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本真——李叔同的教育故事

 尚雅轩 2014-04-13

如果用现在的教育眼光来看李叔同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一言蔽之,这就是充满了智慧与情感,这样的一种智慧与情感,让教育与其为人一样,充满了人格的魅力与理性的光辉。李叔同从日本回国后,曾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因家道中落,身上的名士习气已将脱尽,生活渐趋平淡,刻意道德修养,行不言之教,以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以自己的智慧教化学生,深受师生敬重。

敬人者人恒敬之

    上钢琴课,李先生让十几个学生为一组,环立在钢琴旁看自己示范演奏。此时,一个同学放了一个屁,没有声音但很臭,因老师在场,同学们或掩鼻,或暗笑,而李先生只是眉头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继续弹琴,直至臭味散尽,他的眉头才舒展开来。等到下课铃声响起,李叔同站起身来,微微一鞠躬,然后严肃地说:“大家稍等片刻,我有话说。”同学们都呆在原地听他说话。李叔同凝望着大家,话语很轻但又很严肃,说:“以后同学们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着又一鞠躬,表示话说完了。同学们都忍着不笑,快步走出教室,跑到远处一阵大笑。

    又一日下课后,李叔同仍在教室一隅与学生交流,此时一个学生走进来,以为老师不在,大声喊道:“李叔同哪里去了?”,学生有的捂住嘴想笑,有的愕然不敢言语,有的则发出暗示信号,然而此生却未意识到,依然又喊了一句。此时只见李叔同若无其事地站起来,对着那位同学平静地回答了一句:“请问你有什么事?”学生一看见他,吓得一溜烟地跑了。

    李先生的弟子吴梦非后来回忆说,弘一法师“对学生并不严厉,是非常和蔼的”但平时十分顽皮的学生“一见到他老人家,一入了他的教室,便自然而然地会严肃恭敬起来。”在我们看来,李叔同之所以能够赢得学生的敬畏,就是因为他既将学生看成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又将其看成是一个需要矫正与点拨的受教育者,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

先器识而后文艺

    李叔同深谙学成之道,认为人格比天赋更重要,一个缺乏虔敬之心又怕吃苦的人,即使天赋再好也不过庸人一个,是不值得培养的。刘质平是著名的音乐家,也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而李叔同对他的培养却也是费了一番苦心。一个大雪天,刘质平拿着自己刚谱好的一首曲子向李叔同请教。李叔同将曲子细看一遍,抬起头盯着刘质平,一言不发。刘质平以为是曲子写的不好,一时手足无措。李叔同沉默了一会,说:“今晚八点三十五分,你来音乐教室,我有话跟你讲。”晚上,刘质平按时赴约,当时风狂雪大,教室的走廊上铺满了雪花,他发现雪中有脚印直抵教室,以为李叔同在教室。但教室的门紧闭,喊也没有回应,他只好站在走廊上等候。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教室的灯突然亮了,李叔同打开门走出来,手上拿着表,笑着说:“时间无误,我知道你已经尝到了风雪的味道,可以走了。”刘质平听完此话,不敢多讲,只好莫名其妙地回去了。此后,李叔同悉心辅导刘质平,而刘质平也不负所望,终成大器。

    又一日,李叔同将丰子恺等几个资质好的学生喊到自己房中,打开明代刘宗周所著的《人谱》,细致耐心地将书中“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解释给学生们听,于做学问来说,要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他告诉学生,一个艺术家,倘若没有器识,无论技术是何等精通娴熟,亦不足道,因此要做一个好的艺术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一语点破梦中人,学生听过这番话,“心里好比新开了一个明窗”,似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多年后,丰子恺先生慨叹:“这正是李先生文艺观的自述,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而反思当前的中国教育,尤其是文艺界,似乎这正是我们最为缺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