下行。”
因为像她这样的情况一定血压高,千万不能去捣鼓“外形瑜伽”,反而会使心脏负担较重,气血受阻,并且形成内耗、内虚,那就容易“摊上大事儿了”。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再举一例:
        在广州的一次讲座当中,还是通过这个功法“试”出了各人不同的感觉,其中一位电视台的女士,三次重复练习这个功法,手臂都没有任何感觉,并非是她练习不到位。
        我问她:“你平常是不是怕冷,寒凉比较重?”她点头说:“是”。后来她跟旁边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说:“她看的真准,我经常四肢发冷。”
       你想想看,这是在广州这个偏亚热带的地区啊!可见她的寒凉还是比较严重的。
       因为,中医有句话叫“遇寒则凝”,寒气重了以后,同样也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而我们常说:“血总是热的”。其实,血离开了阳气是热不起来的,要靠阳气来温化它(包括津液),因此,缺少了阳气,血脉、津液就缺少了温通、温化的功能,身体就会出现退化、衰老。
       可见,很多人成天担心自己衰老、退化,吃这、补那的,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要养阳气、温通经络才是关键,万物生长靠太阳,失去了“太阳”(阳气),万物不生,还想不衰老?
       由此,还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练习瑜伽的目的首先应该是为了健康。我想,即使是追求时尚的人们,一旦远离了健康,也就从根本上远离了时尚。
       所以,瑜伽只有通过内在的修炼方式(而非外形的训练),才能真正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经络不通的感觉:冷、热、疼、痛、酸、麻、肿、胀
    作为普通养生者,不懂脉象怎么办?不懂方剂怎么办?甚至不懂经络穴位怎么办?但您一定要读懂自己身体的九种感觉—冷、热、疼、痛、麻、木、酸、肿、胀,因为这些都是经络不通的信号,读懂了这些信号,才能防微杜渐,保持经络气血的通畅,让疾病远离您。
    众所周知,阿是穴的取穴原则就是哪里疼痛就以哪里为穴,治疗的效果常常不错。这说明人体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经络不通,就会发出很多不舒服的信号来求救。现在就来看看,如果经络不通,人体还会发出哪些不舒服的求救信号。
    ①冷。除了头凉之外,身体其他某些部位发凉,比如最常见的是手脚发凉,常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因为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哪个地方发冷,哪个地方可能经络不通,气血难以到达。此外,还有体温、出汗不对称出现,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严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况。
    经络不通对皮表的影响,除了冷热感觉外,还可以表现为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问题,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长不好。所以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以上问题,可以对照经络图查找所处的经络,进行按摩等调理,将它们疏通以后,说不定很多问题也就消除了。
    ②热。其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地方低热、干燥,或者局部异常出汗。一般这也是体内经络不通,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散发出去的缘故。除了外邪引起的红、肿、热、痛与发热所在的经络不通有关,一般低热可能来自相连的经络。气血在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会从临近的经络那里寻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响的就是具有表里关系或者子母关系的经络,使该经络发热。比如头部低热,不一定全是膀胱经的问题,而可能是与它相表里的肾经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造成的。

 ③疼和痛。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疼字是“疒”下面一个“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袭经络所致的不适,一般是刚发病的时候,经络受到外邪干扰,身体自动发出“疼”的信号,以便募集更多的气血救援,但“不通畅”、“堵塞”的局面还没形成,所以,“疼”通常是一闪而过的,呈现点状或散点状,如果没有堵塞,疼过以后也可能无迹可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加强防护,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复发。痛字是“疒”下面一个甬字,古代甬是 “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通道—经络的疾病。实际上,痛就是经络集结了很多气血,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压、触摸才会感到,可以反复发作,面积比疼要大一些。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位置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就是这个道理。其中,穴位是“点”,经是“线”,络则是“面”。遇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面积小的可以用阿是穴,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刮痧,这样经络慢慢就通了。
    ④麻和木。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进一步发展就是麻或木。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死,气血彻底不通,双腿就会麻木,只有改变坐姿,气血通畅才能恢复知觉。麻和木的症状经常一起出现,但在中医里,它们的病因不同,“麻为气虚,木为血虚”,如果麻得重,说明气不足,木得重则说明血虚。肢体出现麻木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及时疏通经络,这样能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⑤酸。酸说明经络气血供应减慢,不能满足身体需求。人在剧烈运动以后,比如短跑比赛,事后机体会发酸或者无力,这是因为短跑需要更多的气血供应,超过了正常机体气血供应的限度,导致气血供不上来而发酸。正常状态下,消耗和补充是一个平衡,所以养生运动从来不是剧烈运动,而是气血供求平衡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导引术等,西方医学也非常推崇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柔韧性运动等。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轻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这个时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经络,就可能发现潜在的痛、肿、胀等经络不通的症状。

⑥肿和胀。经络不通可以是有形的,这就是肿,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肿,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来调理。很多人刮出来、拔出来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实就是经络里的瘀血。同时还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盖内侧的血海穴[简便取穴法:屈膝,以左掌心按于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仿此(见图2-1)]。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气血能量博大如海。血海穴位于脾经,脾主统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乱行、不淤积的功能,经常按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对消除淤肿有辅助治疗作用。如果按摩的时候有疼痛感,更要注意经常按摩。

    图2-1按摩血海穴示意图
    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就是胀,由气滞引起。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形成的“涡气”。身体某部位发胀,首先可以对该部位经络上循经按摩,找到疼痛点再进行按摩。其次还可以在三焦经查找有关痛点,《难经》言:“三焦主气”,凡是“气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来治疗,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疗小腿抽筋,支沟穴可以治疗胁痛。三焦气不顺主要集中在颈部与上臂之间。患者无事时可以把手当作耙子,从颈部、肩部往手臂后方细细地耙下来,直到无名指。然后哪里痛就重点挠片刻,这样就能理顺三焦之气了。
    阿是穴最初记载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为古代医家提供了一个不拘常法的治疗思路,同时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养生思路:可以不懂方剂,也可以不懂经络,但一定要读懂自己身体的感觉,防微杜渐,保持经络气血的通畅,让疾病远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