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09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北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十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再此生息、繁衍。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蓟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中期,位于蓟国西南的另一个分封国燕国吞并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在此后的三千多年间,尽管朝代更迭,城名屡改,北京始终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并逐渐成为声名显赫的国都。

 

老北京—金中都城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城位于北京市区西南部丰台区凤凰嘴村、高楼村、万泉寺、马连道。金中都城建于天德三年(1151),是北京在历史上作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周长37里,近正方形。现存为金中都城的南垣及西垣遗迹,共3处:凤凰嘴村为城西南墙角,墙体残高3米,长约100米,墙南面的水渠为金代护城河遗迹,此处为较大的一处遗迹;万泉寺村有南墙两段;高楼村有西墙一段。该遗址是研究北京历史和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城四面城门合围成一座近乎正方形的都城。南城墙由西向东为端礼门、丰宣门、景丰门;东城墙由南至北:阳春门、宣曜门、施仁门;西城墙由南至北:丽泽门、颢华门、彰化门、北城墙由西向东为: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光奉门共计一十三座城门。

    金中都城太液池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位于广安门外南街的金中都太液池为金中都城内皇家园林同乐园遗址,是北京又一处古老的地面遗存,是研究金中都城方位的重要实物。

  金贞元元年(1153)完颜亮(即海陵王)正式迁都,改辽南京为金中都,北京就此成为一代王朝的首都。金中都城的位置,包括了现在的宣武区西部的大半。城中部的前方为皇城,皇城之内又有宫城,出宫城西侧的玉华门,便是风景优美的花园。金中都太液池遗址就在这里,名叫同乐园,亦称西华潭遗址。

   据说在同乐园内,辟治了瑶池、蓬瀛、柳庄、杏村等名胜。在历代地图上这里标有一个马蹄形的水面。现在这个马蹄形水面的北半部己被填平,建起了别墅小区,南半部仍保留着原来的形状。

    凤凰嘴村金中都城遗址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其地在今丰台区。西三环丽泽桥东南凤凰嘴村,是现存的中都土城三处遗迹中最大的一处,东西长20余米,高3米余。另有万泉寺、高楼村尚有金中都南城墙和西城墙遗迹两处,均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水关遗址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南城墙水关遗址,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凉水河北岸。水关是古代城墙下供河水进出的水道建筑。该遗址残存基础部分,平面呈“} {”形,南北向,南距今凉水河(金中都南护河)50米。遗址全长43.4米,过水涵洞长21.35米,宽3.7米。南北两端的出水口和入水口分别宽12.8米、11.4米。水关建筑整体为木石结构,最下层基础为密植的木桩,整体坚固合理。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关于金中都城垣的位置,前人虽然据文献多有考证,但由于史文简略,最终还要依靠实地考察方能解决。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人注意到北京郊野的旧城遗迹。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云:“京城外土墉周遭,上多茂树,下有沟流,或断或连,延亘不绝,此即金、元故城之遗迹也。”后人著作中也一再提及今北京丰台区凤凰咀土城遗址和白云观西土城台,惜均未能做深入考察。

    1958年,北京大学阎文儒先生对金中都遗址进行了考察。1965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对金中都城的四至进行发掘和勘测。兹简述其发现如下:

    金中都的西垣。金中都的西城墙目前还有很多遗迹,分布在今北京广安门外的马连道仓库、蝎子门、高楼村、凤凰咀村一带。城墙的北端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南端在凤凰咀村。北京右安门外的凤凰咀村,因有古代遗留的土城遗址,历来被研究辽金燕京城故址的学者所重视。奉宽先生因持金中都仅扩展了辽南京(燕京)旧城东面,其他西、南、北三面仍其旧址的观点,而认为此处即金中都和辽南京城的西南角,且认为凤凰咀村即由辽南京大城南西门丹凤门而得名。日本学者那波利贞持金中都仅扩展了辽南京旧城东、北两面,其他西、南两面仍其旧址的观点,也认为凤凰咀村是金中都和辽南京城的西南角。经过考察,证明以上判断均属失误。凤凰咀村土城遗址是将辽南京城西、南两面城墙向外扩展以后的金中都城的西南角,辽南京旧城西南角在凤凰咀村东北数里之外,与此并无关系。1927年,那波利贞曾至凤凰咀古城遗址踏察。凤凰咀村在北京右安门外西南,当时古城遗址在一片农田之中,为西、南两面城墙的直角形交点,向北延伸5里左右,向东延伸1.5里左右。土城全部用粘土夯筑,高处有2丈左右,低处也不少于1.5丈。1958年,经过详细勘察,发现土城夯土每层为5~10厘米不等,夯土中含有唐代青、白瓷片,宋代钧瓷、定瓷片,黑釉缸残片,辽金时代的沟纹残砖等。自凤凰咀向北,有蝎子门一地,其处有高近6米,基底宽近18.5米,门口宽近30米的城门遗址。这个贯通东西的土城口,东对白纸坊大街。金中都西城墙经实测约有4530米。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的南垣。在凤凰咀村以南不远,有一道自西东流的灌田渠水,应是金中都南护城河的遗迹,而金中都的南城墙则应在这道渠水之北。从凤凰咀土城遗址向东延伸,所经万泉寺、石门村、霍道口、祖家庄、菜户营等地,也有连续不断的土丘形城墙遗迹。但从右安门大街以东,就没有遗迹可见了。然而,虽然金中都的东南角没有遗迹可寻,但只要从凤凰咀经万泉寺、石门村、霍道口、祖家庄、菜户营等地的土城遗址向东延伸,其与金中都东城墙(待下面详述)会合之点,必定是金中都城的东南角无疑。这一会合点就是今永定门火车站以南的四路通村。金中都南城墙经实测约有4750米。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的东垣。四路通村以北是今永定门火车站,过去这里曾有一道南北方向的土岭,称窑岗子,至今火车站北也还有一道百余米长的土岭。建火车站时,曾在窑岗子内外发掘出几百座汉代及辽代墓葬。自窑岗子向北是陶然亭公园,再北的地方称窑台,从地名可知这里过去曾有高出周围平地的土丘。以上土岭、土丘,都应是金中都东城墙的遗迹。由窑台向北是黑窑厂胡同,街道西边还存在着较高的台地。由此再北,则为位于今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以北的梁家花园。梁家花园也是被研究辽金燕京城故址的学者普遍注意的地方。据明人刘定之《呆斋集》记载:梁氏园外有废城,称萧太后城。当地人常在这里取土,或掘作墓地。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也记载:梁家花园在废城边,城东有渠。《光绪顺天府志》也记载:虎坊桥下旧有枯沟。这条梁家花园废城东的渠和枯沟应当是金中都的东护城河。金中都东城墙的南端在四路通村,北端则在依此一线向北延伸与金中都北城墙会合的宣武门内翠花街。金中都东城墙经实测约有4510米。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广安门南滨河路修建“金中都城”纪念碑纪念老北京建城850周年】

    金中都的北垣。金中都的北城墙也就是唐幽州城和辽南京旧城的北城墙旧址,没有什么改变。原在白云观北有一段古土城遗迹,1958年踏勘时已经无存。从白云观向西约1公里,有会城门村。会城门是金中都北城偏西的城门,今城门虽早已不存,但名称还保留下来,是确定金中都北城墙位置的重要依据。自会城门村再向西,至黄亭子,金中都北城墙向西延伸到这里和西城墙北端相接。黄亭子是金中都城的西北角。金中都北城墙经实测约4900米。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城与明清北京城演变复原图】

    将以上测量所得的四面城墙长度相加,共18690米,合今37里有余。元朝初年,在金中都城东北另筑元大都城(即今北京城),而称金中都旧城为南城。明灭元朝以后,据《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1368年)命叶国珍测量大都南城(即金中都旧城)周围五千三百二十八丈(合35.5里),亦近今37里之数,与以上测量的数字基本相符。①由此可见,上述推断的金中都城墙位置,大致是正确的。关于扩建后的金中都城的四周长度,《金史·地理志》不见记载。《大金国志》中说金中都城周围七十五里,后世学者认为可能“七”为“三”字之讹,或系传闻不确之辞。但也有人认为,七十五里之数是将金中都大城、皇城和金初宗翰在辽内城四角增筑的四座小城加在一起的总长度。这种推测颇有道理。按《大金国志》的记载,金中都皇城周围九里有余,而宗望所筑四小城各为三里,依此共为二十一里。辽南京旧城周围三十六里,每面九里,金代展筑其东、西、南三面各向外推三里,则南、北两面各为十五里,东、西两面各为十二里,合计五十四里。如将大城五十四里之数与皇城、四小城之二十一里相加,则正是七十五里。由此又可知,扩建后的金中都城,按当时的长度单位应是周围五十四里,约合今37里。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天宁寺塔是中国辽代佛教建筑。在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内。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据清《日下旧闻考》引旧籍考证,寺始建于5世纪北魏孝文帝时,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 (602)称宏业寺。唐开元改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1181)更名大万安禅寺。元代寺院毁于兵火,殿宇无存。明永乐时重修,宣德间改今名。天宁寺坐北朝南,现存古塔 1座,清代重建山门、弥陀殿及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十七年(1782)两次重修天宁寺碑记等。天宁寺塔始建无明确纪年。据梁思成考证应为辽代所建,明、清两代曾进行过多次修葺,是北京现存著名的古塔之一。1988年随着北京市西厢工程的竣工,天宁寺塔被修葺一新,并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京城的一道亮丽风景。

    金中都对后世的影响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金朝占领中原地区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海陵王审时度势,毅然由上京迁都燕京,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应当给以充分的肯定。 
  金中都的出现,对北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后世的首都地位。蒙古人肇兴于大漠南北草原上,最初以漠北的哈刺和林为都城。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于漠南的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中统四年(1263)以开平为上都,第二年(1264)以燕京为中都,完全沿袭了金中都的旧名,至元八年(1271)建国号大元,改中都为大都,中都之名前后沿用7年之久。明太祖以南京为首都,明成祖即位以后,改元大都为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清顺治皇帝将都城由沈阳迁至北京,以北京作为清朝的首都。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和明清的首都,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是金中都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和影响。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大安殿遗址---金中都宫殿纪念阙】

   “北京建都纪念阙”2003年9月20日在宣武区滨河公园内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上正式揭幕,从而拉开了北京纪念建都850周年系列活动的大幕。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专用建筑物,具有装饰和象征的作用。纪念阙整体造型由一个斗拱和四条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青铜坐龙构成,阙身高12米,地面采用花岗岩石材铺装,占地面积约760平方米。

 
  在皇城的布局上,金中都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金中都宫城正门应天门之南有千步廊,千步廊两侧有尚书六部和太庙。元朝虽然废弃了金中都,在其东北另建大都城,然而宫城正南方仍有千步廊,其旁设有中书省,仍模仿金中都的旧制。明代的紫禁城、清代的紫禁城,仍保留了千步廊的旧制,不过加长了千步廊。从午门经承天门(天安门)到大明门(正阳门),都属于千步廊。由于千步廊加长了许多,因此,太庙、社稷坛更靠近宫城,六部则移到千步廊的最前端,其布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金中都将湖泊圈入皇城之中,主要的宫殿都是依水而建,这一点也为后世所继承。元大都的皇城是以太液池为中心,主要的宫殿都分布在太液池的两侧。金代湖中的万宁宫,成为元代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代的皇城,虽然规模比元代缩小,但是仍以太液池为中心,此时的太液池比元代有所扩大,水面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的行宫园林,也为后世所沿用。例如金中都南郊的建春宫,在元代称作飞放泊,仍是皇帝春水打猎的地方。明、清这里改称南海子,设有团河行宫,仍是皇帝射猎休闲的场所。金代的钓鱼台,在清代仍是皇帝游玩的场所,乾隆皇帝多次来此。金代的万宁宫,成为现在的北海公园。 
  金代开金口河通漕运,虽然不太成功,然而对元代却有影响。元至正年间,孛罗帖木儿等人重开金口河以通漕运。由于“流湍势急,沙泥壅塞,船不可行”,仍以失败告终。由于北京缺水,引用永定河水资源,成为各代所关注的问题。解放以后,1957年2月建成了永定河引水渠,从三家店水闸引水,经玉渊潭入护城河,取得了成功。这也是受金口河引水启发的结果,只是其走向与金口河有所不同。永定河引水渠避开了金口,在石景山模式口穿过隧道,用石块水泥作为渠衬,保证了输水的安全。 
  卢沟桥的修建,是金朝的重要贡献。永定河水落差比较大,最初是以临时性的木桥和浮桥通行车马。金章宗即位以后,于大定二十九年至明昌三年,以三年之功修建了卢沟石桥。它大大方便了由北京南下的道路交通,现在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停止使用,却成为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金中都的一些地名,在元、明、清时代仍然存在,有些地名至今仍可以看到。金中都北城墙上有四门,即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光泰门。虽然这些城门早已毁坏不存,然而会城门这个地名却保留至今。金代玉渊潭的钓鱼台,经元、明、清、民国一直保留到今日,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仍沿用金代钓鱼台的旧名。 
  金中都的建立,不仅是北京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成为历史发展的标志,而且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它扩大了北京的文化内涵,使北京的文化更加绚丽多彩。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三)金中都城

    注:本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