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舍| 模范邨(12.7.6)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4

我带着猫去模范邨的时候S还没下班,只好在弄堂口等她。在上海也住了许多年了,搬过几次家,但总是住在那些新建的小区里。那些小区的风格,和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小区都是一样的,混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说着各种语言,我住了十年,也不觉得我是住在上海。而模范邨却不一样,站在弄堂口,便觉得风里面包含的空气都是上海的。

弄堂是狭窄的一条,夏夜里灯光幽暗,我百无聊赖等人,看人来人往就成了最好的消遣。模范邨大概该属于上海的石库门,年久失修,房屋外面已是颓败之态,拥挤而繁杂。据说石库门是上海的典型民居,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进了弄堂,一幢幢的房子平行排列着,在夜色中看上去黑黝黝的,有些深不可测。

弄堂口有几个小型的社区健身器,漆皮脱掉了,轴承生了锈,不太好用,但做个暂时小坐的凳子还是不错的,我就坐在那上面等着我的朋友,猫在脚下的袋子里叫,蚊子嗡嗡地在身边飞,脚下是上一场雨的积水和一些包装纸皮,我的对面是个小卖部,一个男人赤裸着上身在那里接待些零星的生意,没有人时,他就独自坐在刚刚能转过身的店里,独自抽烟,看墙上一个信号不太好的小电视。

一个晚归的女人从面前走过,挽着复杂的高高的发髻,头发染成金黄,露出干枯的发梢,她的高跟鞋歪了鞋跟,走得急急的,在夜的深巷里踩出一串脆响。几个少年也从面前走过,也是赤着上身,嬉笑着大声地说着话,是要出去玩电玩。一个男童骑着他的自行车从弄堂口进来,在小卖部买了一个雪糕,然后半倚在车上小心翼翼地吃着。这些断断续续的人声过去,弄堂是如此安静,抬头看,天被缩成一小条,窄窄地压在屋顶上。

喝完一瓶水,看了无数次表,终于看到S娇小的身影,棉布的裙被弄堂黝黑的背景衬着显得特别干净。我拎着猫随她去她的公寓。从底楼的黑木门进去,是陡而窄的木楼梯,不知被多少脚踩过了,油漆早就脱落,木头像受伤的伤口一样裸露,满是经年的尘土,楼道被杂物塞得满满的。S打开家门,一只灰猫正等着她回家。一个宽大的房间,一个卫生间和一个阁楼,80后的S 就住在这里写她的那些小说。有年代的房间和老家具让我一时间有了些时光回放的错觉。踩着夜色回家的年轻单身女子,她工作的写字楼,这弄堂深处的公寓,还有那些她写的故事,这是多么上海啊,是我想象的上海,读到的上海,张爱玲的上海。

回家的时候走出弄堂,才发现旁边的一条同样的弄堂叫四明村,门口订了块铜牌,注明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都曾在那弄堂住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