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测量员试题

 昵称11418392 2014-04-18

填空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 绪论 1-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1-2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1-3 、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1-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 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1-5、通过 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1-6、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 6371km。 1-7 、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 1-9、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 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500km。 1-10、天文经纬度的基准是 大地水准面,大地经纬度的基准是 参考椭球面。 1-11、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2365759.13m,则该点坐标为高斯投影统一 6 °带坐标,带号为 22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29 °,横坐标的实际值为 -134240.87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 西。 1-12、地面点至 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而至某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它的相对高程。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推算导线边的方位角,计算导线边的坐标增量x?,y?,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xf,yf, 计算全长相对闭合差? ?? D ffKy x2 2 ,式中?D为导线各边长之和,如果 K<限K,按边长比例分配xf,yf。 计算改正后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推算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8、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器轴之差称为i角,当每站的前后视距相等时,i角对前后视读数的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同,计算高差时可以抵消。 9、视差是如何产生的?消除视差的步骤? 物像没有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望远镜照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照准目标,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 10、路线中线测量的任务是什么?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将路线设计中心线测设到实地,测设中线交点JD、转点ZD、量距和钉桩、测量转点上的转角?、测设曲线等。 11、简要说明布设测量控制网应遵循的原则。 测量规范规定,测量控制网应由高级向低级分级布设。如平面三角控制网是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5″、10″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城市导线网是在国家一等、二等、三等或四等控制网下按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一等网的精度最高,图根网的精度最低。控制网的等级越高,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点的密度也越稀、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控制网的等级越低,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点的密度也越密、控制的范围就越小。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大范围的高级网,再逐级布设次级网加密,通常称这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从整体到局部”。因此测量工作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1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不同? 水平角是测站与地面任意两点连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 竖直角是视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仰角的取值范围为0~90°,俯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7、说明测量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 数学笛卡尔坐标系是定义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象限则按逆时针方向编号;高斯平面坐标系的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这样就可以将数学上定义的各类三角函数在高斯平面坐标系中直接应用,不需做任何变更。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H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23.2cm,其测量中误差?dm±0.1cm,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及中误差Dm。 【解】??dMD23.2×2000=464m,??dDMmm2000×0.1=200cm=2m。 3、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124°54′12″+299°35′46″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6、已知?AB?89°12′01″,?Bx3065.347m,?By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B→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32°30′12″,?1?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D123.704m,?12D98.506m,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1B?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x123.704×cos236°41′49″=-67.922m, ??1By123.704×sin236°41′49″=-103.389m。 ??12x98.506×cos155°35′33″=-89.702m, ??12y98.506×sin155°35′33″=40.705m。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1x3065.347-67.922=2997.425m ?1y2135.265-103.389=2031.876m ?2x2997.425-89.702=2907.723m ?2y2031.876+40.705=2072.581m 7 、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一测回 B A 左 0 06 24 111 39 54 111 39 51 C 111 46 18 A 右 180 06 48 111 39 48 C 291 46 36 8 、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 (° ′ ″) 半测回竖直角 (° ′ ″)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 ″ ) A B 左 81 18 42 8 41 18 6 8 41 24 右 278 41 30 8 41 30 C 左 124 03 30 -34 03 30 12 -34 03 18 右 235 56 54 -34 03 06 9、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其中仪器高i=1.52m,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L??0 90?。(水平距离和高差计算取位至0.01m,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目标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竖盘读数 (°′″) 水平距离(m) 高差(m)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1 0.960 2.003 83o50'24" 103.099 11.166 10、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 12?,计算取位到1″。 点名 X(m) Y(m) 方向 方位角(°′″) 1 44810.101 23796.972 2 44644.025 23763.977 1→2 191 14 12.72 11、在测站A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1.45m,望远镜盘左照准B点标尺,中丝读数?v2.56m,视距间隔为?l0.586m,竖盘读数L=93°28′,求水平距离D及高差h。 【解】???)90(cos1002LlD100×0.586×(cos(90-93°28′))2 =58.386m ?????viLDh)90tan(58.386×tan(-3°28′)+1.45-2.56=-4.647m 12 、已知控制点A、B及待定点P的坐标如下: 点名 X(m) Y(m) 方向 方位角(°′″) 平距(m) A 3189.126 2102.567 B 3185.165 2126.704 A→B 99 19 10 24.460 P 3200.506 2124.304 A→P 62 21 59 24.536 试在表格中计算A→B的方位角,A→P的方位角,A→P的水平距离。 13、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ABM的高程为33.012m,1、2、3点为待定高程点,水准测量观测的各段高差及路线长度标注在图中,试计算各点高程。要求在下列表格中计算。 点号 L(km) h(m) V(mm) h+V(m) H(m) A 33.012 0.4 -1.424 0.008 -1.416 1 31.569 0.3 +2.376 0.006 +2.382 2 33.978 0.5 +2.385 0.009 +2.394 3 36.372 0.3 -3.366 0.006 -3.360 A 33.012 1.5 -0.029 0.029 0.000 ? 辅助计算 Lfh30 ??容(mm)=±36.7mm 14、下图为某支导线的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试在下列表格中计算1、2、3点的平面坐标。 点名 水平角 方位角 水平距离 x? y? x y °′″ °′″ m m m m m A 237 59 30 B 99 01 08 157 00 38 225.853 -207.915 88.209 2507.693 1215.632 1 167 45 36 144 46 14 139.032 -113.568 80.201 2299.778 1303.841 2 123 11 24 87 57 38 172.571 6.141 172.462 2186.210 1384.042 3 2192.351 1556.504 计算题13 16、已知1、2、3、4、5五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计算出方位角31?,32?,34?与35?计算取位到秒。 点名 X(m) Y(m) 点名 X(m) Y(m) 1 4957.219 3588.478 4 4644.025 3763.977 2 4870.578 3989.619 5 4730.524 3903.416 3 4810.101 3796.972 31?=305°12′27.5″,32?=72°34′17.6″ 34?=191°14′12.7″,35?=126°46′53.78″ 18、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解】 15000 1? ?D,15000D??=167.38/15000=0.011m。 19、已知交点里程为K3+182.76,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 300m,试计算曲线测设元素与主点里程。 【解】曲线测设元素 )2tan(??RT=68.709m,180 ?? ?RL=135.088m, ??? ?)12 (secRE7.768m ???LTJ22.33m 主点里程 ZY=3182.76-68.709=3114.051m=K3+114.051 QZ=3114.051+135.088/2=3181.595m=K3+181.595 YZ=3114.051+135.088=3249.139m=K3+249.139 20、已知某点的大地经度L=112°47′,试求它所在的统一6°带与统一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解】在统一6°带的带号——)5.06 3( Int???LN=1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60??NL=111° 在统一3°带的带号——)5.03 ( Int??Ln=38,中央子午线经度为nL30 ??=114° 22 、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各测回平均值 (°′″) 一测回 1 A 左 0 12 00 91 33 00 91 33 15 91 33 09 B 91 45 00 A 右 180 11 30 91 33 30 B 271 45 00 二测回 1 A 左 90 11 48 91 33 06 91 33 03 B 181 44 54 A 右 270 12 12 91 33 00 计算题14 B 1 45 12 23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 (° ′ ″) 半测回竖直角 (° ′ ″)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 ″ ) A B 左 86 03 36 +3 56 24 -6 +3 56 18 右 273 56 12 +3 56 12 C 左 94 27 18 -4 27 18 -12 -4 27 30 右 265 32 18 -4 27 42 24、沿路线前进方向分别测得1JD的左角为L1?=136°46′18″,2JD的右角为R2?=215°24′36″,试计算1JD与2JD的转角?,并说明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解】可以绘制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1JD的转角为?=180-136°46′18″ =43°13′42″,为左转角。 2JD的转角为?=180-215°24′36″=-35°24′36″,为左转角 27、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8+912.01,测得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曲线元素及主点里程。 【解】切线长T=68.709,圆曲线长L=135.088,外距E=7.768m,切曲差J=2.330m。 桩号ZYZ=K8+843.301,QZZ=K8+910.845,YZZ=K8+978.389。 28、用计算器完成下表的视距测量计算。已知测站点高程0H=65.349m,仪器高i=1.457m,竖盘指标差x=-6′,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LL??0 90?。(水平距离和高程计算取位至0.01m,需要写出计算公式和 计算过程) 目标 上丝读数 (m) 下丝读数 (m) 竖盘读数 (°′″) 水平距离(m) 高程 (m) 1 1.000 2.176 95o06'18" 116.632 54.593 29、某站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8个数据列于下表,已知前一测站的视距累积差为+2.5m,试完成下表的计算。 测站编号 点号 后 尺 上丝 后尺 上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 -红 (mm) 平均高差 (m) 下丝 下丝 黑面 红面 后视距 前视距 视距差 累积差Σd TP25 │ TP26 0889 1715 后B 0698 5486 -1 0507 1331 前A 1524 6210 +1 38.2 38.4 后-前 -0.826 -0.724 -2 -0.825 -0.2 +2.3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可能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