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才子钟云舫(一)

 真如云 2014-04-01

对联才子钟云舫(一)

来源:《民间对联故事》第十九期 作者:冯全生 时间:2011-12-26 点击次数:621

    江津,故称江州。地处泸(泸州)、渝(重庆)、之间,控涪(涪fu陵)、合(合川),素以山青水秀、人杰地丰闻名,清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年),一位名不见经传,事不见史册的奇人就诞生在这里。他,就是钟祖棻fen。

    钟祖棻号舫,他之所以称奇,在于它人奇、文奇、联奇。他自称铁汉,又号铮铮居士。他一生怀才不遇,道路坎坷。为人豪爽,倜傥。一副傲骨直刺贪官酷吏、秽气邪风,他最爱阅读笔记杂书,对“经典”之著兴趣甚少,他写的文章光华璀璨,不落俗套,更为难得的是他最喜编撰联语,尤擅长联。联笔锐不可当,尽扫绮丽粉饰之风,构思卓然不群,无愧为奇横盖世之作,最为称奇的是钟云舫的整个生命与联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莫不与联相关:他因联而闻名,因联而落第,因联而结百年之好,因联而罹祸,因联而终!他毕生创作的一千八百五十余副对联脍炙人口,他晚年撰写的二百一十二字的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联闻名遐迩;长达一千六百余言的江津临江楼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第一回 巧设问塾师赤胆 妙对答少年奇心

    钟云舫年幼时,尽管他家里贫穷,父亲还是送他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念书。

    塾师姓董,是道光初年的“大学士”,因触犯朝廷当权者而隐居于江津。董老先生常以本地先贤、辅助孔明的名士、蜀汉大司马董和自比,对其清廉洁己推崇备至。每当授课之时,又免不了抨击时政,以吐心中不快。

    这天他刚给学童们讲了《张中丞传后叙》,便大声议论起来:“张公乃忠直义烈之士,可钦!可佩!可敬!可叹!吾江州之地亦多刚直奇怪烈者,皆无俗谷媚态:汉有“江州三杰”——谒涣、陈为、谯章,蜀汉有董和、学童有暇可往乡贤祠拜其尊象;更有杜甫十三世孙杜莘老晚年移居本地,葬于城南。他为官以论天下为“第一事”,直声震世。他有一句我时时讲起的名言,众学童可曾记得?”

    学生正听得入神,对老师突然的发问,竟一时回答不上;而心潮已被老师激动之语掀起的钟云舫一下站了起来,朗声答道,“杜夫子言:‘我得志饶君子不饶小人’!”

    塾师喜不可言:“善哉!善哉!”随着这赞叹之声,同学们不禁向钟云舫投过羡慕的眼光。小云舫眨了眨有神的眼,忘记坐下。塾师亲切地叫他落座,又向学童们突发一问:“杜老夫子之言极是,尔等又何以对君子、小人?”

    众学童忍不住窃窃私语,有的说,君子可敬,小人可畏;有的则言,君子可饶,小人亦不可不饶;还有的悄悄议论,孰为君子,孰为小人,实难分明……此刻,钟云舫欲言又止,董老先生向他问道:祖棻曷he不言志?”

    钟云舫霍地站起,声音格外响亮:“我是得志饶君子不饶小人,失意也是饶君子不饶小人!”

    奇语惊人!老现捋luo须赞道:“孺子可教也!”兴高采烈之余,他又命云舫属对,老塾师是要以此再观学生的心志。

    云舫洗耳恭听,先生道:

    满腔子都是恻隐;

    其意显然与“饶君子”是相关的。云舫知其意,答曰:

    一肚皮不合时宜。

    这便是“不饶小人”!老师点头称是:“‘不合时宜’四字为脱俗之语,妙!”言罢,又吟一句:

    嬉笑悲歌怒骂;

    老先生又在借题发挥了,钟云舫不慌不忙地回道:

    诗仙剑侠酒狂。

    老先生连声叫好:“对句气势十足”后,再诵一句云:

    富难淫其心,为伦类中所当行之事;

    钟答得格外有力:

    威不屈所志,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

    董老师满怀喜悦:“好个‘威不屈所志’!好个‘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祖棻之言深得吾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