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上海:老虎灶的故事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4
发布时间:2013-12-11 16:06来源: 看看新闻网
有多少70后、80后,曾跟着姆妈去那里泡过开水;有多少50后、60后,曾随父母在那里“孵”过。对老上海来说,那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知道另一个上海,先从老虎灶开始。

上海市区内的老虎灶,没能熬过今年秋天。10月底,位于梅溪弄上的最后一只老虎灶被封上了水泥。


老虎灶、煤球炉、马桶,这些都曾是上海人生活的标志。从鼎盛时期全市共有2000多家老虎灶,到2003年,市区内已基本难觅其踪影,老虎灶的温暖,也逐渐走入了上海人的岁月记忆。

老虎灶,是近代上海出现的新名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洋泾浜英语”。因为近代上海出现了大量的西洋建筑,这些建筑一般都设有壁炉,并在屋顶上设有多孔烟囱,屋顶的英文为“R00f”,音谐“老虎”,因此这种将烟囱设在屋顶上的灶就叫做“老虎灶”。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老虎灶得名于其形。以前熟水店的添燃料处设在墙外,墙上设计两小窗口,可以看见灶内的情况,这种灶的灶堂如同虎口,两窗如同虎眼,屋顶的烟囱则如同虎尾,于是被称为“老虎灶”。



在过去,老虎灶甚至是一种行当,是360行中的一行,从业者还成立过行业组织:上海市熟水商业同业公会,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老虎灶才逐渐开始走向衰落——这种兴衰,和上海人的生活形态,也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老的居住区里,上下水总是存在问题,拥挤又使得厨房空间只容做饭,小小的煤炉烧大量的开水也真成问题。而早、晚去老虎灶“泡开水”,一分钱一壶倒是真心地方便、便宜,省却了很多的时间和煤火。


老虎灶的营业时间从清早6点起,一直要到晚上12点钟才打烊,不少老虎灶除供应熟水外,还会摆上几张桌子,供人们喝茶聊天。



据说,真正让老虎灶“发扬光大”起来的,是座落在当年南市区方浜中路上,由一位姓钱的老板经营的老虎灶。


钱老板早年曾经当过黄金荣的跟班,后因一场大病退出江湖。黄金荣念旧情给了他一些银两,钱老板便在方浜中路上盘下了一家烟纸店,并将其改成老虎灶,与女儿一起渗淡经营。



当年方浜中路上住着许多登三轮拉黄包的车夫,以及叫卖的小贩。每到中午或下午生意忙过了,他们便到钱老板的老虎灶里小座片刻,喝茶休息。后来钱老板见这些人一天下来浑身是汗,却又舍不得去澡堂子,便买了十几个大木盆,经营起了“盆汤”生意。


这些车夫和小贩们只要化两个铜板,便能在木盆里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此举大受欢迎,老虎灶的生意更是日渐兴隆。有趣的是钱老板的女儿,还在这些车夫中找到了意中人,钱老板苦心经营的老虎灶终于得以传承了下来。


这家钱记老虎灶,成了当年上海几乎所有老虎灶“克隆”的对象,甚至连讨老婆找男人都是一样的途径,这也就是为什么上海的老虎灶,大多数都是“夫妻老婆店”的缘由——梅溪弄上的最后一家老虎灶,据说便是隔壁方浜中路上,那家钱记老虎灶老板的亲眷。


老虎灶一年四季都是热气腾腾的,高出灶台很高的两个大木桶,只要一把盖头打开,浓密的水蒸气就毫无管束地冒了出来,并很快在整个屋子里弥漫开来。因此,冬天里厢,那里是最暖和舒服的地方,但是,要是到了夏天,烧开水的师傅真是要热煞了。


老虎灶供应的开水,最初是用大勺加漏斗灌进水瓶的,后来是用热水龙头。一个老虎灶并排有三、四只热水龙头,热水龙头上面缠着纱布,这样灌开水时,水不会溅得到处都是,相对比较安全点。


如果看到小朋友提着个竹壳热水瓶来泡开水,师傅常会叮嘱:“热水瓶盖头塞塞紧,勿要烫到了。”这样的提醒,听起来好像很自然、很平淡,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温馨。


当时泡开水,为了找零方便,老虎灶的老板还会准备许多用硬板纸剪成的,如麻将牌一般大小的牌子,一分钱一张。一般的家庭都会一次买个几十张放在家里,要泡几瓶水,就拿几张牌子,非常方便。


过去,老虎灶生意好坏只要看黑板上的“正”字就可以了,一位客户划一道;鼎盛时期,一张桌子都坐不下,挤了再挤,一个上午一百来个人的场景都不稀奇。


如果套用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在那个年代里,老虎灶在销售开水和茶的同时,也在出售一种生活方式和第三空间——所以,很多道理都是通的,被商学院教授包装包装,就来卖钱了,你让他们讲义上写:《老虎灶的商业模式》,估计就没多少学生愿意听了。


多少“老东西”,在我们迎接新事物的喜悦中,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都没一声告别。当时不觉珍贵,舍弃就舍弃了,如今却会不经意间想起来,生出一丝依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