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云珠| 寻觅徐光启的遗迹(09.6.5)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4

城中老城厢有条小路光启路。小时候不知其来历,只知道是个露天小菜场,弹咯路两边,排满了一个个上面有帆篷布作顶的摊位,所以光启路在我心目中,是买菜的地方。

初中历史课,提到徐光启《农政全书》,才知光启路是纪念徐光启的。可看光启路小菜场摊位后面,那一排排低矮的砖木楼房,斑驳的红漆,灰白的砖墙,怎么看都不像当年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徐阁老居住过的。

我后排的一同学告诉我,光启路南面,与其对接的阜民路,有徐的祠堂。有他祠堂的路不叫光启路,没他祠堂的到担着虚名,想不通。到后来翻书,方知光启路并非空穴来风。

当年徐光启去世不久,上海县奉诏在县前直街(今光启路)上,建造过一纪念徐光启之牌坊,俗称阁老坊,1936年城中道路改造时拆去。正因为树了此牌坊,才有了光启路的路名。

上世纪80年代初,城中改路名,重点是将两个发音相同的路名,改掉一个以免混淆。阜民路因与老城隍庙当时名气蛮响的小商品一条街——福民街,阜与福,在普通话里发音完全一样,就让位于福民街,改名为光启南路,与其北面的光启路连成一气,成为一条名至实归的路。

光启路头,与方浜中路(上海老街)交叉的丁字路口,新建了一个用四根大红方柱支撑起飞檐黛瓦,周遭围着栏杆的仿古戏台,称“玄扈台”,玄扈是徐光启的号。光启路总算又有了纪念他的建筑了。

光启南路200多号,一家烟纸店前,一老伯手指着西面的一排简陋厂房,告知说,这里曾是徐光启祠,共6楹。东3楹为老祠,建于明崇祯年间,供奉徐氏木主;西3楹称新祠,建于清光绪年间,供徐氏塑像。新老祠加起来200多平米。 “文革”期间被毁,旧址现为生产拉丝模具的工厂。侧耳听,果然有隆隆机声传出来,叫人好生惋惜。

按老伯指点,再朝前几步,向西拐弯,乔家路200多号,找到了真正的徐宅。建于明万历年间,因有屋上、下各九间,称“九间楼”。现仅存七间,为居民住房。房屋几经修葺,部分斗拱仍为明式,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居住楼。

令我吃惊的是,仅存的七间楼前,马路小菜场的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地上尽是菜皮鱼鳞,空气中飘着鱼腥味和肉嗝气。童年的光启路是小菜场,现在的徐宅前又是小菜场,真是匪夷所思。

我怅然若失。毕竟从小伴着光启路长大,对徐光启这位城中先贤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再后来,看到一则消息,称有关部门规划在中华路、人民路环线,即老城厢护城河的原址上,建造一条环形绿化带,将分散的人文景点用绿化带串联起来,其中包括了徐宅,从乔家路迁至绿地,并配以徐光启铜像。果如此,幸甚,幸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