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乘车驶过杨浦大桥,我总看到城市轮渡在黄浦江上行走,它缓缓地、不急不慢地在固定的航线上重复自己,遇到风浪或者巨轮,只是摇晃着迂回又驶向彼岸,没有激动没有怨言,这就是城市轮渡。
我家住的地方靠民生路轮渡站,从家里到渡口只有几分钟路程。小的时候,到浦西总喜欢从民生路摆渡到丹东路,并不觉得烦也不觉得慢,相反觉得很有趣,过江后便步行到江浦路,然后乘8路有轨电车,车铃声让我感觉很有老上海的味道。这样到沪东工人文化宫、杨浦公园,一般在摆渡后就直接步行。标着市轮渡船徽的摆渡票子只要6分钱就可以乘一个来回,这个价格大概实行了几十年。 夏天的晚上,我和门口几个同学还会到轮渡站的浮桥上看港口的夜景,轰轰隆隆的机器声响,星星点点的灯火烘托出旧时不夜城的恢宏。那时从外国来的万吨轮都在黄浦江停泊,凭轮上的吊杆多少我们能大约知道巨轮的吨位。站在浮桥上,还能感受从长江口吹来的海风阵阵凉爽。 从懂事那会起,我和门口的人每年都要到人民广场看国庆大游行。为了能赶在凌晨两点封路前进入人民广场,我们都在零点出发,步行到陆家嘴,然后快步急走摆渡过江,因为错过一班轮渡,通往广场的路就会被封,晚了就只能在南京路或其他路边看游行。到了晚上,为了减少广场看焰火的人流,通往市中心的轮渡都会封渡,我们一般滞留在广场席地而坐,直到看完焰火才摆渡回家,我也不知那时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劲头。 插队的年代,有轨电车被28路无轨电车代替,就这样我也没觉得烦,还是按部就班地从民生路摆渡,乘28路到提篮桥,转13路无轨电车到上海北火车站,回上海时也是这样倒着重复这条线路,反觉得能够又乘上城市的公车、城市的轮渡有一种回家的欣喜。 随着城市隧道的贯通,隧道三线最早在新客站出现,每次我从外地回沪,都搭乘三线,我再也没有乘过轮渡。城市地铁的运营,我又改乘城市地铁。如今从浦东到浦西,还可以搭乘地铁,可以搭乘隧道车、可以乘大桥专线,几乎不用乘轮渡,偶尔摆渡也是迫不得已,这个载着我童年记忆的城市轮渡真的在我们的视野里淡出了。 可是,这个承载着城市历史的汉子还在浦江泅渡着。它也许老了,它也许累了,它也许被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不屑一顾。也许,它永远也不会老,在这个城市。每当我从高处凝望,它依然不急不慢,缓缓地在母亲河上漂流着。而在我的心里,这个城市永远的轮渡,它依然在风雨里穿行,在夜色里高挂着桅灯、鸣响着汽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