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里的爱情“鸟笼” 嘉禾里,是条混合弄堂,分为前弄和后弄。前弄是没有天井的东洋式的房子,后弄是有天井的石库门房子。起初,为了隐藏身份住进来,这一住就是5年,从前弄搬进后弄,多个天井,却还是像个“鸟笼”。嘉禾里算是郁达夫和王映霞爱情归宿的小鸟窝了。他们在这里生下了3子一女,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郁达夫自己说过:小屋的租金,每月8元,室内设备,简陋到了万分,电灯电扇等文明的器具是没有的。后弄的家具也极简单,楼上不过是5尺大木床和写字台、凳子、梳妆台各一张;楼下就只有一张桌子和2只凳子。但是郁达夫满意这个环境,只是因为这里够隐蔽。嘉禾里对面是个电车场,不少居民就是电车司机、售票员,与劳动人民杂居一处,是非常安全的。 更何况,为了隐蔽,他们初搬入时,没有在朋友面前公开这个地址。既没有亲友来访,也很少外出访友。这个“小鸟笼”里就只有两颗欢乐的心,谈过去,谈未来,再谈未出生的小生命。心满意足的两个人,闲散到将太阳当成时钟,气候算作寒暑表。 郁达夫爱哭 眼泪一直是女人家的专利。泪腺同样发达的男人就不多见。郁达夫却是常哭的。 郁达夫总是觉得对不起他的第一位夫人孙荃,他押卖了她送的定情信物,为求淫乐。回头一边想念孙荃,一边抱头痛哭,“我的女人,我不爱而又不得不爱的女人!我终觉对你不起!”就是在朋友面前,穿了件孙荃从家里寄来的新长衫时,也会泪水蒙蒙对人家说“她对我很好”。 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嫌弃孙荃和儿子是累赘。孙荃自愿回老家,送走之后,读着孙荃的来信,又禁不住泪眼滔滔起来,一边又自责“我累你不少了”。 与王映霞的恋爱过程,就更是泪水常流了。给王回信,也多是边写边哭。收到王的那封信,发现字里行间透着“永远是朋友”愿望的时候,揣摩着是个试探的口风时,急书回复时,写着写着,就又哭了个痛快。 去梅白克路坤范女中看王映霞,费力找到了地方,却说“映霞上她姊姊那里去了”,可怜的郁达夫就急得要哭。失魂落魄地坐电车、回家、吃饭又去霞飞路买书。顺脚去周家,同之音聊天,她哭了,述说她的苦闷。郁安慰了她一阵,末了自己也哭了半天。 又一次,郁达夫冒雨送王映霞回坤范。在农口街灯下,两人依依不舍别去时,王映霞回过头,叮嘱一句:“你要早些睡呀!”这分明是爱的表示,郁达夫也会感动得哭了,坐在车上,一直哭到家中。 恋爱中的女人是离不开泪水的;可这个在爱与不爱中挣扎的男人,也是爱哭的。 宿醉弄堂口 郁达夫贪恋美酒,见到好友更是不醉不归,王映霞早就见怪不怪了。虽然也小有争执,也得过且过继续过。婚后不到一年,寒冬12月的一天。楼适夷来请郁达夫洗澡。虽然答应了王映霞早去早回,却是彻夜不归。 当时的映霞怀着身孕,外面冰天雪地,只能合衣而卧,干等着。清早,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一个好心的陌生人扶着满身冰雪的郁达夫,跌跌撞撞进门来。郁达夫嘴唇发紫,牙关失控,咯咯作响。一看就知道了,准是在雪地里睡了。 换衣服,煮姜汤,洗棉衣,王映霞顾不上生气,足足忙了一整天。到了下午,郁达夫才有了知觉,神智才清醒。原来,郁达夫洗完澡,又去酒馆,喝多了酒,被朋友送到弄堂口,雪大路滑,醉倒在地,一直睡到了天亮。如果不是路过的好心人看见,给送回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从此以后,不管什么朋友邀请你出去吃饭或喝酒,一定要他们把你送回家来。否则,就不准你出去。”这禁令一下,郁达夫确实奉行了好多天。 “第四阶级”的小车 郁达夫爱溜达,反背着双手,低着头,一声不响直往前冲。远点看去,十足的老夫子形象。霞飞路的洋槐或是洋梧桐下的人行道,是达夫和映霞常去散步的地方。沿着霞飞路往西走,徐家汇天主教的双尖顶就可以望见了,有时两人脚力够好就会折向龙华。这一来一回的路程不算短,两人却也不累,当晚的睡眠格外香甜。 轻寒薄暖的时节,郁达夫和王映霞也会去极司非尔路和愚园路上,常常坐一种被称作“第四阶级”的小车子。就是一种后面推车的独轮车,上车后,两人分坐两旁,她的右手搭在他的左手上,不时回头同推车人聊几句,倒是别有风味。开始王映霞还觉得难为情,后来竟也喜欢了。遇到了坐小汽车的朋友,从车窗伸手出来打招呼时,两人都自得其乐,绅士淑女似地点一下头。 郁达夫与四马路 四马路的有名,是因为“红粉街”、“秉笔华士”,更是因为这里是最早繁荣的商业文化区。这里孕育着“海派文化”最早的雏形,称之为文化街,一点都不过分。当年郁达夫也常常和王映霞到四马路吃饭、喝酒。 四马路,曾是上海青楼娼门的集中地,也是上海滩时尚与衣饰的一大发源地。四马路女子的服饰,几乎成了上海女士的样本。尽管良家妇女不齿于四马路女人。但那些“花界四金刚”、“花国总统”的讲究服饰确实领导着时尚,说旧上海“笑贫不笑娼”还是极有道理的。 当年四马路的“女校书”,确实只陪酒,不陪夜的。他们的身世多与“秉笔华士”类似,彼此倒是可以找到精神安慰。只可惜要价太高,这些风流才子多是找“长三堂子”的妓女。 民国七年,《大陆报》著文痛论妓女梅毒之危害,迫于舆论压力,工部局开始“摇珠禁娼”。这在当时引起轰动,人们的好奇心,不亚于今天福利彩票开奖。而摇珠方法本身更是像极了摇奖。所谓摇珠,就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大玻璃瓶子,里面装进几颗标有号码的珠子。摇转之后,堵在瓶口的就是摇出的号码。以奇数为“中奖”号码,凡是执照号码的尾数为奇数的,就被吊销执照。每次摇珠,人们最关心的就是那些名花佳人。心里暗自祝福自己心仪的姑娘不要被摇去执照。 四马路,更是一条文化街。 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是汉文出版业的巨擘,在四马路时,两家也是紧挨着的。福州路259号,就是当年的中华书局。福州路390号,曾经就是仅次于商务、中华书局的“世界书局”。文化商人沈知方,是个极聪明的人。他出版正规书籍时,用的是“广文书局”的名义。没想到还是出版“野路子”书籍的“世界书局”让他出了名。中国连环画的开山鼻祖非“世界书局”莫属,《三国演义》、《水浒》这些名著的连环画就是世界书局的大作。后来成立的“世界书局”股份公司,因其门面被漆成红色,又被称作“红屋”。 福州路上还有一家“现代书局”,郁达夫当年离开嘉禾里回到杭州,写成的游记集《旅痕处处》,就是在这里出版的。此外,席勒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老舍的《猫城记》、郭沫若的《创造十年》等都是这里出版的。粗粗算来,当年四马路上的书局、出版社总共不下20家。这样的文化出版业,算是上海滩的“老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