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记忆 | 尚贤坊

 黄之中 2022-11-21 发布于上海

尚贤坊


尚贤坊是典型的上海旧式石库门里弄,北接金陵西路,南临淮海中路,东起马当路,西迄淡水路。原共有71幢砖木混合结构的住宅,呈联排式布局,占地6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20平方米。走进尚贤坊的弄堂,便是走进了上海人曾经的普通生活,展现在面前的是那些似乎并不陌生的过去,或者,对于这个街坊的居民,也是尚存至今的现在。然而,对大部分上海人来说,弄堂,以及与之相伴的生活,毕竟渐渐地远去。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历史视频资料】

在上海市城市建筑档案馆里藏有1924年由外商设计的尚贤坊的建筑图纸,清晰地标明了71幢两层楼楼房。从图纸上看,尚贤坊的设计要比今天看到的建筑精致很多,设计形式是非常典型的新艺术派形式,可能是出于资金或施工的原因,尚贤坊建筑中如墙体装饰等方面实际简化了许多。竣工后的尚贤坊属于老式里弄,除了有一点新艺术派风格外,它的山墙建筑为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另外有一个特点,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者把房子的底层都开为店铺,就是在民用住宅里预留了商业用房,可谓具有前瞻性。弄堂比较宽,也是一个特点,设计者所追求的,是最新、最好、最宽大的弄堂,已经考虑到汽车能够开进去。

图片

尚贤坊正面效果图

尚贤坊的房子,尚贤坊的住客,多年的风雨故事,诉之不尽。尚贤坊40号,一幢极普通、陈旧的楼房,落成三年之后,有一位名叫孙百刚的教书先生,从浙江温州前来上海,住进40号。孙百刚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学中有后来成为知名作家的郁达夫。在温州同一所中学教书的年轻同事王映霞也与孙百夫妇随行到了上海。当时谁也不会想到,20岁的王映霞会对而立之年的郁达夫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3月,郁达夫和王映霞在上海结婚,他们的结合在当时的文化界传为美谈。

图片

尚贤坊40号

图片

孙百刚

图片

郁达夫与王映霞

当再次来到尚贤坊40号,毕竟许多年了,楼房显得陈旧而衰败。40号门里居住着7户人家20多口人。徘徊在那里,询问了几户人家,没有人知道郁达夫和王映霞,更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个叫孙百刚的住户,也不知道,那段著名的情缘到底开始于哪间小屋。

图片

尚贤坊40号的内景

初夏的尚贤坊显得宁静而安详,人们悠闲地生活着。他们并不十分了解这条弄堂在建筑学和历史学上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讲,这只是一个生活空间。他们也并不了解这条弄堂里曾发生的一切,曾经住过的人。现实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人们很难培养起对过去的好奇心。但是为之感动的是尚贤坊所拥有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不同于他们的父辈,更不同于他们的祖父辈。

图片

生活在宁静而安详的尚贤坊的居民们

旧建筑看上去好像是“死”的,其实它是会说活的,历史建筑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告诉你这个城市如何从无到有,如何从小到大,还有的盛衰、的甘苦、它的成败等等。一个城市的再生必然伴随着新与旧的剧烈交替,上海人的生活空间正在日新月异的时候,石库门的房子也正大片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与石库门相联系的历史记忆,尽可能地挽留一些这样的记忆,让历史建筑告诉我们这个城市的“身世”,让现在走过这里的人更好地了解

来源:“影像上海”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