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担仔面
担仔面是发源于台湾台南的小吃,
担仔是台语“挑肩但”的意思。
这道面食的主要成分为:
油面、豆芽菜、芫荽、虾仁、少许汤汁
及独门肉燥。
担仔面通常量少,
制作过程比较繁杂
正所谓吃巧不吃饱
常作为一道精致小吃而非正餐来吃的~
去年两度赴台旅游
台湾的美食
台湾温暖的风情
令人难忘~
台湾民风淳朴
南部人更是热情得令人感动~
吃了许多南部美食
台南的担仔面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种。
开设于1895年的度小月
是买担仔面名气最大的一家了
正宗的百年老店位于台南市中正路上。
第一次赴台时吃过度小月
令我对担仔面的独特做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12月再次赴台环岛游时
去了台南
选了一家位于赤坎旁边的、
开设于1964年的小店
味道也很不错
所以未必非吃名店不可
去的时候,
已过了午饭时间。
食客不多
趁机和老板娘聊了聊,
探到了担仔面的独门做法~
回来后试着做了
感觉大致能做出它的味道
觉得担仔面的做法
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尤其是香醇不腻、香气扑鼻的肉燥
味道非常赞!
其实如果平时工作繁忙
一次做上一大碗肉燥,
放入冰箱保存
用于拌面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担仔面
是一种发源于台南地区的小吃,其全名亦可称为度小月担仔面。在台湾已有百年历史渊源,其鲜美甘甜的甜虾汤头,加上香醇不腻、长时间熬煮的肉燥,在台湾非常地受欢迎~
相传担仔面发源于清末光绪年间,创始人为台南的洪芋头。由于台南临海,故许多人家以捕鱼为业,但是台南夏季七—九月份时常有台风侵扰,风雨加交导致不易出海捕鱼,生计顿时艰困,故称台风来袭频繁、生计维持不易的月份为小月。与捕鱼为业的洪芋头在无法出海捕鱼时候,常于台南市水仙宫庙前叫卖面食以维持生计、度过小月,并自名「度小月担仔面」,书写在摊档前吊挂着的红灯笼上~

担仔面
又有人叫“肉臊面”,肉臊其实是卤肉的一种,做法比较独特,成为了台湾南部的一种经典小吃。
加一颗卤得非常入味的卤蛋,是食客的惯常选择~

这家位于赤坎左边的小店,开设于1965年,出品也很正宗~
人民币与台币的比率大致为1:4.9. 看价目单消费不算贵~

担仔面 的面不是一般的面条,而是一种叫做“油面”的面条,
这种圆形的面条口感爽滑弹牙,相互不粘连,很能与肉臊的口
感相搭配。
选用这种台湾产度小月细油面,是最为正宗做法。
这种面在大陆也能买到了。
(注:题图中担仔面不是用这种油面。用的是寿桃牌台式担仔面,
度小月牌的担仔面我是后来才买到的)
要注意的是,做肉燥,是用这种 红葱头(也叫干葱)。
而非蒜头哦~
红葱头用于猪肉类的爆炒及羹汤中增加香气之用。
其形株纺锤形,鳞衣紫红色,肉浅紫白色。
制作过程图:





想学怎样自己做腐竹吗?请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a657860101ggrf.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