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清真人四十五代记

 活着的道 2014-04-09

上清真人四十五代记

本文出处《正统道藏》茅山志

 

  上清第一代太师–魏华存夫人

 

  上清道主–南极紫真后圣上保太微玉晨圣后领南岳上真司命高元宸照紫虚至道元君,姓魏,讳华存,字贤安,任城人,晋司徒舒之女,魏嘉平辛未生。天怀贞静,玄识挺拔,少读老庄书,即志幽闲独处,年二十四,父母强令适汲郡修武县令南阳刘文幼彦,既举二子,乃斋居别室,反修初服太康。

 

  戊申十二月十六,感太极真人青童道君搏桑阳谷王景林真人清虚真人来降,谓曰:“闻子密纬真气太帝君敕我授子神真之道”,遂出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高仙羽经等书三十一卷,诏元君曰:“此书授之西城总真,今持付子”,且语以存思指归,乃去。

 

  咸和甲午,元君八十有四,青童清虚再降,致灵药,克期会洛阳宫,七日,太上遣风焱车来迎,元君用藏景之道,托形神剑而化往阳洛山,凡四十七真人降教于隐洞云台,众真各标至训三日而去。元君研诵玉书积十六年,颜如少女,于是西王母南极元君来迎升晨,诣上清宫玉阙玉晨大道君、太微天帝、金阙后圣君,各令使者致命授以玉札金文,位为紫虎元君领南岳上真司命,秩比仙公,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之中,主下教学仙者,且宴会于清虚之宫,次司命神仙请隶属南岳迎官并至,诸真乃与元君便道过句曲金坛茅叔申宴会,二日乃共适霍山矣。长子璞为司空司马,后仕至侍中蒙使,传法于司徒。琅琊王舍人杨君次子遐为陶太尉,从事中郎安城太守,兴宁间元君与众真降杨君家,自是屡降句曲,多从青童清虚三茅君,游真授非一华阳之传,始此宋元佑进封高元神照紫虚至道元君。

 

  元泰定国子司业虞集撰四十五宗师赞,其赞曰:“仰瞻紫虚,巍孚祝融,飞霞成章,流响振空,日朗月辉,玉质金容,上承诸天,启我仙宗”。

 

 

  上清第二代祖师–杨羲

 

  上清真人–金阙上保检仙司命东华道君洞灵显化至德真君,姓杨,讳羲,字义和,吴郡人,徙家句容,晋咸和庚寅九月生。

 

  幼而通灵,善言笑,上书画。与王右军并名海内,许先生迈长史穆年并悬殊,而早结神明之交。

 

  简文帝为琅琊王进位丞相,用长史荐为公府舍人,及帝即位,乃不求迁叔,高蹈遗荣,精思致感。

 

  永和五年,受中黄子制虎豹法;六年从魏夫人长子刘璞传灵宝五符,时年二十一。

 

  兴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感紫虚元君紫微夫人九华真妃降于家讲授要道,自是清虚清灵凡四十七真人数来降,或降长史山廨,所传经诰多转使录示许君父子,至是遂为许君传经之师。

 

  九华安妃应运为俪尝告之曰:“明君夷质虚闲,秘构玉朗,兰渊高流,清响金宫,所谓珍宝藏奇,幽真内焕,必三事大夫,侍晨帝躬,高佐四辅,承制圣君,理生断死,赏罚鬼神,摄命千灵,封山召云,察阴阳之气,为吴越司命之君,将乘龙驾云,白日上升,君若不耐风火之烟,欲抱真形于幽林者,且可寻剑解之道作告终之术乎”。

 

  西城王君又教服日月之华法,简文帝从而师之,以太元丙戌解驾。

 

  赞曰:“夷质虚闲,灵俦感玄,金宫流韵,玉树浮烟,众真会言,太帝锡召,手传道书,笔精墨妙”。

 

 

  上清第三代真师–许穆

 

  上清仙侯–金阙侍晨左卿司命太元广德至仁真君,姓许,讳穆,字思玄,以晋惠帝永兴乙丑生。起家太学博士,出令余姚,征为尚书郎,迁郡中正护军长史,给事中散骑常侍。

 

  外混世业,内修真学,尝慕兄远游之高轨,值简文晏驾,专静山庐,与杨君结神明之契。

 

  兴宁中,众真降杨备传经诰,定录中君尤多示训。

 

  太元元年解化,玉札所授为上清真人。

 

  赞曰:“夙缘应运,世胄承社,妙敷人文,密赞神理,尘爵外縻,何间内修,玉晨之虚,我怀真游”。

 

 

 

  清第四代宗师–许翽

 

  第四代上清仙公–金阙右卿司命东华侍晨混化元一真人,仙侯第三子也,讳翽,字道翔,小字玉斧,清颖莹洁,特绝世伦,生晋咸康辛丑正月。郡举上计掾主簿,祖司徒府,辟掾并不赴,立宅雷平山前,密修上道。

 

  兴宁三年七月,紫微夫人降教,自是与众真酬接书疏,备修迥元飞步二景仪璘之法,尝愿早游洞室,不欲久停人世。

 

  太和庚午,诣北洞石坛爇香礼真,因伏而不起,明旦视形如生。保命君授言许子,遂能委形冥化,从张镇南(注)之夜解。自此居方隅洞馆,常去来四平方台。

 

  后十六年度东华,受书为上清仙公,掾妻建康,令黄演女名敬仪生子黄民,乃遣还家。

 

  黄民,字玄文,年十七,仕至司农。

 

  承元兴二年,避京畿乱,乃奉遗经入剡中矣。

 

  赞曰:“紫微受书,追奔两仪,人间如帑,久留何为,委形虚坛,合莫太始,遗经不忘,保之有子”。

 

  (注)镇南即天师第二代系师张鲁,魏武帝表为镇南将军者。

 

 

  清第五代宗师–马朗

 

  上清仙卿–保真先生,姓马,讳朗,一名温公,字子明,浙东剡县东关人,家素饶履信行义,为乡里所宗。闻茅山杨许得道,盛传南真上清经法,以其居接金庭天台,咫尺仙府,弥加祟慕。

 

  元兴三年,许丞黄民载经避乱,先生延止其家,礼敬供养。

 

  元嘉六年。许还钱唐,封其先世,真经留先生静室中,且云:“此经并是仙灵之迹,唯须我自来取,纵有书疏,慎勿与之”。

 

  惟分十数卷自随至钱唐,感疾虑不即瘥,遣人耴经,先生坚执先旨,谓:“亲受教敕,岂敢轻付?”

 

  许亦旋殁,先生同弟罕敬事经宝严如君父,恒使虔心,奴子曰白首,曰平头侍直,香火拂拭,每有神光灵气见于室宇,先生室人亦能通见,青衣玉女,腾空去来,家遂益盛,累世寿考而终。

 

  赞曰:“天不爱道,地不爱宝,而彼堪薄,莫之能保,群真手遗,玉佩金璫,知之者希,见之者昌”。

 

 

  上清第六代宗师–马罕

 

  上清仙卿–辅正先生,讳罕,字子言,保真之堂弟也,同兄敬奉经宝。居士娄惠明者先以在剡,意甚贪乐经法而扃鐍严,固观览无方。

 

  景和元年,乃出都令嘉兴殳季真启宋主,敕就马家取经,比经至都殳,呈景和于华林蹔开敕,以付后堂道士灵验。

 

  记曰二马有保经之功,没世之日,上帝命灵官持玉版召入金庭洞天,俱授仙卿之任。

 

  赞曰:“维昔茅君,兄升弟及,继兹令踪,共保灵笈,玉书所在,万神卫持,道以时兴,匪人得私”。

 

 

  上清第七代宗师–陆修静

 

  上清监仙大夫–九天掌籍宋国师谥简寂先生丹元真人,姓陆,讳修静,字元寂,吴兴东迁人。父琳九征不起,谥高道处士真人,跖重轮足,双踝掌有大字,背有斗文,笃嗜文籍,旁究象纬,且好方外游,南诣衡湘九疑,访南真之遗迹,西至峨眉西城,寻清虚之高躅。

 

  宋元嘉末,因市药京邑,文帝召,不往,乃友渊明慧远于庐山。

 

  明帝泰始三年,诏江州刺史王景宗礼聘来朝,住后堂不乐,乃授馆于外;又敕会于华林延贤之馆,王公毕集,真人鹿巾谒帝而升,帝肃然加敬,遂以殳季真取到上清经法敕付,总括三洞为世宗师,仍敕北郊天印山立祟虚馆,建传经宗坛,教法大备矣。

 

  明年帝疾,即其馆修金箓,一夕,有黄气如宝盖状弥覆坛宇,帝复感异于梦,疾乃有瘳,所著斋法仪范百余卷。

 

  元徽五年正月,忽若趣装将还旧山,弟子皆讶之,乃二月二日鯈然解化时,庐山徒属共见霓旌蔼然下临静室,闻空中言曰:“上清监仙大夫降俄而敕送冠履还山,诏所居为简寂观”。

 

  赞曰:“缅游灵岳,结友匡庐,采秀黄华,濯清素蕖,手握奇文,足履轮辐,萧馆虚林,想见遗躅”。

 

 

  上清第八代宗师–孙游岳

 

  第八代紫微仙卿–兴世明德先生,姓孙,讳游岳,字颖达,东阳人,性禀渊淳,博学经传,拜简寂于仙都山,服谷精丸,居四十七年不与世接,乃来茅山,简寂喜曰:“迟君来,吾高枕庐山矣”,授以杨许真法,未几,简寂化,诏先生主兴世馆,为嗣宗师,一时名士沈约陆景真陈宝识等咸学焉,弟子百余。

 

  先生尝梦茅君曰:“青华小童,复降句曲,汝弟子中,善护持之”。

 

  永明间陶弦景入山,先生异其半神超诣,且闻身有斗文,因省所梦曰青华小童,岂非斗中真人耶?即尽授其法。累表乞还山,诏不允。

 

  永明七年五月十五日沐浴迁神,年九十一。

 

  赞曰:“百谷之精,结英中庭,人以腹实,我以虚宁,金真玉光,神文在世,青童复来,吾得攸寄”。

 

 

  上清第九代宗师–陶弘景

 

  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师谥贞白先生宗元翊教真人,姓陶,讳弘景,字通明,十岁见淮南入公事,便嗜养生,既冠而不肯婚,薄游下位,仕齐历诸王侍读。

 

  年二十余,从兴世馆孙先生咨禀经法,获前真杨许手书。于是启假东游,诣娄惠明于大洪山,遇杜京产于太平山,寻钟义山于垗山,谒朱僧标于天台,又获真人手迹十余卷,还都以振武将军除奉朝请。

 

  永明末辞职来山,自称华阳隐居,岭西立华阳三馆,上馆建层楼身居其上,弟子居中,接宾于下。梁武即位,弥加钦重,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天鉴四年,出居岭东,有事于罏燧;七年,以为林岩浅近复思远游,乃改名氏曰王整官,称外兵。至永嘉楠江青嶂山,梦佛授记名“胜力菩萨”,住大若岩修所著真诰,复泛海诣霍山,经年还木溜屿,有敕迎归旧山,因诣鄮县礼阿育王塔,誓受五大摄戒。

 

  大同二年三月十二日,作告逝篇示桓法闿等,即日尸解,屋中香气积日不散。

 

  先生神仪明秀,修项矫耳,心恒如镜,触物靡碍山世。所著书二百余卷,受经法弟子三千余人。

 

  紫阳王君曰:“陶公久入下仙之上,乃范幼冲等也”。

 

  赵丞曰:“蓬莱都水监高光坐治水事被责,以陶代之,既且停,召后二十一年先生始仙位,当更升也”。

 

  赞曰:“高卧白云,晨糍绛霞,弟子如林,著书满家,濯神九清,腾耀三景,与天为徒,如日之炯”。

 

 

  上清第十代宗师–王远知

 

  上清少室仙伯–唐国师谥升玄先生,姓王,讳远知,字德广,以梁大同二年生。孕时母梦凤集其身,僧宝志谓其父曰:“生子当为神仙宗伯”。

 

  弱冠师宗道先生藏矜,进而宗修隐居经法。陈主召入重阳殿,特加礼敬,送归茅山,居于洞西北岭。隋炀帝镇扬州时,具礼迎至,忽须发变白,遂惧而归之。

 

  大业七年幸涿郡,召见,临朔宫寻奉敕诣中岳修斋,复诏京师建玉清玄坛以处之。

 

  唐高祖龙潜时,先生密告以符命。武德中,太宗为秦王平王世充,因与房元龄微服谒先生,先生迎谓曰:“此中有圣人”;爰审其实先生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爱已”,而敕建太平观,赐田度道士七七人为侍者。

 

  贞观九年八月十四日,方寤谓弟子曰:“适游洞宫,仙官见报,欲以吾补仙伯,行在不久”。

 

  十六日旦,顾问侍者日时,即正衣冠就寝而化。高宗调露二年,赠太中大夫,谥升真先生,天后嗣圣,如赠前号,时称王法主。

 

  云赞曰:“翽翽凤仪,览德不迟,或隐或来,景运有期,质化神通,不滞玄白,百廿六岁,唐仙宗伯”。

 

 

 

  上清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

 

  上清检校仙公–唐国师太中大夫谥体玄先生,姓潘,讳师正,字子真,贝州宗城人。父置隋通州刺史,母鲁氏善言名理,口授以道德经。母卒,庐墓以孝闻。

 

  大业中,道士刘爱道见而奇之曰:“三清之骥,非尔谁乘之”。时王法主为帝所尊礼,每入禁中,躬荐松水以祈福。

 

  爱道曰:“吾甚欲子相从,然成就功道,非法主不可”。由是师事法主,同还茅山,法主谓曰:“嵩阳乃汝修真之地,当亟往”。先生遂入双泉中岭间,居十许年,复深入逍遥谷,邈与世绝。

 

  上元三年,高宗幸东都,礼嵩岳,召见请作符书,辞,不解又问山中所须,答曰:“茂松清泉,臣之所须,此中不乏”,帝异之。

 

  调露初,再祀嵩,幸逍遥谷,见薜荔绳床将朽败,余无火粒之具,唯两瓢贮青饥饭耳,因即其地敕建崇唐观。

 

  明年春,步辇致先生于洛城西宫,仍敕改嵩阳观为奉天宫,每手诏具弟子姓名,咨白自是,乘舆屡陟山阿。帝在洛阳复召对,及请还,御制诗以送。

 

  先生尝谓弟子曰:“吾实无用,接见帝王,惊扰灵岳,汝等学道,不厌深眇,则无累矣”。

 

  永淳元年六月十四日索沐浴,书青符置汤中,曰:“终身净也”。时造石室于北岩下将成,十六日处云:“去去”,弟子韩文礼问:“何去”,曰:“泰山检校功德”。语毕,云气覆庭,须臾解蜕,年九十八。

 

  天后降制若曰:“去年冬晚,轩皇之驾,不追今岁秋初,广成之居又寂”。

 

  圣历二年立碑嵩山,赞曰:“绝世之资,皆思友之,仙缘有定,敢縻以私,茂松清泉,亦复何须,冥心合真,乐出太虚”。

 

 

  上清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

 

  上清玄初仙公–唐国师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姓司马,讳承祯,一名子微,字道隐,世居温晋彭城;王权之后,襄滑二州长史仁最之子

 

。生而能言,天锡神表,弱冠师体玄于嵩阳,受金根上经三洞隐书,尝有鸟如凤凰下集香几,爪痕着几成书文曰:“东华上清真人”,由是益神

 

其行。

 

  玄宗遣使征聘,敕王屋山置阳台观以居;感天帝召,遂来礼华阳洞天。因撰贞白碑阴记,以王屋小有之天,总真之府,景气幽欻,神祗会昌

 

,吾道苟行,奚足不可翻飞,投足有终焉之志;复于观之朝维,高邱之午,穷极绝界,得中岩台上,直天坛下缭,长阜巨木,圆抱鸣溪,中流每

 

养龙,大谷相鹤,中峰燎金洞之众香,吸石葱之鲜气有日矣。

 

  着《坐忘论》及撰《修真秘旨》十二篇,为隐居真诀之副。且虑帝恩深久,遂徙居天台玉霄峰,以期冲举,又敕建桐柏观,其地请师五体书

 

道德经。

 

  开元乙亥岁六月十八日,忽谓近侍曰:“吾已受职玄都,不复得住”,乃部署封校,若将远适迨。暮有赤云缭绕摩地而来,云上萧声冷然,

 

众咸骇异,谓必上升,遽扊户而已蜕形矣。

 

  玄宗御制碑在桐柏顶赞曰:“至神合虚,应物无迹,强名坐忘,销尔尘质,高风华林,旭日丹台,蓬海无师,归求天台”。  

 

 

  上清第十三代宗师–李含光

 

  唐国师正议大夫玄静先生,姓李,讳含光,本姓弘,因避讳易焉;家世业儒,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士。开元十七年至王屋山,司马先生见之

 

曰:“真玉清客也”,于是授之学,居嵩阳二十余年。司马解化,玄宗召诣阙与语叹曰:“司马犹在也”;问及金鼎,对曰:“道德公也,轻举

 

公中私耳,若忽道德而求生,徇欲则似系风”。玄宗深感异之,诏居阳台观,岁余,乞还句曲,纂修经法。天宝间,征之馆于禁中,有问必斋沐

 

,请传道法,知不能强,遂止迨其还山,特敕杨许故宅以居之,御制诗饯别。时经诰真迹已多散逸,师奉诏搜访备得;又诏山人王旼请师楷书上

 

经十三纸以补遗阙。七年,玄宗受三洞经箓于大同殿,遥礼先生为度师,赐号玄静,诏刻石华阳洞宫,志之为国修斋,数感甘露灵芝。大历四年

 

十一月十四日,解蜕于紫阳别院。赞曰:“公私之辨,至道名言,徒说弗从,频烦主恩,上经十三,妙补遗阙,参着刻铭,无愧称绝”。

 

 

  上清第十四代宗师–韦景昭

 

  上清仙伯–大洞贞元先生,姓韦,讳景昭,精究儒术而不肯取科名,独慕神仙之学。初度于寻真观,师事大法师包士荣,惟习灵宝经法,后

 

居长安肃明观。至天宝中,奉诏侍玄静先生归茅山。大历初,受上清经箓。

 

 (693-785)唐代道士。字怀宝。丹阳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吴司空韦慎十六代孙。自幼好道,虽精究儒术,但不取科第。配度于延

 

陵寻仙观,师事包士荣,习《灵宝经》法,其法脉出自王远知、王轨、包方广、包法整,递代相传。后居长安肃明观。时唐玄宗崇道,因得羽仪

 

金箓,居京师垂二十年。思还故乡,重隶茅山太平观,为李含光入室弟子。

 

  天宝(742-756)中,与李含光奉诏修功德,造紫阳观而居之。遂于炼丹院传黄素之方,修斋醮之法,祥云瑞鹤,飞舞坛场,甘露神

 

芝,降生庭院。

 

  贞元元年(785)十一月癸卯,召门弟子说:〝吾昨见仙官持敕书召任上清仙伯,不复住世矣!来何为喜,去何为悲,汝等体之,毋或哀

 

泣〞。遂委化于紫阳道场,寿九十二岁。

 

  迁神于雷平山西李含光寿宫之左。景昭系上清派重要传派人,既为三洞大法师,又为炼师。传其道者,苏州龙兴观道士皋洞虚得冲虚之妙用

 

,蹑上真之玄踪;道士韦崇珣主修斋醮祭,俯仰节度;道士朱惠明掌法箓经书、修真秘诀。贞元三年陆长源撰《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碑并序》备

 

载其事。

 

  赞曰:“神冯虚生,至灵为宝,世尘纷扬,独静以保,时成返空,我知其归,来无所欣,去无所悲”。

 

 

 

  上清第十五代宗师–黄洞元

 

  洞真先生–姓黄,讳洞元,南岳人。早游华阳与玄静先生为师友,尝受行中黄服日之法,后入武陵住桃源观。

 

  有瞿童子名柏庭,自展溪来,师事甚谨,十日独游,归语师曰:“桃源中有水洞,花木纷馨,洞室周缭,涧中多五色石”。童子得一石,状

 

如龟引立,首尾俱动。

 

  师藏经笈中旬余失所在,异日约俱往水溢溪洞,迷不知处。大历癸卯五月晦,童子辞师曰:“后当于句曲相见”。

 

  明年师徙居庐山紫霄峰,凡十载复来山,住下泊宫,日诵大洞经、嗣韦宗师之学;又八载,瞿童子者至,师适曳杖有出,瞿亦不留,及归,

 

闻姓名大骇,遂易服焚香望空拜伏,久之凝立而化,举体唯空衣耳。德宗叹异,赠号,寿九十五。

 

  赞曰:“瞻日得道,其知甚真,柏庭之来,桃源始春,石龟五色,首动尾应,忽然亡之,妙极玄征”。

 

 

  上清第十六代宗师–孙智清

 

  明玄先生–姓孙,讳智清。在襁褓时,畏闻腥膻;及解事,唯进以酒。辞家入山,师洞真先生。

 

  大和六年,为山门威仪;七年,奏请重禁采捕,四时祭祀,咸绝牲牢。奉敕书立石紫阳观,赞皇李公尊师之武宗。

 

  会昌元年,敕建九层宝坛,召修生神斋,因赐号焉。解化时,众见风雨中,乘金鳞玉鬣巨鱼凌大峰而上。

 

  赞曰:“食味养形,食气养神,鼎殂伤生,忍而害仁,我贵食母,无假于外,瞻仪有感,岂识其会”。

 

 

  上清第十七代宗师–吴法通

 

  唐国师希微先生–姓吴,讳法通,润州丹阳人。有文学,试举子业不利,来山,明玄先生度为道士,尽授经法。

 

  逾年,明玄化形风雨中,师大悟解。禧宗干符二年遣使受大洞箓,遥尊为度师。

 

  天佑四载,年八十三,预知世行有变,潜入岩洞,不知所往。

 

  赞曰:“世之将危,智者去之,而彼真人,慨然兴悲,深处岩洞,流润千里,动植遂生,风雨时至”。

 

 

 

  上清第十八代宗师–刘得常

 

  洞微元静先生–姓刘,讳得常,金陵人。十七岁作大道歌,吴宗师观其气骨,飘然山尘,曰:“贤者能饮茅山泉一月,聪明当十倍今日,一

 

年特生光慧,十年闻道矣”;

 

  师乃作冷泉吟,又曰:“吾有玉经妙旨,子若歛华归实,可以混合天人,离情理识”,由是执弟子礼,得其道。

 

  居紫阳观,二十年不逾户阈华姥山。一夕,有童子歌曰:“灵菌长,金刀响”;山中人闻之,虑有兵。是年盛产黄芝,师亦解真。

 

  赞曰:“龙章凤书,可制劫运,藏之贵虚,保之贵定,全体皆用,谁执其方,欲穷所之,弟子亡羊”。

 

 

  上清第十九代宗师–王栖霞

 

  (890-952)唐末五代茅山十九代宗师。一名敬真,字玄隐,号〝玄博大师〞、〝贞素先生〞。生于齐,长于鲁。十五博综经史。

 

  唐哀帝天佑间(904-907)尝避乱南渡,至于寿春。历感四海之分崩,遂委贽玄门。师从聂师道,得授经箓,邓启遐授《大洞真经》玄科秘

 

旨。天佑丁丑岁(917),始来茅山,建方坛于雷平之上,造高亭于良常之前,使其朝修有致诚之地,游居有税驾之所。

 

  南唐烈祖李璟尝诏至金陵,谓〝吾不贪四海之富,惟以苍生为忧〞,对以夫古圣人修其身而后及天下,天下得一人安而后安,今天子动劳万

 

机,忘寝与食,身且不能治,岂能治苍生哉〞。

 

  帝善其言,加〝贞素先生〞之号,又以百金酬之,馆于玄真观。尝撰《灵宝院记》。事见《茅山志》卷二十四。

 

  保大元年四月甲寅,隐化于玄真,奉冠剑归葬雷平山。

 

  徐铉撰碑赞曰:“旭日未升,众星粲如,江南之都,依我仙墟,金印紫绶,于我何有,彼以为贵,来斯顺受”。

 

 

  上清第二十代宗师–成延昭

 

  二十代紫阳冲虚先生–姓成,讳延昭,字怀玉,润州金坛人,气禀纯素,不染世尘。初诣紫阳观师王先生。

 

  宋开宝八年平江南后,刑部郎中知升州杨克让请为茅山威仪,兼升州道正;未几,辞还紫阳,门人受学甚众。

 

  淳化元年四月十四日,从容观化,年七十九。

 

  赞曰:“域中之大,雅王与道,我以虚神,彼以位宝,华阳之传,其书孔多,以佐时功,阴阳大和”。

 

 

  上清第二十一代宗师–蒋元吉

 

  二十一代洞虚先生–姓蒋,讳元吉,字吉甫,号碧虚子,常州义兴人。祖麟父器之货药不二价,为乡里醇儒。

 

  先生丰标绝尘,厌习世故,惟长读书赋诗,常白日致鹤,飘飘有霄举之气。

 

  从冲虚先生应诏居京师,同还紫阳,极论上清之学,曰:“三洞玉书,非子不足信度”。

 

  师曰:“度文不度诀,吾无望于师焉”;

 

  冲虚曰:“度人不度文,吾所望者,子耳”。师既受度,人曰蒋氏世德之报哉。

 

  咸平改元三月,以经箓授弟子万保冲;十五日仙去。

 

  赞曰:“朝游宝林,暮宿玉池,微衔所激,籁生凉飔,玄圃之英,濯濯其羽,我翔太清,假尔飞舞”。

 

 

  嗣上清第二十二代宗师–万保冲

 

  二十二代冲素先生–姓万,讳保冲字用玄,常州武进人。幼失怙恃,兄氏教抚之,及长,议析业。

 

  师曰:“吾无兄,无有今日;先人分业,非所愿得,寄迹黄冠足矣”。遂度于腾仙观,后来礼洞虚坛下。

 

  咸平元年,始传上道,专善探服日霞之法。景德间,奉诏请祷大应,玺书赐号,退隐黑虎谷中。至九十二解蜕,颜貌如童。

 

  赞曰:“赫阳吐芒,赤水腾光,引以神鼎,灌以灵浆,千日道成,潜跃自在,盘桓玉童,缟衣玄带”。

 

 

 

  上清第二十四代宗师 朱自英

 

    朱自英(976--1029)宋代道士,字隐芝。句曲朱阳里(今江苏省句容县东南)人。幼年即习道,师从玉晨观道士朱文吉。

 

  十一岁时,得度为道士,与张绍英同隐居于积金峰,服气咽炼,乃至辟榖不食。后渡江云游,访师问道。尝拜混元皇帝于亳州,礼正一天师

 

于青城山,逢陈铁脚授之以“金鼎九转,飞精剑法。”又思三茅《道藏》阙伪不全,故载游濑乡,校雠太清古本。及返还故山,得“九老仙都君

 

印”,济人利物,孜孜不倦。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嗣掌教门,为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曾为真宗祈嗣,得生仁宗,由此颇得二帝尊宠。宋仁宗天圣初

 

(1023),奉诏至京师,馆于昭应宫,亲授上清经戒法箓予仁宗之母明肃皇后刘氏,且撰《章献明肃皇后受上清毕法篆记》,详述此事,得赐号“观

 

妙先生”。后累表求归,诏送还山,自此称疾不起。

 

  天圣七年十一月坐化,手执祥符所赐玉如意,汗浃凝珠,尸解之上法者。

 

  赞曰:“赤子童真,宿智冥得,凌虚有音,履水无迹,有道之朝,暖如中春,执玉振金,为时外臣”。

 

 

 

  上清第二十四代宗师–毛奉柔

 

  二十四代通真明元先生,姓毛,讳奉柔,建康句容人。尝侍父入茅山天市坛,遇黑虎先生,迫视之,虎拜其前,观妙宗师异之,谓其父曰:

 

“华阳之道在君之子矣”,遂留山中,师事观妙。慕积金山隐居道靖之地,结庐居焉,笃志轻举。

 

  嘉佑八年十二月,大雪中庵前,木犀骤花,先生心异之,少顷,道士刘混康自常州泰和观来,诚求道法,先生知嘉瑞有应,尽以经法授之,

 

未几解化。崇宁元年,追赠谥号。

 

  赞曰:“积金之阴,其神孔威,潜灵感符,启我仙扉,两扉阖开,神生悬景,丹光在林,人识余鼎”。

 

 

  上清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

 

  葆真观妙冲和先生谥静一–姓刘,讳号俱混康,一字志通,景佑乙亥十二月二日生。十二岁,从泰和观汤含象。嘉佑五年,试经为道士,尝患世无良师,每声夜登坛,散发焚香,以天为宗已,而闻毛宗师往依焉。庵居积金山,常有五色云雾结为楼殿,忽有三羽士造庵指东隅曰:“苟居此守己,惠人不愧前人矣”,又为扪其眉间俾瘢灭。

 

  元佑元年,哲宗孟后误吞针喉中,医莫能出,有司以高道闻召见师,进服符,呕出针剌符上,宫中神其事,赐号洞元通妙法师。

 

  绍圣四年,敕江甯府即所居庵为元符观;别敕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合皂山,鼎峙辅化皇图。徽宗加宫号,赐玉印景震玉具剑御制诗颂书画。师累表灾变,上虽加叹,而不能用其言。

 

  大观二年赴召,群鹿遮道,师以意喻之,一鹿触车而毙,瘗之道左。先是所蓄鹤,闻召飞去,师曰:“鹤去鹿毙,吾无还期”。

 

  四月至京,馆于储祥宫元符之别观,夜梦天帝,召诘朝驾幸储祥就见;越七日临午,鯈然解蜕。

 

  赞曰:“玉华荡空,金英散香,群仙启关,受契紫皇,神明之区,有相成道,袭真绍传,天地同老”。

 

 

  上清第二十六代宗师–笪净之

 

  凝神殿侍宸守静凝和法师冲隐先生–姓笪,讳净之,字清远。父好道术,乡里呼为达翁,宿契异人杜无名,投化诞生先生于熙宁元年。

 

  先生幼戏辄画道家像,刘宗师见而知为异日人天,师示之轻举之法,先生醉心皈命。元佑间,刘宗师被旨留储祥宫,以先生归主元符。

 

  崇宁四年,赐法师号兼领崇禧观。先生清髯修度,丰骨异俗,书符咒水,弭疾驱邪,无不显应,至其发明湮废经箓,营救无告饥寒,尤所致意。

 

  政和三年七月三曰,召弟子曰:“吾今四十有六,真师授记,吾化期当不逾此”,遂索笔书遗表,盥沐更衣,泊然而逝。表闻天子,嗟悼诏赠谥号,爵及父母。入室弟子徐希和嗣宗华阳,俞希隐入青城山,今蜀人得闻洞法上道,俞公之行化也,则先生之道流被广远矣。

 

  赞曰:“秋空尘消,春渊冰涣,美哉仙仪,皇明所赞,徒赞其仪,弗究其道,临终之言,帝王之要”。

 

 

 

  上清第二十七代宗师–徐希和

 

 

  养素观妙先生–姓徐,讳希和,字仲和,金陵溧水人。祖父乐施与,笪君为徐君所敬慕,命师以侍巾舄。尝从入朝,上嘉其道,才清素初,就陛前承恩为道士。冲隐解化,奉御笔嗣宗坛。

 

  政和四年,赐丹台郎,转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

 

  宣和三年,被召内廷建别馆处之。

 

  四年,降御封香入山,有白鹤天灯之应,每坐大静,接降仙真,侍者窥之,唯闻其详。师预知世故,常若隐忧。

 

  靖康之初,闭靖不食,一日,集徒众曰:“吾化期已迫,不得见圣人治世也”,建炎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若坐忘长往矣。

 

  赞曰:“古先圣真,炼质返始,往来无方,聚散无体,我神甚真,故与之遇,外户何人,欲闻其语”。

 

 

  上清第二十八代宗师–蒋景胤

 

  元观先生–姓蒋,讳景胤,字通老,金陵句曲人,眉目秀异,面有斗文。十一岁侍冲隐公及三洞俞先生;入蜀往见于峨眉山,俞嘉其意,益其所学,临别谓师曰:“三十五代我当如阜”。

 

  及山嗣掌大法,建炎冠,毁元符,师独保经箓印剑。左街道录傅希烈闻于朝,高宗赐金重建宫,师复行化至京师,前一夕,和王杨公存中夫人赵同梦天尊降其第,明日,师谒王门王大敬信为建宫门,尝叹曰:“吾以土木事,亏损仙业,不得白日升翥”。

 

  师有白玉天尊像,甚秘,比至解化,像亦亡去,绍兴十六年四月二十九日也。

 

  赞曰:“土木之崇,时息时兴,我行无为,彼梦有征,峨峨象帝,玉质天粹,临化俱返,孰执其契”。

 

 

  上清第二十九代宗师–李景合

 

  崇德先生–姓李,讳景合,字灵运,句曲人,幼师元观该练经法。南渡后,坛席典仪缺落,赖师润色。游雷平山,得古剑一以献元观,元观曰:“此陶公墓中物也,神物不可泄,合归之”,卓剑墓上;须臾,雷电大风晦冥。明日往视,其剑无有墓上,复得二青,李元观曰:“剑去李出,予当避席”。即奉师登坛,是日虎啸鹿鸣,鸾鹤交至。

 

  师好施药,人一疾安,令投一钱井中,积钱盈井,人呼曰“药钱井”,所活人可知矣。

 

  绍兴二十年九月十五日坐逝,葬归真山中。

 

  赞曰:“神物之还,雷电与俱,青李何来,报征神墟,发药霉疾,泉流林注,以无尽施,待有缘者”。

 

 

  上清第三十代宗师–李景映

 

  靖真先生–讳景映,字灵晖,崇德宗师弟也。早丧父,事母至孝,年四十不娶,母卒,从兄着黄冠。

 

  崇德公曰:“吾昔得二李陶公墓下,子来验矣”,因作二李亭于白李溪。师至性澹泊,深宝慈俭,一入大静,弥月不出,高宗累召不起,即山中赐号“靖真先生”。

 

  绍兴二十五年夏旱,留守诣师请雨,大应;守闻之朝使,一再至师,辞疾愈力。明年为秦夫人王氏拜章,知桧系酆都事。

 

  隆兴二年正月一日谓侍者曰:“吾将观化矣”;遂闭静危坐,不食至六日午时化。

 

  赞曰:“太一好生,法容祷祠,而所福祸,则不敢私,迷国当诛,犹异冥报,玄狱之警,亦辅名教”。

 

 

  上清第三十一代宗师–徐守经

 

  保宁冲妙先生–姓徐,讳守经,金陵溧水人。母梦流星降其室而生,十岁不能言,有道人言自茅山来,服其丹遂能言,母乃令入山师事靖真,守一抱道,不求人知。

 

  隆兴二年嗣主坛壝,朝廷累召,守靖真之教,确然不起,每有禬禳,遣使即山修事,辄获嘉应,及得江阴秦先生付印剑,退藏于密。

 

  庆元元年三月九日,辞众而逝。

 

  赞曰:“流星之光,下而为人,歛精含辉,忘言绝尘,神丹之来,道不苟授,应物泊然,是善玄守”。

 

 

 

  上清第三十二代宗师–秦汝达

 

  明教先生–姓秦,讳汝达,字通远,江阴人。家贫苦学,常拾废纸遗笔学书,强记过人。访道东南名人保宁宗师,辟馆西洞以书,致之与语通夕,明日以印剑奉先生,登坛众望见眉宇若神,皆服保宁知贤之密。

 

  绍熙二年,朝廷遣使封香营金箓斋,有白鹤彩云之异,因赐号。

 

  庆元元年十月九日,句容簿沈来谒比别,至山桥闻钟声,人曰:“秦宗师仙去”;沈大骇,还望先生趺坐凝然,体犹温泽,因叹曰:“相逢茶已罢,一笑便升仙”。入室弟子邢汝嘉时在京为太一宫高士左街道录,是日还山奉敕嗣教。

 

  赞曰:“仙学所能,非人间书,示假豪素,何妨弃余,几动于微,我感以虚,谓我预知,孰究玄枢”。

 

 

  上清第三十三代宗师–李景合

 

  真应先生–姓邢,讳汝嘉,字子嘉,建康溧水人。七岁能缀文,善谈名理,修七尺,手垂膝。孝宗召为御前高士,师蚤年寡发不胜冠,特赐巾裹上殿,并御制诗曰:“朕亲命制华阳巾,赐与茅山得道人,戴此不妨朝玉陛,免教五岳受埃尘”。

 

  庆元元年十月三日,得秦宗师书曰:“吾近得真诰,内有回车之期,宗教甚重,子可速请敕归领印剑,期以九日到山”。奏闻上深异之,敕送还山为嗣宗师。

 

  嘉定元年,重建藏室,获施与金帛数万计,谓门人曰:“吾非好此,明年将岁大饥矣”。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先生化,秋果歉甚,众赖以安,有余济活困顿者无算。

 

  赞曰:“于皇阜陵,躬勤孝理,爰尚清静,询于真士,手制华阳,俾却冠尘,畴克称兹,玉立长身”。

 

 

  上清第三十四代宗师–薛汝积

 

  冲玄明一先生–姓薛,讳汝积,字德夫,常州晋陵人。姓简俭,学周易老庄,与真应先生意甚相得。真应以高士主祠,尚方音,问不相涉,二十余年,卒传其道统。

 

  嘉定六年癸酉地腊日,宁宗杨皇后用明肃太后故事,命右街鉴义上官德钦赉香币,受大洞毕法,遥礼先生为度师,修罗天醮,甘露降,灵芝生,白鹤彩云,嘉瑞非一,高士刘先生撰传箓记。

 

  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解真,先生初名克昭,字明夫,及传华阳之学,更前名。

 

  赞曰:“发书启玄,托易著明,出日入月,道正不倾,瑞露密降,芝英自生,白鹤起飞,遂超太清”。

 

 

  上清第三十五代宗师–任元阜

 

  通灵至道先生–姓任,讳元阜,字山甫,溧水人,幼负奇质,察理幽深。薛宗师梦童子揭其坐席,曰:“俞先生来,子慎避席”,俞即元观。蒋公峨眉山见之,有三十五化如阜之语;及师入山,薛公曰:“华阳再来客也”,即授以玉书,学者骈踵而至。

 

  嘉定十六年淫雨,宁宗召至阙修大醮,师敕水至坤隅,向艮户蹑罡,若有禁敕;上亦先梦其地有妖异,人所不知也,因赐号通灵。

 

  明年复召祷雨,加至道赐象简冠帔,皇后赐之纨扇,亲书特赐妙相真人于上,其他赐予悉散贫者,上益加敬。

 

  嘉熙三年三月十八日建斋罢,白众曰:“吾将佐司命君理忠孝之任,宜珍重焉”,鯈然而逝。

 

  赞曰:“孰谓仙真,遗世去之,受职于天,忠孝是司,地道无成,含章为美,俾扬皇风,是用锡尔”。

 

 

  上清第三十六代宗师–鲍至真

 

  明微先生–姓鲍,讳志真,字淳夫,溧水人。家业儒而贫,父道中得遗金,有远史泣至,问所遗,即归之。

 

  父梦羽人谓父曰:“汝有阴德,生子当仙”。父母以岁疫,命入山受道,是年疫,惟鲍氏免焉。赵葵开阃东方请师醮拔涤城战殁之士,羽童鸾鹤见于云中,葵深敬异之;复于义家获南岳景震剑。

 

  淳佑三年上表解职,居陪真馆,日诵太邱隐书。十一年辛亥,其四月十七,静一先生解真之日也,烧香作礼,召大众曰:“我当从祖师去矣”,是夕蜕去。

 

  赞曰:“千万之一,人保纯德,万亿之一,纯德之极,纯极而仙,人化而迁,父不拾遗,仙许子为”。

 

 

 

  上清第三十七代宗师–汤志道

 

  灵宝先生–姓汤,讳志道,镇江丹阳人。读书负奇气,髽髻跣足,坐大茅山顶三十年,誓不出山。赵善湘帅金陵,访山中高道,一见奇之,使礼明微宗师,始闻大道之要。

 

  淳佑三年,传印剑。五年秋大旱,召赴阙祷雨。

 

  师曰:“雨不须祷”。

 

  上曰:“亢旱奈何”。

 

  师曰:“臣闻民者天之赤子,陛下忧民若此,雨当旋至,臣行不足格天,臣心有足知天”。

 

  是夕果雨,上大悦,民举手曰:“汤仙雨也”;召住太一宫,力辞还山。

 

  十一年四月上表退席。宝佑六年正月三日说偈有云:“笑入寥天一”,乃一笑辞世。

 

  赞曰:“冠巾裳衣,人饰其外,我髽以游,返质非怪,桑林之忧,释以甘霈,而不自神,曰天所溉”。

 

 

  上清第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

 

  冲妙先生–姓蒋,讳宗瑛,字大玉,毗陵人。幼习举子业,长游四方,居越之金庭山;二年尝于石壁间,得登真隐诀一书,私甚异之,遂挟书来华阳从汤先生游。

 

  一日,梦天门开,见游玉海仙人五字,明日传度登坛,因以为号。朝廷行郊祀礼久雨,召诣阙祷,乃大霁。理宗赐御书上清宗坛、圣德仁佑之殿、景福万年之殿,凡三牓赐钱十万缗,缮修宫宇还山。

 

  开庆改元,托疾游庐山,遇鄂渚之乱;乃过天目山,往来永嘉山水间,注大洞玉经十六卷。上闻其高尚不可回,而法主不可缺,遂敕高上景元范代之。

 

  元至元十八年,世祖特诏不得辞;六月二十七日至燕都鯈化,弟子奉冠履归葬藏真之山。

 

  赞曰:“得书石室,古仙所留,具释隐言,以镇丹邱,天门广开,群真毕来,匪梦伊真,万方其新”。

 

 

  上清第三十九代宗师–景元范

 

  架岩先生–姓景,讳元范,字仲模,句曲人。幼侍任宗师,修髯广颡,如古列仙,生平不知酒肉味。

 

  嘉熙间,从任公诣都出住建康天庆观。

 

  开庆改元,召为龙翔官高士,历左右街鉴义。未几,敕嗣上清宗师,理宗谢后尊以师礼,受大洞毕法,其词略曰:“为天下母,敬持坤顺之符,尊道中师,庸受颐真之箓”。

 

  时师以元阳观为外靖居焉,景定壬戌十二月二十五日化。

 

  赞曰:“伟乎架岩,誓遗世尘,食地徇形,寔滞升真,处高非危,守洁非介,飞步神京,接轨玉海”。

 

 

  上清第四十代宗师–刘宗昶

 

  元静先生–姓刘,讳宗昶,溧水人,师事玉海蒋公。公弟子数十辈,师年独幼,卑顺自牧,冥心道域。宝佑间,从蒋公造朝,复从游庐山,宿紫极宫,夜闻呼茅山道士曰:“天王校录,洞中刘子,可归矣”。

 

  师心怪之,明日别蒋公去,至金陵父卒,终丧乃还句曲。一夕芝生满山,悒悒不乐,人问之,终不言。明年北兵破四川,朝廷累征不起,深晦其道,以终天年。

 

  赞曰:“世运向微,海将尘飞,仙人知几,蹔至遄归,山灵夜呼,芝英昼映,我保玉书,以请民命”。

 

 

  上清第四十一代宗师–王志心

 

  一空真妙先生–姓王,讳志心,金坛人。师元符知宫汤元载,上清宗坛主其法者,世以甲乙次盖。

 

  自静一先生始时,开庆宦者董宋臣私于姴之,道士朱知常挈印剑于赤松宫。师诣阙上陈,敕取印剑还山,众推登坛,挥手谢之,寒暑一衲而已,每凝坐而起,两袖常拂火光。

 

  咸淳癸酉九月二日说偈解去,大众追礼为复正宗师,以补系代之失。

 

  赞曰:“道之所传,天且弗违,孰晖睨之,间以人为,苟可间者,斯非其道,告示真士,善守神保”。

 

 

  上清第四十二代宗师–翟志颖

 

  观妙先生–姓翟,讳志颖,字同叔,丹阳人。年十三,入华阳洞之西便门,遇道士坐石上,指石壁题名,谓曰:“汝姓名在宗师之列”。因顾石壁失其人。

 

  及长,果嗣法主之任。清容慈俭,惟道是从,始自永嘉,迎玉海度师还山。北兵乙亥岁下江南,明年丙子化去,时至元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也。

 

  赞曰:“华阳之洞,壁以玄琼,千岁一开,列见仙名,仙之为道,有化无迹,人穷火传,我返真极”。

 

 

  上清第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

 

  凝和宣静真应法师–姓许,讳道杞,字祖禹,句容人,上清仙侯之裔也。宋端平三年丙申十二月二十七日生,幼事蒋度师,性行方矢。

 

  元初,兵余饥疫,淮邦惟甚,时省治在维扬,省臣避堂,请师致祷雨,足而疾已,遂给驿敦送于朝。世祖以臂疾召见大都香殿,令试以法愈,复命祈雪止风,皆奇验,赐宝冠法服,降玺书,大护其教,佩印南还三茅山,悉统隶之。

 

  至元二十八年二月三日,征示疾握固,促召王君道孟,授之经法,谢别而逝。

 

  赞曰:“上清之宗,世以贤受,景运肇新,仙裔乃复,嘘和嗡精,保卫圣躬,翼以星斗,道之雷风”。

 

 

  上清第四十四代宗师–王道孟

 

  养素通真明教真人–姓王,讳道孟,字牧斋,句容人,宋宝佑甲寅生,容止庄厉。年十四,师事元符道士沈宗绍,不饰伪而行益高,不求誉而名愈出。

 

  未四十,人以先辈属焉,遂嗣教。元大德戊戌岁,饥两至维扬,驱蝗请雨大验,特赐号称真人,行业详见华阳道院碑中。

 

  至大辛亥,请老命入室弟子刘大彬袭其教,年七十有三,蜕于华阳。

 

  赞曰:“养素以朴,通真以诚,内接玄同,外佐升平,蜚螟伏藏,年谷成遂,少见其微,已足名世”。

 

 

  上清第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

 

  洞观微妙玄应真人–姓刘,名大彬,号玉虚子,吴郡钱塘人,皇庆改元赐号。延佑四年,得九老仙都君玉印,有司闻于朝,仁宗特旨还赐宗坛以传道统。

 

  赞曰:“山岳昂藏,湖海浩汤,玄征备至,植宗华阳,承光紫阙,敷贶朱方,九老都君,锡尔宝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