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风雨山 2014-04-02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分类鉴赏

《爱情闺怨诗词》学案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 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 读此诗,谈谈诗中 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 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 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3. 阅读下面这 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陵道中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联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 结合全诗景的变化说说客的心情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后泛指官苑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①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 的心情?(4分)

 

 

 

②最后两句,名家评论“以曲笔故作旷达”,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 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1)阅读上 片,作者描写的小院有什么特点?

 

 

(2)结合全词,回答: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女子的“春思重”?

 

 

 

学习小结:

 

爱情闺怨诗词

参考答案:

  1.  (1)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 焦虑。

    ( 2)①秋霜欲下,“手先知”。运用拟人②细节描写。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 得凉了。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2.(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 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3.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作了铺垫。奠定全诗凄凉的感情基调。

(2)诗人看到水面悠悠,心情较为平静;而后看到风云变化,秋意升起,于是心绪不宁,感觉到深切的悲凉;正当孤独伤心 时,忽见红袖女子 凭栏眺望,更加勾起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4.(1)“锁”字是诗眼。满庭春色,闭锁于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美好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意对即可)

(2)运用了反衬手法。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锁重门,身不由己,人不如花。“尽教 ”“不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红以生命。(意对即可)

5. (1)(4分)出征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无精打采,愁上心头;饯行时,竭力控制情绪,强忍伤心不敢流泪。

 

(2)(4分)最后两句构思 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内心世界:分别是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

 

6.(1)小院寂静、幽深、色彩明丽、富有 春意。

(2)反衬、借景抒情、细节描写。作者借小院的盎然春意、明丽色彩的景物反衬内心的寂寞,借枕上好花反衬女子的悲伤。同时描写女子因思念而一夜未眠、追忆残梦的神态,可谓细致入微。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边塞诗词》学案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2)“高高秋 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⑧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 “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

 

 

 

(2)诗中最主要的表现 手法 是哪种?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燕脂:即胭脂。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荆轲刺秦时在此别众。

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玉龙:宝剑。

(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内容?

 

 

(2) 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杵声齐(古捣练 子①)   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 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

(l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捣就征衣泪墨题”意思。

 

 

(2)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末两句的妙处。

 

 

 

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①

南宋 张孝祥

霜日明宵水蘸空②,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 挥泪向悲风③。

注:①荆州:今湖北江陵。②水蘸空:形容天空明净似水。③酒阑:行酒将近

(1)分析“万里中原烽火北”句的含义。

 

 

(2)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小结:

 

 

 

 

 

边塞诗词

参考答案:

   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1)表现边塞的艰苦。描写了幽并客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

对比。“幽并客”和“游侠儿”形成对比。 作者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3.( 1)“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燕脂”“紫”形边塞泥土怪异,表现当时战况严峻。

(2)前六句描绘各种色彩和形象,渲染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情调高昂。

4.(1)这一句道破题旨,点明捣就征衣目的,但在写家书之际,思念万千,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包含了无限辛酸和苦痛。

(2)采用了 层层深入或加倍的写法。先把词意推到顶点,然后翻出更深一层意思。即先写玉关,极言戍边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愈转愈深,把悲剧女主人公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加曲折、深入。

5.(1)这句话的意思是万里中原已经沦陷敌手。

因为荆州是作者驻守的边塞,“烽火”是边塞报警的设施。现在中原已在烽火北了,则中原的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此一提,其间该有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惨 伤痛。

(2)表现了作者对中原失地的怀念和伤痛以及一心报国的孤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羁旅诗词》学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 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5分)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3分)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 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3.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通过哪些景象来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 阅读下 面一首唐诗,然后 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 上鼓鼙声!

  注释 :[1]估客:贩货的行商。 [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2分)

 

 

 

(2)第二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描述情景,并说说该联运用何种手 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四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5.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 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学习小结:

 

 

羁旅诗词

参考答案:

1.(1)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更深人去” 就容易看出时间线索。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 诗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下阕“寂静”、“

 2.(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 ,才能不 遗漏要点。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3.(1)作者通过描写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山径行人稀少,寒霜犹重等来表现“早”。

  (2)氛围:清幽静谧(清静)

手法:以动衬静,用鸟鸣声来反衬环境的清幽。

  (3)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有直接表现(直接抒情):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间接抒情):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 目。

4.(1)“远见”表 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分)一联之内,作者由喜悦骤转至惆 怅,情感跌宕起伏。

(2)诗人简笔勾勒出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

反衬。用估客昼眠、舟人夜语反衬 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焦躁思绪。

 

(3)身世飘零之感。诗人飘零于江湘之间,两鬓如霜,恰又逢上这肃杀的秋天,愁绪倍增。彻骨的思乡之情。诗人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向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国恨家愁(忧国情怀)。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战乱消失了。但战火未熄,所到之处战云密布。这两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5.(1)双关(2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1分)。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2分)。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词》学案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

(1)诗人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 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2.阅 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 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 写景的? 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明。(6分)

 

 

(2)最后两句:“殷勤 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 邯郸道。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 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浣溪沙  洞庭      张孝 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从昭君怨的下阕来看,杨万里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构思的目的是?

 

 

 

 

(2)杨万 里分别运用手法来咏荷上雨的?

 

   

 

 

 

学习小结:

 

山水田园诗词

参考答案:

1.(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 “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1)从视觉写声:“乱 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衬托:远近分明,动静结合。

(2)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3.(1)比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 得。

(2)上片写隐居之所的美好环境,山水环抱,花草柔美,茅屋玲珑,环境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午觉醒来,鸟语鸡鸣,贪恋梦境,忘了功名。抒发了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4.(1)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涩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 面,显示出流连自 然的心态。(4分)

 

(2)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

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 ”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4分)

5.(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3分)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 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2分)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大意对即可)

 

6.(1)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它虽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

(2)杨万里先用梦幻(或虚写或想像)的手法,写梦中雨打船篷声,惊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叶的声音,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实写)的手法写雨珠的形、色——像真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清波的水银,荷上雨之美。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送别诗词》学案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 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 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7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 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2分)

                                                                   

 

(2) 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2分)

                                                                    

 

(3) 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 特色。(3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 ,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 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⑵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规 律总结:

 送别诗词

参考答案:

1.(1)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2)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3)参考答案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

 

参考答案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2分)

2. (1 )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3. (1)①长期被贬到“蛮荒”之地,受尽磨难 ②忠而见斥,内 心悲愤 ③与堂弟离别

(2)①“云似墨”是说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②“水如天”是以洞庭水阔天长,相思绵长,相见很难。

(3)抒发了与从弟弟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特色: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

 

4.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 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 ”,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5.(1)【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6. ⑴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浙东山水的美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⑵用比喻,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想象别致、生动,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写景咏物诗词》学案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 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

湓 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

注:本词写于作者 54岁东归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 字的巧妙之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 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4. 阅读下面这 首 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 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5.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 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 要说明。(3分)

 

 

 

(2)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学习小结:

 

 

 

 

 

 

 

 

 

 

 

 

写景咏物诗词

参考答案:

1.(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

3. ⑴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 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 形象生动;又以 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4 .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5.(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词》学案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多景楼①     陆 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耀戈甲 ,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 ”)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古徐州:指镇江。③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

 

 

(2)“往事忆孙刘”中的“孙刘”指谁?作者“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词作借古抒怀,写了叔子“襄阳遗恨”这一“古愁”,那么作者的“今愁”又有哪些?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 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3分)

 

 

(2)两首诗分 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知广州,以事罢免。贾傅:贾谊,《过秦论》作者,曾被贬长沙,郁郁而终。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

 

 

(2)试赏析“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一句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 海义师归有道, 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 ②迷楼:隋炀帝筑。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1)颈联哪两个字用的最为精妙?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6分)

 

 

 

5.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 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 ,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首联寄遇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 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 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颈联中练字锻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 赏析。

 

 

学习小结:

 

咏史怀古

参考答案:

1.(1)这几句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2)“孙刘”指孙权和刘备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既是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更是为了抒发自己图强自振、横戈跃马的豪情。

(3)“今愁”一是山河破碎,二是自己壮志难酬。 (意对即可)

2.(1)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1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 (1) 政治上,正视社会现实,奋笔直陈民生疾苦。②文学上,表现写作才华,作品流传千古。

  (2)①同情贾谊的怀才不遇。②抨击统治者的不用贤才。③以此自况,抒发对被罢官的愤慨。

4. (1)“动”和“浮”两字用得最为精妙(1分)。两字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动”字把震天的鼓声使行云凝滞并使星辰摇动的赫赫声势描绘了出来(1分);“浮”字把旌旗闪动时日月在波浪中的浮动的画面再现于漠者眼前(1分)。(如认为“震”和“开”用得精妙,言之成理亦可)

  ( 2)诗歌表达了对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荒淫无道而导致身死国灭的感慨(2多})。全 诗运用借古讽今、铺陈夸张的手法( 1分),前三联再现隋炀帝不惜民力开凿运河,率众多禁兵和宫女游乐的情景,尾联揭示其亡国命运,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3分)。   

5.(1)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1分)。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古今联想、对比,人世变易的感慨油然而生。

(2)①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②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③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意对即可)

6.(1)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独上” “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2)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 “压”字化静为动,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