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建伟教授运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证经验

 海砚056 2014-04-10


魏春1,2,齐方洲2,武亿红3(指导:连建伟2)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指睡眠质量差,并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在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的今天,失眠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国每年有超过1/3的成年人遭受失眠困扰[1]。中医药对失眠有个性化治疗与辨证用药的独特优势,疗效卓著。吾师连建伟教授熟谙中医经典,深研脉理,用药轻灵,在临诊中,擅长于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连师常谓半夏秫米汤原名半夏汤治疗失眠,出于《灵枢·邪客》,后世方书及历代医家屡有记载,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皆以此为祖方,故半夏秫米汤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对其灵活化裁,往往收效甚
捷。本人有幸随师临诊,对导师应用此方之心得略有体悟,兹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黄帝内经》不寐之认识《黄帝内经》称失眠为“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灵枢·口问》载:“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营卫生会》亦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元已,与天地同纪”。此皆说明了人体的寤寐与四时阴阳相通应的道理。连师常引《灵枢·大
惑论》中“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这一营卫运行、阴阳相贯之生理功能,来阐明睡眠之理。认为卫气日行于阳经,则阳经之气盛而主动,神动而出于舍即寤,人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卫气夜行于阴经,则阴经之气盛而主静,神静而入于舍即寐,人疲乏困顿,需睡眠休息。总以机体阴阳调和、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为人体生理睡眠节律维持之根本。连师亦从《灵枢·大惑论》指出引起多种失眠病证发生的根本原因,“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卫气运行失常,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营卫运行失度,导致阳不入于阴,阴阳相交之路受阻而影响睡眠。从而得知,失眠的病因虽有说从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客止于体内以及体质差异因素等引起,病机又多从情志所伤、心脾两虚、心虚胆怯、痰热内扰、心肾不交等入手,但《黄帝内经》给我们指出了失眠证因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就是阴阳失交。正如清名医叶天士云:“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也”。
病案举隅
案1:患者某,女,38岁,2005年3月20日初诊。言3月前因与人吵架而致心烦不寐,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西医诊断为原发性失眠,服用安定,效果不佳。同时伴有头痛头沉,五心烦热,苔略黄舌质红,诊得左关弦,右脉细数。中医诊断:不寐,辨证:肝郁化火,血不养心,阴虚火旺。拟予半夏秫米汤合甘麦大枣汤。处方:法半夏10g,北秫米30g,炒甘草6g,浮小麦15g,大枣15g,百合20g,酸枣仁(炒)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说服药5剂后夜寐好转。再诊舌红有瘀点,守方加味,丹参10g,郁金10g。服7剂后睡眠正常。
按:患者不寐系情志所伤,症见头痛头沉,五心烦热,苔略黄舌质红,左关弦,右脉细数,说明是肝郁化火,灼伤真阴,阴虚阳亢所致。取半夏秫米调和阴阳,“半夏,从阳分通卫泄邪,降以秫米,入阴分通营补虚”(《古方选注》),张仲景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补脾和中。脾胃主中州,属土脏,调营和卫,系气机升降之所。心者,君主之官,心神安定,眠息有度。肺藏魄、肝藏魂,百合滋养心肺之阴,酸枣柔养肝血安神,肺阴滋养,肝血既足,肝阳不亢,两药合用共取安魂魄,补真阴之功。情志所伤加郁金以宽郁,丹参以活血安神,共去此病之因。连师善用合方,诸药配伍精当,有半夏秫米、甘麦大枣、百合地黄之意,共趣安神之功。
案2:患者某,女,46岁,2007年5月25日初诊。患者失眠已三载。时轻时重,甚则彻夜不寐,至昼则神情倦怠、心情忧郁。多方延医疗治,罔效。近日,不寐又甚、症见烦悸怔忡,头目眩晕、多梦盗汗,舌红苔微黄,左关弦略数。西医诊断:神经衰弱,中医诊断:不寐,辨证:阴不敛阳,营血虚耗,以致心神不安。治以调和肝脾,潜镇安神。处方:清半夏15g,北秫米25g,生龙骨30g,牡蛎20g,杭菊花15g,麦冬20g,柴胡8g,黄芩10g,生甘草3g。进上方7剂,睡眠渐安,再嘱以养血安神药归脾丸续服之,以巩固疗效。
按:失眠已久,营血内耗,阴乏于内,阳盛于外。治宜补阴泄阳,调和肝脾,佐以潜镇安神法。方中半夏、秫米交通阴阳,取其滑腻之性,开窍夺关,疏通阴阳之道路。“龙骨、牡蛎,收敛神气而镇惊”(《注解伤寒论》)。“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本草求真》)。生龙骨、牡蛎合用取其重镇安神,治疗心悸怔忡,虚烦盗汗之功。杭菊清肝除眩,连师取柴胡、黄芩合乎小柴胡汤之意,意在调畅少阳枢机,舒畅情致,使气机畅达,自然夜能安寐。加以麦冬养阴,生甘草泻火,共达安神之效。
案3:患者某,男,50岁,2008年6月10日初诊。自述起病不寐,逐渐加重,甚至通宵不能瞑目已6月余,伴见自汗,食欲不香,时时吐涎沫。精神日益倦怠,耳鸣头晕,舌质正常,舌苔薄白,左关小弦,右脉滑。西医诊断为抑郁症,曾先后服用西药安定,汤药温胆汤、桂枝龙牡汤等镇静安神之剂,无有效验。中医诊断为不寐,思此当为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故,其本在阴阳失调,不相交通。辨证为痰湿中阻,阴阳失交。治以调和脾胃,交通阴阳,以半夏秫米汤加减。处方:法半夏10g,秫米30g,夏枯草10g,百合30g,酸枣仁(炒)10g,夜交藤15g,陈皮10g。7剂,水煎服,日1剂,尽剂而愈。
按:本证之主要病机为阴阳盛衰,升降出入失调。方取半夏、夜交藤交通阴阳,使阳入于阴而寐,半夏汤之秫米,即今日之高粱,其汁浆稠润甘缓,能调半夏之辛烈;盖夏枯草配半夏名“安睡方”,半夏、夏枯草均为辛散开结之剂,半夏长于开宣滑降,夏枯草兼能除热,而与半夏相须为用,则交通阴阳之力更宏。二药伍用,和调肝脾,平衡阴阳,交通季节,顺应阴阳变化规律。加百合尊张志聪之意,“见百合花朝开夜合,紫苏叶朝挺暮垂,因牾草木之性,感天地之气而为合开者也”(《侣山堂类辨》)。加陈皮合半夏为二陈之意,化解痰浊。连师取酸枣仁、夜交藤养血安神,同时现代研究认为,酸枣仁含有2种三萜化合物有镇静、催眠作用;夜交藤含有大黄素、大黄酚或大黄甲醚,这些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2]。可见此二药为安神之要药。
案4:患者某,男,25岁,学生,2010年12月15日初诊。久患失眠,夜寐不宁,每晚只能入寐三四个小时,即使寐亦多梦易醒,醒时口苦,稍有口渴,不思饮食,食后噫气,胸中痞闷嘈杂,大便隔日一行而硬结涩痛难下,舌尖红边有瘀点,左关脉弦数。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中医诊断为不寐,辨证为心肾不交,治以交通心肾。方取半夏秫米交泰丸合一味丹参饮。处方:
法半夏15g,北秫米20g,生黄连10g,肉桂心2g,夜交藤10g,丹参15g。连服7剂,失眠显著好转,每晚上床不久,即能入寐直至天亮,只是稍有响声即被惊醒,但亦随醒随睡,不似过去醒则不能再入睡,大便虽仍硬而易出,不似过去艰涩难下,食欲渐开,但食后仍感胃脘不适而时时噫气;复诊守上方加大黄8g,陈皮10g,炒甘草6g,再进7剂,大便通畅,失眠痊愈。
按:此不寐之病机为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法半夏、夜交藤交通阴阳,秫米和胃安中,连师善用交泰丸,交济水火,药方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心火不炽则心阳自能下降;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温补下元以扶不足之肾阳,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交泰之象遂成,夜寐不宁等症便可自除。正如《本草新编》所说:“黄
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并用而成功者,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中藏经》亦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失眠久则暗耗阴血,连师说加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具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之效;夜交藤可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心肾交、阴阳和、不寐瘥。
结语
连老师常谓半夏秫米汤是《黄帝内经》十三方之一,系治疗不寐证之祖方,古有“胃不和则卧不安”[3]之说,此方有调脾畅胃,输通道路,引阳入阴之功。“半夏逐痰饮和胃,秫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则胃和,寐可立至”(《温病条辨》)。医者如善加化裁,治疗失眠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连师说药房如不备秫米,可遵吴鞠通意,用薏苡仁代之,心脾亏虚加党参,心阴不足加麦芽,痰热扰心加黄连,胃不和加神曲,并可与仲景治不寐方及诸时方合方治之,其效尤宏。张锡纯曾说:“《内经》之方多奇验,半夏秫米汤取半夏能通阴阳,秫米能和脾胃,阴阳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跟师侍诊,始信其语甚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