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扬子鳄 拉丁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别称:中华鼍、土龙、猪婆龙 二名法: 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 ![]()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鳄目 科:鼍科 属:短吻鳄属 种:扬子鳄 2 体形特征 扬子鳄与同属的密河鳄相似,但是体型要小许多。成年扬子鳄体长很少超过2.1米,一般只有1.5米长。体重约为36公斤。它们的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头扁,吻长, 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3 分布范围 ![]()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目前为止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又名“中华鼍”、“土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它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被列入CITES附录I,IUCN则列为极危。由于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为了使这种珍贵物种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二十世纪70年代,它被携带出国,访问欧洲,因而名扬世界。 4 生活习性 扬子鳄是唯一具有冬眠习性的鳄类。它半年冬眠,半年活动。它10月底开始冬眠,直至4月上旬才醒来。雌鳄、雄鳄只有在繁殖期才爬在一起,在非繁殖期则分居。雄鳄发情时会发出叫声,雌鳄也随之以叫声相应,具有一呼一应的特点。雌鳄在7月上旬便开始搭窝。7月中下旬产卵,卵的大小似鸭蛋,一次产卵约30枚。8月中下旬,幼鳄孵出后,便由雌鳄带领觅食。幼鳄难以在一个月内觅得足够的食物,因此,幼鳄成活率很低。两亿年前的地球是爬行动物的天下,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人们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扬子鳄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生长繁殖 ![]() 到了6月上旬,扬子鳄在水中交配,体内受精。到了7月初左右,雌鳄开始用杂草、枯枝和泥土在合适的地方建筑圆形的巢穴供产卵,每巢约产卵10~30枝之间。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卵为灰白色,比鸡蛋略大。卵上面覆盖着厚草,此时已是夏季最炎热的季节了,很快,部分巢材和厚草在炎热的阳光照射下腐烂发酵,并散发出热量,鳄卵正是利用这种热量和阳光的热能来进行孵化。在孵化期内母鳄经常来到巢旁守卫,大约两个多月的时间,母鳄在巢边听到仔鳄的叫声后,会马上扒开盖在仔鳄身体上面的覆草等,帮助仔鳄爬出巢穴,并把它们引到水池内。仔鳄体表有桔红色的横纹,色泽非常鲜艳,与成鳄体色有明显的不同。 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可能不足200条,其中约有50条为成年扬子鳄。主要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其威胁主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 相关信息 猪婆龙,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曾有许多提到以猪婆龙为名的扬子鳄,其中以《聊斋志异》的说法最有代表性:猪婆龙,产于西江。形似龙而短,能横飞;常出沿江岸扑食鹅鸭。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柯。此二姓皆友谅之裔,世食猪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一客自江右来,得一头,絷舟中。一日,泊舟钱墉,缚稍懈,忽跃入江。俄顷,波涛大作,估舟倾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