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菜枯萎病

 深山林 2014-04-11
  分布广泛,但为害不重。此病原菌可浸染油菜、大白菜、芜菁、萝卜和芥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症状] 为害油菜地上部分。叶上病斑小而圆,初为苍白色,水渍状,以后中心呈白色或草黄色,稍凹陷。边缘紫褐色。直径 l~2毫米。叶柄和茎上斑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淡褐色至灰褐色。角果上的病斑与叶上相似。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淡红色粘状物。发病重的叶片病斑相互联合后,形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导致叶片变黄而枯死。
 
[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病菌以菌丝在病残株及种子中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夏或越冬。在适合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浸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部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病菌喜高温,秋季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无病株(田)留种或进行种子处理。用50℃热水温汤浸种15分钟。②栽培管理。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1年以上,收获后深翻土地,适期播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40%多硫悬浮剂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④清除病田及其周围的病残体。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云南、广东等省(区)。为害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
 
[症状] 主要特征是在叶、茎、花梗和角果上产生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病斑变色部分较浅,不向内深入。叶片受害,初呈油渍状小斑,以后呈椭圆形或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渐变为黑褐色斑。茎及花梗上病斑椭圆形至线形,水渍状,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斑点部分凹陷。角果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凹陷病斑。
 
[病原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Mc Cull.)Yong ct al.]。细菌为短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在0~32℃均可生长,以24~25℃最适,致死温度49℃。对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6.1~8.8,以中性最适。病菌在种子及病残株中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年以上。病菌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 ①无病田留种,并用50℃热水温汤浸种1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②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③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清沟排渍,增施肥料,增强植株抗病性。④深翻土地,彻底清除病残体。⑤发病重时可用甲霜铜每亩150~200克对水喷雾2~4次,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2~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