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叶家铺子| 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3
昔日远东第一大厅(上海邮政大楼)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上海邮政大楼,位于四川北路1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一、上海邮政的昨天
  上海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商贸发达的商埠,作为南北邮件集散的枢纽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之一,上海邮政在中国邮政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独特地位。然而纵观上海邮政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也饱经艰辛,历尽沧桑,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
  在上海南市城隍庙右侧有一条小街,名叫馆驿街。今天,居住在这条街上的人很少有人能说出小街取名的由来,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上海市区最早的邮递通信机构所在地。
  在中国近代邮政创办之前,上海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通信机构,既有官办,又有民办,还有外国侵办,彼此独立门户,各自为政。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古代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间,上海地区的松江、金山、青浦等地就已设置邮驿。从元代起,松江、嘉定、崇明、宝山、南汇、奉贤等地又设立一百多处“铺递”。邮驿和铺递都是传递官府文书和紧急军情的通信机构。
  明朝永乐年间,为适应民众对通信的需求,江浙一带沿海城市开始出现民间信局。
  上海最早出现的民信局是在清朝乾嘉年间的协信昌信局。
  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沿海各省的信局纷纷来上海设立总号,上海地区的信局最多达90家,为全国之首。信局经营的业务主要是传递信件、包襄、钱款、票据等。收费的方式相当灵活,有发信人预付全部邮资的,有收信人承担全部邮资的,也有发信人先付一半邮费,另一半由收信人付的。付老顾客的邮资还可以记帐,按月按季或按年结算,还可打折。当时信局开展的业务中,已经有了普通邮费和邮件保险费之分,相当于今天的手信和挂号信。
  除了官方和民间的通信机构,上海还出现了各国列强侵犯中国邮权。擅自设立的通信机构。
  1861年,英国擅自在上海英租界设立邮局、称为“英国驿务署”,又称“大英书信馆”。此后,法、美、日、德、俄五国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相继在上海设立邮局,称之为“客邮局”。这些所谓“客邮局”援引本国的邮政章程,贴用本国的邮票,盖用本国文字的中国地名戳,不仅收寄本国侨民的邮件,还公开办理中国人交寄的国际邮件。
  此外,上海英租界工部局还单独设立邮务机构,名为“工部局书信箱馆”。
  这些形形色色的通信机构和通信方式随着清未中国近代邮政的创办而渐渐被撤销、淘汰或取代。
  1878年,经清政府批准,上海江海关在原先兼办邮递业务的基础上,开始试办邮政,在外滩海关大楼后院设立了对外经营邮政业务的江海关书信馆,两年后改称江海关拨驷达局。
  1878年6月,设在上海的海关总署造册处开始印制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国邮票。全套邮票共三枚,分为黄、红、绿三色,面值分别为五分银、三分银、一分银,邮票表面均印有龙的图案,因而也称大龙邮票。邮票四周还印有中英文字样。当时五分银邮票共印制12500枚。当年11月,海关书信馆开始向社会公开出售大龙邮票,开放邮寄业务。当时许多中国人对预付邮资并不习惯,大龙邮票发行后,各地销量并不多。以后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才逐渐习惯了使用邮票。
  在海关试办邮政14年后,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委派海关总税务英国人赫德兼任中国大清邮政最高职位──总邮政司。第二年正月初一,江海关拨驷达局正式改名为上海大清邮政局,地址仍在原处,并在吴淞海关开设上海第一个邮政分局。此后在城乡陆续增设邮政机构和发展代办所,使邮政网点更加绸密。
  大清邮政局及其后更名的上海邮政总局当时仍属海关管辖,直到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邮传部,正式接替海关管理全国邮政,从此邮局才与海关脱离,独立经营。
  大清邮政时期,投递邮件都靠步行,直到1911年结束,才向英国购买100辆蓝苓自行车,每辆车60银元,这是上海使用自行车投递的开端。辛亥革命后,上海大清邮政转变为中华邮政,改称上海邮务管理局。1914年3月1日,中国加入万国邮会,上海邮务管理局被指定为国际邮件互换局,成为当时中国邮政国际通信的主要经办机构。  
  
二、远东第一大厅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随着上海邮政业务的发展,原先办公用房已不敷使用,上海邮政部门自筹资金在四川路桥北墩建造了一幢邮政大楼。上海邮政大楼建于1922年12月,由英籍邮务长希乐思负责兴建,1924年11月竣工,当年12月1日上海邮务管理局从江海关大楼迁入此办公。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上海邮政大楼是继1915年天津车站邮政大楼和1922年北京天安门广场邮政大楼之后的中国第三座邮政大楼,而前两座大楼已不复存在。大楼占地6400余平方米,设计者为新怡和洋行的英国建筑师思金生,由余洪记营造厂施工。工程历时两年,总造价320万银元。落成后的上海邮政大楼平面呈U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座用花岗石筑彻,三面沿街,一边靠河。主楼高20余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
  这幢英国古典式大型建筑揉合了古罗马巨柱式建筑与十七世纪意大利巴洛克钟楼建筑风格于一体,气势雄伟壮观。塔基东西两旁,还构造具有邮政特征的两组雕塑,有神话中的上帝信使和爱神,雕塑代表交通和邮政通信。这些都体现了大楼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既显示上海邮政的富丽堂皇,又表示作为公众的信使是联系公众间的感情纽带,对用邮者的平等公正。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南侧有爱奥尼柱相间的外墙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沿四川路邮政大楼的爱奥尼柱式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钟楼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塔基两旁有两组雕塑

  邮政大楼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25294平方米,建筑高度51.16(不包括旗杆)米。共有大小房间187间,其中二楼营业大厅面积为1200余平方米,大厅宽敞明亮,富丽堂皇,集营业、分拣、投递、转趟、运输为一体,号称“远东第一大厅”。它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早期自建的邮政大楼。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看上去很老式的邮筒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大楼的中心地带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环抱式旋梯的门厅
  
  邮政大楼离北火车站和轮船码头都较近,邮件的水陆运输都十分便利,为当时理想的邮政枢纽。
  30年代前期,上海邮政业务发展迅速,邮政经济连年盈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上海邮政通邮范围缩小,业务衰落,收支重现赤字。
  上海解放前夕,在中共邮局地下组织领导下,广大邮政职工积极开展护局斗争,保护邮政局房和设备不受破坏。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上海邮务管理局。1951年8月,改称邮电部上海邮局。1955年8月,改称邮电部上海市邮局。1958年4月,管辖上海市邮局的上海市邮电管理局迁入上海邮政大楼。1970年1月,改称上海市邮政局,1973年12月被撤销。1978年3月重新组建上海市邮政局。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左:1936年10月10日,中华邮政发行《中华邮政开办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其中一枚2角5分面值的图案就是上海邮政大楼。
  右:1987年发行的YP4《上海·苏州河》,图案上苏州河畔耸立着上海邮政大楼。
  
  进入21世纪后,上海市邮政局对邮政大楼进行了修缮。修缮后,邮政大楼具有邮政业务窗口、邮政生产指挥调度等功能,二楼营业大厅重现当年“远东第一厅”的风采。大厅两边有大理石柜台,柜台上装有精致的铜栏杆,屋顶装有宫廷式内凹吊顶等。
  
三、上海邮政博物馆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2006年1月1日,上海邮政博物馆正式开馆。它设在上海邮政大楼内,由一楼天井和靠天潼路一侧二楼的办公用房改建,面积8000平方米。
  上海邮政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邮政博物馆。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博物馆内有1909年,上海邮政总局用来运输邮件租用的马车;1917年春,上海邮务管理局购置的两辆用于运输邮件的法国克莱门特·贝亚特汽车的模型;1929年7月8日,上海第一条定期航空邮路——沪蓉航空线沪宁段开航,那架飞机高悬于此;1946 年11月,上海邮政总局在沪宁铁路列车上设了火车行动邮局,这节火车车厢也可在博物馆内看到。

叶家铺子| <wbr>虹口专题:昔日远东第一大厅(09.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