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丨“四马路”福州路,传说中的远东第一风月场【上】

 小熊家228 2021-12-16

历史寻踪

图片

如果在清冷的冬日里

选一场 city walk 我会选择它

它有数不清的特色书店

网红了百年的美食老字号

脂浓粉香的风月往事

绕梁三日的曲艺唱腔

......

“四马路”福州路

这条无法复刻的文化街

在墨香中等我

去游历它的风情万种

图片

始于风流韵事的路名丨福州路之名

不是每一条马路的历史都天然拥有着难以取代的话题度,上海市中心南京路商圈里的福州路,无疑算得上一条。与毗邻的商铺云集的“大马路”南京路、金融机构林立的“二马路”九江路、拥有“老市府大楼”的汉口路相比,“四马路”福州路的热闹和风情,体现在一个关键词上——“文化”。这条在文化圈里旖旎百年的马路,可以算是海派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它创造出许多近代生活方式,曾是远东最著名的烟花风月之地

图片

* 1890 年的“四马路”福州路街景 /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一枚曾在福州路上工作十三载的小编,请允许我在接下来的篇章里,带你们一起去探寻“四马路”的往昔今生(由于篇幅较长,本篇推文将分“上”和“下”篇,分两周推送)。现在,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出发!

图片

* 1904 年的“四马路”福州路街景 / 图片来自网络

福州路,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迄西藏中路。19 世纪 50 年代初,筑成泥砂石子马路,当时仅中山东一路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因附近设有基督教伦敦会传教机构,故称“布道路”,又称“教会路”。1856 年,向西延伸至第二跑马场(今湖北路),1864 年筑完全程。1865 年 12 月,俗称“四马路”的它被正式定名为“福州路”

图片

* 1905 年的“四马路”福州路上遍布茶庄和食肆 / 图片来自网络

与其并列的另几条马路的命名“缘由”完全不同(戳这里回顾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六马路……),福州路的“风情“从它的命名起,就定下了风流韵事的基调(何等“风情”?详见下篇)。据传,当时工部局(在汉口路上)(戳这里回顾:银行、老市府大楼、报馆、酒店~“三马路“才是全能型马路)董事之一的英国人“马太提”,在局里讨论路名时,提议将他在福州码头邂逅并纳妾的中国女子的籍贯地——福州,作为路名,没想到这一像是儿戏的提议,却在一片艳羡声中全票通过(小编默默捂脸)更没想到,这条路名,一用就是 156 年。

图片

* 1916 年人气渐旺的“四马路”福州路 / 图片来自网络

地产大亨“哈同”将南京路经营得风生水起时(戳这里回顾:哈同,百年前的地产大亨),相近的数条马路也随之蓬勃发展。福州路因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频频光顾。书肆、报馆、书局、笔墨纸庄、书画笺扇庄、饭店、书场、茶馆、风月场所...... 各类行业在福州路雨后春笋般出现,迅速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

图片

海派文化的崛起丨福州路的墨香

近现代中国文化素有京派、海派一说,而海派文化的源头便是上海的福州路。上海开埠时期,英国传教士麦杜斯在“教会路”上传教,熟悉中国风土人情的他于 1843 年在山东中路福州路南侧一带圈地(后被称为麦家圈),在此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出版机构:墨海书馆,这是中国最早使用铅印设备编译印刷的出版机构。书馆雇佣了一批有国学功底又熟悉外来文化的文人传播西学。这些被称为“秉华笔士”的文人,相继在福州路上创办了上海早期的报馆,书馆、印刷所等,成了海派文化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图片

* 墨海书局复原概念图 / 图片来自网络

1872 年 4 月 30 日,英商安纳斯特·美查在汉口路望平街(今山东路)创建了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报》,不久后,与汉口路相邻的,总长不过 1543 米的福州路上陆续开设了 100 多家书报馆,除当时的四大名报:《申报》《新闻报》《时报》《神州日报》外,《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新申报》《商报》等知名报纸也纷纷抢滩。可以说,在福州路繁荣报业各路资讯的熏染培养下,上海市民养成了读报纸、看新闻,了解时政的习惯,大大拓宽了上海人了解世界的眼界。20 世纪 20 年代是上海中文报纸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均在这条路上出版。

图片

* 时报馆旧貌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 当年的《新闻报》 / 图片来自网络

与报业同时蓬勃兴起的,还有中国的现代出版业。墨海书馆建立之后,大量出版社书局、杂志社争相涌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商务印书局、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这三大书局了。

图片

* 20 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在校对书稿 / 图片来自网络

创办于 1897 年的商务印书馆是上海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中资出版社,出版了众多优秀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独步一时。与商务印书馆并驾齐驱的是创办于 1912 年的中华书局。它们保持清末以来“中体西用”、“东西合璧”的出版传统,以稳健扎实的编辑方针为中国的近代文化作出贡献。

图片

* 中华书局宣传海报 / 图片来自南步投公司泡泡

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是创办于 1917 年的世界书局,该书局大量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还出版了《日军侵略满蒙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等书籍,号召全国共同抗日御敌。

图片

* 百余年前,世界书局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传播先进科学文化思想的同人出版社、以出版教科书和学术书出名的开明书店,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亚东书局,出版《白话文做法》而获利起家的新文化书社等出版机构,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陈独秀、胡适编辑《守常文集》《吴虞文录》《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等著作,巴金的《家》,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正是通过这些书局、出版社的出版,影响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得以在五四新青年中广泛流行。

图片

最古老的饭店聚集地丨福州路的美食

二三十年代,随着福州路一带文化圈吸引来的爆棚客流,全国各大菜系的菜馆、酒楼业也开始欣欣向荣。277 岁的王宝和、170 岁的杏花楼、159 岁的老正兴、116 岁的老半斋..... 福州路简直是泰斗级老字号美食的天下。

图片

* 清末的福州路熙熙攘攘,老字号林立 / 图片来自网络

创建于 1744 年,享有“蟹大王,酒祖宗”之称的王宝和酒家(福州路 603 号),距今已有近 300 年历史了,它是上海最老的饭店。以专营“王宝和老酒”,清水河蟹闻名于世,所供应的花雕、陈加饭等优质黄酒香气浓郁,酒味醇厚。

图片

* 王宝和代价券上清晰标注着“四马路浙江路口”字样

图片来自网络

王宝和酒家的菜肴集各帮之长,尤以烹制的蟹菜风味独特而闻名,其中“芙蓉蟹粉”、“翡翠虾蟹”、“流黄蟹斗”、“阳澄蟹卷”深受食客喜爱。每逢“秋风起,蟹脚痒”,沪上的嗜蟹老饕们,都会在王宝和一聚。

图片

* 王宝和门店今貌 / 图片来自南步投公司泡泡

图片

* 王宝和蟹粉菜品 / 图片来自南步投公司泡泡

以粤菜为特色的杏花楼酒家(福州路 343 号)创立于 1851 年。它一开始只是一家以广东茶点小吃为特色,规模仅一开间门面的“杏华楼粤馆”。墨海书馆的秉华笔士王韬就餐时,吟起杜牧的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建议店家以“杏花楼”替代“杏华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