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真山真水”媲美“小桥流水”

 苏迷 2014-04-07
让“真山真水”媲美“小桥流水”
  周建越

  ●有人说,自然的生态,不就是最好的“生态城市”?其实不然。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城市,只能是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环境和资源系统基础上建立的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的系统。

  清明时分,又是一年中绿化美化好时节。有消息传来,省内首个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将于10月在苏州城西间开通。连日来,1号线沿线都在进行绿化美化、景观提升;太湖大道上,到处都有植绿护绿的忙碌身影,为的是“要让有轨电车在‘真山真水’中穿梭!”
  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高新区及有关方面在城西地区,就投入了约17亿元用于绿化生态建设,成为该区建区21年来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而针对苏州西部日益凸显的“真山真水园中城”特点,最近有人甚至提出“不妨建一个生态节”的建议。
  多年来,苏州被定位为“园林城市”。一个“园林城市”,几乎将苏州全方位地等同起来,但在苏州西部,却是群山环抱。苏州的山都不高,但却绵延不断。北有五峰山、鸡山、天池山、大阳山;东北部有灵岩山、天平山、金山、支硎山、虎丘山;南有渔洋山、香山;东有尧峰山、七子山、上方山、吴山等,仅在高新区2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49座大小山头。
  学者居易指出,其实,苏州最早的园林并不是“假山假水”,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山真水”。春秋的“姑苏台”、汉代的“长洲茂苑”、三国的“芳树苑”,以及大大小小的宫室园囿,无不建造在青山绿水间。
  在苏州城西,还是一个水的世界。高新区就是一个被包裹在京杭大运河与25公里太湖岸线之间的地区。山与水的结合,成为这里自然生态中最本质的特色风貌。
  有人说,自然的生态,不就是最好的“生态城市”?其实不然。
  如果任凭天然的平衡,那么,你看到的一定是杂草丛生与当年开山采石留下的累累伤痕;纯粹自然平衡状态下的“城市”,只能是“城市”的乌托邦,在现实是不存在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城市,只能是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环境和资源系统基础上建立的人与自然相对和谐的系统。
  如果说,“真山真水”是老天爷对苏州城西的恩赐,那么,高新区一年间投17亿元裁剪一件更加美丽的“青山绿衣”,则是政府部门的一个有为之举。
  曾经的西部,在太湖边,吹着湖风、欣赏美丽太湖风光之际,却找不到一个吃饭的地方;一家人带着帐篷出来野餐,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洗手间。
  这一切,都正在悄悄地改变——
  昔日的废弃矿场,已变身为“游客服务中心”;在沿高新区太湖25公里岸线上,围绕14个水闸改造进行的“创意文化景观带”已初具规模;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在投资1亿元进行二期1平方公里的扩建;苏州生态城“绿色生态小镇”开工建设……
  事实上,不单有吴文化的底蕴,融“幽深宁静的山村、原汁原味的山水、乡味浓厚的风土人情”为一体的山水桃园,早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的一方休闲乐土,城外“真山真水”的美景,同样可媲美城内的“小桥流水”!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高新区现代生态农业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经营性收入7亿多元,带动周边就业岗位1.45万人次,效益超过1.6亿元。这是游客在用脚来投票,用选择来为“真山真水”点赞。
  利用“真山真水”的生态之美,不仅能让今天的人们走进苏州西部仍能感觉到这是走进了2500多年的山水苏州,而且“真山真水”的绿色之韵,同样成为了城西百姓就业与致富的一个重要载体。据苏州西部生态城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在生态城42平方公里土地上,将规划投入250亿元资金,以“生态规划、绿色出行”为主基调,建设一个集自然景观、居住、商业、旅游、总部经济、绿色交通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组团。
  应该说,透过“真山真水”的打造,城西人追逐的是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产业更先进、生活更方便、百姓更富裕”的低碳生态型山水新城区。这,恐怕才是苏州西部发展的终极目标,真正让野趣的“真山真水”与灵秀的“小桥流水”比翼齐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