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毒的中医治疗

 嘉木百草堂 2014-04-02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感染。以炎夏暑湿季节为多见,且多发于成年人,愈后还会经常反复发作,经统计发现约有43%的复发率,如此经常复发,可引起淋巴管阻塞而发生淋巴管水肿,有的可形成象皮腿。中医药对治疗丹毒有很好的疗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根据“上风下湿中气火”的致病特点,依据发病部位制定治疗原则。治(上)用清热解毒,疏散风邪;治(中)用清肝泄火;治(下)用通脉利湿的治疗原则而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

患者,女,54岁,2002年9月初诊,患者主诉:右下肢红肿10天,经过治疗未愈。询问病史得知,病人1周前,因足 背作痒,用手搔之,当日无事,次日发现足背红肿,继则蔓延至小腿伸侧,遂到单位医院就诊,诊断为“丹毒”,用抗生素(头孢类)治疗之后,非但红肿不减,反而起“大疱”,局部发生脱皮、发黑,继续加大抗生素用量仍未果,故来我院求治,检查见病人患肢自膝关节以下6cm至踝关节,均有大水疱,有2块约有6cm×6cm大小范围,皮肤发黑,局部脱皮,疼痛难忍。测体温38℃,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8×10 9 /L,中性62%,淋巴37%,精神萎靡,痛苦面容,小便色黄如浓茶,大便干燥难解,脉滑数,舌边尖红,舌中黄腻苔,四诊合参,为湿毒蕴结之证,属湿重于热型,即坏疽性丹毒(大疱型丹毒)。遂给予清热解毒,活血渗湿治疗,药用银花30g,蒲公英20g,黄柏10g,黄芩10g,白茅根10g,丹参10g,川萆10g,土茯苓10g,丹皮10g,苍术10g,生苡仁10g,桑枝10g,先服2剂,以观药效。外用洁悠神喷涂,保持疮面清洁干燥。2天后复诊,患处水疱已逐渐干瘪,黑色处已结痂。原方加当归10g,赤芍10g,去黄芩。继续外用洁悠神喷涂,以防感染。经过1周治疗,基本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