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终极目标。 中国论文网 http://www./9/view-3378822.htm 关键词:兴趣;主体;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内驱力的基本条件,是一切课堂活动的基本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指出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积极,让课堂成为求知的乐园。 一、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学习经验。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小银行”,每组选出一位学生分别扮作银行职员,其他学生都是“顾客”,“顾客”手持人民币到“银行”兑钱,可以拿元换角、分,也可以拿分、角换元。在活动前,先分小组讨论交换意见,然后开始“认识人民币”的活动,经过边讨论边游戏,全班参与,积极动脑,发表不同看法,通过互补、互动、探索,充分发挥了主体教育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以情激境,以情寓教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进行创新教学,创设具体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了好奇心,就急于表现自己。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教师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积极推行新课程的今天,教师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切入点是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沉浸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从而使学生自觉、高兴地投入到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三、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体验数学生活化 数学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和抽象出来了,并且将最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联系生活,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创建出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录像创设了一个商场购物的情境,出示商品的价格,通过解决售货员问顾客的三个问题“你应该付多少钱?”“找给你多少钱?”“你还有多少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创设了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看看准备带多少食品和水果,经过简短的讨论后学生马上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剩余”。教师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完成了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这对于“有效的数学教学”是非常关健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情趣盎然。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故事化的情境,激发学习之望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任用。 如在数学活动课教学高斯求和公式时,教师先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年纪小小的他做1+2+3+…+98+99+100时不急于做,而是努力思考,终于又对又快地算了出来,使老师也十分惊奇。正是因为他从小爱动脑筋,后来成了著名的大数学家。故事讲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简便的方法,也做一个聪明的小高斯。沉浸在故事情境中的学生都活跃起来,积极思考,不久也找到了规律。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穿插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圆周率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总之,好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只有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努力让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情境、去分析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责编 张景贤】 |
|
来自: 昵称16857901 > 《待分类1》