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使文艺以人传--李叔同的艺术教育观

 解忧小公主学孝 2021-12-15

【文摘】应使文艺以人传 ——李叔同的教育观

  

在中国近代百年的文化史中,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无论是他早年“翩翩浊世之佳公子”的身份、“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名,音乐、戏剧、书法、绘画、篆刻、诗词皆建树不凡的艺术成就,还是晚年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世祖的高深的佛学造诣,无一不令人景仰叹服。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李叔同曾经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1912年,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下文简称浙江一师)的校长经亨颐盛情邀请李叔同赴浙江一师任教,教学科目为当时学校教育所普遍轻视的音乐、绘画两科。

这样一个才艺俱绝而又风骨超群的人,自然不是那么容易请得到的。这一点,他对经亨颐直言不讳,并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我不是一般学校就能请得动的老师,除非你们同意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一架风琴,这样我才会去。”全校数百名学生,经亨颐十分为难,但李叔同不肯让步:“学生们上音乐课的时间原本就很有限,倘若他们没有琴练习,恕我不能接受。”无奈之下,经亨颐东拼西凑,费尽周折筹集了五六十架大小各异的风琴,李叔同这才勉强答应,开始了他在浙江一师为期六年的执教生涯。

  


后来,李叔同对经亨颐解释:“我请你买足够的琴,是为了方便他们学艺;而我记下孩子们的名字,则是为了教导他们做人!授艺育人,都是我应尽的职责,所以还请你体谅我当初的苛刻。”可见,李叔同认为,为人师表,“授艺”与“育人”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李叔同培养出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生:漫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吴梦非,画家潘天寿、李鸿梁等。对于这一段教师生涯,他本人也颇为满意:“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

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其说是因为他音乐和绘画方面高深的造诣,倒不如说是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追随和仰望。据他的学生丰子恺回忆,李叔同上课从不迟到,他总是提前在黑板上写好讲义,时时看表以不浪费每一分钟的时间。学生犯了错误,他从不立刻批评,只在下课后无人时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令其不要再犯,之后总不忘向学生一鞠躬。一个最调皮的学生曾经说:“我情愿被夏木瓜(夏丏尊的绰号)骂一顿,李先生的开导真是吃不消,我真想哭出来。”他的学生吕伯攸记载,李叔同是当时学生最敬仰的先生,他所教的功课,学生都诚心诚意竭尽全力地想做得更好,目的并不在于考取多高的分数,仅仅是希望“不要为了自己的功课荒废使他感到一些不快。”“他的容止气度,不知道为甚么真有那样的力量,使个个人都胁服于他,谁也不敢发出一些声息来。虽然他是那么和悦地对待我们。”

他的艺术造诣,他的容止气度,他的不怒自威,让学生景仰叹服,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要在他的课堂上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李叔同任教期间的浙江一师,每到临近傍晚,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熙熙攘攘,不断地有学生在教室练习石膏模型绘画,整个浙江一师宛如一所艺术专科学校。这不能不说是李叔同的人格魅力的感召所致。

他的同事、同在浙江一师任教的夏丏尊评价李叔同的执教生涯说:“他教的是图画、音乐二科。这两种科目,在他未来以前,是学生所忽视的。自他任教以后,就忽然被重视起来,几乎把全校学生的注意力都牵引过去了。课余但闻琴声歌声,假日常见学生出外写生,这原因一半当然是他对于这二科实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的感化力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以及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他的力量,全由诚敬中发出,我只好佩服他,不能学他。”

  


除此之外,李叔同对教育和文艺的独到见解也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生丰子恺曾多次在他寓所的案头发现一本书,书名是《人谱》,那是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所著,书中大量列举了历代圣贤的嘉言懿行。丰子恺发现,那本书的书封上有李叔同亲笔题写的四个字“身体力行”,每个字旁边还画着红圈。丰子恺不解其意,更不明白专精西洋艺术的老师李叔同何以对一本传统文化古籍如此钟爱。

终于有一天,李叔同把丰子恺等几个学生叫到身边,翻开那本《人谱》讲给他们听“唐初,王(勃)、杨、卢、骆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见《人谱》卷五,选自《唐书·裴行俭传》。)”器识,器量与见识。对于文中的“先器识而后文艺”,李叔同对学生解释说:“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简单说来,就是“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须先做好一个'人’”。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器识”,没有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无论技术如何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告诫学生,“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的确,真正的文艺是心灵的事业,而非技巧的堆砌。文艺、文化的传承应当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高雅的修养、博大的襟怀、洞明的格局去观照万物,用人格去感化心灵,用修养去启迪蒙昧。“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丰子恺听了老师的这段话,顿时醍醐灌顶,心窗乍明。

也许正是由于对“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这句话认真严肃的“身体力行”,才使得李叔同桃李天下,其艺术传承后继有人,并大放异彩。夏丏尊曾颇为感慨地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更重。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缘故……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在李叔同之后,他的几个学生创办了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和“中华美育会”,继承和发扬了李叔同的教育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教育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