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城市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明显增加:碘对生命来说,确属不可缺乏的微量营养素。缺碘和碘过多,都会导致甲状腺的病变,这是早已被科学研究确认了的事实。众所周知,推广食用碘盐最早始于19世纪80年代瑞士、美国、奥地利等国。我国于1994年在食盐中普遍加碘,但近20年过去了,收获“果实”了!甲状腺结节与癌症发病率飙升!究其原因,与食盐加碘不无关系!当然,相信还有其他因素有待明确。但强行统一加碘肯定是首要原因! 在我国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时候,那时候食物匮乏,人们海产品摄入很少,食盐加碘对防止碘缺乏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海产品等各种富含碘元素的食品,如海鲜、海带和紫菜等的食用已经让人们每天都有充分的碘摄入量,特别是在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碘缺乏的问题几乎不存在,反而出现了碘摄入过量的问题。 而且,就中国而言,内陆和沿海,碘的缺乏与过剩就截然不同,须知,从历史上,沿海地区就不缺碘,相反会过剩为害。内陆也只是部分地区缺碘,部分地区富碘!其次,过去缺碘,是因为交通不便,当时,内陆海鲜是稀罕物!如今,大中城市海鲜已经成为餐桌常见物!缺碘现象普遍减少了!而碘过多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因此对于特别是沿海地区有甲状腺结节的民众来说,要食用无碘盐,并严格限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但事实上,现在市场上无碘盐供应非常少,很难买到。又一次笔者在大连举办讲座,有一位患有甲状腺癌的老太太,义愤填膺地和我说,大连的海鲜这么多,我们得了这种病,肯定和当地海鲜吃的多,碘摄入多有关系,但现在我们却买不到无碘盐,孙老师,您作为从事这方面教育和研究的专家,请对相关机构多提出些建议,这样的局面不改不行了! 听后,我也是感触很深,一方面我在劝慰这位老太太,另一方面,我也深知现在沿海地区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如此之高,确实,相关政府机构在实施加碘盐政策时,应该考虑地区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不考虑具体对象(因人),具体生活环境(因地)而推行统一方式,必将东旱西涝,事与愿违。 为何女性发生率更高?一方面,众所周知,通常女性更喜欢吃海鱼及海鲜,海产品中含碘很高。而且她们还有其他途径摄入碘,故更容易病变。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主要是纠结或慢性应激、俗称性急、生活在压力之中。在中医学中,甲状腺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瘿瘤”。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已有瘿病的记载。中医学论述瘿瘤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长期忧郁或者愤怒,使气机郁滞,肝气失于条达,津液凝聚成痰,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瘤。女性往往相对男性心思更敏感,比男性更容易处于慢性应激之中,或性急,或纠结。其实平素脾气急躁、善纠结、肝火旺、肝气郁结者易患此类疾病。 因此,对于城市女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善于调节自身情绪,保持稳定而良好的个性,遇事不钻牛角尖,培养各种有益的兴趣爱好,如音乐、书、画、花鸟、踏青等等。借此稳定情绪,陶冶情操,优化个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激素水平可能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这也是为何女性甲状腺病变发病高于男性的因素之一。甲状腺承担着人体摄取和存储碘,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而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内的女性激素,很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而20—40岁女性处于生命旺盛期,体内激素水平是一生中最高的时候,促进了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 癌变的可能性大吗?别吓坏了,甲状腺结节一般危害不大!但甲状腺结节钙化和癌变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甲状腺结节钙化不一定就会导致癌变。任何疾病发展成癌症都有一个过程,一方面甲状腺结节发展成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即使是甲状腺结节钙化转变成甲状腺癌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