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八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热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八篇。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方 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PharmNet.com.cn整理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方 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
伤燥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PharmNet.com.cn整理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 黄芩三两 牡丹皮二两 栝蒌实大者一枚(捣) 半夏半升(洗)枳实二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
寒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小柴胡汤(见伤风)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 柴胡四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二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二篇。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汗再进一升,得汗停后服。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
|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三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三篇。百合病,见于发汗之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百合病,见于下之后者,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百合病,见于吐之后者,百合鸡子黄汤主之。百合病,不经发汗、吐下,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
|
辨疟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四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辨疟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四篇。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PharmNet.com.cn整理 白虎加桂枝汤方(即前方去人参一味) 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之。 |
|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五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PharmNet.com.cn整理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桂枝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七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七篇。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方见前) 下血,先血而便者,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者当下脓,无脓者当下血。 |
|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八篇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蒌汤主之;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萎汤方 枳实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括萎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
少阴病(寒化)主要脉证 - 伤寒研读 - 岐黄中医网。[3] 下焦:肾属下焦,此言下焦者,肾之互辞。此证既不同于太阴病之"自利不渴",亦异于热利口渴。此证小便利而清白如水,必是肾中真阳不足,统摄无权,不能制约水液之故,则是"下焦虚有寒"无疑。证 候。又曰吐利而渴,与猪苓汤证同,其别在但欲寐,且猪苓汤证小便必不利而色赤。少阴里寒证一般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是阳衰阴盛、虚阳外亡的征象,故云"反汗出者,亡阳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