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吃就吃的「进食顺序法」

 yagi1 2014-04-07
 

 

书摘1:应以感受性而非营养理论选择食物

  或许过去的你,曾为自己的意志力薄弱感叹不已。不过,你之所以放弃继续尝试那些健康法,表示或许那并不是你所需要的方式。若继续勉强自己,搞不好会弄坏身体健康。

  现在你应该知道了,过去感叹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其实为你的健康反而带来莫大帮助。与其靠意志力硬撑,不如倾听身体的声音;倾听身体的声音,其实就等于将注意力放在自我感受性上。

  若你不想吃健康食品,或许是目前的你并不需要;对于戒不掉的食物,或许你想吃的原因就藏在身体里。

更用心倾听身体的声音,将会使你变得更健康。

社会上充斥着许多和吃有关的讯息。有人相信某些讯息后,过着以糙米蔬食为主的饮食生活,有人则选择以肉类为主食,摄取高蛋白食物。

  举例来说,以糙米蔬食为主食的人,深信动物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有害,因此坚持不吃肉类或海鲜等食物;以肉类为主食的人则认为肉类有助减重,因此拚命吃肉。其实他们都太过拘泥于饮食「理论」,而将自己的「感受性」完全抛到脑后。如此一来,我们对于含有人体必需营养素的食物,也会丧失想吃的欲望。

  然而,我们的祖先根本不懂依照饮食理论去选择食物,而是交给感受性去判断,在自然与均衡的状态下,吃下身体必需的食物。许多人都说日本传统饮食的营养结构相当均衡,但日本祖先并未学习过任何营养学理论,饮食习惯都是透过「感受性」所选择的结果。

  世上有各式各样民族料理,大多以米饭或小麦等谷物为主食,或是根茎类如马铃薯、芋头等。这些主食都属于碳水化合物,为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养分。从现代的营养学角度来看,碳水化合物在每餐所需的比重约占六○%左右。人类的祖先利用感受性(直觉本能)领会了这点,在不知不觉中选择分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做为主食。

  在健康理论问世的几万年前,人类祖先就运用感受性选择身体必需的食物,借以维持生命至今。这段历史足以证明人类的感受性相当优越,因此过度拘泥于理论,便是忽略了感受性的优点。

运用感受性选择想吃的食物,或许需要相当敏锐的心思。也许你会认为以前人的感受性比现代人强,所以才拥有选择食物的能力吧?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现代人也能自然顺着感受选择食物。

例如,在感到焦躁或疲劳时,不是会疯狂想吃甜食吗?还有在我们运动挥洒汗水之后,不也会想来点咸味的食物?这些就是运用感受性选择食物的行为。

  当我们感到焦躁或疲劳时,身体就会想要补充能量,而甜食正是能量的原料,所以自然会想吃些甜的食物;当我们运动时,汗水将体内盐分大量排出后,身体自然会想透过咸食补充盐分。

  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肚子饿了就会想吃东西」也是感受性使然。

  像这样,身体会对所需的食物产生想吃的反应,实际吃下肚后也会觉得美味无比。吃到想吃的食物,身体便会自动吸收所需养分。

  这世上有许多不同的饮食法,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令人恍然大悟的理论,不过不代表有百分之百适合自己身体的饮食法。每个人的身体状态都不同,而且身体每天都在变化,光靠单一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身体状态的差异。

  当然,只要让自己的身体条件跟饮食法理论的条件相同,要获得健康也不是不可能。事实上,许多人都是透过饮食法改善身体健康,而他们不只坚持理论,也相当重视自己的感受性。

  理论是否能让人变健康,关键在于能否配合身体需求而妥善应用。因此,首先必须重视自我感受,选择吃自己想吃的食物,才是迈向健康的第一步。

书摘2:利用进食顺序改善消化

  只要在进食顺序上花点心思,就可让酵素与膳食纤维发挥出不同的效果,如此一来也会改变身体对食物的消化方式。当消化方式改变,身体的健康状况与减重效果自然而然就不同了。

  需要注意的进食顺序重点只有两个:第一、一开始先吃水果与生菜;第二、接下来尽可能先吃蛋白质,最后再摄取碳水化合物。而「尽可能」这三个字是重点。

首先,建议各位一开始先吃水果与生菜。一般来说,即使是在日式居酒屋之类的餐厅,最先送上桌的餐点通常也会是生菜色拉。为什么要先吃水果生菜呢?因为只要事先补充食物酵素与膳食纤维,就可帮助肠胃更容易消化食物。

其实最棒的做法,应该是先吃水果。

  常有人跟我说:「听说水果的糖分很高,对身体似乎并不是很好」,然而水果中所含的糖分,与甜点中所含的糖分却有些许不同。水果的糖分,并不会转换成强烈的能量,相较于精致甜点而言,热量相对较低,就算是吃下水果中的糖分,身体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反应,而是会将糖分全部消耗掉,并不会形成脂肪囤积在人体内。

  水果富含许多食物酵素。水果在吃下肚后,只要二十分钟左右就能被水果本身的酵素所消化,因此不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其实,不需要太在意水果中所含的糖分,而且餐前先吃水果对有助于消化,也因此,水果对健康的效果如今已广受全球各界所重视。

  反之,若在餐后才吃水果,就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

  水果在胃里一下子就会被消化掉,如果是消化后直接移往小肠,这样的消化过程是最理想的;但如果被其他比水果先吃下肚、又还没消化完全的食物挡住,水果就没办法顺畅地移动到小肠。如此一来,水果就会停留在还在消化过程中的食物中发酵,反而会妨碍胃部正常消化食物。

  如果你在餐后一定要吃水果,请别以为那可以帮助消化,不如当做在吃饭后甜点吧!

  我在学生时代曾在家庭餐厅打工,当时主管严格要求我们做好出餐顺序的管理工作。所谓的出餐顺序,就是色拉汤品副餐主菜。无论日式居酒屋或高级餐厅的套餐,最先端上桌的一定是色拉、生鱼片等生鲜食物或小菜,接着是炸鸡之类的配菜,最后才是主食餐点。

  这边的重点,就是「主食最后才上桌」。事实上,这样的上餐顺序对身体健康似乎也有帮助。

  当肉类或鱼类进入胃部以后,人体就会开始分泌胃酸。在消化了蛋白质以后,再吃碳水化合物主食会比较好。

  依这个顺序摄取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其实和防止「糖化」的现象也有关。所谓「糖化」,就是多余的糖分附着于蛋白质上的现象,长期而言,可能造成皱纹或黑斑等老化现象等问题。

  吃完蛋白质食物后再摄取碳水化合物,就能防止血中的能量如洪水般袭来,进而发挥稳定人体吸收营养素的功能。

写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认真彻底地执行,象是先吃意大利面中的培根、先吃披萨上面的肉片,或是先把牛肉盖饭里的牛肉吃掉后再吃米饭等等,这么做光用想的就让人觉得可怜,所以倒不必这么做。

坦白说,这方法似乎也有漏洞,因为人类的身体并不是什么精密的机械,因此不适合老是以相同的顺序吃下相同类型的食物。由于背后的原因说来话长,在此先简单说明。若以百分之百制式化的方式摄取食物,反而会让身体的健康状态失衡。

  进食顺序的规则,只需要在有办法遵守的状况下执行,要是没办法配合的话,就按照平时的方式进食即可,这样的随兴方式反而对人体健康有益。

  只要记住一个重点,那就是「尽可能先吃蛋白质食物」。

书摘3:油脂是人体的润滑油

  脂肪虽不是食物中的主角,却是餐桌上美味料理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滴油也没有的拉面,吃起来实在令人觉得好凄凉。有人喜欢浓汤那种浓郁的口感,也有人的心随着起司而幸福地溶化。另外,炸鸡、薯条等炸物的酥脆口感,更是令许多人难以忘怀。

  正是因为脂肪的存在,我们的餐桌才能有如此多的变化且充满美味的诱惑。

  所谓的脂肪,说穿了就是油。说到油,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肥胖」、「胆固醇上升」等负面印象。虽然有人认为少吃点油对身体健康一定好,但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油炸食物美味,正是因为身体需要脂肪,问题出在摄取的方式,油本身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坏角色。

  脂肪在人体当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简单来说,无法溶于水的成分全都属于脂肪。当我们停止摄取做为养分的脂肪时,身体里的脂肪代谢功能也会停滞。其实人体的细胞膜,全是由脂肪所形成。另外,荷尔蒙也是脂肪构成,就连脑部的六○%也是由脂肪所组成。

  若停止摄取脂肪,身体的指挥系统就会故障。随着控制机能出错,人们在精神上会变得焦虑不安、心浮气躁无法冷静,甚至出现过敏或神经痛等症状。如果停止摄取脂肪,不仅脑部功能,全身生理机能也都会开始衰退。

  正因为脂肪的角色如此重要,所以我们会觉得含有油脂的食物很美味。也就是说,对含油的食物,我们的感受性会向身体发出讯号告知「这是必需的食物」。

一般人总认为吃太油会变胖,从热量的角度来看确实没错。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每公克大约四大卡,但脂肪每公克的热量却高达九大卡,所以真的容易令人发胖。

不过,高热量其实也有可取之处。

  你曾试过只吃蒟蒻或蔬菜等完全没有热量的食物吗?一开始,这类完全没热量的食物确实让人有饱足感,但要是一直持续下去,就必须吃下大量的食物才能获得满足感。当我们企图用低热量食物塞满肚子时,食量会不自觉变大,最后反而造成胃的负担。

  只要加入少量色拉酱这种含有油脂的东西,即使不吃进大量低卡蔬果,也能让人有满足感。脂肪的热量固然高,却能防止我们摄取过多食物。

  属于脂肪之一的胆固醇,是某些人眼中的大敌。其实胆固醇是人体在必要时所产生的物质。即使摄取的食物中未含有脂肪,但只要压力过大,或生活过于忙碌,胆固醇值还是会升高。最近有份研究数据指出,胆固醇值过低的问题,要比胆固醇值过高的问题还严重。过度且无谓的担心,会造成感受性失真。只要健康检查未出现异常值,其实并不需要太在意脂肪的摄取量。

  有人说摄取较多的脂肪,就会产生母爱,也就是会变得喜欢照顾人,或是对别人变得更加亲切和善。脂肪就象是无名英雄,在名为飨宴的一场戏中,扮演的是亮眼的配角,因此我们在摄取脂肪时,也能由衷地感受到这位亮眼配角的迷人之处。

  相反的,若是极端减少脂肪的摄取量,则可能会让人在天亮时难以清醒起床,缺乏脂肪的人体就像燃油用尽的机械一样,不仅身体僵硬不灵活,而且还会感到全身无力。

  只要脂肪在体内确实发挥功能,大脑和身体都能变得有活力。对于女性而言,脂肪更是让肌肤散发润泽感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书摘4:肉类餐点的进食顺序

  说到家庭式餐厅里人气最旺的餐点,往往包括汉堡排、牛排、照烧鸡排、炸猪排、炒猪肉等视觉与分量十足的肉类排餐料理。肉类可为我们带来活力,适合在人生战场上努力的每一个人。

除了蛋白质以外,肉类还富含铁质、镁、菸硷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重要营养素。简单来说,肉类含有许多增强蛋白质消化能力的成分,其中菸硷酸的成分不仅可帮助人体代谢能量,对心理健康也有相当重要的功能。

大部分的肉类排餐料理都会搭配马铃薯、玉米等碳水化合物。即便餐点本身的分量足以让人大感满足,但可惜通常缺乏可以帮助消化的食物。有些肉类餐点或许会附色拉,但问题在于色拉的分量太少。因此,点菜时请务必加点色拉。有时就算桌上只提供套餐菜单,但只要跟店员反映,相信都可以额外单点。可以的话,请点大分量的色拉,若有两到三人份的色拉分享盘,建议不用犹豫,点下去就对了。总之,大分量的蔬菜是最重要的。

  由于主餐是肉类,因此色拉上面有肉也没关系,但请尽量避免加了鱼类、蛋类的色拉,或蒸煮热炒过的蔬菜。即便肉类、鱼类及蛋类都是蛋白质,结构上还是不同,而且加热的过程易使食物酵素受到破坏。

  有些家庭式餐厅会有木瓜之类的热带水果。如果在菜单上看到,请别犹豫点来吃就对了。记得跟店员说「水果请在餐前送来」,不然水果通常会在餐后才上桌。如果今天有点水果的话,也可以减少色拉的分量。

  如果想吃更多蛋白质食物,建议连副餐也统一选择肉类;如果想加点蔬菜,就点富含维生素B群的菠菜及富含黏蛋白的秋葵。以蕃茄为主的汤品也有助消化。

在吃完色拉、配菜及主菜后,最后再吃米饭或面包等主食,如果已经吃饱,就不要勉强吃光。即使不吃米饭或面包,我们还是能从色拉或水果中摄取到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比起碳水化合物,最重要的是集中精神,利用肉类的能量为身体充电。

【书籍简介】

想减重,肉、淀粉、甜点不敢碰?

遇上聚餐欢宴,节食计划就破功?

不必忌口、不需忍耐,

只要进食顺序对,食物组合对了,吃什么都健康!

原来,一切都是消化问题!

只要进食顺序对,吃什么都健康。

身为医生的我,想吃就吃,我爱吃零食,也爱吃垃圾食物,

而且还吃得很开心。但身体状况变得更好了!

只要进食顺序对,食物组合对,放心大口吃!

淀粉、甜点不敢碰?遇上聚餐,节食计划就破功?

大鱼大肉、卤味、泡面、下午茶,怎么吃才健康?

—— 长痘痘是因为「吃太油」?脂肪明明能滋润肌肤,但为什么油腻的食物却会长痘痘?

>>其实这正是消化不良的证据!

—— 少吃点油就健康?误会大了!人体的细胞膜、荷尔蒙,就连脑部的60%也是脂肪所组成。若停止摄取脂肪,人体的司令系统就会故障,生理机能也都会衰退。

>>身体需要脂肪,问题出在摄取的方式!

—— 每个人的屁都会臭?不不不,你错囉!婴儿和肠道环境干净的人,不管是放出来的屁还是粪便都不会臭。会臭代表坏菌繁殖,往往是蛋白质消化不良所致。

>>屁愈臭,代表毒素的浓度愈高。可能引发脑病变、恶性肿瘤,千万不可累积体内。

—— 请用心倾听身体的「声音」!吃喜欢、想吃的东西,是一种人体需求,虐待身体并不会让自己变健康,身体是需要被呵护的。

>>只要选择有助于消化的「进食顺序」与「食物类型的搭配与组合」,就可以放心吃!

推荐序1 守住营养均衡的完美比例

萧敦仁(敦仁诊所院长)

本书中,作者从消化的观点,一一说明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探讨蔬果中的酵素对消化机制的重要角色,之后提出建议:先吃蔬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碳水化合物。

从体重控制的观点来看,这样的顺序是适当的。因为先吃蔬菜容易让人有饱足感,热量又不会太高;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因此即使是减肥的人也不能减少摄食。

至于碳水化合物,书中建议应占三大营养素摄取量的五到六成,虽然本书作者在第五章的图解中提醒「吃饱了就别勉强吃完」,但意思只是不要勉强自己都吃完,以免摄取过量;而我在此更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都不吃碳水化合物。

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人类的脑细胞只能使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而葡萄糖主要来自淀粉。如果依照本书建议的进食顺序,先吃生菜色拉,再吃进大量蛋白质,以致吃不下碳水化合物,或只吃很少碳水化合物,这会迫使身体要燃烧脂肪以取得能量,这个过程中会代谢产生酮体(ketone bodies),而一部分酮体必须排出体外,因而对肾脏造成很重的负担,酮体过多也会导致没胃口、脱水等现象,严重者可能导致酮酸中毒。这也就是作者在第九篇所写的「当蛋白质与脂肪转换成能量时,都会在体内留下废弃物。说穿了,替代品终究只是替代品。」因此,千万不要为了减肥或任何理由而不吃淀粉。

那么,不吃油脂行吗?虽然一般认为少吃点油对健康较好,但油脂是人体重要营养素,特别是有一些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的必需脂肪酸(essentia——fatty acid),就像本书所说,由于脂肪对组织细胞膜、大脑等很重要,一旦摄取不足,内分泌也会乱掉。所以重点在于要吃好的油脂和适量的油脂,好的油脂指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像源自地中海地区的地中海饮食法,是吃大量的鱼和色拉,并以优质的橄榄油为主要油脂来源,所以人们尽管肥胖,却少有心脏疾病。

所以,同样的,不要为了减肥而不吃肉。我尤其赞成作者所说的:脂肪摄取不足反而会导致食物摄取过量(第十一篇)。理由是消化脂肪所需的时间长,胃不会很快排空,肚子不容易饿,就不会需要提早补充食物,反而能减少食物的摄取量。因此,虽然脂肪的单位热量较高,却能防止我们摄取过多食物。但我也建议读者,摄取肉类以白肉、鱼肉为佳,红肉千万少吃。

从健康的观点来看,胃的排空时间很重要,胃消化碳水化合物只需要二到四小时,消化蛋白质类要三到五小时,消化油脂类则可长达四到六小时。因此,如果早上只吃果酱土司配红茶,血糖很快升高,身体就会分泌胰岛素以抑制血糖,但可能两小时后胃就空了,血糖又快速降低,身体一发出飢饿的讯号,又可能造成过度进食。如此让血糖忽高忽低,对身体健康伤害反而更大。

同样的,碳水化合物不是不能吃,但我建议尽量少吃白饭、白土司、甜点,因为这些都会很快被胃消化完毕,升糖指数很高(Glycemic index,俗称GI值),而应尽量以糙米或胚芽米取代(若不习惯,可与白米饭混吃),以延长胃的排空时间,慢慢消化,稳定血糖。

谈到你我在台湾的中式饮食,由于通常在一盘菜或一桌菜里,从蔬菜到淀粉、肉类到蛋白质可能都混在一起,要依作者的建议来进食,困难度较高,读者也许不必太拘泥。但仍建议可先吃青菜,青菜以水煮的方式(在水里煮一分钟即可),再淋或拌橄榄油来吃;或者以橄榄油低温炒食(高温会破坏橄榄油的稳定性),以取代本书建议的生菜色拉。

总之,进食的重点在均衡的摄取,尽管中式餐饮不像西式那样一盘一盘是蔬食或肉类可以清楚分类,但每个人仍应该在心里有一个比例观念,依建议的比例摄取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五成、脂肪三成、蛋白质二成;同时补充蔬果,以取得第四、五、六营养素(指矿物质、维生素、纤维质),才能真正取得均衡营养,常保健康。

推荐序2  学习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

罗佳琳(台安医院家庭医学科主任)

你过着过度坚持的人生吗?

在医院看诊时常遇到两种极端的情况:对各种健康法极度热中的民众,以及相对的只要是有关健康的观念都认为是苦行的民众。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哪一种对医生是比较大的挑战。当然,就医生的观点,总是希望病人能多少遵守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但门诊也确实遇过因为严格遵行所谓生机饮食法,或一些奇特的自然疗法而身体不适的例子。象是曾经有一对可爱的夫妇,生活习惯几乎可称典范了,两人却是一直为胃炎所苦,后来发现每天早上喝冰凉的果菜汁居然是致病的原因;又常有运动员体检时被发现心脏有问题,因为过度激烈运动其实是心血管的杀手。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让人不禁怀疑林林总总健康法的可行性及可信度。除了对健康法狂热的病人之外,更多时候是当我苦口婆心地劝病人该如何注意饮食健康时,病人一脸无奈地说:医生,你说的我都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说实话,年轻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有点生气病人怎么这么不听话;但渐渐的我转而想,病人说的做不到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我说的方法跟他的生活习惯差太多了?还是病人不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人是靠吃东西生存的,而不是靠吃药或吃营养食品维生的。所以对于每天吃进嘴巴的东西,一定要付出全副精神来注意,这是一定要的呀!那么我该怎么传达这样的想法给民众知道呢?

很想吃某个东西时可能是生病了!

    很有趣的,我在前几年观察到自己也有所谓「突然很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刻」,当时特别研究了一下,发现随着疾病的不同,有时病人真的会出现对某种食物感受性增强的情况。例如甲状腺分泌低下而疲倦的时候,可能会想吃点海带来补充碘;又如当缺乏盐分而精神不济时,会突然对咸的东西特别渴求;或者压力大时会想吃点甜食来促进甲状腺暂时性分泌……,诸如此类。因此这次有幸看到这本《想吃就吃的进食顺序法》的出版,觉得非常高兴,对于一听到健康生活习惯就感到恐惧的人,应该会欢迎吧!

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有吸引力

这里可不是在说偷情呀!尝试过减重的人可能会有一个感觉,越是想着这个那个不能吃,越是压抑,反而整天心思都围绕着食物打转,越不能做的反而越有吸引力,终于意志力崩溃,大吃大喝后又懊悔不已。一天又一天的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打转,体重不降反升,心情更是恶劣,于是坊间各种标榜着不必运动不用节食也能瘦的书纷纷站上排行榜。

其实减重最重要的是洗脑,而这洗脑的工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就禁止这、禁止那,很难让人遵行,尤其现在的上班族外食机会多,加上台湾以美食著称,以及生活中免不了的饭局,简直随处是陷阱。因此本书提供了许多实际又贴近生活的饮食法,让外食族甚至常需要应酬的人,也有解套的方案,而且内容丰富言之有物,是很实用的一本书。

想吃就吃会不会太放纵了?

这也是我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的迷惑。我真的能信任我自己吗?我克制得住欲望吗?我有对食物的?感受性?吗?越是以前严格遵守各种健康法的人,可能越会对于这么自由的说法感到害怕而不敢尝试吧?

放心!越是以前尝试过各种健康法的人越适合?想吃就吃?的方法,因为自由是属于能自律的人的。如果你已经对要吃什么才会获得健康感到迷惑,或许就照着书中的做法试试。

习惯品尝食物原味的人通常?感受性?越强,学习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就能找到需要的食物了。

小心成瘾的陷阱

书中其实也有提到,有些人并不是真的感受到自己身体的需求,而是因为上瘾而不得不渴求某些食物,这跟所谓的「感受性」是天差地别的层次,也请读者务必留心。

那么要如何避免成瘾及过量呢?其实就记得两件事就好了:多吃未加工的食物、用餐时仔细咀嚼。细细咀嚼除了可以帮助消化,期间所释放出的食物原味,更可使人身心感到满足;未加工的食品可避免血糖快速升高(书中形容此为过度消化),长期来说有益于体重控制及情绪稳定。当你习惯这种食物原味的高质量感受后,加工食品其实诱惑力就会大减,甚至会让你恶心反胃哩!

【作者简介】大久保 ゆうこ

临床心理师、精神保健福祉士、美国Nutrition Therapy Institute认证营养顾问、营养医学指导师及顾问、NPO鹤见酵素营养学协会认定酵素营养学指导师、日本CI协会前常任讲师、日本Living Beauty协会Raw Food Minster讲座江古田校校长、NPO鹤见酵素栄养学协会运営委员。

由于实施严格的长寿饮食法后产生疑问进而开始多方面研究饮食,目前以「日本最幸福的食育」为概念推荐快乐的食育(乐食育),除了举办用心感觉的荣养学讲座之外,同时亦以顾问身分接受5000人以上有关饮食和心理方面的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