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事评论】择校热的冷思考

 锦的城 2014-04-07

择校热不仅仅是我国特有的教育现象,而且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是一种教育资源不平衡,而家长对教育的高期望所带来的对教育这个准公共产品的选择而引起的择校热这种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择校这个问题,是因为由于历史发展和现实条件,由于教育所满足的对象不同以及所进行的教育选择不同,而带来的家长对于教育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国外,择校现在主要体现在对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选择。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学很多出自私立大学,如美国的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利福尼亚科技学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中小学情况亦是如此,在论及私立学校好于公立学校这个问题时约翰·丘伯 (Chubb John E.)在其所著的《政治、市场和学校》一书中,作者以500所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为分析样本,以2万余名学生、教师和校长为分析对象,搜集了大量数据,提出了鲜明而激进的教育改革观点:极力主张教育市场化,将自由市场原则引入美国教育体系,以私立学校的办学模式改革美国的公立中小学。杰夫·惠迪 (Whitty Geoff)在其所著的《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的“准市场”概念,认为“公共事业准市场改革的显著特色在于“需求方与供方的分离以及需求方可在不同供方之间做出选择”。换句话说,服务的提供与其财政支持相分离,以便包括私人和民间团体在内的不同供方可以相互竞争,提供服务。她还指出,准市场仍由政府高度调节,政府要控制“诸如新供方的准人、投资、服务的质量……及价格,这对用方来说通常是免费的”。尽管当今任何领域的市场几乎都不能真正摆脱政府的调控,许多还或隐或显地接受来自政府的某种补贴,但缺乏传统购现金交易关系和加强政府干预是准市场与理想的“自由”市场的主要区别。

国内择校热的情况就更为壮观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甚至延伸到了学前班,择校热越来越厉害,由高额的择校费到不菲的人情费,家长面临的择校问题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不公平的问题。孩子小时选择幼儿园,还没读完幼儿园,又不得不考虑小学,小学还没毕业,开始了托关系、找熟人的初中学校的选择,无怪乎不少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发愁。尽管国家以电脑排位等形式对中小学实行就近入学提出了规定,要求学区的孩子入本学区的小学、初中,但是这丝毫没有把择校热的问题控制住,相反,由于择校热而升温的学区房等一系列的问题更是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其实在冷静分析择校热这个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反思之所以会出现择校热这个现象背后的深层的原因,择校热的出现正是教育不公平的最本质的体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质量的不均衡以及教育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都是引发择校热的罪魁祸首,而这些现象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体系建设的不完善,由于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现代学校建设的不同步,从而导致了择校热愈演愈烈这个现象的出现。

解决择校热这个问题,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实行管、办、评分离。更深入一点来说,那就是要切实理清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责权利关系,政府从放开对教育的微观管理,实现宏观管理和调控,而学校则要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做好教育的内部治理,至于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则要从单一的政府评估学校这个壁垒开始,进行政府、学校和社会综合评估,以教育评估机构为依托,建立第三方教育评估体系,这样就能解决政府一边管学校,一边治理学校,而又在管理与治理的过程中,自己评估自己的管理效果这个弊端。

择校热还需要家长冷静的分析,不能跟风,不要随波逐流,根据孩子自身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学校,同时也要有效避免“短、平、快”的急功近利的思考,切实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好择校热、择校难这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