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穆桂英美食再现传统拜师仪式

 老街茶馆图书馆 2014-04-12
         昨日,穆桂英美食一帆风顺大酒店宴会厅布置得古色古香。十六位来自穆桂英的厨师长身着白色厨师服,带着恭敬之心,伴着素雅庄重的古曲,向正襟端坐的季裕才、倪伯荣等六位国家级烹饪大师敬茶、行礼,从心所愿拜师学艺。后者代表着穆桂英乃至锡帮菜系的顶尖烹饪水平。

  拜师收徒,口传的是技艺,心授的是文化。作为我市传统特色餐饮的代表企业,穆桂英美食一向注重继承和挖掘传统餐饮文化,研发出百种经典美味,其时令小吃、各式粽子、素斋、太湖船点尤受消费者欢迎。多年来,穆桂英不但把“老味道”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而且还让食客感到常吃常新,这其中,独特的“拜师”文化功不可没。

  十六位徒弟中,已经“贵为”穆桂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马红星尤为特别,作为企业骨干的他早就荣誉加身,既是烹饪高级技师,又有“太湖烹饪大师”称号,本身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师。但是,今天能够拜到名师麾下令他激动不已。

  “拜太湖船点大师倪伯荣为师,是我人生难得的机会。”马红星表示,餐饮文化博大精深,在座的大师不仅技艺高超,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他希望通过这次拜师学到更多传统饮食文化精神,为传承中华美食、弘扬锡帮风味尽心尽力。

  1946年,东亭人倪银根夫妇向亲友借了5斗米钱,在黄泥桥堍开起了一家小吃店,主营鸡子大饼、汤团、玉兰饼等点心,店名为倪氏桂花小吃店,这就是“穆桂英”的前身。如今,穆桂英将粤菜、淮扬菜等各大菜系的烹调特色与穆桂英原有专长结合起来,不仅令穆桂英成为涵盖糕、团、饼、粽以及特色素食的“中华名小吃窗口”,更为老字号的菜肴体系注入了创新元素。

  此番成长离不开“人和”。多年来,穆桂英在人才建设上不遗余力,成立餐饮大师工作室,努力推动师徒传承制度化、常态化,在保护技能大师的同时也着力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现在,企业数十位厨师长拥有“中国烹饪大师”、高级烹饪技师等称号。

  “拜师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其意义在于对传统餐饮文化的复归。”穆桂英美食的负责人惠淑君说,“穆桂英再现拜师仪式,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可以一直享受正宗美味的中华传统美食。”她表示,将以此拜师会为契机,整合人才资源,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传承创新中华美食。 (刘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