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2014高考命题猜想(二)

 龙溪舟子 2014-04-02
【历史】2014高考命题猜想(二)

   

猜想5 以古代社会的经济现象切入,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手工业的进步

【样题21】《庄子·则阳》篇说:“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飧。”材料表明

A.战国时期的耕作是隔年轮耕      B.战国时期对于土壤种类已积累相当丰富的经验

C.耕作技术水平低而导致歉收      D.我国农业生产开始由粗放式耕作向精耕细作转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意思。材料有两层意思,前半部分讲的是粗放式耕作,后半部分说的是精耕细作,总体来说就是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开始由粗放式耕作向精耕细作转变,故D正确。A错在“隔年轮耕”,材料反映的是第二年改变耕作方式,排除;“土壤种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耕作技术水平低”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

【解后反思】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种的特点。解答时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征——精耕细作的含义及地位。精耕细作式农业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式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式农业的总目标。

【样题22】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曾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中国的GDP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有人认为这种状况只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形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 B.明清时期中国官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C.经济增长仍以小农经济的方式来实现   D.明清统治者继续坚持宣扬国威的“朝贡贸易”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明清时期封建农耕经济达到顶峰,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虽然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但没有改变当时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局面,故A错误,C说法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造成封建经济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主要原因,排除。

【解后反思】本题考查封建小农经济的影响。解答此题一要注意迁移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二要理解明清封建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的特点,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形态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始终是阻碍中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样题23】汉代大将周亚夫的儿子替父亲从官营手工业的官署购买了皇家殉葬用的甲盾五百套,雇人搬运,后被告发,事情牵连到周亚夫。周亚夫父子被治罪,周亚夫也因此入狱后绝食而死。由此可知,周亚夫父子的主要罪名是

A.汉初经济贫困,违背了国家禁止厚葬的规定 

B.所购买物品为皇家专用,僭越皇权

C.泄露官营手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      

D.违背了只有皇帝能享受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规定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经营、产品用途的特点可知,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皇家殉葬专用的物品,违背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无关,也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说法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是供皇帝、贵族及官府使用的。

【解后反思】本题为一道情境类选择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解答此题主要在于读懂题干情境,迁移中国官营手工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并进行分析思考。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集中经营,主要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得在市场流通买卖,具有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生产技术高超、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明代中叶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