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极小云
初学者一般认为丹田就是气海穴,所以一些自认为高明的人教学生时,就让学生以气海穴为丹田。 丹田和气海穴离得很近是实事,不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认气海为丹田不是完全准确的, 生物有个体差异,心脏都有长反的呢,不同的人,丹田的位置也不完全相同。 我们认为是气海的位置,如果在胖人身上,那个位置可能只有肥肉。如果干人身上,那个位置就有可能是脏器。 所以,这些人教学生,学生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丹田到底在那里,非常好笑。 其实,要找到丹田,不能认死位置,必须从气感上找。 如何找? 其实简单,方法如下: 站成立禅的姿势,站好,背拨直,不直则气不能沉丹田,就不好找了,从头松到脚,反过来松也可以。 两手抬起放在腰边,手心向上,注意力全都放在小腹内。注意,是整个小腹,先忘记你以前所学丹田的位置。 连续快速、短促的吸气,吸到不能再吸,吸满了以后,闭气九秒。 然后轻吸一下,再慢慢缓的把气呼出,呼气要一次性呼出,但不能快速,得慢慢来。 反复9次,重点注意小腹内随呼吸产生的收紧和放松感,而且要尽量清楚的找到这个点, 这个点是会开合的, 嗯,对了,这就是真正的丹田。 好了,以后练拳时注意守着这个点, 试着采用以下呼吸方法: 吸则全身各处之气吸入丹田,全身各处收缩, 呼则丹田之气充实全身各处,全身各处胀开。 则为内气鼓荡。
注意有气沉丹田的感觉就行了。 练拳时注意深呼吸, 均、慢、悠、长、舒, 吸则气贴于背, 呼则气沉丹田,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丹田在那里, 所以也不知道气沉丹田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知道什么地方是丹田, 你就会注意那个地方有没有沉气的感觉了。 至于内气鼓荡是行气的功法, 在丹田没有明显和强烈气感之前, 不可强行使用内气鼓荡的功法。 通过站桩和静坐,可以培养丹田气, 当你丹田产生一股热流时, 就可以练习内气鼓荡了。
找到了丹田,就要注意气沉丹田。 此时这就可以注意到。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含胸拨背,虚领顶劲, 你说会发现丹田部位自然而然象装进去什么东西一样, 丹田部位自然出现沉坠感, 就是气沉丹田了。 气沉丹田讲究自然而然,不要刻意向丹田贯气,那样有害无益。 气沉丹田,然后走架时采取轻缓的深呼吸,注意松沉到脚底,全身很快就会产生气感。
注意,有了气沉丹田后,你打拳的速度必须放慢, 每一举动,最好让丹田气动,尾闾自然一收,气向上到腰(也可以具体到两腰眼), 此时,全身会产生充分感,一般人是手臂先产生充气感,感觉就是有气充入手臂之中,催动手臂形动,即意到气动。 这样你的拳架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