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家”,在北方人眼里,是嘲笑”上海人小气“的把柄;在不羁不狂的上海人眼里,“做人家”却是不卑不亢的,“我不占你一分,你也不要占我一分”的处世门道。今朝,阿拉特别推荐一篇沈嘉禄老师的旧文,一起来认识《做人家的上海人》。 节约二字,在上海人口中又呼作“做人家”。如:“张家阿嫂真做人家,一块红腐乳要吃两顿饭呢。”
“做人家”作为特定时期特定情景下的常用词,真切地传递出上海人勤俭持家的秉性和对生活质量精心策划的追求,它是城市文明进程中,一个族群生活智慧的高度概括。 “做人家”的上海人集体性格,或许可以从张爱玲、苏青的作品中窥破端倪,在今天呼拉拉奔向小康的E时代,这种性格特征依然存在于琐屑的生活细节之中,既是外省人讥讽上海人的把柄,也是上海人卓然而立的主要风格——并不会刻意掩饰或以此为耻。在打造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若能心平气和地重新审视,或许会出会心一笑。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其中应该包含“做人家”的谦逊。
节约领,俗称“假领头”,是上海人对中国服装史的杰出贡献。在凭布票买衣服的上世纪60年代,发明者真是用了置死地而后生的灵感来剪裁这只领子。节约领的妙处,在于用最少的布料,维持了上海人的体面,而且洗换起来也相当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