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小南门传出动迁的消息 乔家路老城厢地区终于迎来了旧改改善居民们居住环境的同时 也有很多人担心老城厢文化是否就此消失 一年后,小资君实地探访小南门旧改近况 想看看那些记忆中的好米道老底子留下的老城厢文化,都还在吗? 提到上海的老城厢,第一时间就想到老西门和小南门。作为曾经为了防御倭寇而修筑的城墙之一,迄今为止也有100多年历史了。 曾属于老南市的小南门,里面弯弯曲曲藏着好多弄堂,有很深厚的老城厢市井文化底蕴,也有着一代老上海人的回忆。 一年前,小南门的沈家路区域传出了要动迁的消息,好多人表示可惜,生怕老城厢的市井文化因动迁而随之消失。 一年后,小资君带大家实地探访,记忆中的小南门现在怎么样了? 乔家路 从地铁9号线小南门站2号口出来,往西面走就先到了热闹的中华路。不过先别急,第一站先去看看拆迁中的乔家路。 ![]() ![]() 不禁让小资君感叹:“我去年还来过这里,很闹忙的,怎么现在人都没了!”据了解,整个乔家路西弄的签约率已达97.5%,大部分住户都已经搬走了。 ![]() 尚未搬迁的住户还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签约条件,“哦呦,南汇的房子有点远呀,我们家还在考虑呢”、“阿拉已经签好了,马上要搬了!” ![]() 一边听着交谈声,一边往前走,看到了乔家路上很有名的佳佳小笼;但此佳佳不是连锁店佳家,是附近的居民从小吃到大的美味,尤其是那碗用大骨汤做底的小馄饨,鲜得让人难以忘怀! ![]() 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梓园,如今还是被保护得很好,由吴昌硕先生题额的“梓园”二字,自带威慑力和气派;而西式骑门楼、罗马柱上的浮雕装饰,经过百年依然留有光辉。 中华路 ![]() ![]() ![]() 熟悉的11路公交车正好到站了;它的线路也相当有说法,是绕着原上海县城的护城河(即今中华路、人民路)行驶一周,可以直达老西门。 ![]() 车站对面就是警钟楼,建于1910年,有“小埃菲尔铁塔”之称,曾用于火灾瞭望鸣钟示警,从底下往上看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敬意。 ![]() 往前再走点,老底子草堂鸡还在!虽然外表看上去破破烂烂,但这可是小南门居民的食堂,尤其是招牌白斩鸡,一卖就是30多年。(4月8日起恢复正常营业啦) ![]() 草堂鸡旁边的德兴馆在中华路上的显眼位置,距今已有137年历史了,前身是“一家春”酒楼,一楼做点心、二楼则是点菜的模式,每天都是慕名来打卡的人,火到不行!(现已开放堂食) ![]() 小资推荐大家务必试试一楼的小笼,延续了苏锡帮小笼包的做法,在上海滩可不多见;小笼个头偏大,内里的肉芯很扎实,甜津津的汤汁一倒能盛满一勺,好吃! ![]() ![]() 董家渡路 ![]() 买完熟食往前走,就到了董家渡路的一角,再也不见曾经的车水马龙和热闹。 ![]() 紧闭的铁门、被拆卸的招牌,就像一个个无声的信号,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现在的萧条。 ![]() ![]() ![]() 裁缝摊的的叔叔,一边矜矜业业地工作,一边和街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嘴上和手里的工作都不闲着。 ![]() 董家渡路上的南门奶茶店,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招牌,但幸好的是它还在。 ![]() ![]() ![]() 正逢春茶上市的时节,茶庄也贴出了标牌,不过那挂着的“动迁大拍卖”大字报倒更抓人眼球。 ![]() 在老城厢特有的“风景线”下,小资君看到了祥兴餐厅,两层楼的布局都井井有条的;虽然不比上海滩其他大红大紫的本帮小馆,但也是附近居民爱来的家常小馆,浓油赤酱的本帮口味深受熟客们的喜爱。 糖坊弄 ![]() 以烧制麦芽糖而出名的糖坊弄,依旧保留着深厚的老城厢文化,和小南门独特的烟火气。 ![]() 弄堂口,爷叔们孵孵太阳,嘎嘎散户,蛮色艺额! ![]() 纵横交错的小弄堂有好多个出口,对这里不熟悉的人,仿佛误闯了迷宫;抬头一看,交错的电线、斑驳的墙壁、花花绿绿的被单,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 听说糖坊弄一年后可能也面临着拆迁,不知道小资君下次再来时,它现在的面貌还能保存几分? 府谷街 ![]() 从糖坊弄转弯,闻着香味就找到了府古街上的人气王——开了30多年的南门烤鸭王。每天下午3点不到,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除了附近的居民,不少人还是特意前来打卡的。 ![]() ![]() ![]() 用传统烤炉烤出来的鸭子果然特别香,刚到手时还冒着滚滚热气;油润的鸭皮一秒就勾起我的馋虫,配上他家的自制酱料,外脆里嫩,忒嗲了呀! ![]() 府谷街的另一个人气王,就是开了20多年的老太咸鸡,因为藏在犄角旮旯,不问这里的居民你可能根本找不到这家店。 ![]() 除了招牌咸鸡外,盐水牛肉、四喜烤麸、干煎黄鱼,好多本帮熟小菜这里都能买到,来一次直接把晚饭都包圆了。(它家还有外卖哦) ![]() 可能是因为疫情封了几个出口的原因,过往总是熙熙攘攘的府谷街也变得冷清了许多,只能看到两旁的居民或是小贩。 ![]() ![]() ![]() 府谷街走到底,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之前所见之景完全格格不入,仿佛市井气从这就断了。 ![]() 烟火气和市井气到底还能留下多少? ![]() 总有人说,老城厢是老上海文化的底蕴;也有人反驳,在飞速发展的魔都,这些被冠上“脏乱差”的市井之地理应被取缔,两边都众说纷纭。 ![]() 在小资君看来,日新月异的魔都,每天都在变化。虽然我们的生活总是能被各种新鲜事物给填满,反之,烟火气也越来越少,老底子剩下的市井气也渐渐消失殆尽。 ![]() ![]() ![]() 幸好,逛完一圈小南门后,即便很多地方已经进行了拆迁改造,但那些藏在弄堂里的烟火气和市井味,都还保留了几分,闹忙的感觉还在! ![]() 诚然,改善逼仄的居住环境是件好事,但小资君真心希望,把现在为数不多的烟火气和市井味再存一存,也期盼着小南门的新面貌越来越好! 编辑:奶油猪弟 | 视觉:You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