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舞| 小南门“一只角”(08.8.3)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很少去南市那边了,也很少去乘11路兜环城路了。那天,在老西门终点站上车,不知是乘过了头,还是方向搞错,乘了好长时间,问驾驶员,小南门快到了否?答:“还有好几站,听准了报站,小南门到了,就到了。”

我是知道这一只角没变,不久前去四号线采访,曾经从董家渡路走进来过,一直走到中华路上,在小南门这只角里,是匆匆兜过一兜的。因为小时候我在这儿生活过,我的一些记忆还留存着;这一回重来,确实是想好好回味回味。

我说的一只角,是指府谷街到东江阴路这一带,旁边一些小路名字很有味儿,西钩玉弄,似乎会有什么美丽传说。问老人,老人也不知道。小石桥弄,顾名思义,以前这里肯定有河有桥无疑,恐怕一个世纪前就空留个名儿了。

我奇怪,这条府谷街还像以前那样狭窄,那样拥挤,两边全是各种摊贩。我记得小时候这里还有一个炒糖炒栗子处,现在没有看到。那老板的女儿和我也算得是青梅竹马了,如今安在?

府谷街上那丽水澡堂还是老样子,小时候我跟爸去洗澡,回到厂里,那些女工们,就喜欢问我看到了什么。旁边一条西硝皮弄,短得走几步路就到头,两幢严严实实的石库门房子让我记起来了,我母亲曾经把我寄放在这里的一家人家屋里,那时我经常尿床。这家人家是宁波人,早晨的粥是隔夜窝在热水瓶里的。

府谷街实在不长,走到头也只有73号,横里的一条街,就是东江阴街了。这里以前有一所学校,我一年级在这里读的是夜校,叫游云寺小学,可想周围是有一个寺庙的,小时候我是见过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好多年前,我去找过,就没找到。

东江阴街朝西移一点点,一条路向南,以前是我母亲工作的纱厂,厂对过有一个江北大戏院,现在连一点影儿都没有了。那天,我跟母亲说我去过那里了,母亲说,那条路叫柳市路,她还记得。

此刻,我坐在中华路董家渡路口的德兴馆里,喊了一客汤包。望着对过的绸布店,那低矮的两层楼房子没变,旁边一个邮筒还站在那里。对了,7岁时的我曾经把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投进去过,那是寄给乡下公公的。对了,再过去一点,以前有一个修理店,我曾把一支坏钢笔送到店里去修过,后来一直没去拿,只是觉得好玩,直到今天。

站在路口,没有几个人会想象以前从这儿的城门走出去,可能全是一片滩涂。那实在是太久远的事情了。

环城一圈,四周的房子拆的拆,造的造,有变成大片绿地的,有变成复古模样的,惟小南门一只角暂时还没变,但我想一定会变的,不变就不叫历史了。历史有时就像一个大筛子,会遗漏许多平民百姓的温馨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