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广州名人介绍,广东广州历史人物列表

 cxz图书馆888 2014-04-16
  陈宗南(1886~1962),字伯熙,广州市增城县人。性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曾在增城高等小学堂读书,每试必名列前茅。后入广府中学,光绪三十年(1904)学使案临考试,被录取为秀才。翌年,考入两广留学预备馆,适该馆改组,于是转入唐山矿学堂就读。因成绩优异,于宣统元年(1909)选派赴美留学。     民国2年(1913),陈宗南考入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大学,专攻化学,先后取得化学学士......[详细]
  郭继枚,增城福都(今中新镇福和官塘村)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郭继枚出生于马来西亚劈雳州务边埠。他先后在务边埠小学和怡保育才学堂就读,成绩优良。因其母亲早逝,又是独子而深受家人宠爱。成人之后,适值推翻清朝统治的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并波及南洋。郭继枚在务边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说,受革命思想熏陶,又曾回国目睹清0的腐败,对祖国和乡亲寄予深切的同情。1910年夏天,他在务边埠加入同盟会......[详细]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仙。    民间档案记载,何仙姑,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朝开耀二年,真名何素女,自幼性情柔静,秉孝道,勤读书,擅织绣,邻里夸赞。素女因-父母包办择偶之命,以死见志,宁死不从。后人为了怀念素女之烈,在她家乡小楼建庙立进奉祀仙姑,深切的反映了百姓对素女的敬仰。......[详细]
    胡庭兰,增城市胡屋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应乡试,荐为第一名,但因策论中有讥讽执政者之语,被御史罢去。到嘉靖二十八年再试中解元,次年中进士。嘉靖三十五年夏,出任提督福建学政。时倭寇扰福建,庭兰受命抗倭立下大功。庭兰晚年在凤台书院主持讲学,融合王守仁、湛若水学说,著有《诗意讲意》、《相江子集》。庭兰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晚年倡建城南雁塔。一生操守高洁,为官二十年不染指俸外一文钱。卒年75岁......[详细]
    李肖龙,字叔膺,增城龟峰铺(今增城荔城街龟峰里李屋)人。其父李光发为南宋的通直郎。李肖龙在咸淳七年(1271)中进士,官历赣州司户,代理长乐(今五华)县事,太令,朝议大夫。李肖龙为官清正严明,在他出任代理长乐县事期间,因知县腐败,常有大姓人家欺小姓人家,小民受苦,治安混乱等现象。李肖龙上任后,先惩治大姓人家又立纪法,组织乡兵,并禁止男女为巫,规理婚姻,兴办学堂,使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详细]
  廖金凤,字叔祥,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     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故战绩显著,屡立战功,声望很高。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宋帝 驻崖山时,廖金凤驻守梅关,支援崖山,百姓得以安宁。     宋亡后,廖金凤隐居增城乡下,怡情山水,不愿为......[详细]
    刘伯群(1896~1973),广州增城县派潭镇人。家贫,仅念过几年书,稍长便靠肩挑卖石灰,担负起全家的生计。       民国2年(1913),为了谋生去了南洋。初时在矿场当苦工,每月所得仅可糊口。他为人老实,工作认真,很快熟悉采矿技能,颇得矿主的赏识和信任。后来矿主给了一部分矿山让他开采,从此便独家经营。       因为善于经营,他的矿场发展很快,先后在马来亚的大霹雳、怡保等州埠开办了......[详细]
   石文光,增城南庆隆埔(今增城市荔城街夏街)人。是南宋振国大将军。    石文光少有勇略,武艺超群,时元兵入侵中原,攻城略地,锐不可挡。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俘宋恭帝及两太后等北去。宋大臣陆秀夫与张世杰退往福州,立恭帝幼弟赵昺为帝,改年号为景炎,因元军进逼穷追,赵昺于是退至广东海上。左丞相陈宜中打算侍奉赵昺逃往占城(今越南),先往联系,文光从行。抵占城后,陈宜中无意回国,石文光聚结......[详细]
  伍来成,增城新塘沙贝村(今新何村)人。原是新塘火车站工人,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0领导下的革命活动。 1926年加入中国0,任增城第一个0组织新塘支部的-。时值省港大-期间,他带领支部成员在工农群众中积极活动,建立了粤港澳同德工会新塘分会,传播马克思主义,支持省港大-,支持广东国民0北伐。1943年在东洲河面以船渡抗日人士过河时被日军枪击负伤,不治去世,时年44岁,建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详细]
   徐辛雷(1915~1987),原名诚贵,笔名辛雷,广州市增城县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勇于探索。1932年全县小学学科比赛,他夺得冠军。民国23年(1934)就读增城中学附属简易师范时,曾担任增城中学学生会主席。他酷爱文学,在进步老师的启迪下,深受鲁迅、曹禺、茅盾、高尔基、果戈里等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影响,且开始关心和观察社会,思考国家前途。他的处女作《阿水之死》,还有《临刑的叫喊》、《这一窝子》......[详细]
  杨柳青,增城太和岭吓人。南宋末年为南樵山(南香山)道士,擅长木刻版画。     传说杨柳青道行精深,有降魔的绝招。杨柳青的丹室原址在南樵山北麓接近冯村的白面石附近,此地山林茂密,不仅是隐居的好处所,也是屯兵的好地方。时下元兵入侵,杨柳青便在此啸众抗元,以道制敌。元军屡攻不下,最后用大炮轰击,纵火焚山。杨柳青无处安身,率众败退与陆秀夫会合,直往崖门。杨柳青退出南樵山,丹室付之一炬。当年杨柳青在此......[详细]
  湛菊生(1802~ 1876),原名茂兰,号谷山,艺名菊生,广州市增城县人。幼承家学,能文章,擅长绘画,尤工山水、人物。22岁中秀才,之后,因屡试失败,放弃参加科举考试,专攻榄核雕刻工艺。     增城盛产乌榄,湛菊生以榄核雕刻工艺品,影响很大,远近闻名。其作品“苏东坡游舫”(现藏增城县博物馆)据专家评议,认为是广东一宝。游舫前为船头,后为尾,中间为舱,舱中置一桌,桌上有3个杯,3人据案而坐,......[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