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上海:浦东人的常熟路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3

看懂上海:浦东人的常熟路


来源:看看新闻网



       小时候还能听到老上海们总喜欢用老路名,什么“霞飞路”、“海格路”、“大西路”、“麦琪路”等等,但是,常熟路的原名“善钟路”,听着就象是中国人的名字——这也是法租界内唯一以中国人名命名的马路。
  不告诉你背后的历史,谁也无法理解这“善钟”是什么意思。“善钟路”的法文路名为“say zoong route”, 显然,“say zoong”应该是汉名的法文音译。那么,这个“善钟”又是什么呢?

  
       “善钟”二字源于一个人的名字。民国方鸿铠等修,费炎培等撰《川沙县志》卷十六“人物”中有这样一段记录:陶如增,字凤山,号善钟。顾家路(今顾路)人。幼寒微,业调马,设善钟马车行于上海,营业甚盛。广置地产于法租界今善钟路一带,租界当局以其名名路——显然,“善钟”是清末浦东顾路人陶如增的号,“善钟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陶如增是怎么发家的?跑马场每年有不少被淘汰的马匹,但是,农村用牛的,弃马肯定卖不出价钱。于是,陶如增利用自己与马主人的关系,以低价购进弃马,开了善钟马车行,在几年之间,发了不少的财。






       在1889年之前,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西界,不超过今天的西藏中路和西藏南路,在租界外的西面,大多是农田,地价十分低廉,而且越往西地价就越便宜。陶如增是农民出生,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而且非常想成为一个大地主,于是他将赚到的现金,全部投入到购买土地中。
  根据后来的统计,陶如增在后来的善钟路一带拥有土地几千亩,他确实成了一个大地主。但是,后来公共租界的西界延伸到静安寺,法租界的西界则扩张到了华山路,这样,陶如增拥有的土地全部划进了法租界。当然,租界的地价也迅速以几何级的倍数上升,陶如增的财产也按同样的比例上升,成了上海最富有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