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闲话研究 055 [上海闲话] 药 吃药 药头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6

  近日,关于中医的存废问题,争闹不休,”西医派”的理论是中医无法提供中药的分子式,无法用血液、代谢来证明中医的效果。从这一点来看,”西医派”有些”不厚道”,中医从来没有要求过证明西药在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在这一点上,中医派已经胜了一筹。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在1972年拍过一部名为《中国》的纪录片,片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北京妇产科医院运用针灸麻醉实施剖腹产的全过程,乃是中医之神奇的有效实证。

  其实这根本没有什么好争的,中医存在了二千年(说五千年的,太过夸张),早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了,别的不说,即便是上海话中,也有许多从中医来的语言。

  生病吃药,乃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没病,就不要吃药了;好好的人吃药,多半是上了当,听信了庸医所致。因此”吃药”也就成了”上当受骗”的代名词,买到了假冒伪劣,叫”吃药”;投错了股票,叫”吃药”;有时候,明明不是被别人骗,而是自己搞错,也可以叫”吃药”。从”吃药”还引申出了一个词,叫做”药头”,那些骗人的幌子,就是”药头”,比如”虚假广告”,就是”药头”;骗子也是”药头”,比如”侬当心点噢,伊药头蛮大呵”,指常人很容易上他的当。

  在南方,医生叫做”郎中”,尊称为”郎中先生”,只要识字,即是”先生”(参见《先生》一文)。”吃药”总是”郎中”给的,所以那些行骗之人,上海人也称之为”郎中”。抓配草药,上海话叫”佮(查一下)药”,”佮”发”咯”的音,”郎中”要骗人”吃药”,必要先备药,几个骗子在一起商量如何设局下套,就叫”佮药”;上海话中,不仅仅是骗子行骗,死党们在一起商量如何算计别人也叫”佮药”。

  有种药,叫做”补药”,吃下去可以补身体,然而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补药吃多了,也是要出问题的。上海人把讨好他人的礼物或语言叫做”补药”。经常听到一句话叫”侬钝我么,我当补药吃下去”。”钝”是上海话中的一个字,意思为”用恭维话嘲讽人”,被”钝”之人如此说,表明他已经听出了对方的嘲讽,既不想把表面弄得太僵,同时又要告诉对方自己不是个傻瓜,于是遂有此言。

  补药看来总是好东西,特别是给于上司或有关人员的礼金,更是特殊的”补药”。这种补药,吃多了,会使人麻木不仁,甚至有身陷囹圄的可能,为官者切记切记。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切”,就是”诊脉”,说得简单点,就是医生用食指中指放在病家的手腕内侧,通过脉搏的跳动来诊断病情,俗称”把脉”。

  上海话中,此举名为”搭脉”。你想,光从脉息就可以知道全身的状况,是何等的本事,真正是由小知大啊!有些人也有如此的本事,说上几句话,就知道对方的身份、来由,知道对方的家底,最重要的是,知道对方”有没有油水”。对,”搭脉”在上海话中是句切口,指的是流氓打探底细,就象普通话中的”问路”。

  有的时候,对方城府很深,根本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叫”勿好搭脉”,就象本事差的医生,碰到了疑难杂症,搭脉根本无济于事。

  ”勿好搭脉”从切口演变成了平常话语,引申为两人不在同一水平上,根本无法匹敌,就是”搭勿够”的意思,通常的说法是”侬勿好帮伊搭脉呵”。

(2007年12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