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别人是一件豁出性命的工作。

 闲之寻味 2014-04-18
在上一篇里,我用了“理解对方是件豁出性命的工作”来形容男女之间的关系,想必又该有人嫌我夸大其辞了。不过我确实就是这么认为的,想要真真正正理解别人,的确是一件豁出性命的工作。不明白这个,随口就说“理解别人是非常重要的”的那些人,真是太天真了。

  我的职业是心理治疗师,而理解他人正是这个职业的核心要求。听来访者诉说他的苦恼,在说该这样那样之前,首先必须真正地理解这个人的心情。恐怕可以这么说,只要能真正做到理解,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呼之欲出。但是,想要做到“真正的理解”确实异常艰难,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

  有个因为罢学而被领来做咨询的高中生,刚开始时他几乎都不说话,直到后来才渐渐吐露自己的心声,说自己被父母紧紧束缚着。随着谈话的不断深入,他的话里加进了更多的感情色彩,谈话的内容也变得更具体。他的父母,与其说是束缚他,不如说是对他进行精神上的虐待更确切。紧跟着,他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告诉咨询师,他甚至想用棒球棍狠狠地揍他父母一顿。

  如果这个时候,咨询师不假思索就告诉他“那种事还是别做为好”的话,他的愤怒就会爆发,大喊:“老师根本不是真的理解我的心情!你不理解我的心情所以才会说这种没有用的话。之前老师你拼命地听我讲话,其实那都是你假装理解了对吧!”这种时候,他以前对父母的愤怒,仿佛一下子改变了方向,全都指向了咨询师。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采取怎样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情绪,甚至咨询师真的挨他一顿打也说不定。

  最为悲惨的例子,就是真的有精神科医生被患者杀死。这位医生如果是个“让患者等上三小时只给看三分钟”的不靠谱的医生,恐怕反而不会被杀掉吧。正是因为他努力“去理解”患者,这项工作才变成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了。

  在孩子说想要揍父母时不假思索就横加阻止的话,咨询就会失败,所以也会有人想,要是告诉他“你想干就去干吧”又会怎样呢?这种做法也一样,说句“随便你吧”就甩开他,这也是不理解的做法。过去一直假装理解对方,到关键时刻却摆出个事不关己的样子来,自然也只是引来一阵怒火。

  有这么个例子,老师对总是没完没了念叨“想要自杀”的学生不耐烦了,于是就说“那你就去做好了”,学生就会觉得“那位老师不肯理解我”。这个例子就典型地说明了,完全按照学生的语言去反应并不代表着真正的理解。如果并非是这种仅仅在语言水平上的“阻止”或“不阻止”,或是任由他去,而是想要真正地去理解对方的话,那就必须面对面地赌上自己的“生命”。

  哪怕不是这种很了不得的大事,而是一眼看上去貌似非常简单的事,想要理解也是非常困难的。我来举个例子说明。比方说,我们可以设想一对夫妇,丈夫出手大方,而妻子却很节俭。他们俩在保持协作关系的阶段能够保持适当的平衡,相安无事,可到了两个人必须面对面,进入需要相互理解的阶段时,妻子就会劝说丈夫要有“节俭的美德”。如果丈夫真心想要去理解妻子这一番道理的话,必然会发现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实在太过愚蠢,自己是靠着妻子的支持才走到今天的。可要是他说“才不是那样呢,节俭跟小气是一家,我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大方地花钱的,所以别人对我的评价也挺好”的话,那妻子一道就要说了:“你真是完全不理解我。”

  要是只想草率地理解他人的话,就会让自己人生观的根基动摇。这样,其实也是一种豁出性命的表现。事实上,想要不动摇自己的根基就去理解别人,这实在太天真了。

  听到我说的这些话,想必该有人会得出结论——“理解人类”之类的事还是尽可能地别去干吧。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我觉得人好不容易活一次,到临死的时候要是还没尝过这种“豁出性命”的事,那也活得太了无生趣了。

  (摘自《心的处方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