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 上海二房东(06.12.12)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螺蛳壳里做道场———以小造大,是上海人持家理业的至尊法宝。比如用一碗隔夜饭烧出美味菜饭;用一块旧窗帘裁一套改良旗袍;用几只小喇叭拼一套环绕立体声……是生存的无奈,亦是生活的智慧。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住房向来紧张,却难不倒上海人的精明才智。厢房被分隔成书房、卧室、货栈,楼道、天井、晒台被改造成“室内面积”,五斗橱、书架、布帘等更是划分空间的绝好道具。难怪有人说:上海人家家户户都有室内设计的人才,无论十平方米还是一百平米的住房,一千块还是十万块的装修费,都能装潢得体面舒适。
  近来,上海的“群租现象”可谓层出不穷。比如一套一两百平米的大户型,由大房东租给二房东,二房东擅自用木板分隔成10多个小房间,再分租出去,每间要住五六个人。非法群租不但令物业品质大打折扣,还给消防、卫生、安全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严重隐患和威胁。
  曾经对“二房东”现象有过深入研究的历史专家吴健熙先生介绍说,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孤岛”时期的上海,便已出现了二房东。和当前的群租一样,都是由于房价的畸形上涨,房租与房价未能同步,所以涌现出大批租赁阶层。今天的二房东现象,是一种历史的复归。
  1933年到1936年抗战爆发前,上海经济萧条,法租界和公共租界里的房子供大于求,租金低落,还出现了减少或取消顶费、免租数月等促销手段。随着抗战爆发,情形马上变得两样了。尤其是1937年底淞沪战争结束后,日本占领了更多土地,难民在乡间生活困窘,“孤岛”则出现畸形的繁荣,无数难民涌入上海之后无处栖身,二房东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向大房东顶来房子之后,做“无界限分割”,继而买空卖空,通过增加顶费、房租以牟取利润。虽然大房东受《房租协议》的约束,不能随意涨价,二房东对三房客却可以“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一些二房东尚有工作,另一些则完全靠租赁为生,其投机性、寄生性不言自明。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房屋收归国有,二房东自己也成为租户为止。

  二房东速写图

  据看过《王先生与二房东》、《二房东与三房客》这两部早年国产片的人说,反映的是二房东的暴戾情态。
  上海自沦为“孤岛”以来,偷时机、找门径、发抗战财的人几乎占了十之八九,而做二房东也成了发财门径中的一条。借一二千块钱,顶一幢房屋,顷刻之间便成了二房东了。在经济困难的时代,借钱虽不容易,然而借钱做二房东,倒很多人肯借,因为有房屋作证,不怕变成“猫咪放老鼠债”。
  一般来说,一幢三层楼的房屋,大房东的月租费大概最多一百元,经过二房东的手转租出去,每间平均下来都超过四十元。假使一幢房屋连大带小有六间,去掉一间自用,每月到手二百元。除掉付给大房东一百元以及其它费用二十元(现在的二房东越做越精乖,水电费用大都另外算,所以二十元其实还不到),月月净到手八十元。假如能连顶两幢、三幢,则每月一二百元不劳而获,别的工作哪比得上?所以也难怪1940年前后,上海人做二房东的生意都是争先恐后地竞争着。
  产生二房东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战后的上海成为苏浙一带最好的避难所,达官贵族挟巨资、携妻女流亡“孤岛”,导致人口大增,屋少人多,于是二房东高抬租价,中饱私囊。另外,战前本已无形取消的小租费用,战后因为人满为患,大房东就谋求小租之利,而二房东出一些小费,更有大房价可收,“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愿意来竞争做这个生意了。还有那些不愿回沦陷区、坚持要在上海生活的人,就是房价再高,也只得咬紧牙关住下去。二房东抓住这个弱点,尽可以放心大胆把这个生意一直做下去。因此,二房东生意的兴隆,就不言而喻了。
  当时有人评价说,二房东不但是上海的剥削阶层,也是上海的蛀虫阶层,大有损于民财的元气———上海的二房东,一般都是早上日高三尺才起床,抽鸦片、打麻将、狎妓、跳舞,无所不为。看看钱不够花了,他就会借故加价:“开销不来,三房客不加,二房东就活不了。”工薪阶层一个月出三四十块的血汗钱,供二房东恣意挥霍,而做二房东的专耗别人的血汗钱,令社会一般人大损元气。甚至还有些二房东,借寓所贩卖烟土、开妓院、造白粉、制吗啡,饱受时人指责。当年的三房客无不苦苦盼望来一个制裁,来拯救被二房东剥削得苦不堪言的日子。

  孤岛二房东的“心机”

  在地图上不过火柴头那么大的上海,据非正式统计,约摸有五百万人口。有人说笑话,上海的日用物品,小至引线针洋纱团,大至米食菜蔬,没有一样不值钱,只有“人”,过剩地塞在这个弹丸之地,显得一点也不值钱。
  这么多人要解决住的问题,所以许多空地都造了市房;从前荒僻的地方,都变成了新马路;连跑马厅一角也改建成市房数十户。二房东更是别出心裁,叠床架屋,当小客栈一样租借给人,有了二层阁、三层阁的房客不算,阁楼上还要借铺场给人,早出晚归。甚至露台上盖几张马口铁,搭一个棚,也可召租。往往一家石库门,住上七八家,每家六七个人,外加乡下避难出来寄住的,足有五十人左右,其中如果有病人,传染开来实在危险。有一时期法公董局严厉取缔,公告拆阁拆棚,就因为听了救火会的报告,唯恐发生火灾,而且人住得过多,房屋陈腐,也容易出事。
  到了1939年,上海住房问题更难解决,不但电线木杆上的房屋召租招贴极难发现,就是旅馆也天天高挂客满牌。当年曾有人谴责说,要推敲上海心计最狠的人,当属二房东。许多生命丧失在了时代的劫运中,“孤岛”的二房东生命没有丧失,财产依然完备,并不自知侥幸,还要百般计较,使自己的生命更愉快,财产更丰富,真是人心不足,更不管他们的笑声背后,是无数流亡者的挣扎与哀号。一间小小的鸽笼式的房间,租金高抬至几十几百倍不说;连阁楼、灶披间乃至天井,也都成了二房东挖空心思赢利的地方。

    二房东与三房客

  据1940年的报章记载,虹口与闸北开放的第一天,就有十万人从房价昂贵的租界搬进虹口或闸北去。租界上的房子一时间空了许多,房价也略微下调。住在租界的人们(二房东除外)兴高采烈,满以为这种情形只要持续几天,降低房租就十拿九稳了。谁知虹口、闸北开放不到一周,“拉夫事件”发生了,大批人口迁回租界,于是租界上的房子重新炙手可热起来。
  如果三个月内,一所房子的阁楼上,房客已经换到第四家,不能怪房客没长性,肯定是二房东的心太狠,门槛太精了。大概一丈见方的面积,南北不通透,更没有光照,从外面望进去,只见一团漆黑,一个普通的成人想走进去,必须先低下头、弯着背,不然头顶准会撞出一个大包。就这样一间小阁楼,月租至少十二块钱,住的人不能多,必须有可靠的保人……条件谈不拢,不租!而且过了夜里十二点,电灯不能再点,声音不能再有,否则二房东也会请你“搬场”!房子这样狭窄低暗,房价这样昂贵,条件又这样苛刻,一般住阁楼的人怎样吃得消?自然是勉强住一两个月,只要有别的门路,即使二房东苦苦挽留,也要搬走了。

  二房东与大房东

  在“孤岛”上海,二房东与大房东的较量,从1938年持续到1941年,还远没有结束。
  二房东在这期间放大了勇气和胆量,把向来仅出租四元的亭子间,涨到三十元!把一个八元的前楼,涨至七十元!把堆放杂物的三层阁,整理出来租二十元!把晒台取消,马虎地钉个板房子,也租十五元!把厨房缩小,让出一半,租它十二元!客堂也取消了,让出一道走路,凭空又多了二十四元!
  大房东却失利了。比如大房东战前六十元一座房子,现在仅向二房东连加三次租,每次是五元,共计七十五元!眼见着二房东自己白住,出租每月白拿一百多元,也只好双脚跳,干着急。有些气愤不过的,拆了自己的房子,却要吃人家的“官司”!还有些二房东投靠了黑帮,专门打架滋事,大房东哪里还收得到房租。因此,有许多二房东在安闲地听无线电,大房东却在皱紧眉头喝粥呢!

  关于住在上海的种种

  1938年前后,从内陆到上海避难的同胞源源不绝,“孤岛”上早已人满为患。许多异乡人在寻找住处时,因为不熟悉上海的情况,往往吃亏,即上海人所谓的“洋盘”。所以事先必须慎重考虑,比如离菜场太远,买菜不方便;老虎灶太远,饮水不方便;邻居不爱干净,马路不清洁,容易传染疾病。尤其是大战之后,不能不提防瘟疫爆发。有人会说太不现实,那年头,借得到房子就算万幸了。确实如此,不过还是得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尽可能地讲究一下。
  关于租房手续,经济宽裕的话,可以直接到经租处办理租借手续,租下整幢房子。租金按月预付,还要付押租、开门费等。押租跟保证金一样,一般用一个月的租金做押租,比如月租一百块那么押租也是一百块,进房时必须先交两百块。这种押租经租处会给正式收据,由承租人保存好,在退租的时候,拿收据向经租处取回。至于开门费,是经租账房及管弄堂人的好处,不归大房东的,所以没有收条,不会退还,数目多少,也没有定规。
  说到承顶房屋手续,与向经租处直接借有些两样,原房客愿意拿他已经租好的房子及内部一切装修转让给他人,就叫“顶租”。顶租时应注意:出顶人有否拖欠租金,水、电、房捐等费用,如有拖欠,应在顶费内扣除;向出顶人索取最近一个月的房租收据,水电费收据,及房捐收据等,手续才算完备;电表、水表押柜收据必须要出顶人加盖原用图章后,自己向电气公司(南京路江西路口)和自来水公司(江西路)核对清楚,以免今后不能领取原有押柜,法租界的房子也应向各方面调查清楚,以免上当;包括室内的电灯装修等在内,在顶租时都要说明,出顶者不得拆走。
  至于分租,指拿已经租下来的房屋一部分,如前楼、后楼、亭子间、灶披间、三层阁、二层阁等转租给别人。一般来说,自来水、电灯、房捐,都包括在租金里了,客堂与灶间是公用的。不过现在二房东有利可图,把客堂、灶披间都分租出去,自然不能公用了。分租时应向二房东说明电灯用多少支光,进出走前门或后门,省得以后麻烦。如果要退租,提前十天向二房东声明;二房东辞三房客,也必须提前十天通知。照上海的旧风俗,五六月及年底不能搬场的,不过现在已经不讲究了。
  租金则随地段而定。如果交通便利,又是闹市区,当然贵些;沪西越界筑路区租金较低,不过交通不是十分便利,而且那边谣言不断,吓得房客如惊弓之鸟。
  如果要雇用大姐、娘姨等,上海有“荐头店”。去叫的时候,不用讲工资,先试做三天,双方都满意再谈工资。如果发现偷窃,可以向“荐头店”追究。上海娘姨“门槛十精”,擅长揩油赚外快,所以那年头的人家都是能免则免。

  ◎编写/邹谨忆◎图片资料提供/吴健熙

  上海住家指南

  上海沦为“孤岛”后,住家成为严重的问题,房价的昂贵,出乎人意料之外,总之,在上海住家,必须视自己财力而定,大致情况可分三种:(一)洋房:大部分为外国人及中国大资本家豪商巨贾所租住,但其中也有分别:
  有花园的洋房,多在公共租界愚园路及法租界西区一带,每幢每月租金约一二百两至一千两,建筑极为考究,各种设施完备,有浴室、水厕、冷热自来水及汽管等,花园也特别大,里面有网球场、草地等。
  西式小洋房,四周略有空地,可以栽种少许花草树木,多在法租界霞飞路及公共租界西区一带,每幢租价每月约由五十两至一二百两。还有一种门前稍有空地的洋房,多为一间开的,每间租价每月数十两至一百两,这种房屋,多半是日本人所建。
  (二)石库门:指一种中等住屋,分旧式、新式两种,旧式多为三开间,新式则为两开间及一间,这种房屋新式旧式散落各处,较好的分布在法租界新民、辣斐德路一带。房价毫无标准,大体而言,近郊的比闹市区的便宜,比如旧式三开间的石库门,若稍近闹市区,非出价八十元不可,租界近郊的石库门价钱也便宜,比如法租界近斜桥处及越界筑路地段二三十元就可以租一间,中等人家租来住还可以应付。
  (三)工房:特意造来租给住户的,不过没有石库门,建筑也不考究,在近郊的每月租金只要十三四元。
  从上边的比较看来,在“孤岛”上海,住家财力相差竟达百倍,实在叫人吃惊!总之,小小的一户人家,若家中大小有五六口人,便不得不租一座石库门,连同房捐算下来,每月必须有二十四五元费用。在居住上,真所谓“长安居,大不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